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汉」董卓为何要废立皇帝?

初掌朝政的董卓为何要废立皇帝?

东汉中平六年五月(189年),年仅三十三岁的汉灵帝病逝于洛阳南宫嘉德殿,其子刘辩继位称帝,此即汉少帝。

同年八月,以何进为首的外戚势力和以张让为首的宦官势力在京师洛阳大打出手,最终两败俱伤,大将军何进被暗杀,而中常侍张让也被迫跳河自杀。

值此朝堂混乱之际,凉州军阀董卓率领数千凉州军强势挺入洛阳,正式登上了东汉王朝的政治中心舞台。

董卓领军在北邙山迎接少帝刘辩重回洛阳后,运用自己的权术和强悍的凉州军迅速兼并了大将军何进、车骑将军何苗、执金吾丁原的旧部,并迫使袁绍、袁术等士族子弟不得不远走避难。

可以说,初入京城的董卓很有胆略和手腕,他最终凭借数千凉州军就成功地取得了东汉王朝的实际控制权。

在外戚势力和宦官势力轮流掌权的东汉时代,这是第一次由纯粹的武夫军阀执掌中央朝政。

董卓以军权执掌东汉朝政之初,便迅速做了一件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那就是强行废掉了汉少帝刘辩,而改立陈留王刘协为新君,此即汉献帝。

《三国志·董卓传》曾记载此事道:遂废帝为弘农王。寻又杀王及何太后。立灵帝少子陈留王,是为献帝。

董卓作为拥兵自重的地方军阀,他为什么要在初掌朝政之时便做出废立皇帝之举呢?

要知道,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废立皇帝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权臣僭越过皇权,欺凌过皇帝,但是胆敢公然废立皇帝的权臣却始终屈指可数啊。

最典型的人物莫过于后来的曹操了,曹操晚年虽然已经彻底架空了汉献帝,但却始终未敢公然废掉汉献帝而代汉自立啊。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政治行动却被董卓如此草率地做出来了,对此特殊现象,我认为其真正原因或许是以下三点。

一、树立自身的权威是董卓废立皇帝的根本原因

凉州军阀董卓掌握东汉朝政这件事,原本就是一个意外事件。无论是东汉朝臣还是董卓自己都没有想到,在外戚势力和宦官势力两败俱伤、同归于尽之际,居然会由一个地方军阀摘取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政治斗争的胜利果实。

凉州军阀董卓是一个生于西北边郡、常年领军在外、在东汉朝堂里几乎完全没有政治威望的武夫,再加之东汉王朝后期普遍存在士大夫歧视武夫的政治氛围。所以当董卓意外获得了执掌东汉朝政的机会后,他所要做的最迫切的事情就是迅速确立起专属于他自己的权威。

自古以来,树立权威最好的方法就是杀人,而且杀的人级别越高,自身所树立的权威就越大!昔日多少名将初掌军权时,不都是以杀人的方式来树立自己在军中的权威吗?

诸如春秋时期的孙武在以宫女为士,为吴王阖闾演练军阵时,执意杀掉吴王爱妃以正军法,自此以后就无人再敢嬉戏打闹了。

再例如战国时期的名将田穰苴在大军即将出征之际,执意斩杀了迟到的监军庄贾(乃齐景公之宠臣),自此做到了令行禁止,上下齐心。而董卓作为领军打仗数十年的武将,他自然对“杀人立威”这一做法并不陌生。

那么董卓选择杀的人是谁呢?他不是别人,正是东汉王朝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汉少帝刘辩。而他“杀”刘辩的方式就是废掉他的皇位,改立他人为帝(董卓最后还是毒杀了汉少帝)。

杀皇帝这一最高级别的人物,可谓是“杀人立威”的最高级别了,毕竟董卓连皇帝都敢杀了,那这天下还有他董卓不敢杀的人吗?

事实上,董卓提出废掉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的主张后,确实震慑住了绝大多数东汉朝臣。当时除了一些耿直的臣子表示反对外,绝大多数人都寂寂然不敢作声,多是文人儒生出身的东汉朝臣们面对军阀董卓这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都不敢公然表达反对意见了。

可以说董卓这个“杀人立威”之举确实取得了杀鸡儆猴的效果,也确实迅速地确立了自己在东汉朝堂中至高无上的权威。虽然这份权威还不是很稳固,虽然朝堂之上还是暗流涌动,但终究在明面上,所有臣子都屈服于董卓的权威了。

二、甄别反对派是董卓废立皇帝的主要原因

俗话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往往是最为难测的东西。而在东汉末年那段风云诡谲的时代里,看错了人,用错了人往往是致命打击。对于初掌朝政的董卓而言,如何甄别出反对派、骑墙派和归顺派,这很重要。毕竟董卓总不能将东汉朝臣悉数赶尽杀绝,他总需要拉拢一批旧臣为己所用啊。

