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哀12届国展书法


三哀12届国展书法

作者:长安居

本月初,全国第12届书法展中篆书、篆刻、刻字类的作品在山东济南最先展出,我分别写了《12届国展书法之哀》和《再哀12届国展书法》两篇微文,批评展览中出现的某些具体书法现象,一方面我获得了读者朋友们的热情鼓励,又一方面我被本次展览济南展区最重要的“东道主”之一,我熟识20年以上的老朋友(姑隐其名)在微信好友的名单中“拉黑”,于此我毫不为意。道理很简单,“甘蔗不能两头甜”,世间没有一件事能完全做到“只赚不赔”,既然敢做就要付出代价,这位在山东书坛炙手可热的大家以“拉黑”的方式与我绝交,就是我“讲真话”所付出的代价。
在写完两篇“哀12届国展书法”的微文以后,我又连续推出几篇书法批评类型的文章,仍然得到了众多读者朋友的热情支持和鼓励,这让我铭感无已!不过我还是要再次说明,拙文能得到读者朋友们的谬赏,非在拙文写的有“学术”,不过是在下能够“讲真话”而已。区区在下,学力有限,仅仅能算作一个最普通的书法爱好者,自知讲不出有关书法艺术的高深学理。但是既真“爱好”书法,故凡谈及书法的专业事宜就务必要以“真心”和“真话”事之,舍却一个“真”字,书法批评则毫无意义。

全国第12届书法展参展作品

书法批评在近20年以来走向式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当代的书法批评家或被经济利益和人际关系绑架,大多成了“红包书法批评”和“人情书法批评”,又或加入大型的纸媒、网媒书法传媒平台,成为捧红各色“书法明星”的“化妆师”。而这些昔年真正的书法批评家们其自身也被“明星化”,他们通常会频繁出场于各类高端的书法活动,获取不菲的“车马费”,在这种实况中,书法批评自然就会陷入失效,走向式微。
坦白说,我敢于在进行书法批评时做到讲真话,不是我的思想境界和责任担当比书法界的批评大咖们高,而是我本人根本就不属于书法界这个“圈子”中的人,同这个“圈子”中的所有人都没有一点点儿利益关系。我不是书法“圈子”中人,更加不从属于书法界的任何个人。正基于此,我可以做到比之书法圈子里的所有人都要超脱,此外,我也不想在书法的圈子里去攫取地位、名利一类,所以就更加超脱了。

全国第12届书法展参展作品

就在今天,全国第12届书法国展中的隶书、楷书部分的作品又在湖南长沙拉开帷幕,当我在微信朋友圈中看见展览的具体作品后,第一感觉就是当代的书法创作真的“病了”,并且是达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而中国书坛的上层人士却好像又完全没有自察,一缕对于当代书法创作的悲哀之意再次涌上我的心头。
说老实话,这篇文章本来是不想写的,因为一个省级书协要承办一场全国书法展,无疑会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组织工作背后不为人知的种种艰辛,而湖南省书协主席鄢褔初先生是我的好朋友,对我向来好极,可谓有恩;湖南省书协驻会副主席胡紫桂兄则是我美院的同班同学,与他少时的感情真的亲如兄弟,在此开展大吉的好日子里,我来说上一通令人丧气的“哀语”,有无与湖南的好朋友、老朋友们“对着干”、“打横炮”之嫌?这是我写本文之前最大的顾虑。

全国第12届书法展参展作品

可是,我在顾虑之余,又不期想到老一代文艺批评大家李健吾前辈的一句话,“一个批评者,要明白他的使命不是摧毁,不是和人作战,而是建设,而是和自己作战”。老前辈的这句话说得多好啊!一个书法批评者在书法批评领域中,需要不断和自己作战,战胜那些利益的诱惑,那多庸俗化世情对自己内心的扰乱,战胜红包和人情对书法批评标准、真理的束缚,进之表达一个真正书法“爱好者”内心真实的声音,作为一个“真爱”书法的“爱好者”,没有比真切表达个人书法立场更重要的事情了。在李老所教至理的牵引下,我还是决定写就此文,以求教于书坛的诸位师友,求教于我的两位老朋友鄢褔初先生和胡紫桂我兄,拙见若存粗鄙浅陋处,即乞海涵大谅。
80、90年代书坛的主旋律是“出新”,敢为天下先的“出新”不免会伴随着偏见,如果打开我们书法记忆的闸门,在80、90年代的全国书法展中,每一次展览都会有被大多数人所不待见的“偏见”之作,如:石开的“看看大海”、于明诠的“乱柴火棍”体小字行书、邵岩的“桃花乱落红尘雨”、杨林的“神州”、“细柳营”的广西现象作品等,这些“偏见”之作经过时间的沉淀,当然没有成为一种永恒,但起码成为了一个时代可以回味的书法印迹。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书坛的大多书法观众们对于“偏见”之作,宽容度很小很小,但对于“积习”、“守成”之作却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容忍,甚至根本不需要容忍,而是主动地为之赞叹了!这种现象确实非常奇怪,值得深入研究。

