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把脉是如何诊断疾病的?可靠性高吗?

撰文 中日医院中医风湿病科 王建明

编辑 保健君

中医把脉是如何诊断疾病的?

一位患者家长提问:前不久儿子嗓子疼、发烧,带他去看了次中医,大夫只是把了下他的脉,就初步确诊为扁桃体炎。眼见为实,这中医把脉还真能确诊哈。但以前有人说中医诊断把脉就是骗人的,那么,中医把脉是怎么诊断疾病的?可靠性高吗?

有人很看重脉诊 有人不相信脉诊

可能许多人都有同感,每当看中医时都会主动把手伸出来让大夫把脉,甚至有的患者进了诊室二话不说,先把手放在脉诊垫上等着切脉。倘若一位中医大夫不给患者把脉,那他的可信度基本上就没有了。患者会说,那算什么中医大夫呀,连脉都不把。这说明大家对脉诊是很看重的,甚至有些被神化了,如传说的“悬丝诊脉”。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对脉诊不相信,认为那是骗人的,一是有的大夫诊脉的同时会向患者问诊,由此患者认为大夫没有认真诊脉,只是装装样子;二是患者对脉诊不了解,诊脉后大夫也很少解释,不像问诊时大夫可与患者交流沟通,这样就造成部分患者认为脉诊不可靠。

脉诊对中医诊治疾病有何意义?

脉诊是中医的诊断手段之一。古代没有磁共振、CT、B超,也没有抽血化验这些辅助检查,那么大夫是通过什么手段判断出患者得的什么疾病呢?这就是中医的四诊即“望闻问切”。

《难经》有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从中就可以说明四诊的功用。而其中的“切”就包含脉诊。

总的来说,望闻问切就是为了收集有效的病例资料,从而判断出所患何病何证,为处方用药提供依据。

中医大夫是如何进行诊脉的?

诊脉的位置大家都知道,是手腕,其实就是桡动脉的位置。诊脉时大夫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位置,如浮脉、沉脉;频率,如迟脉、数脉。②流利度,如滑脉、涩脉;力量,如虚脉、实脉。③充盈度,如长脉、短脉。④还有特殊的如节律不齐的促脉、结代脉等等。

这其中又有多种变化,每种脉象对应不同的证候,如浮脉为表证,沉脉为里证,数脉多发热,迟脉多畏寒,等等。

四诊合参才是中医诊断手段

大致了解了脉诊的意义和内容,我们才好谈脉诊是否有效。综上,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才是中医诊断的手段。

一位患者进入诊室,大夫看到患者的第一眼,就会得到很多信息,比如腹痛者常常捂着肚子,贫血者面色苍白,畏寒者穿得很多且常常围得严严实实。闻声和气味也可以得到一些信息,声音响亮多为实证,声音低微多为虚证;口臭多为胃热,积食口气酸臭。然后通过详细的问诊和诊脉,四诊结合,辨证施治,这才是一次完整的中医诊疗过程。

扁桃体炎不能仅凭脉诊确定

那么回到文章开始提到的那个病例,扁桃体炎可以仅凭脉诊确定吗?

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扁桃体炎可能会出现的脉象。扁桃体炎属于咽喉疾病,位于上焦,可能出现的脉象有寸脉浮;扁桃体肿大属于结节,那也有可能出现滑脉;倘若同时有发热,那还应该有数脉。但其他的病症也会出现这些脉象,所以单凭脉诊定疾病,我觉得不是太可能。

可此患者又确实是凭脉诊得出结果,那我想有几个可能,患者就诊时应该同大夫有一定的交流,比如说话就会暴露出咽喉不利的症状,然后观察患者的舌象和咽喉,这也能为大夫提供有效信息。只是可能没有直接问诊,让患者及家属误以为仅仅是凭脉诊得出的结论。

王建明,男,主任医师,中日医院中医风湿病科副主任、教学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中西结合学会防治风湿病联盟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青年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务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擅长运用中医、中西协同方法治疗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纤维肌痛综合征、痛风、干燥综合征、产后风湿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氏病、血管炎等。

主持及参与多项研究课题。曾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脉诊作为中医的瑰宝,是中医四诊中的灵魂,今天就带大家揭开脉诊的神秘面纱。
怎样对付伸手就叫你把脉一声不吭的患者
为什么以脉验医不可取?
王光宇谈舌诊和脉诊 中医临床版
中医四诊和参,会脉诊辨病就是好大夫?老中医肺腑之言
掌握脉诊真的很难吗?————致年青的中医朋友们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