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修的是心,行的是路!!!
怀揣“修行”志,无处不“道场”
孝顺是最上乘的修行,
尊亲是最好的道场;
父子是最深沉的修行,
教化是最好的道场;
夫妻是最深远的修行,
家才是最好的道场;
朋友是最多情的修行,
时间是最好的道场;
教书是最长情得修行,
育人是最好的道场;
医者是最忠诚的修行,
仁心是最好的道场;
读书是最高贵的修行,
自觉是最好的道场;
诵经是最质朴的修行,
佛心是最好的道场;
写作是最痴心的修行,
高雅是最好的道场;
持戒是最纯情的修行,
信仰是最好的道场;
捐赠是最深情的修行,
本心是最好的道场;
施舍是最慈悲的修行,
恻隐是最好的道场;
寡言是最温情的修行,
善念是最好的道场;
独善是最悲情修行,
安贫是最好的道场;
坚持是最放弃的修行,
坚守是最好的道场;
独处是最自律的修行,
慎独是最好的道场;
欲望是最难舍的修行,
清心是最好的修行;
灾难是最悲壮的修行,
操守是最好的道场;
放下是最洒脱的修行,
释怀是最好的道场;
寂寞是最寂寥的修行,
慎独是最好的道场;
活着是最浪漫的修行,
敬畏是最好的道场;
……
人生只要肯修行,
世界无处不道场。
感恩宇宙万事万物……
修行何必在深山红尘才是大道场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是在修行者聚集的地方……而是在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的地方。
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修行。
修行是什么?是不是一定要脱离生活跑到山里拜神念经呢,是不是一定要专职打坐、阅读修学书呢?当生活出现了问题,我们总感觉是生活的问题打乱了我们的修行……
其实修行与生活是一体的,修行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离开了生活谈修行,总不免是在逃避问题……工作、煮饭、洗碗、做家务,就是一种大修行。
修行,总会让人想到偏安一隅的山林隐士,幕天席地、静坐、行脚,苦苦思考宇宙中生的意义!然而修行的定义绝非如此狭隘。
在生活中修行,不知要比那些在深山“躲起来”独善其身的人勇敢多少倍,平衡工作与家庭、压力与健康、与欲望、无常与情绪苦乐……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寻求平衡,反而更能让我们看清生活如实的本貌。
简而言之,只要你专注当下,煮饭、洗碗、做家务,就是一种修行。
所以,只要如实、认真、带着觉察去生活,试着时时刻刻检查自我,丢弃自己的傲慢、贪求、期待与恐惧,以一颗清净心,看到生命的不同次第,你我都会成为生活中的大师。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
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璞归真的高级功态。
在这种清静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
修行当从实际问题入手,每一个问题就是道场。
修行必须从实际问题入手,不能空谈玄谈。空谈玄谈没有任何意义。道理你能说出一大堆,但遇事你仍然苦仍然恼,修行有什么用呢?修行必须在生活中具体烦恼或痛苦的实施中进行。
不要把修行变成一种逃避现实生活或烦恼的借口。修行不是一种逃跑的方式;修道不是修开一条逃跑的道儿。修行更不能成为一种心灵的娱乐。
当然,这一切你可以反对——坚持你自己的,但结果苦的还是你自己。
当修行从实际问题入手,每一个实际问题都是入口……每一个问题是道场,每一件烦恼的事事道场,每一次情绪的旋风是道场,每一次恐惧的到来是道场,每一个念头是道场。
真正的道场不是山林,不是修行者聚集的地方——真实的道场就是每一个当下、每一个眼前的存在、每一个念头……(一言一行一念)
如果你婚姻有问题,有问题的婚姻就是你的道场;
如果你和老公的关系有问题,和老公的关系就是道场;
如果你和同事发生矛盾,这与同事的矛盾是道场;
如果你陷入生活的无聊,这无聊是道场;
如果你出现了钱的问题,钱就是道场;
如果畏惧生死,生死问题就是你的道场。
道场在你每一个受难处,道场在你每一个受卡和被卡处。修行必须从那里进行……
不要越过婚姻的问题、老公的问题、同事的问题、无聊的问题、钱的问题、生死问题——而跑到山林或修行者多的地方,去谈玄谈道去,那没用,你的道场选错了……你在外道修行。
修行应该哪有问题在哪修,修通那个问题。
