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唐』李密领导的瓦岗军的兴盛与灭亡?[高祖]

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婉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桃李章》

就是这段隋末民间歌谣让大多农民起义军首领,甚至当时实力最大的瓦岗军首领翟让甘心把首领之位让于李密这外来之人。

首先先解读一下这段民谣。桃李子,就是有一位李姓之人在逃亡。皇后绕扬州,皇与后都是君主,就是说皇帝会去扬州游玩。婉转花园里,意思就是皇帝在游玩之地回不来,婉转于沟壑之间。这前面几句就是说有姓李的人会篡夺隋朝的江山,而且这歌谣传唱度相当之广。据说隋炀帝就是因为这首歌谣杀死数万的李氏 族人。当朝权臣申国公李浑广宗公李敏都惨遭灭族。吓得当时身在太原的李渊闭门不出,纵情声色,以向隋炀帝表示自己是胸无大志之人。

而这首歌谣最后面两句就是这首歌谣的玄机所在。“勿浪语,谁道许。”当时有个李玄英的人从东都洛阳逃来,在各地义军首领之间解释道:勿浪语其实就是这个“密”字。

这整首歌词的意思按照李玄英的解释,就是隋朝即将灭亡,李氏真主即将统治天下,而这个李氏之人就是李密。说实话,有点怀疑李玄英这样解释是不是和李密的计谋。

当时李密的实力确实在隋末群雄中,是最有能力称帝的。但是为何瓦岗群雄浩浩荡荡给李唐做了嫁衣呢?那么我们先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半道出家于瓦岗,又如何带领瓦岗进一步强大,又如何使其灭亡。

瓦岗由来

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正是农民不堪重负起义兴起的一年,东郡韦城县(今河南滑县)人翟让,本是东郡法曹,因犯死罪,在狱中之时,狱吏黄君汉认为翟让必定是不寻常之人,私自放翟让逃走。翟让就逃到瓦岗寨落草为寇,而后同郡人单雄信、徐世绩等人加入,在荥阳、梁郡一带以抢劫商旅为生。

李密加入,瓦岗兴盛

李密本是隋朝贵族,怎么会与盗匪为伍。李密生于一个四世三公的家族,父趁亲李宽是隋朝的上柱国,封蒲山郡公。李密承袭父亲的爵位,身为隋朝贵族,就算一无是处,也可富贵终生。

可李密闲不住,大业九年的时候,隋炀帝征伐高句丽时,跟随杨玄感起兵反叛,但是此时反叛,为时过早,大隋虽受到创伤,但是不惧怕杨玄感这个反贼,叛乱平定后,杨玄感被杀,李密等也被捕,而后使钱财贿赂官吏得以脱身。

经此一反叛,李密这贵族是当不成了,只有投靠农民起义军以求自保。李密等人先是投靠平原县义军头目郝孝德,但是郝孝德对李密非常轻蔑,于是李密出走至淮阳郡,在淮阳郡隐居。化名刘智远。心里闷闷不乐,写了一首五言诗《淮阳感怀》,诗写成后流下了行行泪水。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淮阳感怀》

此诗表达了李密不愿虚度此生的愿望。所以,他行动了。在淮阳郡隐居的几个月,引起当地太守赵佗的怀疑,欲对其抓捕时,李密逃亡到妹夫雍丘令丘君明处。但是邱君明的族子向朝廷告发了丘君明。于是李密再度逃亡,丘君明被处死。

走投无路之时,投靠东郡匪首——瓦岗军领袖翟让。但是翟让嫌弃他是杨玄感部将的身份,差点处死李密。李密先是向翟让部下王伯当献出自己平定天下的方略。王伯当认为李密有王佐之才,向翟让保举李密。李密这才免得一死,正式步入瓦岗权利中心。

