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文学名著简介——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
——自然主义小说的典范
作者介绍
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是19世纪中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
生于法国诺曼底卢昂医生世家。
童年在父亲医院里度过,医院环境培养了他细致观察与剖析事物的习惯,
对日后文学创作有极大的影响。
福楼拜在中学时就热爱浪漫主义作品,并从事文学习作。
早期习作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
1840年,他赴巴黎求学,攻读法律,期间结识雨果。
1846年,回卢昂,结识女诗人路易丝·柯莱,随后有近十年的交往。
定居卢昂期间,他埋头写作,偶尔拜会文艺界朋友,直到生命最后时刻。
晚年,他曾悉心指导莫泊桑写作。
1857年,福楼拜出版代表作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轰动文坛。
但作品受到当局指控,罪名是败坏道德,毁谤宗教。
此后,他一度转入古代题材创作,于1862年发表长篇小说《萨朗波》。
但187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情感教育》,仍然是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
小说在揭露个人悲剧的社会因素方面,与《包法利夫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外,他还写有《圣·安东的诱惑》、未完稿的《布瓦尔和佩居谢》、
剧本《竞选人》和短篇小说集《三故事》等。
小说集中的《一颗简单的心》,出色地刻画了一个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是他短篇中的杰作。
福楼拜主张小说家应像科学家那样实事求是,要通过实地考察进行准确地描写。
同时,他还提倡“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理论,反对小说家在作品中表现自己。
在艺术风格上,福楼拜从不作孤立、单独的环境描写,
而是努力做到用环境来烘托人物心情,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他还是语言大师,注重思想与语言的统一。
他认为:“思想越是美好,词句就越是铿锵,思想的准确会造成语言的准确。”
又说:“表达愈是接近思想,用词就愈是贴切,就愈是美。”
因此,他经常苦心磨练,惨淡经营,注意锤炼语言和句子。
他的作品语言精练、准确、铿锵有力,是法国文学史上的“模范散文”之作。
名著概要
查理·包法利是个军医的儿子。
他天资不高,但很勤勉、老实,为人懦弱无能。
父亲对教育不重视。他在十二岁是由母亲为他争得了上学的权利,后来当了医生。
这时他的父母又为他找了个每年有一千二百法郎收入的寡妇——杜比克夫人做妻子,
她已四十五岁了,又老又丑,“柴一样干,象春季发芽一样一脸疙瘩”。
但她因为有钱,并不缺少应选的夫婿。
她和查理结婚后,便成了管束他的主人:
查理必须顺从她的心思穿衣服,照她的吩咐逼迫欠款的病人;
她拆阅他的信件,隔着板壁偷听他给妇女看病。
一天,查理医生接到一封紧急的信件,
要他到拜尔斗给一个富裕农民卢欧先生治病,他的一条腿摔断了。
卢欧是个五十岁左右的矮胖子,他的太太二年前已去世了。
家里由她的独生女爱玛料理。
这是个具有浪漫气质的女孩子,面颊是玫瑰色的,头发黑油油的,
在脑后挽成一个大髻,眼睛很美丽,由于睫毛的缘故,棕颜色仿佛是黑颜色,
她“朝你望来,毫无顾虑,有一种天真无邪胆大的神情”。
她给查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查理给卢欧诊治过后,答应他三天后再去拜访,但到第二天他就去了。
此后,他一星期去两次。先后花了四十六天的时间,治好了卢欧的腿。
查理妻子同丈夫常上拜尔斗去。免不了要打听病人的底细。
当她知道卢欧小姐曾受过教育,懂得跳舞、地理、素描、刺绣和弹琴时,醋劲大发。
她要丈夫把手放在弥撒书上,向她发誓,今后再也不去拜尔斗了。
查理唯命是听,照样做了。
但不久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他妻子的财产保管人带着她的现金逃跑了。
查理的父母发现媳妇一年并没有一千二百法郎的收入(她在订婚的时候撒了谎),
于是跑来和她吵闹。她在一气之下,吐血死了。
卢欧老爹给查理送诊费来,当他知道查理的不幸后,
便尽力安慰他,说自己也曾经历过丧偶的痛苦。
他邀请查理到拜尔斗去散散心。查理去了,并且爱上了爱玛。他向卢欧老爹提亲。
卢欧感到查理不是理想的女婿,不过人家说他品行端正,省吃俭用,
自然也不会太计较陪嫁,便答应了。开春后,查理和爱玛按当地的风俗举行了婚礼。
爱玛结婚了,她终于得到了那种不可思议的爱情。
在这以前,爱情仿佛是一只玫瑰色羽毛的巨鸟,
可望而不可即,在诗的灿烂的天堂里翱翔。
婚后,她却发觉查理是个平凡而又庸俗的人。
他“谈吐象人行道一样平板,见解庸俗,如同来往行人一般衣着寻常,
激不起情绪,也激不起笑或者梦想”。
查理不会游泳、不会比剑,不会放枪。
有一次爱玛用传奇小说中一个骑马的术语问他,他竟瞠目不知所对。
她悔恨自己为什么要结婚!
