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江浙地区方言听起来那么像日语?

不少江浙沪包邮区的小伙伴在学习日语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迷之既视感,这个单词我好像是学过的……

冷静思考片刻过后怒拍大腿,这不是我老家话吗?进而思考人生,怀疑自己在楚门的世界里(戏真多)。

然而这是真实的世界哦

不过这并不是什么错觉,江浙沪的方言确实与日语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首先我们得从日语与汉语的关系开始说起。

汉语传到日本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吴音”、“汉音”和“唐音”,这也是日语音读的三个主要种类。

吴音

吴音是传入日本时间最长的音读,在南北朝时期就进入了日本。当时的吴音是江南地区的通行语音,因为古代江南属于吴国,所以这种称为吴音。

而江南一带是对外交流的重要港口,很自然的,吴音就随同丝绸和瓷器一起漂洋过海,登上了日本的土地。

醉里吴音相媚好

汉音

汉音是唐代长安一带的汉字音。日本的遣唐使带去这些读音,成为“正音”。 后来日本朝廷大力推崇汉音,而吴音则被认为是地方音,难登大雅之堂。

不过当时的长安洛阳方言和现在的陕西河南话可以说是天差地别。从声韵调系统来看,唐代流入日本的“汉音”,比起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北方方言来,还是更像苏南浙北上海话。

汉音传入与遣唐使有很大关系

唐音

唐音是宋、元、明代的汉字音,接近现代音,又叫“宋音”。唐音基本和现代江浙话差不多,当时传播者主要有三类人:平安中后期的中国商人、镰仓室町时代的临济宗僧侣、江户初期的中国僧人。

临济宗僧侣带回日本的汉字音,多是浙江一带的土音,江户时期隐元等中国僧人传入日本的汉字音,主要又是江淮官话。

唐音主要由室町时代传入日本

三次传播除了汉音和江浙话区别相对较大,其他两种的直接出处都是吴语和少量江淮官话。

对于不学日语的人来说,两者语调变调的相似可能是听上去相近的另外一个理由。

汉语和日语关系非常密切

和英语这样通过强弱来区分重音的语言不同,日语的重音是由高低调来区分的。调型包括(以四音节词为例)。

0调:低高高高(例:学生 / がくせい)

1调:高低低低(例:每日 / まいにち)

2调:低高低低(例:果物 / くだもの)

3调:低高高低(例:答える / こたえる)

而吴语这里以上海话为例,上海话有阴平、阴去、阳去、阴入、阳入五个单字调,然而当两个以上音节连在一起发音时,单字的声调就消失了,变成高中低三个调,也可以看成是与日语类似的的语言了。

首字阴平:高中中低(例:兄弟道里 / xxiong dhi dhao lhi)

首字阴去:中高中低(例:诈死诈活 / zo xi zo hhuek)

首字阳去:低高中低(例:寿头刮气 / shou dhou guak qi)

首字阴入:中高中低(例:一天世界 / yik ti sy ga)

首字阳入:低高中低(例:滑头滑脑 / hhuak dhou hhuak nhao)

这就是为什么常常会有人觉得两者这么相似的原因了。

另外考考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几句吴语的意思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语中的汉音和吴音
日语和吴语有何渊源?揭秘日语里的''吴音'':1500年前吴越→日本的语言文化输出
中国人学日语有先天优势?吴语和日语竟然如此相似!
为什么日语听起来跟江浙话很像?
江浙方言和日语
上海话,在日本被出书研究了!绝对扎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