修行也不是向他人显示你的自我,“看我修行的多好?”“我是一个修行者”,修行是向你自己的生活显示,“看,这个问题难不住我”,“它不是问题”,“什么也不能带给我问题或烦恼”、“存在只能给我喜悦”。
一、奉献是修行
你的工作环境就是你的道场。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你的修行融入到你的工作中,面对境界历事炼性,对人炼心。
要尽你的责任和义务,要尽心尽力地做好你所承担的一切,要制心一处,用心去做每一项工作。把你的服务对象视为父母众生,为他们的利益着想,以真诚心对待每一个众生,体谅他们,做众生的公仆,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
当你不求任何回报地去给与、去奉献的时候,这就是你的修行,你会得到无比的快乐。
你的事业、你的工作、你的一切都会顺利。不要怕遇到违缘障碍,他可以历练你的心性,提高你的层次,增长你的智慧。
二、家庭是净土
你的家庭就是净土,就是你的寂静处。要把你的净土打扫的干干净净,布置的清净庄严,要任劳任怨的尽你的责任和义务,擦掉灰尘就是擦掉你的业障,扫除垃圾就是扫除你的烦恼。
你的家人都是你的亲人,都是你的父母众生、儿女众生,都是你的道友,要关心他们,照顾他们,尊重他们,不要伤害他们,怨恨他们。
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你执着什么,什么就会伤害你,你执着谁,谁就会让你伤心,一切都要看淡,放下所有的妄念,但放下不是放弃,该做的还要去做,还要做好。
三、修行要修心
佛教、道教历来重视修心,认为“修心”乃是“明道”枢纽。《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语道破宇宙天地万事万物的天机和真相。
《道德经》中强调“致虚守静”才是“归根复命”的宗本,正是点出了“明道”在“修心”的玄奥。“虚极静笃,系心学与性学之本,为作圣功夫,亦为神化功夫。”
关于“修心以明道”的具体行持,南华真人在《庄子·人间世》中对“心斋”的修道方法进行了阐述。他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由南华真人“心斋”所揭示的“修心在明道”的功夫,不仅成为道门修心澄心以体道明道的理论基础,更为后来的修道者所奉行与阐扬。
随记:【静下心来摒除杂念,使自己的思想意识逐渐归于一处,专注一心。同时要调整呼吸,使自己的呼吸由快及慢,由浅入深,那时候你就不用耳去听,该用心去体会了。进而加深修炼,杂念全无,这时已达到心息相依的地步,那时候用心也听不到了,该用气去感应了。耳朵的功能只能听到有声之音,心的功能也只能感受到外界有形之物。而气是空明的、虚无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它能容纳一切。当修炼进入高深层次时,大脑思维也进入了一种极静的状态。渐入混沌之境,神气合一,心中寂然.此时人与天合,真性毕露,似乎进入一种空明的世界,这时“道”自然与你相合。这就是虚,就是心斋。
此为心斋。心斋,代表你的心像吃素一样,不要想荤的事情。如何才是心斋?庄子举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个工匠很会雕刻,他刻的人与真人完全一样。君王看了吓一跳,问他:怎么能刻得那么像呢?工匠回答说:我开始刻的时候,一定要先守斋,三天之后,心里就不会想“庆赏爵禄”,就是说不去想会得到什么赏赐,或者别人会不会给我一个官做?守斋五天之后就不敢想“非誉巧拙”,就是想别人会不会称赞我,说我技巧很高呢?七天之后就忘了自己有四肢五官了。】
众生只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已,有什么可执着的,有什么可计较的,少说一句又能怎样?退一步又能怎样?凡事不要只考虑自己,要为对方考虑。只有去掉了自私、自利,你才能够自在。
你真正有了慈悲心、修道心,不但天尊会加持你,就连山神土地都会帮助你只要你如理如法地修,真心诚意地去做,别人自然会尊重你,喜欢你。
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不要总是怨天尤人,不要总是挑别人的毛病,看别人不顺眼,不要总想去改变别人,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修好自己的心,一切境都会随心转。
如果你以宽阔的胸怀容纳一切,包容一切的时候,你就不会有想不通的事,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看一切境都是好境,能经常查找自己的缺点,能不断地去掉我执,这就是修行,否则修什么呢?
