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岩山寺和“画匠”王逵


十年前,在潘家园的旧书肆,买过一套由金维诺先生主编的《中国寺观壁画典藏》,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小薄本,一共十页的样子,八本一套,这里面就有繁峙的岩山寺壁画,印刷图片不是太清楚,加之页数稀少的可怜,印象并不深,印象深的倒是“繁峙”这个地名,感觉很有古意。


这个国庆假期,约了两位画友去看位于五台山附近的大佛光寺,翻看百度地图,五台县界的北侧赫然又看见了“繁峙”这个地名,距离不远的样子,正好位于五台山北麓的朝台路上,我又想起来那本关于岩山寺壁画的小册子,反正顺道,那就去看看吧。



导航的时候颇费了点周折,习惯了用拼音输入法,却怎么也打不出“繁峙”,我猜发音是“chi”,朋友猜“zhi”,结果都不对,情急下竟忘了手写功能,最后用百度搜索,发现是多音字,繁峙的“峙”应该念做“shi”,也许是古音吧。


下了高速,一番在108国道上尘土飞扬的奔驰,晌午过半,日色渐次低垂前,我们到了天岩村口。


还未下车,已经疑惑丛生,眼前是一片规模不小新仿的“古”建筑群,不知道作何用,看样子工程还未完工,工地上零零星星还有工人在打理。我们寻找的岩山“古”寺却不见踪迹。反复用导航定位,都没有偏差,应该就是这里了。


走下车来,我开始往周边搜索,果然,在这片“古建”后面一处毗邻玉米地的角落里,远远的看见了国保单位的石碑,旁侧是个毫不起眼的古建入口,说是“山门”都有些夸张了,但牌匾上大写的楷书清楚的提醒我,这就是“岩山寺”!



大门紧锁,透过门缝能看到是个不大的古院落,空无一人,里面一只半大的土狗冲我们狂吠。同去的朋友有些沮丧,以为白来一趟。我一点也不着急,以我这些年考察三晋大地国保古建的经验,这是常态。很多非旅游热点的古建都像岩山寺这样偏处穷乡僻壤,鲜为人知,政府拨款有限,又不能实现门票红利自我盈余,所以基本都是交付给附近一个村民负责打理管护,冠以“文保员”称号,平时铁将军把门,有人慕名前来参观时开门接待一下,通常是每个人收十块钱,根本没有什么票据。


和以往去过的古寺不同,一般会在大门上留下文管员名字和电话,而岩山寺的门上空空如也。我不甘心,转到旁边工地上打听下情况,一个热心的民工操着浓重的山西口音给我比划了半天也没听懂他在说什么,最后无奈直接给了我文管员电话,让我自己联系,也行。



过了约十多分钟,远处的小道上慢慢悠悠晃荡过来一个乡下黑脸汉子,一路朝我们这个方向走来,走到近前,面无表情一言不发,绝口不提门票的事,掏出钥匙直接就去开门,我觉得有些反常,心说不好,估计要被算计了。


不出所料,进到院里,径直带着我们走到南侧一个依旧紧锁的歇山式古老大殿门前,告诉我们这里面就是著名的岩山寺金代壁画,想参观可以,不过需要交两百块钱才能进去!


我心里已经有所准备,压住火开始反复讨价还价,最后50成交!





厚重的大门被缓缓推开,光线也随之徐徐注入大殿的青砖地面,迎面端坐的就是一尊残躯的水月观音泥塑,面目清秀,明眸凝思,孤零零的被架空在一块临时搭起的木板上,下面用几根断柱支撑,看上去凄凉又有些滑稽。原本供奉神像的高台之上,如今仅存两尊断臂裂足的天王武士依旧器宇轩昂。说是文殊殿,文殊菩萨却早已不知下落,空荡荡留下青狮坐骑和两个协侍散落左右。虽然都残损不堪,依然是神采奕奕,跨越千年的金代原作还是让人能想见昔日的绝代风华。


东西壁上的壁画笼罩在一片昏沉的阴影里,远望影影绰绰的看着有勾画的痕迹,仅靠入口处和棂窗的光线已然辨不清楚,征得同意,我们打开手机上的手电筒,一点点沿着墙壁缓缓的看将过去。


看着看着,我们不由屏住了呼吸,忘掉了刚才的不愉快,有些小激动——这里的壁画完全超出我们之前的预期,画的实在是太好了!





整个大殿满绘壁画,虽有残破漫漶,还是保存了大量的细节信息。西壁为佛传故事;东壁为经变和本生故事;北壁西隅画一艘大船,扬帆行驶,讲述500商人航海遇难,风堕罗刹国,得到罗刹女营救的故事;东隅画一塔院,当心矗有八角七级高塔一座,形体秀美,结构精巧,下有城墙堞楼;南壁绘殿台楼阁和供养人像。


 借助昏暗的手机灯光,我拍下了这个精彩的界画局部


▼ 宋人院体界画





即便它出现在如此偏僻普通的一个寻常村落,我们还是贸然断定,这绝非一般的普通民间画工所为。因为整个壁画的风格无限接近北宋的院体画风,无论是界画建筑的用笔严谨,还是神祗市井人物的神态逼真,包括勾勒点景树石的不失法度,所有这一切体现出的“专业素养”,都仿佛美术史上宋代经典的院体作品。


我和画友们都惊呆了。


▼ 北宋开化寺壁画 




如此庞杂繁复,每个细节都能如此尽善尽美且行笔毫不倦怠,在我以往游历的经验中,只有山西高平附近的北宋开化寺壁画能相类比,不同的是,以我个人浅见,论艺术水准的生动传神,眼前的这满壁作品,无疑技高一筹。尤其线条变化多端,质感十足,相较而言,开化寺壁画用线单一而匀称,缺了些神韵。而据题记上墨书,开化寺是北宋民间画师郭发历时五年之久完成的,那岩山寺又是何方高手所为呢?


