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玉信教授运用“聚于胃,关于肺”理论治疗皮肤病经验

孙玉信教授运用“聚于胃,关于肺”理论治疗皮肤病经验

摘要 孙玉信教授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肝胆脾胃科及老年二病区名誉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国家级重点专科肝病学科学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首届名中医,国医大师张磊传承工作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委,河南省中医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获得省级成果奖3项,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30余篇。

“聚于胃,关于肺”出自《素问·咳论篇》,临床医家多以此作为治疗咳嗽的理论依据。孙教授认为:此理论不单可用于治疗咳嗽,凡是食积、湿邪、热邪等皆可“聚于胃”,从而引起多种“关于肺”的疾病。孙教授认为:“聚于胃”是本,“关于肺”是标,在治疗皮肤病时注重治疗脾胃,或清胃热,或健胃阳,或消食积,皆能取效,并可防止病情反复发作。介绍孙教授运用此经典理论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经验,如顽癣(牛皮癣)、油风(斑秃)、风疹团(荨麻疹)、湿疮(湿疹)等多种皮肤疾病,以希能扩大“聚于胃,关于肺”理论的临床运用。

孙教授对《黄帝内经》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研究较多,认为凡是食积、湿邪、热邪等皆可“聚于胃”,从而引起多种“关于肺”的疾病。现将孙教授运用“聚于胃,关于肺”的理论治疗皮肤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1 消积解毒治顽癣


牛皮癣又称顽癣,常因风湿热之邪阻滞肌肤而成。其病变部位在肌肤,内在病因与肺胃密切相关。孙教授在治疗本病时以“聚于胃,关于肺”理论为指导,从调理脾胃入手,收效较好。

例 患者,男,46岁,2016年11月2日初诊。

主诉:发现肝硬化腹腔积液1年半。患者患牛皮癣4年余,服药治疗期间出现腹腔积液。孙教授先以治腹腔积液为主,约半年后,腹腔积液症状消失,患者要求继续治疗牛皮癣。

现病史:2017年12月27日症见面色紫黑,以布裹面,全身皮肤坚硬,干燥脱白屑,结痂甚厚,时有全身剧烈瘙痒,纳呆,眠差,二便调,舌红,苔白,脉缓。

西医诊断:银屑病。

中医诊断:白疕(顽癣),证属脾胃湿阻,血虚风燥。治宜运脾健胃、活血止痒 。

处方:陈皮10 g,清半夏10 g,土茯苓100 g,焦山楂10 g,神曲10 g,麦芽10 g,炒牵牛子10 g,炒莱菔子10 g,槟榔10 g,鸡内金10 g,鳖甲10 g,连翘10 g,僵蚕30 g,甘草片6 g。加减:兼有气滞者,加桔梗10 g,以开宣肺气;兼有血瘀者,加赤芍30 g,以活血化瘀;瘙痒明显者,僵蚕用至30 g,以祛风止痒。10剂,1 d 1剂,水煎300 mL,早、晚饭后30 min温服,并嘱患者禁食辛辣、生冷。

2018年5月4日,患者服此方加减120余剂,瘙痒已不明显,脱屑消退,面色基本正常,目前仍在治疗中。

按:患者病程日久,脾胃不健,饮食精微结聚于胃中而成湿浊之邪,肺脏不能宣布胃中水谷精微而布散湿浊之邪。皮肤失于濡养则见干燥脱屑,湿浊之邪蕴于肌肤发为顽癣瘙痒。孙教授用国医大师张磊教授经验方运脾汤加味治以消食运脾、化湿解毒。全方以陈皮、半夏燥湿健脾,神曲、焦楂、麦芽、炒莱菔子消食和胃,炒牵牛子、槟榔行气导滞,鸡内金、鳖甲消积化滞,更重用土茯苓100 g以解毒除湿。全方重在消积和胃,恢复胃腑消谷降浊之能,不专治肺而收治肺之功。另外,患者能坚持服药也是本案逐渐取效的关键。


2 养阴益胃疗斑秃


斑秃古称“油风”。《外科正宗·油风》云:“油风,乃血虚不能随气荣养肌肤,故毛发根空,脱落成片,皮肤光亮,痒如虫行,此皆风热乘虚攻注而然。”孙教授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阴虚,津液不能上濡于肺,水谷精微不得布散于毛发则毛发干枯脱落,发为斑秃。

例 患者,男,8岁,2017年2月13日初诊。

主诉:斑秃5年余。患者素喜食辛辣。

现症见:头发干枯,成片脱落,脱落部位如1元硬币大,纳眠可,大便干、2~3 d一行,矢气臭秽,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

西医诊断:斑秃。

中医诊断:油风,证属肺胃阴伤。治宜养阴清热、健脾益气。

处方:北沙参10 g,生地黄10 g,麦冬10 g,石斛10 g,生白术10 g,生山药10 g,鳖甲10 g,夏枯草10 g,鸡内金10 g,麦芽10 g,白头翁10 g,甘草片6 g。10剂,1 d 1剂,水煎300 mL,早、晚饭后30 min温服,并嘱患其禁食辛辣。