四、修行在心方能解脱
其实,修行和生活、工作并不矛盾,觉性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然而人们陷入了繁忙的事务,到处奔走寻求,忘记、失落了自我,不知道最重要的、最宝贵的东西应该从自心中寻找。
神就在心中,真正的神就是自己的心。我们一定要有信心,信心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认真学,坚持修,好好学,好好修,今生一定能够解脱。
修道在修什么,修道首先就是在修心。
修道首先要有一个修道的心,有了道心什么都能得到。修道其实就是在修心比如,怎么做人,怎么做一个好人。不是一时就能提高,是循序渐进的。
道者,一创而终。“心底无私天地宽”,心好比大海的水一样,什么事情进(到心里)来都能容得下,这样的话,道、身体等各方面就都提高了。
若是什么都容不下,怎么能修道呢?“真心清净道为宗”,将道这个宗旨装在心里,扎根的稳稳地,逐渐就提高了,自然也就容下了。
若是心里不平静,怎么和谐呢?自己都不能和谐,怎么能与别人和谐呢,怎么能容得下呢?只要一心一意的修道,“恭敬一切”,感恩万事万物,不愁衣食,自然就会达到和谐(得道)!
最好的修行道场,在人生每一个困境和卡点处
真正的道场不是道观、不是寺庙、不是山林,不是修行者聚集的地方;真实的道场是每一个当下,每一个眼前的存在,每一个念头。
01 道场在你每一个受难处
修行须从实际问题入手,痛得越深,你其实离真理越接近。
那就像黎明前的黑暗,越黑暗意味着黎明越接近。因此,不要把修行变成逃避现实烦恼的港湾,一时的安宁舒服过后,苦的还是自己。
每一个生活问题都是法门入口,每一个问题都是道场。真正的道场不是道观、不是禅堂,不是共修者的祥和之地,道场就在每一个当下、每一个眼前的念头。
如果你的婚姻有问题,婚姻就是你的道场;
如果你和孩子的关系有问题,亲子就是道场;
如果你的工作发生矛盾,矛盾就是道场;
如果你陷入生活的无聊,无聊就是道场;
如果你有金钱的问题,金钱就是道场;
如果你对死亡忧心忡忡,生死的真相就是道场。
道场在你每一个受难处,道场在你每一个被卡住的地方,道场在你生命中每一次的绝境处,修行须在那里进行!
不要试图绕过人生的种种问题,不要离开真实的内在,哪里有问题,就在哪里修,直到修通,真相示现。
02 修行不能离开生活和大地
道观、禅堂、共修点心情好就没问题?那不过是自欺欺人,只是在逃避。
修行也不是向他人显示你的自我:" 看我修得多好!我懂这经那经,我能双盘,我有超能力…… "
修行是向你自己的人生示现:
" 烦恼可以转瞬即逝 ";
" 这个问题不再成为问题 ";
" 情绪尽可翻过高山峡谷,尽可穿越惊涛骇浪,但我的真心随时充满喜悦平静与自由……因为它本来就是 "。
修行的 " 果 " 不只是为了遇见道,而是为了遇见终极真相的自己;
修行不单是为了见证终极真相,更是见证你经历每一个心境的刀山火海与高山峡谷;
在每一个痛点、卡点、烦恼上,见证空性的回归。证悟与解脱必须发生在具体的烦恼执点上,就在当下,而不是在某个幻想的将来或境界中。
修行不能把你带离实际,修行必须走向实处,向实处的最深处用功。
你不能离开生活和大地修行,否则只是另一种逃避问题的方式。
03 " 破 ":认出自我的最真面目
修行无须执着于哪个信仰、哪部经典;修行无须执着于哪个法门、哪层境界;修行须打破一切的界限、教条和依赖。
修行是不断地 " 破 ",为什么破?
因为有生以来,你不断地 " 立 ",立了太多,那些坚执的 " 立 " 都已变成障碍与牢笼,所以只有破。
破须以痛为师,破的入口和老师,就是你的痛点,破的终极处,是破我执。而 " 破 ",其实并不存在,它只是一种毫不犹豫的勇气与决心,它是一个纯粹的认出。
这个认出,并不费力,但必须付出极大的勇气才能做到。那是面对极痛的勇气,面对恐惧的勇气,而你没有逃离!
只有在其中精进——解剖自我的勇气,才有到达终极处的机会。
认出自我的最真面目,意味着根本没有东西可破——那只是一念的消失。
04 当下觉知,当下解决
修行必须带来活生生的生命体悟,不是带你离开眼前的现实存在,不是带你进入你的头脑、梦境、神奇故事……
修行必须时刻把自己拉回当下,回到眼前的如实。
修行是一种来自心识源头的呼唤,它时刻只重复地呼唤:" 回来,回到当下,回到你的本来。"
修行必须亲自向自己开刀,依赖信仰、法门、上师、经典只是暂时的 " 用 "," 用 " 的目的是方便掌握开刀的刀法。
但终究,须亲自向自己开刀,解剖过程只有自己亲自才能完成,才是能实用的智慧。
修行一旦安全地躺在信仰、法门、上师、经典之上,而不是亲自实证——向自我解剖,修行就会成为自我编织的另一个牢笼!
