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后周柴窑之我见


兼答日本东洋美术研究会

雨过天青觚-柴窑的研究

调寄洞仙歌

我中华拥有极致之美的瓷器顶级艺术品为后周柴窑,堪称至宝中的至宝,相传以其具有《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四大特征为至高标准。众里寻她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暇日寻芳踪,乃为之吟云:

白云初霁,正雨过天青。

玉露香融蕊珠润。

九天远,唯有金盆路近。

珠帘卷不尽,如日中天,

浅翠共流霞千顷。

孔雀初开屏,冰裂斜纹,

薄薄绡罗移翠影。

绿纱半透,雪肌玉洁。

有小桥流水,声清如磐。

一、柴窑的前引

柴窑为我中华历代名瓷之魁,以其清丽秀雅的青瓷釉色,细斜纹小开片,曲折逶迤于瓷胎深处的冰裂纹,似断非断,若隐若现。晶莹如镜、滋润细腻、轻簿如纸、玲珑剔透,兼有高度工艺透明瓷之造型,扣之如龙吟细绕之玉磐,清远悠长, 独步我五千多年来的中华瓷林。

柴窑,是五代后周世宗皇帝柴荣,于显德年间,(公元954-959年)下令所创建的御窑,窑址在河南郑州和汴梁之间.其釉色经柴主御定为《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经集全国人力, 物力,和当代工艺大师, 寻找多种优质胎土,苦心设计出为之适用的釉面配方和烧制工艺,精心制作,终于烧造出具有《青如天、明如镜、簿如纸、声如磐》,四大特征,千古最美的青瓷,为古今中外诸名窑之冠。

当时,五代十国正处于我国中古史上乱世,北有契丹,占我幽州大批疆土, 连年入侵我关内,到处掳掠,民不聊生,哀鸿遍野,各封建割据,年年收括民脂民膏媚敌,求苟延残喘,图一时之安。南唐、巴蜀、北汉、江淮等地,领主骄奢淫逸,不理朝政,贪官横征暴虐、苛税重重,百姓饥寒交迫,不知有千百万!

柴世宗雄才大略,即位初,采用王朴《平边策》受命于危急之时,慨然有平定天下之志, 亲率几十万大军,御驾亲征, 亲冒矢石,连年用兵外抗契丹之侵略,并进军巴蜀、北汉、江淮、南唐,以救天下苍生于水火。

他创建御用柴窑,绝不是贪图皇宫高级享用, 而是把军用瓷器重担, 全由柴窑秘密挑起,月供数十余万件,前线仗打得越激烈。柴窑供应军瓷就越多,因此生产具有《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四大特征的高档工艺的柴瓷,产量就极有限。

柴窑窑址在郑州,开封之间。以柴城为中心,尤其在后周皇陵位于郑州新郑市北18公里处郭店镇,柴城故居旧址附近,几十公里一片曼草荒野山谷,黄河旧道边,窑址废墟就有几十处,农民挖地时常发现有碗、盘、罐、酒觚等瓷片上刻划少见,完全符合唐末五代南青北白诸名窑之风格,如平底, 壁形底,凸唇,亦有从凸唇向无唇口过度风格。

从瓷胎看,粗黄土足的碗具占多数,大都是供应军队平常生活用瓷器,粗瓷大众化瓷,有从宝丰、郏县、鲁山等地运来的优质高岭土,白灰瓷土。从郏县的黄道窑调来黄土,具备烧制多种瓷器的技术工匠釉料和坯具,均在后周辖区内,易于调动。

柴父名柴守礼,曾在管城,新密,巩县设立窑口,柴荣微时,做过贩运瓷器茶叶丝绸之路的生意,因他是瓷器世家出生,也引进过美丽的波斯蓝酸化钴釉,以改良自己窑口产品的釉面色彩,天然钴矿石在当时中国是没有的,价值比黄金还要贵重得多,在河南只有柴氏瓷器世家才有财力进口,而其它窑口想买也买不起。

