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庭教育中的爱与规则——溺爱式家庭教育的反思!

欢迎来到“众可微教育”,关注有惊喜。众可微教育独创“微教育理论、方法体系”,并以“每天专注一微步、孩子快乐奔优秀”微教育思想为基础,与众多专家、家长一起,为天赋儿童快乐成长指引方向。

我国教育家蔡元培说过:“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之中。”家庭孕育了人的生命,也是爱的教育的第一个课堂。

从孩子呱呱落地,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进入家庭这个生活环境,家庭是他们面临的“第一个世界”,而在家庭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孩子对父母响应的情感。

对孩子来说,与其他任何教育形式相比,父母的爱更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因此,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对爱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影响,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孩子在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尽管当今“赏识教育”、“爱的教育”的大旗依然昂扬不倒,但在大多数的人看来,父母、祖辈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很自然的事。以为这种以血缘为纽带的爱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学习,这也就导致了一些家长对孩子的爱不讲究教育方法,盲目而随意。

在家庭教育中爱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有信奉“树大自然直,儿大自成人”的自由放养,有乐道于“精心设计”孩子前途的专制强管,也有奔忙于工作缺少沟通的漠视冷淡,更有事事以孩子为中心,“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溺爱纵容。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再穷不能穷孩子”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推崇。

据一项调查表明,在家庭教养方式上,中国父母对子女的溺爱型教养方式比例高于西方国家。仅从劳动时间上比,中国儿童比别国儿童要少——比美国儿童少6倍,比韩国儿童少1.5倍。自古,我国就有“慈母多败儿”的古训,疼爱子女是父母的“天性”,也是应尽的责任,但得有个“度”,切不可好过了头。

过分溺爱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可能是“跳蚤”。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隐藏着太多历史、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从历史方面来说,长期的封建文化背景所形成的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有些至今仍毒害着人们的头脑,甚至成为家庭的价值观念,并以此教育子女。

其次,到了现代社会,国家和平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资料丰富,人们思想开放。同时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压力大,多年以来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许多家庭生育子女的减少,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庭溺爱在这种强狂下愈演愈烈。

最后,也是最重要、最直接的家庭方面,由于父辈幼年时因为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的限制,曾经经历了很多艰辛,吃了很多苦。他们认定“独生子女是家中的独苗”,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再重复自己的苦日子,有什么要求一律无条件满足,这就养成了孩子所求无度的不良习惯。

另外,现在孩子的父母多是双职工家庭,平时工作忙,孩子的日常生活和上学都是爷爷奶奶照料。在抚育隔代人时,祖辈常常从补偿心理出发,尽量尽力地给予孙辈较高的物质生活待遇,使孙辈吃、穿、用、玩无不超过自己和子女辈的现实生活条件,以弥补困难时期在子女身上留下的遗憾与歉疚。

孩子能干的事也事事包办,纵容护短。而且,三代同堂的家庭里,由于家庭成员层次的不同,以及每个人的思想、性格、教育水平的差异,对孩子的要求、教育态度很不一致。当孩子有缺点、错误时,有的主张批评教育,有的却要包庇护短。祖父辈间以及父母间的这种不一致的态度,必然会以以不同的方式暴露在孩子面前。孩子必然喜欢袒护自己的一方,而气恼批评自己的一方。

这样不仅影响了家庭和睦,而且不利于教育孩子,以致使孩子养成任性、是非不分、听不进正确批评、常常无理取闹等不良品德和行为。

在现代教育模式中,爱的内涵不仅仅是给孩子买衣服、买吃的等物质上的关心,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关怀。

目前,很多家长已经认识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白了爱,但不能是溺爱,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因此要真正提高家庭质量,除了及时转变教育观念,与孩子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尊重孩子以外,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要坚持适度原则。

首先,对孩子的关心爱护要适度。关心孩子是必需的,但不能无原则的迁就,在培养孩子时不能只依据自己的喜好,而要尊重孩子的想法。

其次,对待孩子的要求要理性、适度。要以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和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为前提,不能百依百顺,有求必应。

再次,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让孩子适度独立。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到的应该让他(她)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她)去想。”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就应该适度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让孩子作为家庭成员,适当分担家务。

最后,要学会适度调节祖辈、父母辈与孩子的关系,做到统一认识,统一实践。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时,家长都应持拒绝态度;当孩子犯过错时,家长都应持批评态度;当家庭成员一人向孩子提出合理意见时,家长都应持称赞态度。三代一起努力,积极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人的第一课堂,也是终身的学堂。家庭教育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的意义重大。在家庭教育中,爱是家庭教育的根本动力,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核心因素。但父母对子女的爱应该理智,做到爱而不溺,正确对待和处理孩子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除此之外,社会中的人们也不能推卸责任,要为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做出努力,学校也要加强家校互动,开展适当的家庭教育指导。这样三管齐下,孩子才能在温暖、健康的环境中不断进步,健康成长。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评论收藏转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您七招让孩子远离电视
荣辉答疑:父母管教孩子,老人经常从旁干涉,他们惯孩子,讲也不听,怎么办?
周驰:中国妈妈、奶奶、外婆的岗位证书
4张家庭教育表,点醒无数家长——“你的今天就是孩子的明天”!
谈谈祖辈教育孩子的利与弊
怎样走出祖辈带孙辈的教育误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