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内宗匠卢见曾
海内宗匠卢见曾



王大峰

平山四望更关愁,
标胜家家醉墨留。
十里林亭通画舫,
一年箫鼓到深秋。
每看降雪迎朱旆,
转似青山恋白头。
为报先畴墓田在,
人生未合死扬州。



    可叹人生无常,因果难料。这位“未合死扬州”的诗人,却居然到底惨死在了扬州!这位吟唱《告老留别》的诗人是谁呢?他就是范阳卢氏的嫡孙、曾任两淮盐政使、被构陷而庾死在扬州的海内宗匠卢见曾。
    卢见曾(1690-1768)字澹园,又字抱孙,号稚雨,又号道悦子,德州人,康熙六十年进士;历官洪雅知县、滦州知州、永平知府、长芦两淮盐运使。他性度高廓,重才礼士,学诗于王渔洋,有诗名,爱才好客而四方名士咸集,流连唱和乃一时誉为海内宗匠。
“江左三大家”的王杰曾题诗曰:



虹桥修楔客题诗,
传是扬州极盛时。
胜会学常今视昔,
我曹应又有人思。



    诗中表达了对卢见曾的高度评价与思念,卢见曾任两淮盐政使时,曾筑苏亭于使署,与扬州的诗人相酬咏,一时文宴盛于江南,经常宾朋满座,吟诗作画,高谈阔论。名重当时的学者金农、陆撰、戴震、程梦星、高凤翰以及画家郑燮(板桥),作家吴敬梓等扬州名士,都是他的知心好友。他经常挽留文人常年在家寄宿,经常周济贫困文人,馈赠金银,设宴招待,把酒临风,击节吟唱,文风蔚然,风流倜傥。
    一个官员怎么会与文人的关系如此密切,不仅是因为他传承了范阳卢氏文化的基因而具有极高的文化素养,也因为卢见曾也是文人、诗家。在扬州居官的很多,而像卢见曾这样青史留名、口碑相传的却很少。
    卢见曾两度在扬州官居两淮盐政史、两度举办“虹桥修楔诗会”,他写了四首七言律诗,请天下诗人唱和,“其时和楔韵者七千余人”,试想七千位诗人荟萃一堂,昂首赋诗,该是多么浩大的场面!这样的大型诗会是文化史上空前绝后的吧?卢见曾荟萃扬州名士及江南名士积极参与的修楔活动,得诗万余首,“编次得三百余卷”。一个具有诗才的官员,能够在当时的文坛上有如此的影响力、号召力和组织能力,可见他极好的人缘和超人的才干。
    乾隆四年(1749)卢见增47岁时,曾因清史上著名的“两淮盐引案”而被流放新疆伊犁,在罢职流放时,扬州郑板桥、吴敬梓等名士数百人到郊外送行,也可谓盛极一时。所谓“两淮盐引案”是指当时清政府对盐业实行专卖,发给盐商“盐引”,作为经销盐业的许可证,及每年向盐商收取本息的凭证。有人诬告卢见曾受贿,因此被弹劾。在盐引案爆光前,在朝中任翰林大学士的纪晓岚已经知道将要对两淮盐引案加以查办。纪晓岚的二女儿纪韵华是卢见曾之孙卢萌文的结发妻,所以纪晓岚与卢见曾是门当户对的亲家。纪晓岚的夫人郭彩符得知盐引案发的消息后,跪地求求哀求纪晓岚设法解救,纪晓岚出于无奈,只得用一无字空信封,内装一撮食盐和一撮茶叶,派人送往卢见曾宅中。卢见曾收到信封百思之后,才悟出了其中秘意:盐案亏空查封。于是抓紧预后,致使官兵去卢宅查封时,竟然“家无长物”。但不久朝廷治纪晓岚泄密之罪,而将他流放乌鲁木齐。后来,两淮盐引案查无实据,卢见曾55岁时又复任两淮盐政使,在扬州任职10年后告老还乡。
    卢见曾与扬州大有因缘,一是两度在扬州居官,长达14年之久,二是自以为“人生未合死扬州”,却没想到告老还乡后,又被下任两淮盐政使陷害,指使盐商诬告卢见曾受贿银16000两,致使白发苍苍的他重被拘回扬州,病死在他曾两度举办空前绝后的虹桥修楔诗会的扬州大狱之中!其后,虽“奉特旨昭雪”,但才人去矣……
    卢见曾提倡风雅,名重一时,被尊为一代文宗。有《金石三刻》、《出塞集》、《雅雨丛书》传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联坛108将(二十三)
郑板桥与吴敬梓为何不相往来?
卢见曾雅雨堂刻书
【城庆电子特刊】风雅扬州20|红桥修禊流风韵 至今犹唱冶春诗
冶春诗社
雅贿和俗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