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班秀文芳香化浊,清热降逆方的配方组成
【配方组成】白术10g,茯苓15g,陈皮10g,半夏10g,
苍术10g,厚朴10g,枳壳10g,竹茹10g,藿香10g,佩兰
【班秀文芳香化浊,清热降逆方的配方组成】10g,焦三仙各12g,甘草3g
【作用与功效】芳香化浊,清热降逆.
【适应证】恶心呕吐,嗳气泛酸,嗳气频繁,舌质红,
苔黄腻,脉弦滑.呕吐,湿热阻胃,湿盛于热.神经性呕吐.
【李氏临证心得】曾治王某,男,47岁,于1991年7
月12日来诊.主诉:恶心呕吐2月余.病史:'五一'节后,突然出现恶心呕吐,嗳气泛酸,头晕不适,经钡餐透视,脑部X线摄片检查,未发现异常病变,遂按神经性呕吐以西药治疗,服药多日,效果不佳,特转中医治疗.现仍恶心呕吐,嗳气频繁,头晕乏力,动则气短,纳谷不香,口黏无味,厌食油腻,睡眠尚可,大、小便通畅.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中医诊断:呕吐(湿热阻胃,湿盛于热).西医诊断:神经性呕吐.
治法:芳香化浊,清热降逆.
处方:白术10g,茯苓15g,陈皮10g,早半夏10g,苍
术10g,厚朴10g,枳壳10g,竹茹10g,藿香10g,佩兰10g,焦三仙各12g,甘草3g.5剂,水煎服.
经治,呕吐已止,恶心好转,气短减轻,大便一日一行.
【解读赏析】肝胃不和,湿热阻滞脾胃,以温胆汤加味治之.温胆汤方出唐·孙思邈之《备急千金要方》,由陈皮、竹茹、甘草、枳实、半夏组成.《三因方》对《集验方》的温胆汤做了一些化裁,如上所述增加了茯苓、大枣两味药.《医方集解》谓此足少阳、阳明药也,方中半夏、陈皮、生姜之辛温,以之导痰止呕,即以之温胆,竹茹开胃土之郁,清肺金之燥,枳实破滞,茯苓渗湿,甘草和中,如是则不寒不燥而胆常温矣.该方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效.每用于临床的胆胃不和、痰热内扰之证,即虚烦不眠,或呕吐、或呃逆痰多、脘闷、眩晕,或癫痌神呆,或惊悸不宁等诸症.
、,
又,治温、热、暑、湿邪留三焦.明代和清代医家又总结出不少加减化裁之法,如心虚神怯者加人参,烦热者加黄连,痰滞者加胆南星等.加黄连者名为黄连温胆汤,加柴胡、黄芩者又名柴芩温胆汤,《证治准绳》去竹茹加酸枣仁、五味子、远志、熟地黄、人参,名为十味温胆汤.
关于方名的含义,历来有温胆和清胆之分.如《外台秘要》云,此方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此温胆汤.而陈修园则持异议,云:'热除痰清而胆自宁和,即温也.温之者,寒凉之也'.(《时方歌括》)有学者总结温胆汤在清代以前多用于内科杂病的治疗,自叶天士后,始广泛用治时邪.叶氏云:'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如温胆汤之走泄.'其'走泄'可为温胆汤之魂,'走'者辛宣流动,舒展气机也,如方中的半夏、陈皮;'泄'乃两义,既'降泄热邪'、'渗泄湿邪',前者如竹茹、枳实之寒,后者如茯苓之淡.
盖三焦乃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又为元气之别使,身中气机上下出入之道路,且少阳相火又流行三焦,故三焦受邪,多有气滞、水停、热郁之病机,是故叶氏用走泄之品以分消其上下之势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湿热湿热总湿热,要治就用效验方!
清热化痰的温胆汤,为何名为温胆?
《通俗伤寒论》——蒿芩清胆汤功效不亚于小柴胡!
温胆汤汇粹
温胆汤
付氏化痰疏津(降糖)汤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