柴窑新建有了进口波斯蓝酸化钴釉料后,经过对原有釉色氧化铁,氧化铜铬釉料的交融,以蓝、红、白、黑的不同含量组合比就可组成单色釉素雅的各种美丽的釉色,和美术造型、胎具、烧制,及热处理工艺,这就是在中国陶瓷史只有柴窑才能生产出具有雨过天青云破处,清丽秀雅的各种釉色,曲折逶迤于瓷胎深处的冰裂纹、晶莹如镜、滋润细腻、轻簿如纸、玲珑剔透,扣之如龙吟细绕之玉磐。兼有汉晋唐到后周从未有人生产过具有高度工艺透明瓷等的前因,而被推崇至历代名窑最高峰的位置,独步瓷林。 钴釉色能显示在柴窑,在当时所有名窑之上绝非易事,为了显示雨过天晴各种美丽的以天青为主题的彩虹,必需揉融其它釉彩在烧制上是非常高难的技术,在五代十国,宋朝初期的青瓷中,大多数为橄榄系的绿色和高挡的官窑翡翠釉,此柴窑之所以称“精色异”“青如天”而永载入史册。

柴荣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二月继位,十一月正式下诏进攻南唐寿州,显德三年(即957年)----显德五年(即958年)三次亲征江淮,收归南唐江淮十四州六十县,显德六年(即969年)大举北伐契丹入侵之敌,收复莫、雄、瀛、霸四州。正欲攻幽州,会有疾,引军还汴梁,寻卒,享年38岁,在位仅五年另六个月。

一代英主周世宗,励精图治, 为捍卫我中华领土之统一,转战南北,亲冒矢石,长达五年,可惜英年早逝。赵匡胤是柴荣选拔的大将,但在周世宗逝世后不到几个月(公元960年),在陈桥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得天下于孤儿寡妇之手,青史代有微词,但在平边战略上,完全按照周世宗统一全国既定方针,荡平西蜀、南唐、吴越、破北汉辽兵于幽州。

后周为北宋平定天下,典定基础,功不可没,这也是柴氏子孙在宋朝一直受到朝廷世袭柴王优厚待迂的理由和补偿。

宋承周后,连江山都要夺取恩主孤儿寡妇之手,当然不会舍此柴窑名器,但翻遍宋太祖、太宗两朝内府密档中,用过千古最美的青瓷的柴窑瓷器也实在不多,究竟这批绝代至宝哪去了?

其梦幻般的谜底,不外于还在柴窑的督陶官柴氏宗亲手中,众所周知,柴家本瓷器世家,达到雨过天青云破处“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四大特征,在烧制配方工艺上, 乃高难度的技术是绝不会外传的。

他们乘两朝易帜之间, 在珍藏和转移一些柴窑至宝之后,停下窑口,而宁可世代去守护后周诸故皇陵,部份工人有去钧窑和耀州窑的, 特别是钧窑在以后的烧制产品中,可以找到柴窑的DNA, 但从来没有一个窑口能仿制出柴窑最高艺术水平的,绝代名窑从此昙花一显。

到1022年后,宋仁宗朝天下初定,在汝州宝丰清凉寺村一带,几十年的流散,对柴窑已无法再恢复原生产规模,只能部份继承,新定御窑名《汝窑》青如天、明如镜的特色,和各种仿古青铜名器款式在汝窑得到进一度发展,而薄如纸,声如磬的工艺则由定窑继承而青出于蓝!对钧瓷的美丽的釉变也有承上启下的渊源,而独树一枝芳菲。

二、古文献对柴窑的四大特征的记载

重要文献摘要如下:

1、北宋欧阳修《归田集》(公元1007-1072):“柴氏窑色青如天、声如磬,世所稀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饰为器,北宋汝窑颇仿佛之,当时设窑汝州,民间不敢私造,今亦不可多得,谁见柴窑色,天青雨过时,汝窑磁较似,官局造无私。”

欧阳修生活年代,距柴窑相差不过数十年,宋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进士,官至参知政事,枢密付使(相等于付宰相),散文学家,道德文章为一代宗师,他的话应当可信。