有时,她为了弥补感情上的空虚,她向查理吟诵她记得起来的情诗,一面吟,一面叹息。
可是吟过之后,她发现自己如同吟唱前一样平静,而查理也没有因此而感动,
正如火刀敲石子,她这样敲过之后,不见冒出一颗火星来。
不久,查理医好了一位声名显赫的侯爵的口疮。
侯爵为答谢查理,他邀请查理夫妇到他的田庄渥毕萨尔去作客。
查理夫妇坐着马车去了。那是个有着意大利风格的庄园,房子很大,还有美丽的花园。
爱玛对侯爵家豪华的气派,高雅的客人,珠光宝气的舞会场面,一一感到入迷。
一位风流潇洒的子爵来邀她跳舞,给她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在回家的路上,她拾得了子爵的一个雪茄匣,又勾起了她对舞伴的怀念。
回到家,她向女仆人发脾气。
她把雪茄匣藏起来,每当查理不在家时,她把它取出来,开了又开,看了又看,
甚至还闻了衬里的味道:一种杂有美女樱和烟草的味道。
她“希望死,又希望住到巴黎”。
渥毕萨尔之行,在爱玛的生活上,凿了一个洞眼,
如同山上那些大裂缝,一阵狂风暴雨,一夜工夫,就成了这般模样。
她无可奈何,只得想开些。
不过她参加舞会的漂亮衣着、缎鞋,她都虔诚地放入五斗柜。
“她的心也像它们一样,和财富有过接触之后,添了一些磨蹭不掉的东西”。
爱玛辞退了女佣人,不愿意在道特住下去了。她对丈夫老是看不顺眼。
她变得懒散,“乖戾和任性”。
查理怕引起爱玛生病。他们从道特搬到永镇居住。
这是个通大路的村镇,有一个古老的教堂和一条子弹射程那样长的街。
街上有金狮客店和引人注目的郝麦先生的药房。
郝麦是个药剂师,戴一顶金坠小绒帽,穿一双绿皮拖鞋,
他那洋洋自得的脸上有几颗细麻子,神气就象挂在他头上的柳条笼里的金翅雀那样。
他经常爱自我吹嘘,标榜自己是个无神论者,他没有医生执照,但私自给农民看病。
爱玛到永镇那天,由郝麦和一个在律师那里做练习生的赖昂陪着吃晚饭。
赖昂·都普意是个有着金黄头发的青年,金狮饭店包饭吃的房客。
爱玛和他初次见面便很谈得来。
他们有相同的志趣,而且都爱好旅行和音乐。
此后,他们便经常在一道谈天,议论浪漫主义的小说和时行的戏剧,
并且“不断地交换书籍和歌曲”。
包法利先生难得妒忌,并不引以为怪。
爱玛生了一个女孩,起名为白尔特。
交给木匠的女人喂养。赖昂有时陪她一道去看女儿。
他们日益接近起来,爱玛生日时,
赖昂送了一份厚礼,爱玛也送给他一张毯子。
时装商人勒乐,是个狡黠的做生意的能手,
虚胖的脸上不留胡须,仿佛抹了一道稀薄的甘草汁;
一双贼亮的小黑眼睛,衬上白头发,越发显得灵活。
他逢人胁肩谄笑,腰一直哈着,姿势又象鞠躬,又象邀请。
他看出爱玛是个爱装饰的“风雅的妇女”,便自动上门兜揽生意,
并赊账给她,满足她各种虚荣的爱好。
爱玛爱上了赖昂。
她为了摆脱这一心思,转而关心家务,把小白尔特也接回家来,并按时上教堂。
她瘦了,面色苍白,象大理石一样冰凉。
有一次,她甚至想把心中的秘密在忏悔时向教士吐露,
但她看到教士布尔尼贤俗不可耐,才没有这样做。
她由于心情烦躁,把女儿推跌了,碰破了她的脸。赖昂也陷入爱情的罗网。
他为了摆脱这一苦闷,便上巴黎念完法科的课程。
临别时,他和爱玛依依惜别。他们都感到无限的惆怅。
爱玛因烦恼生起病来。对赖昂的回忆成了她愁闷的中心。
即使旅客在俄国大草原雪地上燃起的火堆,也比不上赖昂在她回忆中那么明亮。
一次,徐赦特的地主罗道耳弗·布朗皆来找包法利医生替其马夫放血。
这是个风月场中的老手。约莫三十四岁光景,性情粗野,思悟明敏。
他有两处庄田,新近又买下一个庄园,每年有一万五千法郎以上的收入。
他见爱玛生得标致,初见面便打下勾引她的坏主意。
