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和平是主流,但美国为何要在全世界四处点火?

和平成为主流,冲突爆发期



总的来看,在21世纪初期,和平与安宁仍然是主流趋势,虽然仍存在挑战、斗争和军事对抗,但大规模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较小,核大战爆发的可能性就更小,裁军、撤军、削减军费、军备仍将是大国继续采取的主要措施。


2003年3月16日,乔治·W·布什和西班牙首相何塞·玛丽亚·阿斯纳尔在葡萄牙的亚速尔群岛举行紧急首脑会议,会议是伊拉克入侵和伊拉克战争的开始

(来源: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21世纪是国际战略产生重大转变的时期,大国关系、各种组织、团体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将产生重大变革和改组。


中国与美国、俄罗斯、法国和日本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将继续得到加强,东盟的崛起将对亚洲及世界经济、政治和军事产生重大影响,北约在纪念50周年的日子里将继续坚持东扩立场,并开始制定自己的联盟战略,而且要更加操心地区以外的事务,扩大队伍,招兵买马和进行武力干涉就成为主要趋势。


21世纪初期也是危机和冲突爆发较多的时期,20世纪积攒的一些矛盾和危机,可能在世纪交汇之际发生重大冲突,进而诱发不同规模的战争。大战少了,说明大国和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得到缓和,但某些小国、特别是不发达国家之间因民族宗教和领土纠纷而产生的武装冲突、而引发的大规模内战将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


亚太合作



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符合本地区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减少对抗,加强对话,增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区域内各国的共同愿望。


近年来,地区内许多国家为了亚太地区的和平、安全、稳定与发展,提出了“亚太安全合作”的设想,虽然具体形式和内容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但根据本地区特点和需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国际关系准则基础上,各国之间以不同形式、渠道和层次进行双边和多边安全对话,就有关问题进行磋商,加强相互沟通,增强相互信任,寻求建立地区安全机制的做法是积极的和值得肯定的。


(来源:APEC)


东南亚国家联盟正在向10国大东盟的目标迈进,东盟地区论坛作为区域性组织,为亚太地区各国进行有关安全方面的对话与协商提供了一个有益场所和机会,对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增进相互信任、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正在成为亚太地区多边安全对话的主要渠道。1997年,东盟及中、日、韩等国家首脑还进行了非正式会晤。


有关国家或机构还积极组织诸如南沙群岛、海上安全及海上武装冲突问题等方面的研讨会,例如:西太平洋各国海军已分别于1988年、1990年和1992年在悉尼、曼谷和夏威夷召开了三次“西太平洋海军研讨会”(WPNS),共同研究和探讨减少冲突、加强对话与合作的方法。


1995年9月11-29日,18个亚洲国家的27名军官和安全问题专家分别在夏威夷、日本、韩国和新加坡举行了“第10届东亚安全学术讨论会”(SEAS),会议就影响亚太安全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1995年9月23-28日,来自30个国家的130名代表在韩国汉城召开了“太平洋亚洲高级军官后勤研讨会”(PASOLS),会议主题是“后勤合作:迎接挑战”。


西太平洋海军研讨会

(来源:APEC)


亚太地区各国海军军官、有关研究人员和海上安全问题专家就与海上安全形势有关的诸多问题进行广泛的研讨和对话,对于加强相互之间的理解与合作,消除不必要的误会,支持和影响各国的外交政策,促进地区内安全和稳定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亚太地区各国和组织经过各种形式的安全对话和协商,使地区内安全形势出现了相对安全和稳定的良好局面。冷战结束以后,地区内虽然仍存在一些危机和争端,但冷战时期持续下来的一些战争或冲突基本全部停止,而且地区内也没有爆发新的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朝鲜半岛问题于1997年举行了中美韩朝四方会谈,正在由停战机制转向新的和平机制,前景令人鼓舞。南沙群岛争端虽没有得到解决,但有关各方都赞成“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原则性立场,所以在1994年11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后并没有引发大的冲突。


2016年3月,朝鲜公布的多导弹弹射系统测试图像

(来源:NTB)


亚太地区局势总体来看趋于缓和和稳定,有关各方为和平解决争端做出许多不懈努力。有些国家还致力于单方面裁军和撤军,如越南在结束战争状态之后,总兵力由120万人裁减到58万人,军费也由20多亿美元减少到5亿美元左右,撤回了驻外军队,并正式加入东盟组织。


美俄战略的改变

 


长期以来,大国之间关系的缓和与改善,一直是亚太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基石而美苏海军战略却成为影响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关键性要素。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竞相发展力量,拓展海外军事基地,争夺势力范围,相互进行具有针对性和敌对性的军事演习,从而使地区内安全形势长期处于紧张、对抗和武力对峙的局面。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三分之二的军事力量,制定了新的军事战略,实现了一系列重大转变。其海军战略由“全球进攻”转为“近海防御”,呈全面收缩防御态势。


俄罗斯处理核潜艇

(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在未来战争准备上,由准备打世界范围的核大战转变为地区性局部战争;在作战方针上,由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和地区军事优势转变为近岸和沿海防御。


在作战对象上,由以美、中、日为主要作战对象转变为多边和双边对话与合作,消除敌对态势,建立安全、稳定、缓和的“战略伙伴”关系和平等友好的发展关系。


在军事力量部署上,强调全面撤军和撤除海外基地,原来驻蒙古和阿富汗的军队已经全部撤离,驻越南金兰湾的海军基地也已经撤除,其海军舰队一般不再前出日本海到西太平洋炫耀武力、举行军事演习,或干涉地区及别国事务。


在军队建设上,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建军方向转变,裁军数量、军备和军费削减比例各达50%以上,其用以进行远洋进攻作战的5艘中型和重型航空母舰中有4艘被拆解和转让,在建的2艘也全部拆除,核潜艇的削减比例也超过50%以上。


俄罗斯军队大裁军的决心令人震惊,按照计划,军队总员额将从1992年的282万人裁减到2000年的100万人左右。


美国军事战略转变为“地区防务”之后,海军战略也由过去的“海上战略”转变为“前沿存在,由海向陆”。


对哥伦比亚级潜艇的渲染

(来源:NAVAL SEA SYSTEMS COMMA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寻找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支点
【新书译介】贺凯:《竞争性多边主义2.0与亚洲安全动态》| 国政学人 第441期
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的特点及趋势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新因素
中国面临的五大海上安全挑战及对策(全文)
推进周边外交实践与理论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