2、明.高濂着《遵生八笺》的论官哥窑器

高子说:“说到窑器,不能不首先提到柴窑、汝窑、官窑、哥窑。但柴窑瓷器我未曾见过,而且众说纷纭。”有人说:“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是簿瓷。”

3、明人曹昭《格古要论》论柴窑瓷:柴窑出北地河南郑州,世传周世宗柴荣所烧造,故谓柴窑,天青色,滋润细腻有细纹, 多是粗黄土足,近世不见。

4、明嘉靖朝严嵩父子,假天子之力,收罗几十年不过几件柴窑残件。

5、清宫亦曾收藏过几件柴窑,乾隆皇帝有咏柴窑诗数首。

《柴窑枕》:

色如海玳瑁, 青异《八笺》遗。

土性承足在,铜非钳口为。

千年火气隐, 一片水光披。

未若《永宣》巧,龙艘落叶斯。

乾隆丙戌御题(公元1766年)

柴窑《如意枕》:

过雨天青色,《八笺》早注明。

睡醒总如意, 流石漫相评.

晏起吾原戒,华祛此最清。

陶人具深喻,厝火积薪成。

乾隆辛丑御题(公元1781年)

《咏柴窑碗》

冶自后周遂号《柴》,冠乎窑器独祢佳。

镜明纸薄见诚罕,足土口铜藏尚皆;

内府数枚分甲乙,夷门广牍类边涯。

都为黑色无青色,记载谁真实事谐。

乾隆丁未御题(公元1787年)

三、《不见芦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少学者很难找到柴窑实物,即使残件瓷片也很难到手,就怀疑起历史上是否真有四大特征的柴窑存在,还有的就从别的名窑中,寻找个人所爱所见,来取代柴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正谅你拿不出柴窑实物来,怎么说,也无可奈何我!

有的说:

1、柴窑即越窑秘色瓷!错

秘色瓷多为青瓷,当时产在吴越一带,吴越曾多次进贡给后周,最多一次达二万件,但远远不能满足后周几十万大军的军需。

秘色瓷也不具备 “青如天、明如镜、簿如纸、声如磬”的特征标准。

2、柴窑即景德镇的影青瓷!又错了

景德镇在当时属南唐管辖,路途遥远,又有长江阻碍,怎能满足后周几十万大军生活用具之需?何况后周和南唐一直在打仗?南唐怎可能支军需给敌人?影青瓷即青白瓷,特征是白中带淡青,胎厚,与柴窑何干!影青瓷的冰裂纹大体上同汝窑、官窑相似,它的釉面也达不到滋润细美的标准,我可以断定绝非柴窑。

3、有人把北宋三套件的影青温酒器,带莲座是透明瓷和薄如纸挂上钩,说成是揭开千古之谜的柴窑真品,还有人出价1200万人民币也不肯卖,本主说少于3000万人民币不卖,在网上尘嚣甚上。

我说这是件北宋青白瓷(影青)珍品,是一级文物,较珍贵,但决不是柴窑。

4、有的把唐之寿州窑、鲁山窑、邢窑、长沙窑、宋之磁窑、吉州、建窑、登封窑等都和柴窑挂上钩,是没有根据的。特别是耀州窑、还有两位专家到处做报告, 还出版了书?其实你耀州窑本来已列入五代,宋代九大名窑之行列,百花争艳, 各领风骚近千年多好啊!又何必学东施效颦,贻笑大方!

5、日本收藏名家对中如云先生,在2007年10月出版发行的>一书中,向外公布:在日本发现了世界唯一的柴窑,是从发现到证据、根据、检证、研究开始的宣言,作为填补世界陶瓷史的空白。对中如云先生是在1998年发现了这件至宝,曾用八年时间到中国,请教过国家级众多著名陶瓷专家,教授征求意见,但非常遗憾的是,他们在老百姓面前, 盛气凌人一付阎王判官模样。 对老外却象>中的贾桂似的卑躬屈节,异口同声大唱赞美歌:本物件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宁无一人表态否定过

[ 本帖最后由 张水 于 2009-2-28 05:58 PM 编辑 ]

