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分枝杆菌实验室检测,哪种方法最具价值?

作者:刘畅1,2,徐英春2,宋红梅2,杨文航2,杨启文2,刘亚丽2,郭莉娜2,刘文静2赵颖2,窦红涛2,王瑶2,王贺2,赵玉沛3,孙宏莉2

单位:

1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协和医院 2检验科 3基本外科

通信作者:孙宏莉  赵玉沛

文章来源:协和医学杂志,2018,9(3):246-250.

目前,广泛应用的分枝杆菌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一下三种:

分枝杆菌培养、

涂片抗酸染色、

荧光PCR技术。

如何合理地应用上述技术快速检测分枝杆菌成为实验室检测的主要问题。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针对连续3年分枝杆菌实验室检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比较3种方法在医院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分枝杆菌实验室诊断方法比较

目的

了解分枝杆菌实验室检测中培养、涂片抗酸染色及PCR-荧光探针法的应用情况与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送检分枝杆菌的10 326份培养、25 269份涂片抗酸染色及5949份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的标本种类分布及阳性标本检出率,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差异及诊断价值。

结果

 1.培养法 


 送检标本种类: 

较多

 血液标本和痰标本

 分别占总标本量的31.4%和24.1%

其次

 无菌体液(胸水、尿液、脑脊液、腹水)

 组织标本(淋巴结活检和肺组织)


数量:  2013至2015年全院分枝杆菌培养送检标本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检出率: 

较高

 呼吸道标本中的气管支气管吸取物(10.1%)和痰(9.8%)

其次

 胸水(6.6%)和腹水(6.8%)

3年间总标本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涂片抗酸染色  

  送检标本种类: 

最多

 痰标本,占总标本量的40.3%

其次

 毛刷,占14.9%

  数量: 标本数亦呈逐年上升趋势,标本数量为培养的2.4倍。

  检出率: 

较高

 分泌物(16.9%)、脓液(11.2%)

其次

 以呼吸道标本为主(痰、毛刷、气管支气管吸取物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气管支气管吸取物(3.8%)

较少

 无菌体液中菌量相对较少,检出率低,胸水和腹水3年检出率均为0

3年间总标本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PCR-荧光探针法  

 送检标本种类:

最多

 以呼吸道标本(痰、气管支气管吸取物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为主

其次

 无菌体液(胸水、尿液、脑脊液和腹水)

 数量: 以痰和气管支气管吸取物最多,分别占总标本数量的40.4%和22.8%。

 检出率: 

最高

 脓液(20.6%)

其次

 呼吸道标本中的气管支气管吸取物(12.3%)和淋巴结活检(11.2%)

3年间总标本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013至2015年,PCR-荧光探针法阳性标本总检出率(8.9%)明显高于培养(5.6%)和涂片抗酸染色(1.9%)(P<0.05)。

实验室分枝杆菌检测方法诊断价值比较

以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对所有同时采用培养、涂片抗酸染色和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的3349份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涂片抗酸染色的敏感度较低,在26.6%~40.3%之间波动,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无明显变化。

2013至2015年3年总体数据显示,PCR-荧光探针法的敏感度为40.3%~44.4%,特异度为92.8%~96.6%。

讨论

目前,分枝杆菌检测实验室方法包括分枝杆菌培养、涂片抗酸染色和PCR-荧光探针法。

涂片抗酸染色用金胺(O)染色初筛,对可疑阳性标本进行萋尼染色确诊。涂片抗酸染色操作简便快速,成本低,但敏感度低。显微镜观察要求检验人员具备一定的经验,且由于人工操作及取样的不确定性,存在一定漏诊率。一般临床要求痰标本连续送检2-3次以提高涂片检出率[3]。

分枝杆菌培养包括改良罗氏培养和液体培养(如BD MGIT 960液基培养)。改良罗氏培养需要4~6周,时间较长且需定期观察,不利于患者的管理和治疗[4]。目前,BD MGIT 960液基培养是国内外公认的新的分枝杆菌实验室诊断“金标准”,8~14 d 可获知结果,是一种更加标准化的技术[5-7]。

PCR-荧光探针技术因其简单快速、全封闭扩增、重复性好等优点并通过特异度引物和探针技术保障了实验的准确性,2.5 h即可完成一个反应,对于阳性结果可区分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补充了细菌学检测的不足,其缺点是结果易受环境污染而呈假阳性,且不能判断标本中是否为活菌[2]。


本研究分析比较了北京协和医院2013至2015年间3种分枝杆菌检测方法,临床分枝杆菌实验室检测的标本送检量逐年上升。

涂片抗酸染色送检标本数量最多,为培养的2.4倍,但其阳性标本检出率较低,仅为1.9%,且3年间检出率无明显变化。

以培养为金标准,涂片抗酸染色敏感度较低(31.3%),即漏检标本较多;特异度较高为97.4%,高于PCR-荧光探针法的95.2%(P<0.05)。

PCR-荧光探针法分枝杆菌总检出率(8.9%)高于涂片抗酸染色(1.9%)和培养(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2015年PCR-荧光探针法阳性标本检出率略有下降,可能原因为送检PCR-荧光探针法的标本总量增多,而阳性标本数并未增加,其敏感度为42.9%,高于涂片法31.3%(P<0.05)。


涂片抗酸染色和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的阳性预测值均较低,分别为59.7%和52.2%,推测阳性预测值低可能原因有标本污染或标本中细菌繁殖导致假阳性或作为“金标准”的培养法敏感度较低[8],此时应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判断。


综上所述,分枝杆菌培养为实验室诊断的“金标准”,但检测周期长。涂片抗酸染色简便快捷,但阳性样本检出率和敏感度低。PCR-荧光探针检测作为新型的分子检测技术,与培养相比检测周期明显缩短,与涂片抗酸染色相比,具有较高的检测敏感度,对于阳性结果可区分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在实验室分枝杆菌属的检测中具有重要价值[9-10]。


本研究的局限性:

(1)本文为回顾性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信息偏倚。

(2)在培养数据分析时,本文将罗氏培养与MGIT 960全自动分枝杆菌液基培养数合在一起进行分析,且MGIT 960全自动分枝杆菌液基培养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可能会存在混杂偏倚,对结果的判断产生影响。

(3)本研究仅对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未结合临床诊断信息,未能对比实验室和临床诊断的差异性。

参考文献略

通信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痰抗酸杆菌染色阳性=肺结核?
美格医学堂| 分枝杆菌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第一期)
还记得桃江四中肺结核事件吗?关于肺结核,这个你可能还不知道!
缺失的证据—诊断有时真的好难!
海分枝杆菌---游泳池里摔了一跤,伤口无法愈合,元凶竟然是这种细菌
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0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