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急诊医师值班日志》238(​“扭”出来的致命疾病)

“扭”出来的致命疾病

【为了加强急危重患者的规范化治疗,近年来我国相继建立了各种急救中心,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危重产妇中心等等,旨在加速推进中国对急危重病的系统化建设,提高救治能力,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取得非常良好的效果。在规范化、程序化的过程中,同时带来了思维简单化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深入思考与改进。】

初冬的一天下午,急诊还如往常一样繁忙,正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突然听到120呼啸而来……

救护车送来一名男性患者,随车医师一边和我一起把患者从车上转送到抢救室,一边简单介绍说:患者一小时前突然右下肢没有力气。一问只有39岁,这么年轻,长长叹了一口气,近年来中风患者有年轻化倾向,都是吃得太多,运动不够害的,真替他们感到惋惜,经过仔细询问,患者平时没有什么疾病,并不胖,也没有高血脂,不知道怎的,一小时前下楼梯时,自感扭了一下,感到骶尾部酸胀不适,一下右下肢完全没有力气,连走路都非常困难,瘫痪了,心想完了,感到特别恐惧,只能大口喘气,越想越可怕,喘气也就越来越急,最终全身四肢麻木,急忙打了120来急诊。

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除血压稍高一点外,其它基本正常(脉搏:96次/分 血压:157/87mmHg,神志清),双侧瞳孔等大,光反射灵敏,伸舌居中,心肺腹部检查没有发现明显异常,双下肢无浮肿,只发现患者的右下肢运动完全障碍(肌力0级),似乎病情并不是非常严重。

突然起病,同时出现右下肢瘫痪,首先考虑血管性疾病,应该是颅内指挥下肢部位的血管出了问题,诊断基本明确。

好在发病才一小时,要知道发生中风后“3小时”内,只要尽快把堵塞的脑血管疏通,大多不会致残,这一点非常重要。

立即开通卒中通道,严格按卒中路经,落实每一步诊疗措施。神经内科医生急会诊后,也认为脑卒中可能性大,争分夺秒地完善头颅CT检查,CT未发现有明显异常,说明没有脑出血,想想也算是不幸中之大幸,因为不是脑出血,就有机会可以溶栓治疗,一旦堵塞的血管疏通,下肢运动障碍会很快改善,疗效会非常好。

急性脑血管意外,又叫脑卒中,主要分二类,一是脑血管阻塞,又叫缺血性卒中,另一类是血管破裂出血,也叫出血性卒中,前者需要活血或溶栓,疏通血管,阻止血管堵塞对应部位的脑组织坏死,相反,出血性卒中则需要尽快止血,二者的治疗有很大的差异,而头颅CT早期没有发现异常只能排除出血性卒中,因为缺血性卒中小的话,一般在48小时后CT才能发现异常,对于一个急性起病的病例,在局部肢体运动障碍,早期CT检查没有异常发现,诊断缺血性卒中似乎合情合理。

按照脑卒中抢救流程,应该尽快溶栓的治疗,不过,细心谨慎的神经内科医师还是多了一个心眼,这么年轻的患者,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发生脑血管意外的高发因素,虽说也可以发生中风,但多是脑血管瘤破裂引起出血所致,发生缺血性卒中真还是不多。

做完头颅CT后,这时出现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患者右下肢肌力稍有好转,怎么解释?难道是阻塞的脑血管自行再通了?还是另有隐性(对每一个医师来说,好奇心非常重要)??要不要马上溶栓治疗,如何快速抉择,就摆在医师的面前:如果选择不尽快溶栓治疗,有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产生的后果会很严重,在和家属进行深入沟通后,决定还是先做个头颅磁共振比较妥当,经多方协调努力,为患者争取了一个最快的头颅磁共振检查机会,发现患者双侧脑半卵圆区有多发斑片状影,脱髓鞘改变可能性大,没有发现有脑血栓形成的证据,一下推翻了最初的判断,感到非常迷茫;在送患者做磁共振检查途中,还有一个小小插曲,发现患者右侧足背动脉未触及,右下肢皮肤温度也比左侧低,顺道做了一下右下肢动静脉彩超检查,彩超提示右侧股动脉、股浅动脉和腘动脉频谱异常,呈小慢波(提示动脉血流明显减少)。

患者检查回来后血压也开始飙升,最高210/110mmHg,全身不适越来越明显,诊断一下失去方向,快速捋了一下患者思路:患者下楼时“扭”了一下,右下肢运动障碍,难道是脊髓损伤?血肿压迫?为什么右下肢温度那么低?超声检查发现右下肢动脉血液供应特别少,是局部的血管出了问题??问号一个接着一个在脑海中浮现,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经过反复思考,想到一个致命的疾病,最后本着“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想法,开具了胸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结果让我惊出一身冷汗,居然是一种致命性疾病:胸腹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也有血栓迹象。

是夹层动脉瘤引起下肢动脉部分阻塞引起右下肢供血不足,造成下肢“瘫痪”。

真是好险啊,正是因为在送患者做磁共振的途中发现患者右侧足背动脉未触及,皮肤温度比左侧肢体低,就是因为这个看上去不起眼的检查和动作,也因为顺道做了B超,防止了一个悲剧的发生,否则溶栓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一个“扭”出来的致命疾病,差点漏诊,急诊医师的酸甜苦辣涌上心头,这就是我们急诊医师真实的世界。

(本文王旭光供,宗建平改编)

【小帖士】

一、曾经有一家省级大医院,因为类似病例,同样是突然出现下肢运动障碍,CT也没有发现有出血,给予活血治疗,结果夹层动脉瘤没有及时手术,造成死亡,最后走上法庭,教训深刻,本以为那医院运气不好,这么难得的“机会”说不一定一辈子不会遇上,没想到还是偶遇了。

二、夹层动脉瘤的表现错综复杂。在《急诊医师值班日志》中我已经写过多篇,有孕妇腰背酸痛、胆囊炎、输尿管结石、胰腺炎等疾病形式呈现在医师面前,因为人体的血管分布很广,也很有特点,只要是急性突然起病的,一定要想到这种致命性疾病;只要是急性突然起病的,一定要做D——二聚体检查。只有时刻保持好奇心,一旦发现有不合常规或不符合相应疾病的特点,那怕在信息量不足的情况下,只要有一点点线索或信息,一定抓住,才能防止漏诊,这才是硬道理。

三、随着越来越多的危重疾病在急诊走起流程化诊断,导致我们在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思考变的越来越少,思维越来越局限,漏诊误诊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作为急诊一线的医师,仔细体格检查和“鉴别诊断”的“利剑”不能丢!

购《急诊医师值班日志》书请点以下二维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急诊医师值班日志》276 (“致命”疾病背后暗藏另一“杀手”)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临床防治神经科专家共识
说说“中国式”卒中单元
国家卫计委发布: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
【规范与共识】脑血管病影像规范化应用中国指南Ⅴ(附录)
“别人家”的“卒中绿道”怎么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