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嘧菌酯、醚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特点和实际使用推荐

嘧菌酯、醚菌酯和吡唑醚菌酯都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嘧菌酯、醚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作用机制都是通过阻塞细胞色素b和c1之间的电子传递而抑制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可以有效防治对其它杀菌剂产生抗性的病原菌系列,这3种杀菌剂都具有保护、治疗、铲除的作用,因用量少、杀菌谱广、可防治对其它杀菌剂产生抗性的病菌而饱受关注和青睐。

此外这3种杀菌剂都有很强渗透性。区别在于醚菌酯较其它两个移动性差一些,吡唑醚菌酯较前两个活性高一些,嘧菌酯渗透性更强一些。

那么,这3种杀菌剂有什么不同呢?

嘧菌酯的渗透层移功能更强,因此一般建议不要与有机硅和乳油混用,实际使用中发现,嘧菌酯对嘎啦苹果有药害反应,另外,嘧菌酯对霜霉病和晚疫病的治疗活性比较强,因此在霜霉病高发区可以用嘧菌酯配合氰霜唑来进行治疗。常见的为25%的悬浮剂。

嘧菌酯

醚菌酯的保护活性不如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移动性也差点,因此使用安全性略好于嘧菌酯,醚菌酯对白粉病的防效更优异,因此建议在白粉病发生的时候,选择醚菌酯与其他杀菌剂复配,增加防治效果,醚菌酯是最早研发出来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使用年限长,因此抗性也逐年增加。常见的为50%水分散粒剂。

醚菌酯

吡唑醚菌酯在这3种杀菌剂中安全性最高,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活性较强,可改善作物生理机能,增强作物抗逆性,调节植株生长,在防治病害的同时可一定程度上修复病斑,美化果面,因此更多时候被当做一种保健产品来与其他杀菌剂复配,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各类“增产套餐”里最常见的成员之一就是吡唑醚菌酯。病害已经发生的时候,推荐使用吡唑醚菌酯复配治疗活性较强的杀菌剂。常见的为25%乳油。

吡唑醚菌酯

在实际使用中要注意:

1.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均属高等抗性风险,且彼此间具有交互抗性(即使用其中任何一种,都会同时对3种杀菌剂产生抗性);

2.从延缓抗性出发,在每个作物生长季,这3种杀菌剂合计用药次数应控制在3次以内,因为它们作用位点单一,抗性起得比较快,一定要注意和其他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轮换交替使用。

3.目前3种杀菌剂均已过专利保护期,国产化之后,产品繁多,鱼龙混杂,因此在选择产品的时候要认准正规厂家生产的,确保做好病害防护,避免造成损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概述
吡唑醚菌酯
嘧菌酯、醚菌酯和吡唑醚菌酯
关于菌酯,你知道多少?
通俗易懂话“菌酯”
肟菌酯的应用与开发进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