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海小学(集团)班级网站系统
谈读书
作者:   时间:2008-05-18  浏览次数:282
谈读书

老舍

我有个很大的毛病:读书不求甚解。

从前看过的书,十之八九都不记得;我每每归过于记忆力不强,其实是因为阅读时马马虎虎,自然随看随忘。这叫我吃了亏──光翻动了书页,而没吸收到应得的营养,好似把好食品用凉水冲下去,没有细细咀嚼。因此,有人问我读过某部好书没有,我虽读过,也不敢点头,怕人家追问下去,无辞以答。这是个毛病应当矫正!丢脸倒是小事,白费了时光实在可惜!

矫正之法有二:一日随读随作笔记。这不仅大有助于记忆,而且是自己考自己,看看到底有何心得。我曾这么办过,确有好处。不管自己的了解正确与否,意见成熟与否,反正写过笔记必得到较深的印象。及至日子长了,读书多了,再翻翻旧笔记看一看,就能发现昔非而今是,看法不同,有了进步。可惜,我没有坚持下去,所以有许多读过的著作都忘得一干二净。既然忘掉,当然说不上什么心得与收获,浪费了时间!

第二个办法是:读了一本文艺作品,或同一作家的几本作品,最好找些关于这些作品的研究、评论等著述来读。也应该读一读这个作家的传记。这实在有好处。这会使我们把文艺作品和文艺理论结合起来,把作品与作家结合起来,引起研究兴趣,尽管我们并不想做专家。有了这点兴趣,用不着说,会使我们对那些作品与那个作家得到更深刻的了解,吸取更多的营养。孤立地读一本作品,我们多半是凭个人的好恶去评断,自己所喜则捧入云霄,自己所恶则弃如粪土。事实上这未必正确。及至读了有关这本作品的一些著述,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错误。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采取人云亦云的态度,不便自作主张。不是的。这是说,我们看了别人的意见,会重新去想一想。这么再想一想便大有好处。至少它会使我们不完全凭感情去判断,减少了偏见。去掉偏见,我们才能够吸取营养,扔掉糟粕──个人感情上所喜爱的那些未必不正是糟粕。

作者介绍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老舍善于使用简洁流畅的北京口语写作,擅长幽默笔法,也注重写实与抒情,并以浓厚的生活气息、地方色彩和强烈而细腻的个人感受构成其散文的独特风格。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收入小学课本的有《养花》、《麻雀》、《林海》、《我们家的猫》等。

阅读启示

故都北京(解放前名为北平)不仅是老舍生命的故乡,更是他灵魂的家园。老舍对北京的情感如同游子对母亲的眷恋,他的生命和灵魂都汇入了北京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因此他笔下的北京城令人神往,也让他念起来感到温暖,以至因思念而落泪。老舍的文字平易,浅近,自然,纯净,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刻意的修饰,但有极强的感染力。试着写一写你的故乡,再读一读老舍的另一篇文章《谈读书》,希望对小朋友的学习有所裨益。

老舍在1939年40岁时,写下了一篇质朴自谦、旁敲侧击、妙趣横生、令人拍案叫绝的自传。这篇自传只有200余字,全文如下:

“舒舍予,字老舍,现身四十岁,而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学习之年,帝已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资产阶级”的法文音译)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奋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舍读书法
老舍:结合法-读书百法
老舍《写与读》:关于读书与写作,给初学写作者的几点建议
老舍与鲁迅的隔空交谊
写作文如探囊取物(下)
名作家撰写的书刊广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