修行不是问题思辨,不是高深探讨,不是玄想未来,不是演绎智慧,修行是全然地觉知当下。
当下解剖,当下觉知,当下解决,直到终极处,连觉知亦成为多余……
05 清明地直面人生,如实而修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宫观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
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
修行是什么,是不是一定要脱离生活跑到庙里、道观里拜神念经呢?是不是一定要专职打坐、阅读修行书呢?当生活出现了问题,我们总感觉是生活的问题打乱了我们的修行。
其实修行与生活是一体的,修行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离开了生活谈修行,总不免是在逃避问题……
修行,总会让人想到偏安一隅的山林隐士,幕天席地,静坐,行脚,苦苦思考宇宙中生命的意义。
然而修行的定义绝非如此狭隘,在生活中修行,不知要比那些 " 躲起来 " 独善其身的人勇敢多少倍。
平衡工作与家庭、压力与健康、执着与欲望、无常与情绪苦乐……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寻求平衡,反而更能让我们看清生活如实的本貌。
简而言之,只要你专注当下,煮饭、洗碗、做家务,也是一种修行。
所以,只要如实、认真、带着觉察去生活,试着时时刻刻检查自我,丢弃自己的傲慢、贪求、期待与恐惧,以一颗清净心看到生命的不同次第,你我都会成为生活中的大师。
06 每一个问题都是道场
当修行从实际问题入手,每一个问题是道场,每一件烦恼的事是道场,每一次情绪的旋风是道场,每一次恐惧的到来是道场,每一个念头是道场。
真正的道场不是道观、不是寺庙、不是山林、不是修行者聚集的地方——真实的道场就是每一个当下、每一个眼前的存在、每一个念头。
如果你的婚姻有问题,有问题的婚姻就是你的道场;
如果你和老公的关系有问题,和老公的关系就是道场;
如果你和同事发生矛盾,这与同事的矛盾是道场;
如果你陷入生活的无聊,这无聊是道场;
如果你出现了钱的问题,钱就是道场;
如果畏惧生死,生死问题就是你的道场。
修行不是向他人显示你的自我:" 看我修行得多好!"," 我是一个修行者 "。
修行是向你自己的生活显示:" 看,这个问题难不住我 "," 它不是问题 "," 什么也不能带给我问题或烦恼 "," 存在只能给我喜悦 "。
不要移过婚姻的问题、老公的问题、同事的问题、无聊的问题、钱的问题、生死问题——修行应该哪里有问题在哪修,修通那个问题。
道场在你每一个受难处;道场在你每一个受卡和被卡处;修行须从那里进行……
修行,只是为了找寻内心宁静的力量
修行何处不道场?若得心静,处处皆静
禅宗第四代宗师道信禅师将法器传授给五祖弘忍之后,一个人云游四海,访道结友,度化与佛教有缘之人。有一天道信离开了黄梅的双峰山,独自撑小舟顺江而下,来到白下(即今南京所辖区域),他弃舟上岸,信步走上牛头山幽栖寺;这里风光秀丽,五色祥云笼罩山头,古木葱茏,花草芬芳,清静幽雅。他步入山门,见寺内一僧人,问道:「庙里可有修道之人?」僧人心中顿感不悦,暗想:出家人都是修道人!何有此问!于是用轻蔑的目光斜视着问话的老和尚,声音微带着责备的口吻说:「这里全是修道之人!」
道信禪师只是淡淡的一笑,「请问,哪位修道人修得最好呢?」被问的僧人并未马上回答,倒是另一位年长的老僧听到了,稍加思索,恍然大悟地拍一下大腿说:「有!您从这里再往深山更深处走十里,有个叫法融的和尚独居于那里。」老僧又详细说明了此人的修行情况:「他整天坐禅,不理睬别人,也不起身迎送,为此大家都叫他『懒融』。有人看见他打坐时有白猿献果、百鸟献花的神异现象。您是不是找他呀?」
「正是。」道信禅师按照老僧指引的方向寻径而往,果然见到『懒融』;道信到来,他并不理睬,如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照旧端坐不动,稳若泰山。
道信禅师问:「你坐着干什么呢?」
「我在观心。」法融回答道。
「观是何人?心为何物?」道信禅师再问。
法融无以应对。之后互相通了法号。法融得知面前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高僧道信禅师,于是不敢怠慢,连忙站立起来施礼,表示尊重、敬仰。
此时,山中本是极其幽静,而道信禅师却故意问道:「还有什么地方比这里更安静呢?」法融并未理解道信禅师这句话的玄机,只是表达他平日独居于茅草庵中所领悟到的安静,以为这里就是最安静的地方。
道信禅师浅笑着摇摇头,什么也没有说。
其实道信禅师言外之意是:人在任何地方都可清静,只要你的内心是清静的,身在何处都一样,何须躲进深山无人之处去寻找清静呢!