大业十二年,隋炀帝巡幸江都,李密认为这是大好机会。于是,李密向翟让建议,欲占天下,先攻洛阳之谋略。而取洛阳,必先攻取荥阳的计谋。以荥阳为基地,积蓄粮草军械,扩编人马,为大战做准备。

《新唐书·李密传》——密谓让曰:'今兵众既多,粮无所出,若旷日持久,则人马困敝,大敌一临,死亡无日。未若直趣荥阳,休兵馆谷,待士马肥充,然可与人争利。'

攻占荥阳后,隋炀帝就开始不安了。派出名将张须陀协助荥阳太守杨庆讨伐杨庆。要知道张须陀的部队一直在平定农民起义的最前沿,多年来平定了许多农民叛乱。就连翟让也吃过张须陀的亏,多次被张须陀大败。张须陀威震东夏,是隋炀帝手中的王牌。

所以,翟让听说张须陀出马,立马想要退兵,以躲避张须陀大军的锋芒。李密有王佐之才,岂怕张须陀。

《新唐书·李密传》——密曰:'须陀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而擒。公但列阵以待,保为公破之。'让不得已,勒兵将战,密分兵千余人于林木间设伏。让与战不利,军稍却,密发伏自后掩之,须陀众溃。与让合击,大破之,遂斩须陀于阵。

李密认为张须陀有勇无谋,采取以退为进的计谋,诱敌深入,把张须陀大军引入大海寺附近密林。李密指挥此处伏兵,大破张须陀部,张须陀当场被斩杀。张须陀部将秦叔宝、罗士信只得引残兵归附虎牢关守将裴仁基。

斩杀威震东夏的张须陀,瓦岗军自此天下闻名。

所以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使瓦岗强大的。

一、李密的名望。一个人名望高,就会有天下豪杰追随。就开头说的歌谣《桃李章》,传唱甚广。加上李玄英的解释,向各大义军头领说明以后的君王就是李密,当时人们还是比较迷信的。所以人们愿意相信李密就是以后的帝王。这样一来,李密有了君王的名头。而后李密率领瓦岗军大败农民义军杀手张须陀。名望就更高了,各地的小股势力纷纷冲着李密而来加入瓦岗,瓦岗实力骤增。

二、攻占粮仓。有粮饷就有军队。李密在荥阳之后,没有急于攻占洛阳,而是继续指挥军队攻占洛阳附近的粮仓。先是率领精兵攻占兴洛仓(隋朝最大的粮仓),李密随即开仓放粮,赈济百姓,百姓自愿参加瓦岗军。而后攻占洛阳附近的回洛仓,斩获粮草军械无数。据守回洛仓,进逼洛阳。自此瓦岗方有争夺天下之实力。

三、招抚隋军。李密的军队光靠农民是不行的,毕竟战斗素养不高。在对洛阳合围之时,留守洛阳的越王杨侗派出两路军队讨伐李密。一支是刘长恭率领的,二万五千人之众,被李密杀的片甲不留,只有刘长恭一人逃脱。另外一路是裴仁基率领的,据守虎牢关。但是裴仁基与监军萧怀静不和,又暗中受到了李密的招抚之信。裴仁基感隋朝大势已去,不想做隋朝的陪葬品。率虎牢关大军归附李密,李密得到裴仁基的同时,还得到了虎牢关这一隘口,也得到了秦琼、罗士信等隋朝勇将,实力大增。

杨侗(604年-619年),字仁谨,隋炀帝杨广之孙,元德太子杨昭次子

可以说李密成就了瓦岗,李密实力鼎盛之时,是北方地区最有实力称帝的。但是李密自己覆灭了瓦岗,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覆灭瓦岗的。

一、内讧。李密毕竟不是瓦岗的创始人,只是半路出家于瓦岗。瓦岗之所以壮大,李密有很大功劳,外出建功立业也全是李密,而非翟让。这里就让我想起晁盖与宋江,梁山的基础是晁盖打下的,而壮大梁山的就是宋江了,天下豪杰归附梁山基本是冲着宋江的名号,而非晁盖。所以翟让也是很识趣,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李密。大业十三年,翟让豁达让贤,李密成为瓦岗之主。

