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早期精准诊断:4分钟读懂黑色素瘤BRAF突变检测的重要性
本文作者 斯路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肾癌黑色素瘤内科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副教授

亚洲黑色素瘤联盟秘书 ;亚洲黑色素瘤协作组秘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CSCO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委;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CSCO恶性黑色素瘤诊疗指南》执笔人;《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审稿专家;《肿瘤学杂志》副主编兼青年编委。


黑色素瘤是一类起源于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皮肤、粘膜、眼葡萄膜/脉络膜等不同部位或组织。

黑色素瘤曾经是一种让医生束手无策的高侵袭性肿瘤,晚期黑色素瘤造成的死亡人数占皮肤癌相关死亡人数的75%1。近几年,随着新型的化疗、靶向药物以及免疫治疗药物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当前的黑色素瘤临床诊治。

以往黑色素瘤诊疗中,早期黑素瘤的治疗通常以手术切除为主;ⅡB~Ⅲ期的高危黑色素瘤患者,术后推荐大剂量干扰素辅助治疗,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大剂量干扰素α-2b能延长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但并未显著改善总生存。晚期黑色素瘤常给予化疗药物达卡巴嗪、替莫唑胺、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福莫司汀治疗。但化疗药物单药缓解率均<20%,中位生存期仅为2~8个月,5年生存率不足10%2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细胞信号传导研究以及新型靶向药物研发的进一步深入,为抗肿瘤治疗提供了从分子水平上干预这些信号传导通路的可能。基础研究证实,黑色素瘤细胞存在BRAF基因突变可作为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随着特异性BRAF抑制剂的出现,使BRAF V600突变患者的生存获得了极大地改善,标志着黑色素瘤治疗已进入一个全新时代。

早诊、早治对我国黑色素瘤患者的意义更大

与白种人的高发病率相比,虽然我国黑色素瘤的发病率不高,仅为0.8/10万3。但我国人口基数庞大,每年新发病人数不容忽视。在一项纳入了181例台湾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研究中发现,有59%的患者诊断时已为晚期黑色素瘤(Ⅲ期或Ⅳ期)4。中国一项对522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进行的研究发现,其中37.9%为晚期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期为3.92年,5年生存率为41.6%。而在Ⅲ期和Ⅳ期患者中,5年生存率分别只有38.4%和4.6%5。相比之下,从美国的统计数据中我们看出,仅8%和4%的黑色素瘤患者诊断时为Ⅲ期和Ⅳ期6。来自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临时数据库的数据显示,黑色素瘤Ⅲ期患者和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范围分别为46.6%~69%和5~10%7。可以看出,我国就诊的大多数为中晚期患者,早期病例较少,美国大多数是早期患者。此外,临床研究数据表明,亚洲黑色素瘤患者通常具有更严重的疾病表现,预后也较白人患者差8。因此,我国临床迫切需要在人群中开展黑色素瘤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以弥补目前在患者预后方面的巨大鸿沟。

我国1/4黑色素瘤患者存在BRAF突变,BRAF突变往往预示着更差的临床结局

BRAF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BRAF突变可通过BRAF磷酸化及活化MEK蛋白(MEK1及MEK2),从而引起MAK通路下游的活化,调节细胞的增殖及存活,因此BRAF突变可被视为导致癌细胞生长的驱动因素 。

BRAF基因是高加索人种黑色素瘤中,尤其是非慢性日光损伤型中突变率最高的基因,突变率可超过60%,其中以缬氨酸(V)突变为谷丙氨酸(E)(BRAF V600E)最为常见9。我国468例原发黑色素瘤标本BRAF突变率为25.9%,肢端和粘膜黑色素瘤的突变率分别为17.9%和12.5%,其中15号外显子的V600E是最常见的突变位点(87.3%)10。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一项研究分析432例黑色素瘤患者,BRAF突变率为25.5%,其中V600E的突变率为(89.1%)。BRAF突变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3个月明显短于野生型患者的53个月(P = 0.005)。多因素分析显示,BRAF基因突变是黑色素瘤的独立预后因素,危险系数为1.536(95% CI:1.110~2.124),P =0.0111

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另一项回顾性研究共收集了2793例黑色素瘤患者样本,通过基因检测分析其C-KIT、 BRAF、NRAS、PDGFRA突变情况以及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总体生存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BRAF突变率为23.7%, BRAF突变患者溃疡发生率较高,预后较差12

基于以上研究数据,可以看出虽然中国人黑色素瘤的BRAF基因突变率不如白种人的变异率高,但仍然有1/4黑色素瘤患者存在BRAF敏感位点突变。因此,对于国内患者,治疗前通过常规检测明确黑色素瘤是否存在BRAF突变情况,对于后续治疗决策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SCO黑色素瘤诊疗指南(2019)》建议所有黑色素瘤患者治疗前均做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可以:

① 帮助医生明确黑色素瘤患者是否可以从BRAF抑制剂中获益,无论晚期或者辅助治疗;

② 帮助医生明确患者最有可能对哪种药物有效;

③ 帮助医生寻找其以前未曾考虑过的治疗药物。

基因检测逐渐成为临床开展早筛早诊、分子分型、预后预测、疗效监测、复发监测等研究的强力工具。目前,可采用的常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aCGH)和高通量测序【通常称为二代测序(NGS)】13

结语

总体来说,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相对较高的肿瘤,但并非得了黑色素瘤就被判了死刑。我国有约1/4的黑色素瘤患者具有BRAF突变,且与较差的预后相关,但检出BRAF V600突变患者对BRAF抑制剂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因此,及早针对BRAF突变进行常规检测,能帮助医生决定是否需要使用靶向治疗,对于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改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Science,2014, 346(6212):945-949.

2. J Clin Oncol,2002,20(10):2411-2414.

3. 黑龙江医药科学,2018,41(02):87-91.

4. Melanoma Res. 2004;14:537–541.

5. BMC Cancer. 2011;11:85.

6.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009. Available from http://seer.cancer.gov/csr/1975_2007/. Accessed on July 21, 2016.

7. Surg Oncol Clin N Am. 2011;20:1–17.

8. Asia-Pac J Clin Oncol. 2017;13:423–427.

9. Cancer Research, 2003, 63(14): 3883-3885.

10. Clin Cancer Res. 2011,17(7):1684-1691.

11. Eur J Cancer. 2012,48(1):94-100.

12. Clin Cancer Res 2017;23:6120-6127.

13. Clin Lab Med.2017,37(3):473-484.

Taf1905148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衡道丨笔记】「白求恩·肿瘤病理学社」无惧「恶黑」,胸有成竹课程学习笔记(五)
基因诊断有助于黑色素瘤治疗“有靶打靶”,改善预后
NCCN皮肤黑色素瘤临床实践指南2020.1版 (4)
北大肿瘤医院郭军教授团队研究找到黑色素瘤预后因素相关基因
从基因检测到靶向治疗
结直肠癌靶向治疗个体化检测—KRAS,NRAS 与BRAF基因突变检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