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舒婷:棉布时代的散文书写

 

舒婷:棉布时代的散文书写

 (舒婷在“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上的演讲)

 

    多年前我就曾经说过:“任何最轻量级的桂冠,搁在我这个简单的脑袋上都过于沉重。”所以我惶恐之极,渴望像鸵鸟一样逃避。当然,我可以对自己的散文写作心存疑虑,可我不能不相信评委们的真知灼见;我可以对“获奖”的喧嚣与光亮,采取规避和闪躲的态度,但我不能不尊重这个颇具公众权威的准民间性大奖。于是我硬着头皮站在这里,为了向你们,向我的读者们,说一声谢谢!

    出自对优美汉语的沉迷和膜拜,我失足的第一口陷阱是诗。而我至今仍然认为写诗是一生的约定,纯属个人梦想。写诗的同时,其实我也写散文,算起来已有将近40年历史。可是,走来走去,至今人们还是把我叫做诗人。这是那个风云年代给予我的恩宠和厚待,我深感惭愧!因此,今天我所获得的这个年度散文家奖,比起其他诗歌奖项,应该说,对我个人更具特殊意义。

    我写散文,仍然出自我对优美汉语的无怨无悔的热爱,纯属呼应内心的感召,对岁月的服从,以及对生命状态的认可。因为,除了以上这些,我们没有其他理由,把自己困在文学这一迷魂阵里。这些年来,我已经积攒了十来本散文集,它的比重大大超过了诗歌。最新这本《真水无香》,是写“我的生命之源——鼓浪屿”的,那些贴身的人和事、历史和现实,在我的生命中,有着难以磨灭的记忆和温度。我渴望写下它,用散文这种自由的文体。

    有一位写散文的女朋友说得好:“诗歌是丝绸,散文是棉布。有时候我们热爱丝绸的抚摩。现在似乎是棉布更适合人类的身体。”

    诗歌像绸缎般高贵、优雅,充满理想主义的光辉,曾经把年轻的我,引向追求“字字珠玑”、“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困境里。当我把重心倾向散文时,我深知不能在散文中如此“承传”下去,我不愿意在新开垦的散文里移植一个诗歌的旧我。两种不同文体的转换中,我有意识把散文视为手工棉纺,亲切的,坦率的,调侃的和细节的。看上去仿佛信手拈来,实际上经过深思熟虑。如果不能把文化视角的尖端平民化,至少使日常生活情趣盎然,尽其可能挖掘更深层的寓意。

    与诗歌相比较,我写散文最大的享受是语言得到了松绑。它们立刻自行其是,大有离经叛道,另立门户的意思。有一阵子,能够撇开旧的方程式,语言的酣畅流转令我心旷神怡,感觉简直好极了。即使是散文写作,语词的空灵和流动仍然至关重要,脱离“烂词惯语”的泥沼,突破思维和题材的平庸,这就是才气;让庸常生活状态在字里行间春风扑面,读起来满纸芬芳,这也是才气啊。

    我对散文界(如果有的话)的旗帜飘扬与运动曲线,始终怀着敬意。新散文也好,原散文也好,老散文也好,我们都要接受这个消费时代和社会语境的挑战。什么形式并不重要,只要对母语的纯洁与更新作出贡献,只要让周围的人和事,折射出文学的魅力之光,都会在各自的读者群里找到落脚点。

    我当过几年的纺纱工人,知道40支纱怎样偏向疏简,120支纱如何侧重绵密,或者纯棉加莱卡,或者羊绒掺腈纶,不管强调的是哪一套原料比例哪一种混纺技术,最重要的,是自由心灵的充分显现,是更接近体温的呼吸和伸缩。

    因为不懂也不关心文学理论,我只好以不变应万变,更加本能地、真挚地、素朴地、更加日常化地参与其中。

    固守在鼓浪屿这一方远离中心的天涯海角,从旧宅昏黄的窗口看藤萝褴褛的半截老树,听着亘古不变的涛声,手边是断续的回忆与破碎的怀念。我和我的文字一起漂流,总是忘记了该停靠在哪一节有锣鼓声的码头上。这或许使我永远不能“与时俱进”?

    当我再次感觉到题材和语言的板结,像一群不善甘休的蜜蜂,围困一棵花期已过的老山楂树。我会打住。等待。反省。追索下一处蜜源。

    为了不辜负这一个春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代最伟大的4位诗人,看看你都认识几个?
[作文]舒婷教我写作文
舒婷:右手诗歌,左手散文
舒婷诗论
[转载]舒婷:那个时代永远不会回来了
唐小祥 | 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诗人的散文写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