罗道耳弗利用在永镇举办州农业展览会的机会接近爱玛,为她当向导,向她倾吐衷曲,
他把自己装扮成一个没有朋友、没人关心,郁闷到极点的可怜虫。
他说只要能得到一个真心相待他的人,他将克服一切困难,去达到目的。
他们一同谈到内陆的庸俗,生活的窒闷,理想的毁灭……
展览会揭幕典礼开始了,州行政委员廖万坐着四轮大马车姗姗来迟。
这是个秃额头,厚眼皮,脸色灰白的人。
他向群众发布演说,对“美丽祖国的现状”进行了一番歌功颂德。
他说目前法国“处处商业繁盛,艺术发达,处处兴修新的道路,
集体国家添了许多新的动脉,构成新的联系;
我们伟大的工业中心又活跃起来;
宗教加强巩固,法光普照,我们的码头堆满货物……”
他的演说声和附近放牧的牛羊咩咩的叫声连成一片,群众还向他吐舌头。
会后,举行了发奖仪式。
政府把一枚值二十五法郎的银质奖章颁发给一个
“在一家田庄服务了五十四年”的老妇。
那老妇一脸皱纹,干瘦疲惫不堪。
当她领到奖章后说:“我拿这送给我们的教堂堂长,给我作弥撒。”
最后,又举行了放焰火。
爱玛和罗道耳弗都不关心展览会一幕幕滑稽剧的进行。
他们只是借此机会说话儿,谈天,直到出诊的查理回来为止。
展览会后,爱玛已忘不了罗道耳弗了。而罗道耳弗却有意过了六星期才去看她。
他以关心爱玛的健康为由,把自己的马借给她骑。他们一同到野外散心。
爱玛经不起罗道耳弗的诱惑,做了他的情妇。他们瞒着包法利医生常在一起幽会。
这时,爱玛感情发展到狂热的程度,她要求罗道耳弗把她带走,和他一同出奔。
她和查理的母亲也吵翻了。 然而,罗道耳弗完全是个口是心非的伪君子。
他抱着玩弄女性、逢场作戏的丑恶思想,欺骗了爱玛的感情。
他答应和她一同出逃,可是出逃那天,他托人送给爱玛一封信。
信中说,逃走对他们两人都不合适,爱玛终有一天会后悔的。
他不愿成为她后悔的原因;再说人世冷酷,逃到那儿都不免受到侮辱。
因此,他要和她的爱情永别了。爱玛气得发昏,她的心跳得象大杠子撞城门一样。
傍晚,她看到罗道耳弗坐着马车急驶过永镇,去卢昂找他的情妇--一个女戏子去了。
爱玛当即晕倒。此后,她生了一场大病。病好后,她想痛改前非,重新生活。
可是,这时又发生了另一场事。
药剂师郝麦邀请包法利夫妇到卢昂去看戏。
在剧场里,爱玛遇见了过去曾为之动情的练习生赖昂。
现在,他在卢昂的一家事务所实习。于是,他们埋藏在心底多年的爱情种子又萌芽了。
他们未看完戏,便跑到码头谈天。
这时,赖昂已不是初出茅庐的后生,而是一个有着充分社会经验的人了。
他一见面便想占有爱玛,并向她诉说离别后的痛苦。
当爱玛谈到自己害了一场大病,差点死掉时,赖昂装出十分悲伤的样子。
他说,他也“羡慕坟墓的宁静”,时常想到死,甚至有一天,
他还立了个遗嘱,吩咐别人在他死后,要用爱玛送给他的那条漂亮的毯子裹着埋他。
他极力怂恿爱玛再留一天,去看完这场戏。包法利医生因医疗事务先赶回永镇去了。
爱玛留下来。于是她和赖昂便一同去参观卢昂大教堂,坐着马车在市内兜风。
这样,爱玛和赖昂姘搭上了。
爱玛回到永镇后,借口到卢昂去学钢琴,实际上,她是去和赖昂幽会。
爱玛再一次把自己的全部热情倾注在赖昂身上,沉溺在恣情的享乐之中。
为了不花销,她背着丈夫向商人勒乐借债。
然而,赖昂和罗道耳弗一样欺骗了爱玛的感情。他渐渐地对爱玛感到厌腻了。
尤其是当他收到母亲的来信和都包卡吉律师的解劝时,决定和爱玛断绝来往。
因为这种暧昧的关系,将要影响他的前程。
不久,他就要升为第一练习生了。于是,他开始回避她。
正在这时,爱玛接到法院的一张传票。
商人勒乐要逼她还债,法院限定爱玛在二十四小时内,
把全部八千法郎的借款还清,否则以家产抵押。
爱玛无奈去向勒乐求情,要他再宽限几天,但他翻脸不认人,不肯变通。
