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要想豆角长得好,这些秘方不可少!

豆角虽然有根瘤菌能固氮,但它们是以嫩荚及嫩豆粒为收获物的,所以氮素供应不可少,尤其是前期。氮:磷:钾=1:0.6:1.3,微量元素钼能促进根瘤旺盛发育,豆类对硼、锌等微量元素也很敏感,所以在合理施N、P、K肥的基础上,喷施硼肥、钼肥及锌肥,对提高豆类的结荚率,促进籽粒饱满和提高产量有一定的作用。下面谈谈豆角的高产栽培技术。因根系有根瘤菌属好气性,这也是豆角能耐短期土壤干旱,耐湿性差的原因之一。

一、播种时期

适时播种:在露天种植条件下,一年可播种3次(播种一般在11月下旬到12月上中旬播种)。

春播:一般在3月中、下旬播种。

夏播:一般在5月上旬播种。

秋播:一般应在8月上旬播种。

二、对栽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属耐热蔬菜,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8~12℃,发芽温度最适温为25~30℃。植株生长适温为20~25。开花结荚适温为25~28℃。豆角对低温敏感,10℃以下生长受抑,5℃以下植株受冻,0℃时死亡。

2、光照:

属短日照作物,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缩短日照有提早开花结荚,降低开花节位的趋势。开花结荚期要求光照充足,否则会引起落花落荚。

3、水分:

豆角根系深,吸收能力强,叶片蒸腾量小,较耐干旱。豆角生长期要求适量的水分。但土壤水分过多时又易引起叶片发黄和落叶现象,甚至烂根,死苗和落花落荚,也不利于根瘤苗的活动。

三、栽培技术

1、春豆角栽培多采用育苗移植栽培

育苗移栽保证全苗,可适当抑制营养,促进生殖生长,提早开花,增加结荚数。

2、整地、施基肥

豆角根深,较耐瘠薄土壤和干旱,但不耐雨涝。对土壤的适宜性较广。豆角忌连作,否则易发生病害。豆角种植密度较高,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生育时间长,需肥较多。

基肥结合翻耕整地,每亩施农家肥5000斤,三元复合肥25~30公斤。精细整地作畦,多用高畦栽培。一般畦连沟1.4米,栽种两行,畦高17~20 cm。

3、定植或直播

春豆角多采用育苗移栽,应选择晴暖无进行定植后用海精灵生物刺激剂根施型,浇根,以利成活。夏豆角一般均采用直播。夏季种豆角,共生长发育处在高温,强光暴雨季节里,结荚适期短,结荚高峰期多在高温、暴雨发生频繁的时期内,致使产量不高不稳,并且使用田间管理难度增大。注意前期茎叶徒长,不结荚及畸形荚等现象,后期要防止早衰。

另外夏季是病虫害大发生期,更是虫害暴发期。因此应合理安排播种期选用抗病品种,并采用深沟高畦种植,以减轻病虫害的发生,确保豆角的正常生长。定植前管理定植前5~7天降温炼苗,夜间气温8℃,白天15~18℃,地温11℃,当苗长到二叶一心时,日历苗龄达到35天左右时即可定植。整个苗期不浇水不追肥,所以必须浇足底墒水,若苗叶色发黄可用海精灵生物刺激剂叶面型叶面喷雾。

4、田间总管理

豆角属短日照强光照作物,苗期要求日照时数短,以利幼苗生长发育,管理时要求提高地温,加强根系通透性,增强光照强度,缩短光照时间,调节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的矛盾。

⑴补苗、间苗及中耕除草。

补苗宜在第1片复叶展开,第二片复叶出现以前进行。间苗每穴留3株壮苗,间去多余苗。补栽后应在浇嘉美红利1000倍,以确保成活。在定植成活或直播齐苗后至塔架前,应及时中耕除草,以便土壤透气良好,利于根系生长和根瘤苗的发生。最后一次中耕应适当培土,以利侧根的发生。

⑵压苗、搭架、引蔓和整枝。

当幼苗生长至10厘米时可进行人为压苗,用氟哇唑1000倍+嘉美脑白金600倍,同时可促进花芽分化。当植株生长有5~6片叶时,就可搭架,以倒人字架,既利于通风透光又便于采摘。当蔓长在30厘米以上时要及时人工引蔓上架。引蔓应在晴天午后进行。

抹芽、主蔓第1花序以下的杈子抹掉;主蔓爬到架顶时摘心封顶(约株高250~300㎝,25~30片叶),后期的侧枝座荚后也应摘心;生长盛期可分次剪除下部老叶和病叶、残叶,以减少养分消耗,改善通风透光,促进开花结果。

⑶追肥和浇水。

1、肥水管理遵循“前控后促”的原则,防止苗期徒长,花期形成空蔓。

豆角苗期;不宜肥水过多,适当蹲苗。以免前期生长势旺,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不能协调,叶片与花荚之间争夺养分现象严重,就会落花落荚形成空蔓。如果幼苗生长太弱,可薄施 1-2 次尿素。

开花结荚期要消耗大量养分,需增施肥水。每采收2次,应追施一次海精灵生物刺激剂根施型600倍液,以补充能量,恢复长势,减少落花落荚,延长采收期。

从现蕾期开始,每7-10天,喷施0.3%磷钾源库+0.1%硼源库,连续2-3次,以促进植株旺盛生长及多开花多结荚,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盛荚期后;若植株尚能继续生长,应继续追施海精灵生物及刺剂根施型600倍液促进侧枝萌发,促进翻花,并使已采收过的花序上的花芽继续开花结荚,防止早衰,以延长收获期,提高豆角产量。