全国第12届书法展参展作品

全国第12届书展中隶书、楷书部分的参展作品就是一次极端平庸化“积习”、“守成”之作的大集合,这已然昭示出当代书家艺术思维的日趋钝化和枯竭。一代大师潘天寿先生论艺有云:“做人要老实,攻艺要调皮。”“调皮”者何也?意在点出,从事书画艺术创作,在创作手段上要敢于异想天开,要葆有奇特的想象力。而凡在艺术创作中想象力丰赡、纵宕、奇肆、开张的艺术家,在其所从事的艺术领域定为理所当然的冠军。此展中隶书作品主要体现了两种倾向,一是亦步亦趋地学古人,二是亦步亦趋地学今人,一百件参展作品浏览下来,那种谨小慎微,那种老实巴交,令人感到笨拙!那种呆头呆脑的真傻,那种毫无变化的僵死,令人观后痛苦!比如如下两件取法秦隶风格的作品(见图一),虽然一件做成册页式的假古董,一件写为立轴,两件作品一定出于两人之手,但写法却完全一致,约略全是从“隶书字典”中查好字形,再就查好的字形“画”好草图,而后依照草图制作乃成。再如如下两件作品(见图二),一件是纯学清人郑簠、一件是纯学清人邓石如,这种学古式的作品,根本无法称之为“创作”,仅仅能视为学生的“习作”,这种“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的写法,不敢将一写成二,更遑论把一写成一百、一千了,面对如此肤浅的学生习作类作品,能够挂在号称当代书法“奥林匹克”大会的展厅之上,我会心生困惑,当代的书法创作何以堕落到如此程度!有谁该为这种堕落负责!

图一

图二

作为艺术学习过程中的摸索,模仿并不是绝对的坏事,但模仿终究不能代替自己的创造。在既有的历次全国书法展中,用模仿代替创造的风气并不是不存在,可是局面远远没有达到今天全国书法展的严重程度。比如如下两件作品(见图三),写得太像当代某位隶书名家的作品了,假如将这位隶书名家所写的隶书编纂成一部其个人的“隶书字典”,那么这两位作者所书诸字一定可以在这部“隶书字典”中找到出处。早年的全国书法展集古人法书中的字写作作品会被视为抄袭,而今的全国书法展作者似更等而下之,直接集今人隶书名家的字就能获得参展资格,这是否可以看作是书法创作上的一种“巨倒退”?再比如如下两件作品(见图四),两件作品无疑不是出于一人之手,写法上则同样师法今人的某隶书名家,并置欣赏,犹如“双胞胎”同胞。有位朋友戏谑,“在当下的社会中,最不应该富有想象力的是会计,盖在会计的账目中1就是1,2就是2,来不得半点虚假。可是,善于作假账的无良会计却有浮想联翩,渲染夸大的本事,那种调皮的想象力让艺术家望尘莫及”。这位朋友的戏谑,不是没有道理,拙以为,若请12届国展中的参展书家去做会计,一定胜任,盖在他们的笔下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定不会出现“假账”、“错账”。一笑……

图三

图四

书法创作在展开的过程中,当然是一个书写“技术”发挥的过程,没有强有力书写技术的支撑,就无所谓书法艺术了。但当书法艺术作为一个“创作”状态出现时,书法又并非全是书写“技术”的发挥,书写技术是书法艺术的物质手段,保证了在书法艺术的范畴中决不允许骗子容身,这使得书法的本位性得以确立。而围绕书写技术,还有扩大的部分,如创作前的构思、心态、意识等;创作中的情绪发挥,学养渗入等;创作后的感受、审视、批评等,正是在这环环相扣的创作逻辑关系中,构成了书法创作的丰富性和复杂性。12届国展书法中的楷书参展作品,一如隶书作品,是集中化的“学生腔”合唱,整体以规行矩步式地模仿,蔚成了参展作品的主体。此展楷书作品的主流就是纯粹模仿,在艺术实践中有模仿和借鉴,两者既有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模仿的特征就是生吞活剥,对他人的艺术创作成果进行“仿制”化的学习。借鉴的特征则是借用他人的某些手法来抒写个人“当时”的情愫感受。简略言之,模仿是以人之体还人之形貌,借鉴则是借人之体写我怀抱。在真正的艺术实践、求索中,我们不会排斥借鉴,但完全以模仿构成书法创作的全部,不啻是画地为牢,自己困死自己之外,焉有他哉?!

全国第12届书法展参展作品

综观全国12届书法展隶书、楷书部分的参展作品,鲜有富有想象力的惊心动魄之作,是一个没有一丁点儿想象力的“乖宝宝”们的技工书写成果展示。在书法创作上欲实现同古人比肩,或同当代书坛的一流高手比肩均非易事,这个目标过于高远了,用一生的时间未必能够实现。但敢于表现自我,敢于多方尝试,发挥个人的想象力找到字帖以外的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应是不难实现的。唯如此才能在书法创作中获得更大的生命力,从模仿的“牢笼”中蛹蜕成蝶,如鱼化龙,进入到“攻艺要调皮”的境界中去,若此者就先能同时贤争一短长,进之与古贤争一席之地也。

全国第12届书法展参展作品

全国书法展模式自推出之初,在书法界就有创作导向的作用,这种导向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过去总是以积极的一面为主。而今之全国书法展的导向,已经完全没有积极一面的作用了,这从12届全国书法展中可谓集中式爆发性体现出来,全国书法展从应征作品中推举出的书法家已然书写“技工”化,此病关键原因和症结在哪里?中国书协的领导团队需要众志成城,集思广益,大开言路,以书坛全体同仁为师,或能根治当代全国书法展日益衰飒的风气,否则全国书法展的形式就是死路一条。

全国第12届书法展参展作品

中国书法家协会是全体会员之家,每个会员都有为振兴本会出力、谏言的权力。拙眼看来,书法界的“奥林匹克”办成当下的惨状,展览的评审委员责任最大,中国书协如何建设好本会的评委队伍是令全国书法展“起死回生”的关键一步,此寄望于中国书协之高层领导中敢于担当者也。

全国第12届书法展参展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年展”批评
全国书法展隶书书法作品欣赏
哀哉!12届国展书法
长安居:再哀12届国展书法
武政
“临帖展”批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