图片附件: [高:19.5cm] 这是一件仿青铜器的柴瓷产品.jpg (2009-2-28 05:56 PM, 36.27 K)

图片附件: [上口径:6.3cm×3.1cm] 这是一件仿青铜器的柴瓷产品2.jpg (2009-2-28 05:56 PM, 25.64 K)

图片附件: [重:283.5g 壁很薄轻厚度:1mm] 这是一件仿青铜器的柴瓷产品3.jpg (2009-2-28 05:56 PM, 40.9 K)

以80-100倍显微镜观察,发现北宋汝窑的棕眼、鱼子纹、蟹爪纹,三大特征和秀丽潇洒的造型是师承于柴窑,这件天青梅瓶其冰裂纹,纹逶迤相连,是小开片理宽窄不一,起伏相连,釉面裂纹熟垢中,有千年微生物生化遗留的黑、黄、红点色带。更为惊人,汝窑的“朗若晨星”在柴窑梅瓶中,早就有,不过晨星稍多点,更像黎明前东方天际的点点星光,以上铁的事实,可确认宋代汝窑是继承发扬柴窑的绝艺,而为天下名窑之魁。

当然这和柴窑最高工艺的精品“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有很大差异。

但对日本对中如云先生费了近十年的功夫,来进行柴窑考证,探索的实事求事的学术严谨作风表示钦佩和赞赏。

我是国内收藏柴窑最高精品“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至少在十件以上的私人收藏家,已年近八旬,在此我热烈希望对中如云先生和日本东洋美术研究会的诸位先生,能够尽快到深圳来,就柴窑的各个方面和我进行中日学术交流,来一次《华山论剑》如何!也更希望对此感兴趣的中外专家能够亲临,相互印证,一起来揭开1000多年来中国陶瓷史上第一名瓷--至宝,柴窑千年之谜。

与此相关的北宋五大官窑汝、官、哥、钧、定的评价,其中我绝不同意由已故北京故宫博物倌古陶瓷研宄专家陈万里先生对汝窑烧制时间定为从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至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期间前后约20年的谬论。其实汝窑在宋仁宗朝早有了,我有实证的数量,比你北京故宫博物馆珍藏的全部汝窑国宝数量还多三倍,铁证如山,不服气有本事请过来当全世界陶瓷专家的面拿出充足理由和实证来否定!

还有人说:中国今天根本拿不出一件柴窑,今天我们有多少汝窑呢?全世界倾国家之力,收集了上千年,才收集到67件, 真是老外明师出的高徒。

说这类话的专家在《华山论剑》中不妨见见真招如何?

我至少可以提供大量历史文献和柴,汝、官、哥、钧、定窑国宝级的三百件以上实证,供大家当场印证、参考、检验之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日本东洋美术研究会,最近发表的柴窑论文是这样写的:

这件雨过天青觚是距今大约1000年前的杰作,这是经过科学鉴定是领先于北宋五大官窑的诞生于五代十国后周官窑酌被称之为梦幻的宝护,和无与伦比的神物,在中国历史文献和中国陶瓷艺术领域里被传为话题的柴窑,这是现时世界中唯一的一件柴窑器。

后周官窑的柴窑的确可称之为秘宝,在陶瓷史和传说中始终是一个谜,现世间没有一个专家或爱好者观赏过,触摸过。几百年的追求和探索,至今也高尚未发现柴窑的器物和窑址,甚至一片碎片,中国陶瓷器是全人类的财富,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这种特征在日本尤其明显,在日本的古代,中世纪为止收藏的国宝,贵重文物,中大多数是中国文物,有些在中国都没有的,无限宝贵的历史陶瓷器仅存于日本,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在历史上日本作为中国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成员,是历代皇族,统治者都欣赏,珍爱中国陶瓷器而努力搜集和保存的结果。

博物馆长东郭先生,不知你看到以上论述,有何感想?更不知你再往何处去选择你下一步当文抄公的推销对象?人家日本陶瓷专家把中国历史陶瓷器推祟到无可伦比的最高位置,可你还是中国人吧!干嘛非把China祖国贬得如此不堪你才高兴?

