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丽毛丨家乡的“花馍馍”


文/丽毛


我的家乡在陕西合阳,那里的“面花”是关中一绝,因之合阳被誉为“面花之乡”。很难忘家乡的春节,留恋那浓浓的年味,尤其喜欢母亲给我专门准备的“娃娃馍”和“添岁馄饨”,每次看到那满含亲情的“花馍”,都让我睹物而思,感慨万千!


一瓣书香


在合阳,“面花”是遍及当地且独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又叫“花馍”、“礼馍”、“花花馍”、“花馒头”等。在数千年的发展和传承中,“花馍”是我们当地民间四时八节、生婚寿葬、红白喜事、走亲访友的必备之物,在平常很难吃上的。

忙乱的生活中总会不时想起童年时期和奶奶一起蒸花馍的日子,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每年春节前十多天,村子里,巷道里的妇女会联合起来互相帮忙蒸花馍,今天你家,明天我家,后天他家。不管到谁家,主人都得提前发好一大盆面,准备好一些豆子、红枣、核桃等辅料,并把一个带矮腿的案板放在热炕上,大家围坐在一起,伴随着说说笑笑之声各种“面花”雏形即成。奶奶是个巧手,被请去做花馍是常事。因此我也常会跟着奶奶,争取一些上案的机会或帮着做“点红”的小工。奶奶的“家具袋”里装着做花馍时得心应手的用具-----疏密不同的小梳子、小剪刀、镊子、废笔帽、顶针等。每次提着那只小布袋,就像提着奶奶的手艺!如果能自己动手捏几个面花,被大人们夸奖“心灵手巧”,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了。


一瓣书香


根据我们当地风俗习惯和馈赠亲友的对象、时间、用途的不同,面花的品种就不同。

小时候每年春节去外婆家拜年,母亲会拿大竹篮子带上十几个“调和馍”,那是母亲对娘家人的孝心。“调和馍”很大,馍表层是白面,馍表层包裹着的内心用面和了油、椒叶面、盐等调料制成,外层包着油心,最后要在表层用梳子、笔筒等压上各种花形。可热吃,可凉吃。蒸起来费时间,往往一两个小时才能蒸熟。每个馍上都点“红”,寓意着吉祥喜气。拜完年回家时,篮子里的馍都会剩下一两个,顺便外婆会捎给母亲一个“添岁馄饨”,家乡的春节那天每人都有“添岁馄饨”,女儿嫁出门后每年娘家还要“捎”一个回去,这是娘家人对已出嫁女儿的挂念。


一瓣书香


最吸引孩子眼球的还数元宵节娘家送给已出嫁女儿的“娃娃馍”,我们当地过年晚辈拜长辈,正月十五长辈看晚辈。“娃娃馍”造型简洁生动,制作细腻,有男娃娃女娃娃之分。娃娃都有用顶针压制的大眼,有泡黑豆做的眼仁,有小梳子压制整齐的弯眉,镊子戳的鼻孔和小红豆粘上的嘴巴,加上小剪刀剪出的各种不同的小辫子!娃娃馍大多是贴花的,也有插花的,也有更简单的勾勒型。

娃娃馍的内心有比“调和馍”多的黄豆、辣椒等原料。如果是刚出嫁的女儿,那么娃娃馍会做得很精致,眼眉眼睛都是用毛笔画上或用黑纸剪好贴上的。记得小时每年制作娃娃馍时,奶奶总会顺手捏只小兔子,再捏只大公鸡和一条大鲤鱼。兔子、公鸡的毛是用木梳压出的,小鸡、小鱼的嘴巴及小兔的耳朵是用剪刀铰开的、用汤匙按出鱼的鳞片,有一次,我在给花馍馍做“点红”时,为了抢吃那只可爱的小白兔,就直接咬了兔子一口……


一瓣书香


好多年没再看见“寿桃”了,以前爷爷奶奶过寿时,我家的大方桌上会摆上一桌的“寿桃”,不是桃子,是大大的似“调和馍”样的大馒头,只是上面多了白面制作并点了红的“摆”出的“寿”字、“福”字等。那时慈爱的奶奶和母亲总爱在客人走后把祝贺的字从馍上掰下来在火炉上烤黄了给我们吃。

最细致的面花就数结婚和小孩子满月时的“插花馄饨”和“插花娃娃”了。一个偌大的馄饨上有时会插七八个乃至几十个不同造型的小面花,各种花鸟虫鱼,瓜果菜蔬,应有尽有。最常见的是“老虎馄饨”,不管是馄饨还是娃娃都是一对一对的做。先用面做好带花边的底座,再捏好各种小部件, 随后放到锅里去蒸一蒸,出锅后,用各色的染料给面花点染,为它们披上艳丽的外套,这些造型各异的面花就会在瞬时变得栩栩如生,令人忍不住想用手去触一触、摸一摸,看看这些“小生灵”们是真是假、是虚是幻……每逢谁家结婚或孩子满月,大家都会争着看看那寓意吉祥的花馄饨或娃娃,想必也是一种艺术交流吧?


一瓣书香


如今,家乡的发展紧跟时代的脚步,家乡的花馍作为民间手工艺品走出了国门,但是快节奏的生活也让更多的人厌倦了“花馍”制作的麻烦,走亲访友的礼品也愈加的现代化,各种礼盒琳琅满目。“花馍馍”作为艺术被“观赏”的价值提高了,作为礼馍被食用和赠送的价值降低了,制作花馍馍的能人每村几乎都有但不够多。母亲告诉我,现在大家生活好了,也不稀罕送“馍”了,不过是自己太念旧,就蒸了几个简单的花馍。大概母亲也不知道正是这几个“花馍馍”勾起我对家乡和快乐童年的思恋吧!

家乡的“花馍馍”,我久远而清晰地记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旬邑花馍
小年祭灶亦乐乎
【陕西】马一鸣《家乡的习俗》
【陕西】张轩硕《家乡的年味儿》
好漂亮的一组花馍馍
回味童年记忆~花卷我只认妈妈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