2017年2月24日二诊:患者服药后斑秃部位已生毫毛样新发,处方以原方加连翘10g续服10剂。

后患者数次来诊,多以甘寒养阴之药治之,新发渐生渐壮,斑秃渐愈。

按:《灵枢·决气第三十》言:“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小儿禀赋本“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况患儿又喜食辛辣,致胃热壅盛,损阴耗津,于肺胃之阴则更为不足。全方以北沙参、生地黄、麦冬、石斛养阴清热以资其化源,生山药、生白术健脾益气以复其健运,鳖甲、鸡内金、麦芽健脾消食以助其运化。本方重在健脾气,清胃热,养胃阴。脾胃健,血热清,肺阴得养,毛发不失濡养,故斑秃渐愈。


3 化湿祛风除瘙痒


皮肤瘙痒伴有风团被称为“风湿疙瘩”,常以风团瘙痒而无原发皮损为特征。孙教授认为本病常由风邪外袭,湿郁肌肤,风湿交结,进而出现风团瘙痒。皮毛虽由肺所主,但与脾胃密切相关。治疗时单从祛风止痒入手仅能治标,若风湿同治则可治本。

患者,男,26岁,2017年4月10日初诊。

主诉:发作性皮肤瘙痒半年。

刻下症见:皮肤瘙痒,时起片状风团,无皮损,皮肤划痕征阳性,大便溏、2~3 d一行,纳眠可,舌质淡,苔白腻,脉细。

西医诊断:荨麻疹。

中医诊断:风疹团,证属阳虚湿阻。治宜温阳健脾除湿、祛风止痒。

处方:白术15 g,茯苓30 g,桂枝6 g,猪苓10 g,泽泻10 g,苍术15 g,陈皮10 g,厚朴10 g,荆芥10 g,防风10 g,地肤子30 g,甘草片6 g。7剂,1 d 1剂,水煎300 mL,早、晚饭后30 min温服,并嘱其禁食生冷。

患者服上方40余剂,于2017年7月10日来诊,诉服上方效佳,现风团瘙痒偶发。守原方加川芎6g继服7剂,后患者未再来诊。

按:患者皮肤瘙痒更兼风团、大便溏稀、舌苔白腻,辨证为肺胃阳虚,寒湿内蕴,风邪外侵。肺为娇脏,若肺阳不足,抵御无力则易致风邪外侵而成瘙痒。风湿蕴于肌表可见片状疙瘩。以胃苓汤温阳除湿治其本,加荆芥、防风、地肤子祛风止痒治其标。诸药合用,使内生之寒湿去,外来之风邪散,风湿俱去,故收佳效。


4 健脾行气愈湿疮


湿疮为常见皮肤病,病因多由脾胃受损,湿热内生,又兼受风邪,内外两邪相搏,风湿热邪浸淫肌肤所致。孙教授认为“肺主气,其合皮毛”,单从肺主皮毛论治用疏风止痒之药尽可治标,从根本论治,肺胃同调,才可防止病情反复。

患者,女,25岁,2018年2月12日初诊。

主诉:间断皮肤瘙痒5年。曾于某医院诊断为湿疹,治疗效果欠佳。

刻下症见:双下肢皮肤瘙痒,夜间明显,红斑,脱屑,抓破而流黄水,口中异味,纳眠可,大便黏、2~3 d一行,舌质淡红,苔白厚,脉缓。

西医诊断:湿疹。

中医诊断:湿疮,证属脾虚湿困。治宜燥湿健脾、解毒止痒。

处方:陈皮10 g,清半夏10 g,土茯苓30 g,神曲10 g,焦山楂10 g,麦芽10 g,鸡内金10 g,鳖甲10 g,炒莱菔子10 g,连翘10 g,炒牵牛子10 g,槟榔10 g,僵蚕10 g,苍术10 g,甘草片6 g。10剂,1 d 1剂,水煎300 mL,早、晚饭后30 min温服,并嘱患者忌食辛辣、生冷。

二诊:皮损渐愈,瘙痒未再出现。诸症已大有改善,复与原方加黄柏6 g,取二妙散清热燥湿之意。

按:《黄帝内经》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此为机体正常饮食代谢过程。患者病程日久,脾胃受损,水谷精微不能得到正常转化输布,蕴于肌肤间成为湿浊之邪,日久发为湿疮瘙痒。孙教授用运脾汤加减治之,方中以陈皮、半夏、苍术燥湿健脾,神曲、焦山楂、麦芽、鸡内金、鳖甲、炒莱菔子消食化积,炒牵牛子、炒莱菔子、槟榔行气导滞,土茯苓、连翘、僵蚕化浊解毒除湿。诸药合用,湿浊积滞之邪得去,肺脏行气功能得复,故病得愈。


5 小 结


孙玉信教授在临床中运用“聚于胃,关于肺”的理论指导皮肤病的治疗,常收佳效。“聚于胃”是本,“关于肺”是标,在治疗皮肤病时注重治疗脾胃,或清胃热,或健胃阳,或消食积,皆能取效。孙教授治疗皮肤病的理论及临证经验值得临床学习借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沈绍功教授皮肤病的论治经验
论针灸“对穴”,这“10对穴”很重要。
陈达灿教授运用玉屏风散治疗疑难皮肤病经验介绍
【包医生用经方】神经性皮炎,为何用这张方?
从脾胃论治湿疹、瘙痒症、痤疮等皮肤病
湿疹、荨麻疹、瘙痒.....《伤寒论》1个经方,再狡猾的皮肤病也灭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