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真明白这句话,做人会有大格局
”心学“的代表人物是陆九渊与王阳明,所以有时也称”陆王心学“。心学相对于理学,其实是一种心灵深处的自救。朱熹讲”理学“时,认为理之于气,就好像人之于马,马一出一入,人跟着一出一入。
但大家发现,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人还有什么灵动可言?这样的理不就是死理吗?又怎能说是万物之源?
相对于理学,心学更强调对本心的体认,陆九渊有一句名言,就是”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这话听起来很霸气,颇有点禅宗”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气魄。
因为这个原因,研究哲学的人喜欢把理学判为客观唯心主义,把心学判为主观唯心主义。虽然西方的那套哲学名词根本不能硬套在中国文化上,但这种分类法大体上能看出二者的区别。
那么陆九渊到底想表达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回想一下,王阳明曾经与友人的一段对话。王阳明的友人指向山上一棵开花的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这棵树在山中花开花落,这与我们的心有何关系呢?“
王阳明是这样回答的:”你没有看花时,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花时,这花的颜色便一时鲜明起来,由此可知,花并不在你的心外。“
对于王阳明的回答,很多人觉得很搞笑,不看花的时候,难道花就不在了吗?这也太主观了吧!确实,从世俗的角度来看,王阳明的回答有悖常理,甚至显得有点荒唐。
但作为一代圣人的王阳明绝不会犯我们以为的”常识性错误“,所以肯定是我们在什么地方误解了王阳明的思想,而不是王阳明犯糊涂了。
为什么说心外无物?我们可以试着想一下,每个人看到的世界,也就是我们以为的客观世界,是不是真实存在的?我想绝大部分人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但如果仔细想想,好像也不尽然。譬如说上面说到的花,看上去我们看到的花确实是客观真实的。但我们看到花,其实是通过我们的六根,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来确定的。
详细来讲,我们觉得自己看到了花的颜色与形状,但我们真的看到了吗?其实我们看到颜色与形状的那一刹那,不过是眼根接收到了一些光波,这些光波本身是谈不上颜色的。
但是这些光波还会通过视觉神经等大脑功能的转化,转化之后,意识才能出现花的颜色和形象。所以本质上我们看到的“相”与我们的心有关系,也就是说我们认为的”客观“其实是一种幻觉,并不存在绝对的客观。
这个心可能不太好理解,如果换成“识”可能就比较直观一点,也就是说从根本上来讲,我们无法确定到底有没有一个所谓的“客观世界”,因为我们唯一能确定的就是这个心识,我知道”我知道“。
但因为业力的不同,所呈现的幻象也不一样。譬如说人的粪便,气味传道人的鼻子里,经过嗅觉神经与意识的转化后,人会觉得很臭,但狗子可能觉得很好闻,有一种想吃的冲动。
如果还不明白的话,可以试着想想,宇宙中有各种波长的信号,我们人的眼睛并不是都能分辨,但有的动物却可以分辨红外线,有的动物能看到紫外线。
所以佛家讲万法唯识,一切都是心识所变。当然这样的认知模式,一下子是很难改变过来的,佛家讲多闻熏习,目的就是要慢慢转变这种颠倒妄想。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就能明白王阳明与陆九渊的意思了。陆王想说的其实就是上面讨论的“识”,我们唯一能知道的就是“识”,“识”以外有没有东西,凡夫无法知道,因为凡夫还没有冲破意识的幻象。
因为即使讨论这句话也是在“识”当中,你永远无法绕开“识”,就连你此刻读这句话也是在”识“当中。但知道这样的道理并没有大用,我们仍然觉得这个世界是如此的真实,摸摸桌子或者石头,他们确实是真实的啊。
是的,这就是所谓的坚固颠倒妄想,很难破除,即使明白了万法唯识的道理,我们仍然跳不出坚固妄想,因为这种惯性太强大了。但如果你能时时刻刻的去体悟它,久而久之,内在会慢慢发生改变,你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因为那个时候,就真的是“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或者也可以换成其它说法,譬如”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又如”宇宙只有我一人“、”心物一元“等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的今天:“心学始祖”陆九渊出生
听牛弹琴(诗0295):咏史(九五、陆九渊)
陆九渊为何被认为是“心学”祖师?
陆九渊:“心即理”与“性即理”
鹅湖之会——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交锋
心学之“心”,究竟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