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热化痰的温胆汤,为何名为温胆?

温胆汤:陈皮15g,半夏10g,茯苓10g,枳实10g,竹茹10g,甘草5g,生姜5片,大枣1枚。
主治:
1 呕吐、嘈杂、心悸、不眠、眩晕、癫痫等病,胸闷痰多,口苦微渴,苔黄而腻,脉象滑数或弦数。
2 湿热证,邪留三焦气分,寒热起伏,胸痞腹胀,小便黄赤,短数,苔黄而腻。
此方所治证候虽多,均由少阳枢机不利,津气失调气郁化热,液聚成痰,痰(湿)热阻滞少阳三焦所致。
少阳三焦为津气升降出入通道。津气流通,有赖胆气升发、脾气输运、肺气宣降。
如果外感六淫之邪,少阳枢机不利,影响胆气不舒,脾运障碍,内伤七情之变,影响三焦津气失调,均可形成气郁化热、液聚为痰的病理改变。
痰浊中阻,可见嘈杂似饥;浊阴上逆,则恶心呕吐;上犯于肺,则胸闷痰多;阻碍清阳上升,反为痰热上扰,故头目眩晕。
阴阳升降出入之路被阻,则心烦不眠;痰热侵扰心神,则心悸易惊;阻滞机窍,蒙蔽神明,则为癫痫。

上述种种证象均非痰热所独有,应见胸痞痰多、口苦、苔腻、脉数,才是气郁津凝化热之象。所以这组证象也就成为痰热的辨证依据。

三焦气郁津凝,痰热阻滞,变生诸证,治当化其痰浊,疏其气滞,恢复三焦津气升降出入之常。
此方用半夏燥脾湿而祛痰涎,陈皮化湿浊而复脾运,竹茹化痰涎而清郁热,茯苓渗水湿而通水道,令脾运健而湿痰去,水道通而津液行,此为痰湿而设。
痰浊阻滞少阳三焦,必然妨碍卫气升降出入,卫气升降出入异常,必然妨碍水津正常运行,治痰若不治气,显与病理不符。
故用陈皮之辛香以醒脾利气,枳实之苦泄以下气消痰,脾气运行无碍则津行无阻,津行无阻则痰不再生。
少用甘草和胃健脾,姜、枣调和营卫,合而用之,能呈清热化痰,理气行滞功效。
所治诸证均见于上部,这是痰随气升使然,选用枳实、陈皮降泄胆胃,欲使痰随气降故尔。
此方每多用于呕吐者,因方中陈皮、枳实、半夏、竹茹均具降逆之功故也。
湿温邪留气分,证见寒热起伏,是阳为湿遏,郁极而通,继而复郁之象;胸痞腹胀,是三焦湿郁,气不升降之征。
此方有竹茹清热,半夏燥湿,陈皮芳化,茯苓淡渗,与治疗湿热方剂的结构相同。
所以《温热经纬·外感温热篇》说:“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泄。”走泄就是通的意思。
本方是由《备急千金要方》温胆汤加茯苓、大枣而成。其结构较《千金》之温胆汤更为完善。
此方通常视为清热化痰之方,何以方名温胆?
实为学习本方的一疑点,罗东逸虽有“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的解释,亦难令人一目了然。
须知古人常以胆经代表少阳病变,言胆则三焦亦在其中。三焦涎凝气阻是此方的基本病理
湿为阴邪,宜于温化;气郁不畅,亦宜温通。此方重用辛温的陈皮芳香化湿,醒脾利气;辛温的半夏,燥湿祛痰;平性的茯苓,淡渗利湿;辛凉的枳实,下气消痰;虽有清热化痰的竹茹,仍然体现以温通三焦津气为主的结构。

所以温胆,实指温通少阳三焦津气而言。如此理解,对于此方所治诸证也就一目了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潮祖:那年流感患者甚多,投此方无一不愈
清气化痰丸(《中医治法与方剂》)
陈潮祖:清热利胆大法,胆经郁热的用药
少阳病固基篇
每日学一方【黄连温胆汤】
陈潮祖方剂心得:古方新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