四、柴窑四大特征真缔,应作如是解!

青如天

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线纹,柴窑釉色,以雨过天晴的多种自然美色单色釉面为基色,釉面精细滋润玉质感很强, 斜视其冰裂细纹,作不规则密密斜行细媚可爱,既不同于《汝窑》冰裂纹之稀疏有序,朗若晨星,更不同哥窑金丝铁线大小开片有序,也不同官窑纹路。

“粗黄土足,或足多粗土。”估计在柴窑大批量军用大小碗、碟、枕、盆、盘中会有。前述乾隆皇帝用柴窑诗中,都曾经讲到过,《色如海玳瑁,土性承足在》《一片水光披,未若永宣巧》,就说明乾隆皇帝得到的是很粗糙的,底脚带黄土,颜色也不是天青,造型也不如永乐、宣德瓷器的精巧,在另一首《咏柴窑碗》诗中,谈到《内府数枚分甲乙,都为黑色无青色》,说明来源是“内府”款的,釉面是黑色,而不是青色。在我所珍藏,玲珑剔透,秀雅清丽的后周柴窑瑰宝中,底盘均无此现象,也没有汝窑的支点。

有人说:“柴窑无款式?”也对也不对

柴窑一般军用大小碗、碟、枕、盆、盘是无题款的,为了不泄露军机。

但我珍藏的柴窑传世件, 是有款式,至少有篆体“柴”、篆体“奉华”、“官”字款和“内府”款几种。

有人说中国根本拿不出一件符合“青如天、明如镜、簿如纸、声如磐”的柴窑最高档的柴瓷,那么请看鹏天藏珍珍藏至今的事实(如下图)。

天青双贯耳方口四棱瓶 “柴”字款

高:18.6cm 上口径:4.3cm×4.3cm

底径:4.5cm×4.5cm 重:148.8g

[ 本帖最后由 张水 于 2009-2-28 06:33 PM 编辑 ]

图片附件: [高:18.6cm 上口径:4.3cm×4.3cm] 天青双贯耳方口四棱瓶 “柴”字款.jpg (2009-2-28 06:03 PM, 69.83 K)

图片附件: [高:18.6cm 上口径:4.3cm×4.3cm] 35337_200809251924072XmnH.jpg (2009-2-28 06:03 PM, 73.12 K)

图片附件: [高:18.6cm 上口径:4.3cm×4.3cm] 35337_200809251924073w8ds.jpg (2009-2-28 06:03 PM, 28.21 K)

天青葵花口双龙贯耳六棱龙凤对瓶 “柴”字款

高:19.5cm 上口径:5.2cm

底径:5cm 重:162.3g

[ 本帖最后由 张水 于 2009-2-28 06:32 PM 编辑 ]

图片附件: [高:19.5cm 上口径:5.2cm] 天青葵花口双龙贯耳六棱龙凤对瓶 “柴”字款.jpg (2009-2-28 06:04 PM, 73.68 K)

图片附件: [高:19.5cm 上口径:5.2cm] 2.jpg (2009-2-28 06:05 PM, 77.29 K)

图片附件: [高:19.5cm 上口径:5.2cm] 3.jpg (2009-2-28 06:05 PM, 25.94 K)

天青方口双龙十六棱花瓶 “柴”字款

高:19.5cm 上口径:4.3cm×4.4cm

底径:3.9cm×3.9cm 重:125.2g

[ 本帖最后由 张水 于 2009-2-28 06:31 PM 编辑 ]

图片附件: [高:19.5cm 上口径:4.3cm×4.4cm] 天青方口双龙十六棱花瓶 “柴”字款.jpg (2009-2-28 06:09 PM, 64.26 K)

图片附件: [高:19.5cm 上口径:4.3cm×4.4cm] 01.jpg (2009-2-28 06:09 PM, 76.25 K)

图片附件: [高:19.5cm 上口径:4.3cm×4.4cm] 02.jpg (2009-2-28 06:09 PM, 27.33 K)