5、防止落花落果

⑴落花落荚的原因

①温度过低或过高。

高温(35℃以上)或低温(15℃以下)影响花芽的正常分化,使花器发育不良而出现不孕花,引起落花落荚。

②营养不足。

开花期的落花是由植物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营养供应发生矛盾所致;中期是由花与花、花与荚之间的养分激烈争夺所致。另外,同一花序中由于营养物质的分配不均也可以引起落花落荚。

③湿度太高或太低。

湿度的高低影响花粉的发芽力,在低湿、低湿的条件下影响较小,在高温、高湿或高温干旱影响较大。若遇高温、高湿柱头表面的黏液失去对花粉的萌发诱导作用;高温干旱又会使花粉发育畸形,失去生活力。

④光照不足,通风不良。

菜由豆角对光照强度很敏感,尤其在花芽分化后,当光照强度弱时,同化效率低,落后、落荚数增多。若栽培密度达大,或支架挡,植株下部有,不仅光照不足,而且通风不良,因而下部落花、落荚比上部更多。

⑤病虫为害。

如灰霉病,锈病,煤烟病,蓟马,豆角螟等。

⑥缺微量无素。

如缺硼,豆角对硼肥效敏感、缺硼容易引起落花、落荚。

(2)防止措施:

①选用适应性广、抚性强,坐荚率高的品种。

②适期播种,使盛花期能避开高温季节。

③栽培密度恰当,采用适当的搭架方式,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环境,改善光照条件。

④加强肥水管理、合理配合施用氮、磷、钾肥、掌握花前少施、花后多施、结荚盛期重施的原则。

⑤及时采收嫩荚,节省养分消耗。

及时防治病虫害,保持植株健壮。减少人为为害。

⑥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

四、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豆角锈病

(1)其危害特点

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会危害叶柄、茎和豆荚。病初叶背产生淡黄色小斑点,扩大或变褐,隆起呈小脓疱状、周围有黄色晕圈,青皮破裂后,出红褐色粉未即夏孢子。

发生规律:病菌以各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借气流传播,南方病菌主要以夏孢子越冬和越夏。发病或盛期在5~10月、夏季高温多雨发病严重。

(2)防治方法

①选择抗病品种:如丰产2号。

②合理密植,注意排水,通风排湿,使值株生长健壮。

③及时清除田间病、老残株、叶。

④药剂防治法:用甲基托布津500倍+安泰生(丙森锌)600倍或用烯唑醇1500倍+甲基托布津600倍;也可用氟硅唑1500+百菌清600倍,在傍晚喷杀。

2、豆角轮病

(1)危害特点

主要危害叶片茎及荚果。叶片初生浓紫以小斑,向扩大为近圆形褐色斑,斑面具明显赤褐色同心轮放,潮湿时生暗色霉状物。茎部初生浓褐色不正形条斑,后绕茎扩展,致病部以上的茎枯死。荚上病斑紫褐色,具轮放病斑数量多时荚呈亦褐色。

发生规律:病菌以丝体和分生孢子梗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或越夏,也可在种子内或黏附在种子表面越冬或越夏。由风雨传播。南方多在高温高湿的天气及植株过密,通风差及连作低洼地发病重。

(2)防治方法

①种子消毒:用0.3%多菌灵(50%)浸种15分钟。

②收获时彻底收集病残物烧毁,并深耕晒土,实行轮作。

③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合理密植、保持植株间通风良好,提高植株抗病力。

④药剂防治:1、氟硅唑1500倍+安泰生(丙森锌)600倍。2、冠信(腈菌唑)1500倍+百菌清600倍。3、三氰酸750倍+粉嘧略1500倍。

3、豆角根腐病

(1)危害特点

根府病危害主根及根茎部。根部自根块开始发生褐色病变,由侧根延及主根,致整个根柔坏死腐烂,剖检病根,维管未呈红褐色,并可延及根茎部。主要腐烂后,植株地上部变呈萎及至枯死。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开花结荚后症状逐渐明显,病株下部叶片枯黄,从叶片边缘开始枯萎。发生严重时,植株矮小,茎叶枯黄病株易拔起。如田间湿度大时茎基部产生粉红色霉层。

(2)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中,越冬,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灌溉水和土壤传播,从伤口侵入。发病盛期为5~9月。夏季多雨地区及地势低洼、平畦种植、灌水频繁、肥力不足、和理粗放连地耕作发病重。

(3)防治方法

①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

②合理密植,实行轮作。

③药剂防治。

1、扑霉特1500倍+海精灵生物刺激剂根施型600倍灌根。

2、恶霉灵1000倍+多菌灵500倍+海精灵生物刺激剂根施型600倍灌根。

4、豆角煤霉病

(1)危害特点

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仅叶两面生紫褐色小点,扩大后呈近圆形至多用形淡褐色病斑,边缘褪绿色,中央褐色病,健部不明显,潮湿时病斑背面生出灰黑色霉菌。发生严重时,多个病斑连片,叶片枯黄脱落,病株结荚减少。

(2)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田间越冬,翌年春遇适应条件,菌丝块上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苗期少染病,开花结荚开始发病。迟播的春豆角一般5月下旬开始发病,6月上旬为发病盛期。秋播豆角8月上旬开始发病,8月下旬为发病盛期。田间高湿、高温多雨是发病重要条件。

(3)防治方法

①增施有机肥,提高抗病能力。

②清除病残株。合理密植,实行轮作。

③药剂防治。

1、木霉菌600倍+甲基托布津600倍。

2、化灰600倍+三氰酸750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豆角种植技术?
豆角的栽培与管理技术
防止豆角落花落荚的措施
大棚种植长豆角,结合3个目标进行科学管理,产量高长得也好
豆类花少、落花多、不坐荚,原来是你这些方面没做好!【蔬菜卫士报 1069】
豆角落花落荚原因及解决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