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衡阳大捷之后,李定国率部离开湖南战场,转进两广;究竟是为什么

前言:一位身材雄伟的将军站在窗前,面色冷峻,看着窗外的景色,一动不动。身边的亲兵们个个小心翼翼,谁也不敢发出声响,避免惊动了将军的沉思。

良久之后,将军转过身来,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口里喃喃地说道:“国主啊,国主,我怎么也想不到你会如此绝情!竟然连并肩战斗多年的兄弟都容不下呀!”

不觉之间,将军的眼中流下了两行热泪......

南明永历朝廷的擎天一柱——李定国

此刻,将军在痛苦中思考着;而他的英名正在神州大地上广为传颂。

他就是“两蹶名王,天下震动”的南明永历朝廷的重将李定国。

翌日,李定国召开军事会议,与各位将领进行了商议,最后作出决定:全军转进广西,准备攻取广东,进而伺机收复福建、江西等地。

1653年,李定国率部离开湖南,开赴广西

时代背景

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带领大西军于1647年到达云南。经过几年时间的休整训练,兵强马壮,士气高昂。于是,他们决策联明抗清,走出云贵,与清军一决高下,争夺天下。

孙可望把走投无路的永历帝接到西南地区,利用永历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强制改编那些割据自雄又抗清无能的南明军队,实现了政令、军令的统一,组成了一支以大西军为主的、战力强大的抗清武装。

1652年,在孙可望的主持下,南明军队兵分三路,对四川、湖南、广西的清军展开了猛烈地攻击。

首先是李定国、冯双礼率军从贵州进攻湖南;其次是刘文秀、白文选率部横扫四川。

大反击一开始,南明军队所向披靡,几乎收复了湖南、四川全境。

随即,李定国率领明军进入广西,攻克桂林,逼死满清定南王孔有德,收复广西全省。

接下来,李定国就准备进攻广东。

广东的清军在尚可喜、耿继茂的指挥下,全线回撤,龟缩于广州城中,惶惶不可终日,只能拼命向清廷求援。

可是,由于南明大将刘文秀在连胜之余,骄傲轻敌,在四川保宁城下,被困兽犹斗的吴三桂乘机打败;而且,清廷也认识到大西军不容小觑,形势严峻,遂派敬谨亲王尼堪率领正牌的满洲八旗精兵,从北京火速赶往湖南增援。

在此情况下,孙可望调令李定国所部自广西回师,来迎击清军的反扑。

李定国昼夜兼程,赶回湖南。分析形势之后,李定国利用八旗兵的骄狂,佯败设伏,在衡阳一役中,团团包围了清军。

衡阳大捷,李定国阵斩清朝敬谨亲王尼堪

一场伏击战下来,李定国斩杀了尼堪,重创了这支号称无敌的满洲八旗兵。

短短的时间里,李定国两蹶名王,威震天下。南明也迎来了复兴的良机。

当时的天下大势

大西军反攻以来所展现出的强劲战力,尤其是李定国取得的桂林、衡阳两次大捷,震惊了整个中国。

  • 清方的情况

清朝顺治皇帝闻讯悲叹:“我朝用兵,从无此失!

清朝的官员们惊恐之极。清朝的广西巡抚一职空缺,竟无人敢去任职。战场上的清军接连遭受沉重的打击,主帅阵亡,士气低落;守在城中,怯于出战。

清廷慑于大西军的兵威,一度有了放弃西南七省的朝议。

  • 南明的反响

对于南明来说,桂林、衡阳两次大捷,是极大的鼓舞。

各地的反清义士都为南明军队的惊人战绩而欢欣鼓舞,纷纷认为大明王朝复兴有望了。

的确,此时南明永历朝廷如果集结重兵,再接再厉,乘胜出击,消灭湖广地区的残余清军;那么,南明的抗清事业必将走向新的高潮。

南明军队接连获胜,士气高涨

一时间,许多不甘降清的明朝残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们走出藏身的山区,加入到南明抗清的队伍中。

而那些隐居在乡间的明朝官绅们,也因此认为大明王朝复兴有望,纷纷复出,投身于南明永历朝廷。

各地坚持抗清的义师,则更为振奋,他们翘首以盼,渴望着南明军队的到来。

可以说,此时是南明反清斗争最为辉煌的时刻,也是最接近成功的大好良机。

最佳进兵方略

此时,孙可望亲自来湖南督阵,派白文选攻占了沅州,军中士气正旺。

这时候,只要孙可望、李定国两路军队一会师,再接再厉,乘胜全歼湖南地区的清军,巩固湖南全省,与已经根基稳固的云贵根据地连成一片,作为自己的大后方和供给基地。

再去联系四川夔东地区的大顺军余部,壮大军事力量,控制四川;然后北攻湖北、东取江西,势必会使力量分散的清军闻风而逃,形成势如破竹的大进军场面。

大进军必然会引发连锁反应。天下反清义师定然会群起响应,造成清军步步被动,处处挨打的局面。

而明军则可以乘势北伐,进取中原。如此一来,恢复明室江山,指日可待。

变数陡生

  • 永历朝廷巨头们的人事关系

永历帝来到云南后,原先那些党争不休、不干正事的重臣们都被孙可望排挤掉了。永历朝廷中只有四大巨头人物:

