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双减”有计划,你也要有自己的计划

“双减”政策落地已月余,从风声鹤唳到狂风暴雨,再到如今紧锣密鼓地逐步落实,可以说,这次教育改革真的是“大手笔”。

作为亲历者,我的感受很深,这篇文章,我想以双重身份来谈谈我对“双减”政策的感受和理解。一个身份是家长,另一个身份是行业从业者。

先从家长的身份说起。

9月1日,我儿子开学,从1号开始我负责接送他上下学,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保证他下午放学后能够及时赶到辅导班上课。是的,“双减”政策允许周中辅导班上课,所以,大多数能活下来的机构将课程调整到了周中。

17:50,我准时到达学校门口,儿子上车后,我把保温桶递给他,里面是我提前做好的晚饭,足够他晚上2个小时的课程里不会有饥饿的感觉。18:30上课,我们基本上会提前十分钟到达辅导班。儿子自己进班,我停好车,在附近的大厅找地方休息等待。等待的时间里,看书、备课,2个小时可以做不少事情。

周一至周五,除了周三没有晚上的辅导班课程,每天都有。

我想说——很累!我作为家长很累!

其实,我们和儿子聊过,结果是我儿子可以接受,觉得不太累。可是,作为家长,我当然知道这只是一开始的新鲜感,再过一段时间他可能就吃不消了。毕竟,学校的作业量并没有随着政策的颁布有明显的减少,强调一句,并没有。其中的细节不想写了,有同样经历的自然懂,没有经历的说了也不理解。

原本周末两天的内容调整到周中后,我和妻子互相打气,说,一定要坚持,如果作为家长都坚持不下去,孩子更没有坚持的必要了。

然而,事情在开学第二周就发生变化了。我和妻子在观察了一周后,决定给儿子的辅导班课程删减一门,这样,周一、周二和周五有课,周三、周四两天不用上课,当做是个缓冲休息。而删掉的这门,因为与我所教的科目一致,我可以抽出时间来辅导他。

小结:

身为家长,我对“双减”政策的感受是——家长更累了。准确地讲,是在短时间内,竞争方式不会有大的变化的前提下,且竞争程度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仍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在竞争中至少不落下风的家长。而这部分家长并没有更多资源、能力和金钱,可能只是有一个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比较清醒的头脑。

身为家长,我对“双减”政策的态度是——基本赞成,但有所保留。赞成的原因是,孩子们的确需要减负,但要有前提。比如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如果能够提升,减负才有意义,否则,减负的效果只需看看多年来各地的表现就可见一斑。质量下滑,还不给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减负的意义何在?

赞成的另一个原因是从国家宏观角度去看,国家需要真正的有竞争力的人才,而不是靠重复刷题考上大学的普通孩子。普通孩子不是不可以上大学,而是在大多数人都消耗在高考的这场大战里的时候,资源的确被消耗了,大家不得不“共同玩一个游戏”,这其中,许多其他方面的人才也被消耗掉了。

有所保留的原因很简单,还是从家长身份出发,从个体出发,看似层进式的改革,某种意义上还是“一刀切”。虽说周中可以上辅导班,但就从我自己的两周感受而言,放开周中,就是要让大多数家长自动放弃,是的,我相信,大多数家长会放弃的。(说个小数据,我儿子上的数学课是小班制,之前是15人,现在只剩下了5个人)

接着从行业从业者的角度聊聊。

“双减”对教培机构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行业外的就是站在干岸上比划评论,他们的看法也就是看法而已。

我之前其实还是抱有一丝幻想的,然而事到如今,幻想已然破灭,可以讲,教培行业再难有之前的繁荣景象。

当然,之前的繁荣景象不等于健康。我一直认为这个行业需要来一次整顿,让真正做教育的机构活得更好,而让那些利用这个行业鼓捣钱的滚出去,不要让几块烂肉毁掉一锅汤。然而,现实更为残忍而讽刺,“一刀切”式的改革,让这个行业从此再难翻身。

想想,这个行业至少上千万从业者,一夜之间,行业土崩瓦解、分崩离析,还想做机构的趁早打消念头。至于做教师的,其实不用太发愁,需求很大。

网上一直有人在探讨教育和商业的关系,总有人说教育不应该与商业挂钩。我只想说,我们的衣食住行包括教育,如果不是与商业挂钩,根本不会有如今几乎可以满足所有人基本要求的现状。如果说公平,那么哪个领域都还没有实现绝对公平,教育也同样没有实现。但如果实现相对公平,商业的作用非常大。要注意,相对公平,不等于大家都一样,而是大家都有选择的权利和渠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这是商业可以做到的,而不是分配机制可以做到的。因为只要有“分配”,就有“分配权”,就有不公平,这种不公平远远超过商业带来的不公平。

小结:

作为从业者,对这个行业前景不看好。如果做机构,几乎没戏。如果只是做教师,需求量很大。

教培机构的积极作用的潜力还未深入发掘,国家应该在这个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尤其是在一些教育相对落后的地方,那些为当地教育做出一定贡献的教培机构,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好好活下去呢?该受罚的是资本,而不是认真做教育的人。

总结:

政策就是这么个政策,好也好,不够好也罢,这是政策自己的计划,而我们也要有自己的计划。无论你是家长还是从业者,都要为自己、为孩子做打算。毕竟,没有完美的政策,也没有完美的计划,只有符合自己最实际情况的计划。你需要的是思考,是尝试,是不断地调整和适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双减落地,取缔辅导班,未来学生负担就能彻底减轻了吗?
教育双减的一点随想
还没上学就花了27万
减负的哀愁:学校越来越松,家长越来越“疯”
“减负”焦虑:上不上辅导班?这是个问题
传统课外辅导班被在线教育“害惨”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