紫罗兰双龙贯耳椭圆口瓜棱瓶 “柴”款

高:19.4cm 上口径:8.1cm×7.4cm

底径:6.5cm×5.9cm 重:114.5g

[ 本帖最后由 张水 于 2009-2-28 06:31 PM 编辑 ]

图片附件: [高:19.4cm 上口径:8.1cm×7.4cm] 紫罗兰双龙贯耳椭圆口瓜棱瓶 “柴”款.jpg (2009-2-28 06:11 PM, 41.76 K)

图片附件: [高:19.4cm 上口径:8.1cm×7.4cm] 紫罗兰双龙贯耳椭圆口瓜棱瓶 2.jpg (2009-2-28 06:11 PM, 38.84 K)

图片附件: [高:19.4cm 上口径:8.1cm×7.4cm] 紫罗兰双龙贯耳椭圆口瓜棱瓶 3.jpg (2009-2-28 06:11 PM, 32.78 K)

紫罗兰单龙把弦纹酒壶 “柴”款

高:18.4cm 上口径:6.3cm

底径:6cm 重:122.4g

[ 本帖最后由 张水 于 2009-2-28 06:30 PM 编辑 ]

图片附件: [高:18.4cm 上口径:6.3cm] 紫罗兰单龙把弦纹酒壶 “柴”款.jpg (2009-2-28 06:12 PM, 42.89 K)

图片附件: [高:18.4cm 上口径:6.3cm] 紫罗兰双龙贯耳椭圆口瓜棱瓶 2.jpg (2009-2-28 06:12 PM, 38.84 K)

图片附件: [高:18.4cm 上口径:6.3cm] 紫罗兰双龙贯耳椭圆口瓜棱瓶 3.jpg (2009-2-28 06:12 PM, 32.78 K)

紫罗兰双凤耳玉楼春椭圆瓶 “柴”款

高:19.5cm 上口径:5.4cm×4.8cm

底径:5.5cm×4.8cm 重:110.6g

[ 本帖最后由 张水 于 2009-2-28 06:29 PM 编辑 ]

图片附件: [高:19.5cm 上口径:5.4cm×4.8cm] 紫罗兰双凤耳玉楼春椭圆瓶 “柴”款.jpg (2009-2-28 06:14 PM, 42.83 K)

图片附件: [高:19.5cm 上口径:5.4cm×4.8cm] 紫罗兰双龙贯耳椭圆口瓜棱瓶 2.jpg (2009-2-28 06:14 PM, 38.84 K)

图片附件: [高:19.5cm 上口径:5.4cm×4.8cm] 紫罗兰双龙贯耳椭圆口瓜棱瓶 3.jpg (2009-2-28 06:14 PM, 32.78 K)

天青双凤耳六棱瓶 内府款

高:19.4cm 上口径:5.5cm 底径:4.9cm 重:119.5g

[ 本帖最后由 张水 于 2009-2-28 06:28 PM 编辑 ]

图片附件: [高:19.4cm 上口径:5.5cm 底径:4.9cm 重:119.5g] 天青双凤耳六棱瓶.jpg (2009-2-28 06:16 PM, 33.51 K)

图片附件: [高:19.4cm 上口径:5.5cm 底径:4.9cm 重:119.5g] 天青双凤耳六棱瓶 2.jpg (2009-2-28 06:16 PM, 30.55 K)

图片附件: [高:19.4cm 上口径:5.5cm 底径:4.9cm 重:119.5g] 天青双凤耳六棱瓶 3.jpg (2009-2-28 06:16 PM, 28.91 K)

天青双贯耳石榴花口弦纹瓶 “官”款

高:20.1cm 上口径:3.3cm

底径:5.5cm 重:122.8g

[ 本帖最后由 张水 于 2009-2-28 06:27 PM 编辑 ]

图片附件: 天青双贯耳石榴花口弦纹瓶 “官”款.jpg (2009-2-28 06:18 PM, 36.39 K)

图片附件: 天青双贯耳石榴花口弦纹瓶 2.jpg (2009-2-28 06:18 PM, 33.19 K)

图片附件: 天青双贯耳石榴花口弦纹瓶 3.jpg (2009-2-28 06:18 PM, 30.87 K)

