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放疗诱发的胶质瘤:四例病例报道和分子标记物分析 | 西北胶质瘤中心专栏

化疗和放疗明显改善了儿童脑肿瘤的生存率。放疗广泛应用于多种脑肿瘤的治疗,并且是相对安全的,但是仍然会有产生长期并发症如放疗诱发胶质瘤(RIG)的风险。


近年来对胶质瘤发生的分子学机制进行了研究。在70%的级和级弥漫性胶质瘤和继发GBM中会出现IDH-1突变,但是原发GBM中这一比例只有不到5%。其他的报道中,继发GBM中有一半会出现ATRX缺失,AA中这一比例为80%,原发GBM中这一比例相对更低。另外,H3F3A突变主要出现在儿童及年轻的中线胶质瘤患者。为了更明确地进行胶质瘤的分类,2016WHO CNS肿瘤分类在传统组织学病理基础上增加了分子学标记。


然而,RIG中典型胶质瘤相关突变的出现程度以及作用还不清楚。本研究目的是探究通常使用的胶质瘤特异性生物标记在RIG的表达状态。


方法

患者

2005-2016年间本中心的269名新诊断的胶质瘤患者中共有4名RIG。诊断标准如下:1)肿瘤发生位置必须在放射野内;2)在放疗和肿瘤诊断之间必须有充分的潜伏期(数年);3)肿瘤和原发肿瘤的病理必须不同;4)患者必须不是肿瘤发生的高危人群。表1示4名RIG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1、2、3是30多岁的男性患者,在儿童期间接受放疗。大约30年之后在中线部位出现了新的占位,分别位于小脑、脑干和丘脑。依据之前的病理分级,诊断均为AA。患者4是一名因垂体腺瘤接受放疗的女性患者,放疗后22年在基底节区出现新的占位,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为GBM。


对胶质瘤相关分子病理指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和直接DNA测序。



结果

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结果



详见表2。组织学检查见肿瘤细胞弥漫性增殖,伴核异形性,多见有丝分裂。除第4例外均无假栅栏样坏死或微血管增殖。所有组织均为GFAP阳性。病例1、2、3、4的Ki67指数分别为48%、29%、10%和22%。所有病例的IDH1、p53、H3K27M免疫染色均为阴性;所有病例的肿瘤细胞核均为ATRX染色阳性。代表性的免疫组化染色图像见图1。


直接测序

直接测序结果见表3。所有病例均没有发现IDH1、IDH2、TERT、H3F3A、BRAF突变。根据新的WHO分类标准,病例1、2、3为AA IDH野生型;病例4为GBM IDH野生型。



特别说明(病例3)

1988年,一名5岁患者出现视力障碍,诊断为左枕叶脑肿瘤,并进行了手术切除,根据当时的病理诊断标准诊断为PNET。术后接受48Gy的放疗。2015年随访的MRI显示无复发。一年后,即放疗后28年,患者出现头疼和复视,MRI显示三脑室扩大,右侧丘脑病变伴强化。我们进行了内镜下活检和三脑室造瘘术。肿瘤病理诊断为GBM,并进行了放化疗(temozolomide 75 mg/m²; 28 days;radiation dose:45 Gy)和辅助化疗(150 mg/m²:5 days/4 weeks)。随访MRI提示肿瘤进展,RIG术后11月死亡。


结论

在我们中心诊断的Ⅱ、Ⅲ、Ⅳ级胶质瘤的269名患者中,4名诊断为RIG。检测项目包括IDH1、p53、ATRX、H3K27M的免疫组化染色和IDH1/2、TERT启动子、组蛋白H3.3、BRAF基因的直接DNA测序。所有肿瘤细胞的细胞核都表现为ATRX染色阳性。直接DNA测序分析中,所有病例均未发现IDH1、IDH2、TERT启动子、H3F3A或是BRAF的突变。我们的结果提示胶质瘤相关的分子学特点在RIG中是罕见事件,但是需要更多的RIG进行检测分析分子学标记以识别这一肿瘤的临床和组织学特点。不同的分子学特点提示RIG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而不是和其他类型胶质瘤一样的传统治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
IDH状态和胶质瘤的分子分型
IDH基因突变增强GBM对TMZ化疗的抵抗
知行合一|组织病理和分子检测诊断结果不一 该如何选择和指导胶质瘤患者诊疗?
【综述】原发性脑室内肿瘤——影像学特征、治疗后的变化和复发
2016年WHO胶质母细胞瘤分类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