第一个自然是被作为反清旗帜的永历帝;第二个就是掌握朝廷军政大权的领军人物孙可望;然后依次是李定国和刘文秀。

李定国、刘文秀在联明抗清中态度都很坚决。二人都真心忠于南明,忠于永历帝。在加入永历朝廷以后,李定国、刘文秀都矢志不渝地以恢复明室江山为己任。

李定国、刘文秀与永历帝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成为永历帝在云南的主要依靠。

孙可望则不然。

联明抗清,对于孙可望来说,不过是一种政治手段。他只是想利用永历帝的虚名,作为反清的旗帜;实际上则是由自己掌控永历朝廷的大权,收编南明军队残部,把他们融合到大西军中,通过训练改造,建立出一支足以同清廷相抗衡的军事武装;从而号令天下,同清廷决战,逐鹿中原。

而李定国、刘文秀同永历帝的亲密关系,使孙可望大为不满。

  • 器量很小的孙可望

1651年,孙可望自称“国主”,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成为永历朝廷事实上的一把手。

南明永历朝廷的实际领导者——孙可望

在孙可望看来,能够危及自己权威的只有永历帝、李定国和刘文秀这三个人了。

自从1652年开始反击清军以来,接二连三的胜利,使“国主”孙可望头脑膨胀,利令智昏。他认为清军不堪一击,天下唾手可得。

孙可望不顾大局,一心认为自己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强化自己的权威,巩固自己的地位,进而取代永历,自立为帝。

孙可望首先把永历帝安置于贵州安龙地区,断绝了永历帝与外界的联系。

接着,孙可望借着刘文秀打败仗的机会,以“兵败保宁”的罪名,褫夺了刘文秀的兵权和官职,罚往昆明闲居。

对于功勋卓著、威名远播的李定国,孙可望更是极其忌恨。他暗中策划阴谋,准备以“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下一步进兵方略”为名,把李定国骗来,然后予以杀害,永绝后患。

在清军接连遭受重大挫折,主帅阵亡,士气沮丧之际,孙可望作为南明的最高实权人物不仅没有抓住战机,部署决战;反而妒贤忌能,排斥异己,这实在是器量太小了。

  • 格局很大的李定国

李定国接到了开会的通知,马上就开始作准备,打算第二天早上动身去参加军事会议。

当天夜间,李定国刚刚脱去征袍,躺到床上,准备休息了。忽然,一个亲兵急促地走进大帐,报告说:“启禀将军,刘文秀将军的儿子刘震有要事来报!”

闻听此言,李定国猛然一惊,一下子立起身来,睡意全无!

……

当刘震的身影消失在浓浓的夜幕之中以后,李定国缓缓地转回身来。此刻,他心中怒火万丈,眼中却不觉间流出了两行清泪……

当刘震通报了孙可望要暗算自己的消息之后,李定国震惊了。他万万没想到,孙可望竟然利令智昏到如此不堪的地步!

下一步怎么办?

这个问题立刻摆在了李定国的面前。

离开湖南?

收复湖广、全歼清军的战略目标尚未实现,如此离去,岂能甘心!

可是,一旦自己继续留在湖南,孙可望势必不会死心。他一定会变本加厉地迫害自己!

自己立志反清复明,为大业着想,绝对不愿与孙可望公开翻脸,引发内讧,使亲者痛仇者快!

还是离孙可望远一些吧!

离开湖南,又能去哪里呢?

……

最终,李定国的目光盯在了广东!

李定国决策开辟广东新战场

为了避免孙可望的加害,李定国经过长时间的思索,针对当时的天下形势,李定国作出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决定:进军广东!

顾全大局、锐意进取的李定国,矢志不渝地坚持抗清斗争

李定国不愧是一代天才的军事家。他分析了形势,认为孙可望所控制的南明军队实力雄厚,又拥有云南、贵州作为根据地,进可攻,退可守。清廷的主要目标一定得放在孙可望身上。

而李定国自己则可以轻易攻下广西,接着进攻广东。

广东的清军力量很薄弱,只有清朝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两藩的两万余人。如果李定国能够得到郑成功的配合,东西夹击,那么,一举攻下广州,全歼广东清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攻下广州之后,明军就可以乘胜收复广东、福建两省,然后以广东、福建为根基,进攻江西、安徽,进而攻取整个江南。

这个战略一旦实现,南明就能够凭借江南的人力物力财力之优势,同清廷相持抗衡,使南明的抗清斗争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在李定国率领下,进入广西的南明军队

结语:1653年春天,李定国率部从宝庆出发,离开了湖南,行军到广西的全州,开始筹划进攻广东的军事方略。随后就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李定国进攻广东肇庆、新会之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末第一名将”李定国简介 他是怎么死的?是个怎样的人?
铁马冰河W:英雄末路:可歌可泣李定国
孙可望
崇祯殉国后,南明有两次复国机会,都败在自己人手里
明清之际的中兴曙光——永历小朝廷败亡记
李定国如果不和孙可望闹翻南明会不会更久?晋王为啥放可望子回贵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