这时候我突然想起来大殿门口墙壁上的那块简介牌,进来时匆匆一撇不及细看,似乎提到了画工的名字,急忙又返回门口仔细端详,果然有“现存文殊殿壁画为当时“御前承应画匠王逵”所画,……,堪自国工”几行字,——原来是当时的宫廷画师,国之“圣手”!怪不得有如此水准!



根据岩山寺大殿南壁壁画上的题记和院里的碑文记载 ,北宋灭亡后,28岁的画师王逵入金少府监成为御前承应画匠。1153年,金海陵王把都城从上京迁至燕京,第二年,年逾花甲的王逵离开了服役多年的京城,奉命来到岩山寺中创作壁画,用整整10年时间,于金大定七年(1167年)完成,而这时候,王逵已经是68岁的老人了。可以说,岩山寺的这满壁作品,是这个宫廷老画师晚年呕心沥血的成熟期精品,弥足珍贵。



历史就是这样充满了戏剧性,如果不是老画师留下的这些手书题记标属了自己的名字和身份,关于他的一切早已被遗忘在历史的浩浩烟波中。同样的经历也让我们联想到张择端,史书上对他的记载只有短短85个字,只知道他在宋徽宗时期供职于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云云,《清明上河图》就是他献给宋徽宗的供品,这也是他唯一流传下来的真迹作品。


▼《清明上河图》局部




我试着比较一下,他们两个人画的实在是太像了,只不过一个绘于绢素,一个绘于墙壁。各臻其妙。尤其在关于市井生活的描绘上,完全是体察入微,感受力十足,感谢他们的生花妙笔,为我们再现了那个时期京都繁华熙攘的一瞬。从两个人个人的从艺经历看也是相仿,都曾是“国手圣工”,都曾“为国效力”。


遥想800多年以前的宋金时期,偌大的宫廷里还有多少个诸如王逵和张择端这样的“御前”顶尖高手,因为各种历史原因鲜为人所知。那又是一个怎样的艺术盛世吸引着无数艺术家去竞相绽放自己的才华,想想就心驰神往。




出得门来,日色将晚,环顾这个不大的院子,明显经过文物部门近几年的规整修缮,增建了几个不伦不类的厢房配殿,联想到门口的那一片正在施工的仿古建筑,看来这里也即将被本地政府开发成商业旅游了,不知道未来有一天再来的时候,会是怎样一番让人哭笑不得的“繁荣”景象。


溜达一圈,发现除了这个最为重要的南殿,还残留有晚清及民国期间的的钟楼和垂花门,寺内几颗高耸的古油松郁勃恣肆,华盖亭亭,气场十足。我注意到一个巨大的方台遗址上,孤零零的几通碑刻和赑屃,这正是原来的北正殿原址。听说解放后建设粮站缺木材,县粮库一位姓范的负责人命令将大殿生生拆毁,殿内王逵画师所绘更为精彩的《水陆图》也不幸损毁殆尽,仅存的南殿被村里信众极力保护起来方才幸免于难。


抚今追昔,感叹时光不可逆,我心下黯然。



回去的路上,我们商定在繁峙县城住宿,朋友开车,我坐在后排无聊打发时间,便开始百度岩山寺。一番强大的搜索后,我有些沉默了。


有个帖子详尽的挖掘了岩山寺发现壁画的始末,你无论如何都没想到的是——这竟要归功于一名侵华日军!


这名入伍前曾是美术学院教师的侵华日军,偶然的一次行军五台进入天岩村的岩山寺,看到这里精美的宋金壁画大为震惊,魂牵梦萦。以至于战后回国几十年间,他一直不能忘怀,担心岩山寺被无辜毁于战火。一直等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日建交之后,他想方设法通过外交途经,提出想再到那个古老寺院观赏朝思暮想的东方壁画。正是这一“异常”的举动,才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并责成有关文化部门根据日方提供的大致方位,摸底排查。那个年代正是备战备荒的时期,岩山寺被军队接管,堆满了战备粮草,最后在岩山寺南殿里搬开厚厚的草料,才最终发现和确认这就是日本军士所提到的壁画,岩山寺从此震惊中外,一时间与山西南部的“永乐宫”齐名(按时间,岩山寺比永乐宫早了最少150年),“画匠”王逵的名字也开始被世人所知。


1982年,岩山寺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

+



岩山寺


开往县城的一路上星火闪烁,四顾暮色昏沉,三晋大地广阔而苍凉,不由自主,我脑海里总是一遍遍试图还原那位侵华日军当时步入大殿时的场景,那一幕,肯定撼人心魄。


战争泯灭了人性,艺术却让你在残酷血腥的现实世界里,超越时空,窥见了另一种美好。


远处一片万家灯火,我们快到了。



2018.11.16于望京鹿港



YAN SHAN SI
岩山寺壁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繁峙岩山寺900年北方世俗生活图景
梦里五台 | 天赐灵岩岩山寺
绝美的岩山寺壁画背后,是一位金代老画匠对北宋旧都的追忆
​历晋沧桑,精庙绝伦——山西古建之行流水篇
3岩山寺文殊殿金代壁画中所表现的山水画
中国现存唐宋辽金木结构古建筑:金·岩山寺文殊殿·山西忻州繁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