李密

但是权利真的是一个很诱人的东西。一些瓦岗元老就不满翟让的做法了,凭什么自己打下的基业让与李密一个外来之人。翟让兄长翟宽、部将王儒信就撺掇翟让担任大冢宰之职,统率百官,伺机夺权。李密顿时感觉内部不稳,于是宴请翟让及一些瓦岗元老。在宴会中杀死翟让、翟宽、王儒信等人,徐茂公作为瓦岗元老也被砍了一刀,李密制止方才保住性命。一些瓦岗元老见此情形,如单雄信、王伯当等都跪地求饶,请求宽恕。

李密这次对内部反对实力的清洗,虽然稳住自身地位,但是瓦岗实力受到创伤,杀死瓦岗旧主翟让,势必会引起翟让旧部的不满。这就导致将领离心离德,不能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这次清洗也为以后失败埋下伏笔。后来,大军被王世充消灭之后。虽然大军被消灭,自己的领地大部分还在瓦岗军手上,但是李密不敢归去瓦岗旧地重整兵马,就是因为怕翟让旧部加害。所以才草草降唐。

二、不结盟。你跟一个极度膨胀之人谈话,在他的眼中你就如同刚刚学会走路的孩童一般。李密曾经就这样看地李渊。

李渊见李密实力日渐强大,就写信联合李密。但是李密是怎么回信的。

《资治通鉴.隋纪八》密自恃兵强,欲为盟主,己巳,使祖君彦复书曰:“与兄派流虽异,根系本同。自唯虚薄,为四海英雄共推盟主。所望左提右挈,戮力同心,执子婴于咸阳,殪商辛于牧野,岂不盛哉!”

大意就是,我李密与你都是李氏家族之人,我虽然实力单薄,但是天下之人都推举我做盟主。希望与君相互扶持。言下之意就是想让李渊奉其为盟主,不是合作关系,而是上下级关系。甚至让李渊亲自到河内军与李密当面缔结盟约。这样一来,李渊当然是很生气的,但是还是忌惮李密的实力。这样回信道:

“吾虽庸劣,幸承馀绪,出为八使,入典六屯,颠而不扶,通贤所责。所以大会义兵,和亲北狄,共匡天下,志在尊隋。天生烝民,必有司牧。当今为牧,非子而谁!老夫年逾知命,愿不及此。欣戴大弟,攀鳞附翼,唯弟早膺图箓,以宁兆民!宗盟之长,属籍见容,复封于唐,斯荣足矣。殪商辛于牧野,所不忍言;执子婴于咸阳,未敢闻命。汾晋左右,尚须安辑;盟津之会,未暇卜期。”——《资治通鉴.隋纪八》

这大意奉承一下李密,在书信中承认李密的“盟主地位”,李渊不与其为敌,但是此番过后,李渊不会与其成为朋友。

说到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李密千方百计想成为盟主。要知道乱世之中,先成为盟主的大都没什么好下场,如秦末项羽,汉末袁绍。都是前期主力,后期嫁衣的人物。

若是李密懂得其中道理,与李渊结盟,就不会导致后来,被宇文化及和王世充夹击而亡的下场。

三、狂傲,过分低估对手实力。大业十四年正月,李密进占金墉城,加紧围攻洛阳城,洛阳城内有皇泰主杨侗和王世充等人把守,重兵在握,洛阳城还是可以守住一阵子,毕竟是隋朝的首都。

但是就在此时,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勒死,宇文化及在肃清政敌之后,响应士兵北归的号召,率领大军十余万北归洛阳。这样一来,洛阳城又多了一路敌人。于是皇泰主杨侗,以让李密进入东都辅政为条件,让李密攻打宇文化及。利用敌人消灭敌人,不得不说皇泰主使了一招好棋。