另外,虽然董卓是东汉末年的风云人物,早年也曾凭借平定西北羌乱和黄巾起义而晋升为高阶武将,但他却少有在庙堂之中为官的经历,这使得初掌朝政的董卓并不太清楚洛阳朝堂中的文武百官的政治立场。

虽然他董卓以兵权暂时强硬地掌握了朝政,但要想在朝堂上站住脚、扎住根,他还必须快速分辨出敌友,这既有利于分化群臣,也能防患于未然。

而董卓甄别群臣、分辨敌友的方式就是实行废立皇帝这一举动。他就是要以这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来迅速猛烈地刺激朝臣,来看看这些朝臣们的反应。

很显然,那些坚决反对他废立皇帝的朝臣自然就是反对派了,而那些沉默不语的朝臣则大多属于骑墙派,至于那些恭维赞同的朝臣自然属于归顺派了。

事实上,董卓这一招“指鹿为马”颇有功效,一些生性耿直、忠君体国的重臣很快就站了出来。诸如北中郎将卢植和司隶校尉袁绍就坚决反对董卓废立皇帝之举,而且袁绍更是与董卓拔刀相向,差点当场火并。

只不过遗憾的是,在董卓以军权强势执掌朝政的局面下,绝大多数朝臣都对董卓废立皇帝之举保持缄默,他们有的人是漠不关心,有的人则是韬光养晦。而率先站出来的卢植和袁绍则迅速被董卓剔除出局,其中卢植被免职为庶民,而袁绍则出逃以避难。

三、打压外戚势力是董卓废立皇帝的直接原因

虽然汉少帝刘辩是汉灵帝与何皇后之嫡子,但是,汉灵帝生前却一直不太喜欢轻佻浮夸的刘辩,反而更偏爱聪明机灵的刘协。

史载:群臣请立太子。帝以辩轻佻无威仪,欲立协,犹豫未决。

只不过刘辩作为汉灵帝之嫡子,素来有着继承皇位的正当合法性;而且汉灵帝时期的大将军何进又是何皇后之异母兄,在朝中素有声望人脉,所以群臣常常催促汉灵帝趁早册立刘辩为太子;更重要的是汉灵帝为人懦弱犹疑,虽偏爱刘协,却也始终没有胆量和气魄将其册立为太子。

所以当汉灵帝三十三岁就病逝后,其子刘辩最终在何进和何皇后的共同拥护下,以先帝嫡子身份而继承了皇位。

可以说,在汉灵帝犹豫不决之时,以何进为首的外戚势力为刘辩的皇位出力甚多,虽然何进、何苗兄弟俩在外戚势力与宦官势力的大火拼中双双殒命了,但汉少帝刘辩和其母何太后却仍旧稳居皇帝和太后之位。尤其在素有太后临朝称制传统的东汉时期,何太后的存在就意味着外戚势力仍旧有死灰复燃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董卓不废立皇帝而是继续尊奉刘辩为皇帝,那么何太后随时都有可能以皇帝名义而征召外地的其他将军入京勤王,或者以皇帝名义征召其他大臣入京担任要职来削弱董卓在朝堂中的权力,这自然不是董卓所希望看到的事情。

除此以外,汉少帝刘辩作为汉灵帝驾崩后,名正言顺地登基称帝的大汉天子,他身边多多少少还有一些心系汉室、忠君体国的臣子,也有一些希望借用天子名义来打压董卓的士大夫。

这些人都是董卓的潜在威胁,而为了防患于未然,董卓自然很有必要直接断绝他们的念想,即废掉汉少帝刘辩。这是因为废掉一个汉少帝,总比处理掉整个东汉朝廷的朝臣要容易得多。

结语

总而言之,董卓当年初掌朝政就火急火燎地废立皇帝,此举虽然算不上高明,但也情有可原,并非是纯粹的武夫行径。事实上,董卓只是想通过废立皇帝之举来办成三件事。首先是为了确立自己在东汉朝堂之上的无上权威;其次是为了甄别朝堂之中的反对派、骑墙派和归顺派;最后是为了打压外戚势力,进一步巩固自身地位。

另外,从董卓执掌东汉朝政以来的举动来看,他的政治理想似乎并不算远大,他只是想当一个操纵皇帝的权臣而已,本身并没有代汉自立、登基称帝的野心。至于董卓最终落得个被杀的下场,这既与他飞扬跋扈的武夫习性有关,也与当时世家大族势力强势崛起,而士族又素来蔑视武夫军阀的时代特性有密切关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常侍之乱的真相
谁是导致东汉末年分裂的罪魁祸首,何进袁绍还是董卓,或者是其他
聊聊不一样的曹操(一)
汉末大将军、屠户何进之死?还没有女人看得明白
概述史:懂中国政治最需懂的东汉历史,皇权外戚宦官士族样样出彩
【洛城旧事】——十常侍之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