天青十二花瓣双贯耳弦纹六棱瓶 “官”款

高:19.6cm 上口径:7.5cm

底径:5.7cm 重:124.1g

图片附件: 天青十二花瓣双贯耳弦纹六棱瓶 “官”款.jpg (2009-2-28 06:22 PM, 38.31 K)

图片附件: 天青十二花瓣双贯耳弦纹六棱瓶 2.jpg (2009-2-28 06:22 PM, 33.73 K)

图片附件: 天青十二花瓣双贯耳弦纹六棱瓶 3.jpg (2009-2-28 06:22 PM, 34.54 K)

鹅黄釉方口瓜棱透明瓶 篆体“奉华”款

高:19cm 上口径:19cm 下口径:4cm

重:97.3g 薄壁厚:0.5-0.8mm

图片附件: 鹅黄釉方口瓜棱透明瓶 篆体“奉华”款.jpg (2009-2-28 06:23 PM, 35.31 K)

图片附件: 鹅黄釉方口瓜棱透明瓶 篆体“奉华”款2.jpg (2009-2-28 06:23 PM, 50.97 K)

图片附件: 鹅黄釉方口瓜棱透明瓶 篆体“奉华”款3.jpg (2009-2-28 06:23 PM, 23.45 K)

其实有款无款的应用,在北宋汝、官、哥、钧、定五大官窑中不是早有先例吗?

已查证汝窑款式有“奉华”“蔡”“乙”“丙”“丁”“永福”“宋仁宗”“成王殿”“养心”“殿”“御用”“永”“福”“官”字款,官窑也有篆体,楷体各种“官”字款和无款。

哥窑有“官”“奉华”“御用”瘦金体款…和无款。

钧窑传世件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字款…和无款。

定窑有“易定”“官”字款.. 和无款。

如果说无款即假, 请问北京故宫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馆、杭州博物馆等等,它所收藏的北宋五大官窑汝、官、哥、钧、定,有几件有款式?是不是没款式的都成伪劣产品?不要一叶以蔽秋嘛!

论釉色北宋五大官窑汝、官、哥、钧、定,各大博物馆收藏的珍品,有天青,黑釉、虾青、豆绿、淡黄、粉青、豆青、翡翠,淡绿、鹅黄、淡黄,月白、白釉…但《鹏天藏珍》单单天青有八种色谱。

我认为即使一窑装了几百件瓷胚,因所装窑位置不同,燃料不同,火温不同,退火一热处理时间不同,而釉色也不同,一窑烧出不同颜色,这是自然的窑变现象,1958年后,在汝州不是仿制汝窑吗?你不信到那里去看看嘛!一窑几百、天青只有9-15件,这是很正常的,那么柴窑釉色也有各种颜色,也是理所当然的!

明如镜

柴窑, 细腻玉质感很柔和,清洁釉面,晕光隐约可鉴人,而且每天会跟随自然光和夜间灯光亮度不同,釉色也微微在变动 汝窑相同,对比实物,唯不如柴窑感光灵敏度高。

薄如纸

是指柴窑壁厚的造型工艺和热处理技巧的精致,薄度在0.5-0.8mm,拿在手上份量特别轻,每件单重才100多克,必须特别指出从全世界的陶瓷史上看,透明瓷发明在1053年左右的中国后周柴窑这是独步天下,在这以前(定窑也有部分透明瓷,但是壁厚在1mm以上,透明度比不上柴窑),在我所珍藏的柴窑黄釉“奉华”“官”“内府”款和浅绿釉和淡黄“柴”字款,都能达到高度透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周一器——五代柴窑天青釉六棱笔添(柴窑参照器个人学术 欢迎分享、关注)
鲁山段店窑瓷器上究竟有多少唐宋密码待解?
6-宋五大名窑
第一名瓷宋代汝窑之初探兼论与柴窑渊源
柴秘之道二,五金八石入釉,玛瑙玉胎生翠,青藏诸色坛城,柴秘今古最贵。
. 柴窑天青釉净瓶, 高25.4厘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