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可缺失的“失败”教育
  邻居家有一小孩正读四年级,父母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带管。孩子每天回到家,就被爷爷奶奶撵到书房去做作业,没日没夜。可老师布置的作业每天都没有完成,经常被老师留下补做作业,爷爷奶奶也经常接到老师的告状。孩子的爷爷没办法,找到我,让我对孩子想想辙。 
    我通过观察,发现这孩子除了学校上课时间,在家就是没日没夜地趴在书桌上,可是,作业特别拖拉,一道明明很简单的题,他要耗个几十分钟甚至一个小时,不知道做的不去想不去问也不去做。难怪!应该说这孩子很累,没有玩也没有休息,很是可怜。于是我与他闲聊。下面是我和他的闲聊对话: 
    “为什么不早点做完早休息早出去玩呢?” 
    “有的不知道做,即使知道做,做完了也不会让我去玩,又会让我去看书”。 
    “不知道做可以问啊,我们家有三位老师都可以解决你的问题”。 
    “不问,没面子,丢人。” 
    “你老师没告诉你们要不耻下问,要不懂就问吗?”
    “说了。可是上课时发言错了,老师就批评,作业错了也批评,谁还敢‘不懂’啊。” 
    听了他的一番话,我陷入了深思。 
    是啊,进入我们教师的课堂,常能看到老师抓住一些“成功”的例子加以肯定、表扬、宣扬,以此来激励孩子,让孩子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也总能听到老师对“失败”学生的呵斥声。应该说成功感的确让孩子有了学习的动力,这无可厚非。可长期这样片面引导,也把孩子引到了“成功光荣,失败丢人”的误区中,孩子们把“求助”看作是“失败”的代名词,羞于求助。 
    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那些“失败”的孩子。因为“失败”的孩子没错,他们“闻道在后”“学有专攻”,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活体,有自己的个性,他们完全可以用欣赏、怀疑、研究的目光去审视去评判作品及教者的话语,完全可以有与老师“不同的声音”,即使出错也是他们的权利。真正应该纠错的是老师,老师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看作是知识的权威,思想的附庸,文化的保安。总是以学生学习的领导者、管理者和评判者自居,千方百计地将学生的不同认识引向同一种预设,把教学弄得无异于玩“请君入瓮”的游戏。对于学生“不同的声音”不是迂回说服,而是迎面呵斥。久而久之的如此,学生怎敢有自己的声音,只能是缄默! 
    长期如此的教育,只能使孩子走向两极分化,使“失败”的孩子失去自信,失去进取的动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功的教育离不开陪伴
真正优秀的父母,从来“不听别人的劝”!
《聆听不同的声音》
精彩教育一瞬间——成长需要激励
赏识教育也要因人而异
如何把学生骂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