李密虽然统兵三十余万,自然是不怕宇文化及的十余万兵马。要知道宇文化及的这些军队可是当年保护隋炀帝出行的军队,这些军队可是隋朝精锐中的精锐。就这样双方展开激战,互有胜负,最后在童山一带展开决战。宇文化及一度占上风,李密也被乱箭射晕,就在千钧一发之际,部将秦琼、罗士信等勇将聚拢残兵,一举击溃宇文化及。艰难胜出,经此一役,李密瓦岗军受到重创。

在李密与宇文化及激战时,洛阳城内,王世充乘机灭掉异己,独理朝政。本来条件就是李密灭掉宇文化及,让李密辅政,做洛阳之主。但是王世充出来插了一手,李密不满王世充,拒绝进城朝拜。于是李密重新进入金墉城,围攻洛阳。

于是,王世充挑选二万余精锐,出兵攻打李密。李密让王伯当镇守金墉城,自己率大军去偃师抵抗王世充。

而部将裴仁基认为王世充是孤军深入,粮草不足,王世充意在速战。于是建议李密,大军大战刚刚结束,士兵相当疲惫,应当修筑高墙壁垒,坚守抗拒王世充,等到王世充粮草耗尽,大军休整过后,王世充的头颅与东都洛阳就唾手可得了。

但是李密就是这么看不起王世充,认为自己连宇文化及都打败了,还怕他王世充,结果,在邙山一处与王世充决战。士兵疲惫,且分享不到战果,军心涣散,战斗力骤减。且瓦岗将领不满李密的狂傲,离心离德。结果可想而知,邙山一战,瓦岗军大败,李密西逃长安,投降李渊。部将裴仁基、秦琼,程咬金、单雄信等都纷纷投降王世充。

瓦岗军被宇文化及和王世充打败,要知道这二人之中一个掌握守卫隋炀帝的军队,一个掌握守卫东都洛阳的军队。这两支军队都是隋朝军队中精锐中的精锐,瓦岗军焉能不败。

浮人结语

李密成就了瓦岗,可也覆灭了瓦岗。要知道瓦岗军在李密的手上,被李密打造为隋末最为强劲的军队之一。在中原地区牵制住了大量的隋军,消灭了隋朝的许多有生力量,灭隋之战,瓦岗居功甚伟。

但是李密掌握这么实力强劲的一支军队,偏偏就败了,草草的给李渊做了嫁衣,实在是比较惋惜,而瓦岗也是英雄辈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就有五位出身瓦岗。

从李密的身上可以看到,李密在进占金墉城,围攻洛阳之时,实力达到顶峰,这时的李密或许是成功的,但是他没有稳住这个局面。因为什么,因为眼前的浮云遮住了了他的望眼,极度膨胀之后让他意识不到成功之后的凶险。从这里,我认为人类虽然渴望成功,但是成功之后,能看到成功后面的凶险,遏制自己膨胀的心理,稳住局面才是真理。

可李密就是膨胀连自己身居何境都不知道了。李密,歌谣里面的皇帝。可李密与隋炀帝都没想到,歌谣里面的李氏君王居然是李渊。歌谣中唱到,“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婉转花园里。”我看不止隋炀帝一人困在花园里,李密也在其成功道路上,止步于一个花园,终究不得登上帝位。

而浩浩荡荡的瓦岗军。兴,李密也;亡,李密也。

参考文献

《资治通鉴》

《旧唐书》

《新唐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密
李密的悲哀,受制于瓦岗军,被迫选择攻打洛阳而不能入关
蒙曼说隋-隋炀帝杨广(20)
李密与隋末瓦岗军的兴亡(一):李密死里逃生,投奔瓦岗寨翟让
李密:拥兵数十万,又有多员猛将,瓦岗军却在两年之内走向覆灭
李密与瓦岗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