爱玛去向赖昂求援,赖昂骗她借不到钱,躲开了。
她去向律师居由曼借钱,可是这老鬼却乘她眉急之际想占有她。
她气愤地走了。
最后,她想到徐赦特去找罗道耳弗帮助。罗道耳弗竟公然说他没有钱。
爱玛受尽凌辱,心情万分沉重。
当她从罗道耳弗家出来时,感到墙在摇晃,天花板往下压她。
她走进一条悠长的林荫道上,绊在随风散开的枯叶堆上……
回到家,爱玛吞吃了砒霜。
她想这样一来“一切欺诈,卑鄙和折磨她的无数欲望,都和她不相干了”。
包法利医生跪在她的床边,她把手放在他的头发里面,
这种甜蜜的感觉,越发使医生感到难过。
爱玛也感到对不起自己的丈夫。她对他说:“你是好人。”
最后,她看了孩子一眼,痛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为了偿清债务,包法利医生把全部家产都当光卖尽了。
他在翻抽屉时,发现了妻子和赖昂的来往情书以及罗道耳弗的画像。
他伤心极了,好长时间都闭门不出。
一次,他在市场上遇见了罗道耳弗,但他原谅了自己的情敌,认为“错的是命”。
他在承受了种种打击之后,也死了。
爱玛遗下的女儿寄养在姨母家里,后来进了纱厂。
包法利医生死后,先后有三个医生到永镇开业,
但都经不起郝麦拼命的排挤,没有一个站得住脚。
于是这位非法开业的药剂师大走红运,并获得了政府颁发给他的十字勋章。
阅读重点
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着眼点不在写她的爱情故事,而在写她从纯真到堕落,
从堕落到毁灭的前因后果,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残害人性,
腐蚀人的灵魂,甚至吞噬人的罪恶本质。
因为包法利夫人毁灭的原因,正是资本主义下的教育制度。
小说有个副标题叫做《外省风俗》。
除了包法利夫人的生活经历外,它还给人们提供了怎样的外省风俗画呢?
从中,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形形色色的外省资产群丑图。
在这个外省乡镇,有头有脸的人物竟全是些蝇营狗苟之辈!
一个乡镇如此,整个资产阶级,整个社会,不是可想而知了吗?
这就是为什么《包法利夫人》虽然写的是外省乡镇,
却具有震动整个统治阶级的力量。
因此种种,再加上作者尖刻的讽刺、有力的批判,
使《包法利夫人》成为继《红与黑》和《人间喜剧》后,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又一部杰作。
《包法利夫人》不仅思想内涵上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批判效果,
而且艺术风格上在继承现实主义传统的同时,取得了革新性的效果,
在法国甚至世界文坛,获得了普遍赞誉和高度评价。
电影:包法利夫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包法利夫人》:婚后遇见“真爱”,她选择出轨,结局令人悲痛
《包法利夫人》:一个女人要死多少次,才会明白出轨的疼?
你可以不看这篇文章,但不得不读这本书——《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的花销和借贷
《包法利夫人》:人生的不幸,是拿着幸福找幸福
人物呼之欲出 译文出神入化 ——再读李健吾译本《包法利夫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