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夺门之变:英雄末路的悲情,跳梁小丑的投机,尴尬的继位帝王。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朱祁钰病重,石亨、徐有贞等大臣率领士兵偷袭紫荆城,撞开南宫门……

一声呐喊:“朕乃太上皇帝也!”

这一嗓子吼出朱祁镇长年累积的压抑,吼出大明朝的太上皇复辟,随之朱祁钰被废,紧接着大臣于谦、王文被处死,受牵连的大臣数不胜数。

“夺门之变”在历史上充满诟病,《明史》中也有过定论:“明代皇位之争,而甚无意义者,夺门是也。”把这场政治斗争说的一文不值,皇家的事很好定论,关起门来朱祁镇、朱祁钰都是自家兄弟,很多事很容易理顺,唯一让人惋惜的就是于谦。

正统十四年,朱祁镇在土木堡被俘,如果是普通的俘虏也就罢了,可是被俘的是大明朝的皇帝,中央政府的第一决策人。那么这件事的高度已经不是拿明朝的那张老脸说事,逐步影响到民族维稳和国家安危,而在此时是于谦站了出来。

于谦干了三件大事:

第一,因太子年幼,拥护郕王朱祁钰主持大局,及后来的明代宗。 第二,打击王振余党,稳定朝廷内部。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组织朝廷打赢北平保卫战。

“木堡事变后”于谦开挂式的操作,不仅仅成了国家、民族的标榜,在另一层面成就了明朝最大的功臣,从任职监察御史、江西巡抚、兵部侍郎、至少保,而且获得景帝空前的信任:“帝知谦深,所论奏无不从者。”但我们从于谦“火箭式”提拔履历中发现,他是集“军政一体化”的真正权臣,年轻、能干、受器重,而且秉公无私,往往这种人不招人待见。

于是很多人把“夺门事变”的诱因归咎到个人恩怨,认为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嫉贤妒能又和于谦相处不来。我先确认矛盾的由来是因为既得利益,何为既得利益?以石、曹、徐等人为代表的明士大夫集团的广泛利益群体,在代宗朱祁钰执政后,于谦的执政理念和方式皆以公允为准,却潜移默化的伤害了这类利益群体。那么,既得利益只是加深矛盾,并不是政变的源头。

那么激化“夺门之变”的根源在哪里?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曰:“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

归根到底在朱祁镇,客观的说历史上对朱祁钰的评价并不算低,如果他和于谦这个搭档顺利的持续下去可能迎来明朝下一个中兴,唯一意外的是明朝在军事上胜利后对瓦剌的外交成功,尽然把朱祁镇这位人质给解救,朱祁镇的尴尬回归直接激化皇权矛盾,在这里又有另一种说法,追责朱祁钰废太子一事,废掉太子朱见深让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当接班人。

我认朱祁钰的出发点没有任何问题,面对绝对权利“利己”的选择无可厚非,和囚禁朱祁镇的目的是一样的,换做任何人也不会随随便便让出皇位,那么夺门之变的源头还是围绕朱祁镇的回归,尊为太上皇,却远比庶出,临危受命的朱祁钰更名正言顺的“真皇帝”,而在“夺门”中众大臣、朱祁钰都是围绕朱祁镇而争,唯独于谦没有选择站队,他只是单纯的为了国家而争。

朱祁镇被软禁后按道理没有机会翻盘,可以朱祁钰自己身体不争气持续病重,唯一的儿子也夭折,这情况让有心大臣看到机会。朝廷有两个皇帝——太上皇帝朱祁镇和当今皇上朱祁钰,大臣便分成两派势力。景泰帝不予重用的,原忠于太上皇帝的,或者有野心的大臣,便站在太上皇一边,同气相投,秘密谋划,寻找机会,发动政变,太上皇复了位了自己也能跟着上位。

景泰八年(1457年)十五日朱祁钰病重,在权衡利弊后,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决定发动政变,派兵攻破南宫门迎接新皇朱祁镇上位。在政变前,于谦早已预知,也有能力改变局势,可是于谦为啥选择袖手旁观?因为,朱祁钰病重,将来帝王的选择不是朱祁镇,就是朱见深,他为了国家安稳,为了民族大义,选择牺牲自己。

结果,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小人投机上位,而救民救国的于谦却被杀害,的夺门政变告诉历史一个真理,国不可一日无君,更不可有两个皇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祁钰:大明朝最悲情的皇帝
八年功过朱祁钰 扑朔迷离景泰陵
皇权是强大还是脆弱?戏剧化的夺门之变透出历史的诡异
探究|明英宗“南宫复辟”之谜
回国复辟后,拷打救命恩人,给瓦剌首领修庙,这就是"好人"明英宗
明英宗夺门复辟之后,发现自己被骗,开始诛杀功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