正如《维摩诘经.菩萨品.第四》中所说:人生修行,何处不是道场?
经文说到:佛陀对光严童子说:「你到维摩诘那里去探病吧!」光严回禀佛陀:「我恐陷不能去他那里探病哩!」「为什么呢?」「回忆往昔的时候,一次我正走出毗耶离大城,而维摩诘恰好进城。」我便向他行礼问询:「居土您从何而来?」他回答说:「我从道场来。」我问他:「道场是指哪里呢?」
他回答说:「直心便是道场,因为内心质直,于外部也就不流露虚假,这是一切万行的根本呀;发心修行便是道场,因为这样才能成就善事呀;有深厚信心就是道场,因为如此才能增长善德的缘故;菩提心就是道场,因为真正之心没有谬误的缘故;布施是道场,因为布施不指望得到报答的缘故;持戒是道场,因为依此志愿才能得成就的缘故;忍辱是道场,因为悲悯众生为愚痴所缚,心中无挂碍的缘故;精进是道场,不懈努力永无倒退的缘故;禅定是道场,调伏自心使其柔顺的缘故;智慧是道场,一切诸法尽现跟前,了无差别的缘故;慈心是道场,平等爱护一切众生的缘故;悲心是道场,救拔众生苦难不辞劳苦,永无怨恨的缘故;欢喜心是道场,与一切行善众生同喜法乐的缘故;舍离心是道场,断除憎恨与爱欲的缘故;神通是道场,能得六种神异本领救济众生的缘故;解脱是道场,能获八种背舍,恶业不生的缘故;方便是道场,能随缘教化一切众生的缘故;四摄是道场,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争取一切众生向道的缘故;多闻是道场,听说且能修行的缘故;伏心是道场,依理正观,行事自求符理的缘故;三十七道品是道场循此可以斯受生,除有为法的缘故;四谛道理是道场,苦、集灭、道确实显示世间真相和出路的缘故;缘起是道场;无明至老死永无尽头,不断循环的缘故;诸烦恼是道场,知道烦恼亦不离如如实性的缘故;一切众生是道场,由众生才知五蕴和合其实无我的缘故;—切诸法是道场,知道其本性空寂,无别无异的缘故;降伏众魔是道场,本心原不动摇的缘故;三界是道场,成道并非离三界而别有趣向的缘故;狮子吼是道场,传佛法音无所畏难的缘故;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之法是道场,所有如上功德有助道之功,而无过失的缘故;得证三明是道场致此烦恼已断,障碍尽除的缘故;一念顿悟知道一切法即是道场,因为一切智在此一念间得以成就的缘故。
若能如此,善男子啊!菩萨若依据六种波罗蜜施行教化,度一切众生,则其一切所作所为,举手投足无不是道场,这样的话,菩萨就安能住于佛法之中了。
维摩诘这样演说佛法时,即有五百天人皆发心求无上正等正觉。
以上这一段经文,可以说实在把「道场」的意义说得太好太透彻了!其实「道场」无所不在,亦无处不在,也就是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而心不离事,事不离心;由事显理,由理悟心,于是凡论事说理藉以修悟之处,乃至世出世间法等等聚会修行之所,皆可名为道场。
所谓「心清净,则见清净」;「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佛国品.第一〉)只要我们的心是清净的,那么无论去到哪里都是清净的;又何须担忧这个「妄心」不能调伏?
所以刚开始学佛修行,不要担心内心无法安静下来用功于道;若想坚定自己的信心,唯发无上菩提之心,同时更要「以戒为师」,时刻于身、口、意三方面下功夫,所谓「身三」: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四」: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意三」:不贪、不瞋、不痴,如此下定决心,改往修来,恒以「学而时习之」的态度来自励、自勉,日子久了,自然功夫纯熟,更上层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的问题,就是你的道场
[转载]禅悟百句(3)——何处青山不道场
访谈丨一音禅师:在生活中的每一刻修行
无你无我
大道最平常
宝志禅师《十四科颂》浅释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