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观点】校长,行走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校长,是学校行走的文化,一草一木,一举手一投足,学校会显现校长对教育的全部理解。教育润泽生命,关乎民族。因此,校长不比其他职业,成功失败可以自己负责。校长最好不要建功立业,更不能急功近利,一颗平常心,敬畏生命,遵循规律,给予足够的时空,让老师和学生都在舒展生命的自然张力间获得成长。

 

 

一个不断延伸的教育梦想

   学校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它如同空气一般,在学校整个空间场域内,无处不在,熏陶着教育环境中的每一个人,使每一个走进校园里的儿童、教师都感受到一种神圣感、一种令人肃然起敬而心向往之的感受。校长,是学校行走的符号,一举手一投足,都向外界传达着他的价值观和教育追求,润物无声地渗透凝练着学校文化。而学校的一草一木,也显现着校长对教育的全部理解。校长的眼界和格局,决定了学校文化的走向和景深。唯有不断澄清理念,怀着一颗平常心,敬畏生命,遵循规律,给予足够的时空,让老师和学生都在舒展生命的自然张力间获得成长,让学校风貌焕发蓬勃生机。

一、关于办学理念

相信每位校长内心都有一个梦想,我更加愿意用“愿景”这个词,因为,愿景让我看到更加真切的场景:校园里,孩子们的自信和专注、各种表情,都是为了成长,老师们的微笑和温暖,各种姿态,都是伴随孩子一起成长……有了这样美丽的憧憬,校长的智慧就会自然的生发,并且信心百倍、百折不挠地向着这个目标前进。

2000年,我走上校长岗位,平三小学坐落在棚户人家集中的地区,是上海有名的“穷街”,学生家庭也相应显得弱势,下岗、单亲、外来媳妇家庭竟然占了三分之一。老师们把学校发展的最大问题归咎为生源,期待有一天,城市规划让社区生源改变。如此对教育的理解,显然背离教育的原点。由此,我们提出了办学理念:不一样生命,一样的精彩。

我们的学校必须植根于我们的学生所居住的家园,无论贫穷与富足;我们必须自始至终热爱我们的学生,无论聪明与愚笨;我们应该以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己任,以自己的专业扶持他们走好人生的第一步。也许我们的学生将来不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他们必须懂得孝敬父母、诚实守信;也许他们将来无法进入名牌学校,但他们热爱学习、充满自信……

2006年走进长白二小的时候,面临的情况显然有了很大的不同,学校位于杨浦区东北角普通的工人社区,是一所有60年历史的中心校。在经历了所在地区7所学校的不断调整兼并后,更名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形成了40个教学班,1200多名学生,117位教师的办学规模。教师的理念参差不齐,最大的问题在于教师把教育教学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学生,在一成不变的教育下,只有那些适应教育的孩子才可能被定义为好学生。如何让教育走向学生,走向每一个个性迥异的孩子,成就每一个孩子的精彩,我们再次提出: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精彩!

我们致力于办这样一所学校:在我们的眼中,每个学生是如此不同,如此重要。我们顺应每个学生的禀赋,肯定和尊重个体的生命价值、特殊才能、个性差异。在这个温馨的学习社区里,我们坚持以善良培育善良,以智慧启发智慧,以生命润泽生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情,对成长的信心,对社会的适应,对生命的珍视。我们坚信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十年的办学,我们始终坚持理念,在课程、教学、队伍建设上不断检视对标有没有偏离方向。更可贵的是,十年的办学,整个团队用集体的智慧和实践丰满了理念,学校在第二个十年重新诠释了理念,定义了更高的目标:

我们将致力于办这样一所学校:在我们的眼中,每个学生是如此不同,如此重要。我们的教育顺应每个孩子的天性,构建温暖平等的师生关系,珍视差异,鼓励质疑,鼓励探索,鼓励表达,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层出不穷的创造力成就生命的精彩。

在学校管理团队共同讨论斟酌这些理念的时候,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在我们眼前展现出美好的景象,不仅在我心里,在大家的心里都有这样一幅画面,它是学校发展的愿景,是前进的分向标,是我们共同的价值追求。于是梦想延伸了,丰满了……之后的办学,我不再孤单。


二、关于管理

这是个绕不开的话题。所谓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愿景越是美好,现实越让自己焦灼。现在想来,在走向理念的一路上,正是这份焦灼感,让自己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懈怠。

管理是校长让理念落地的关键。初任校长,我也憧憬过美好和谐的管理方式。实际上,基于教师自觉的制度设计和宽松的管理,一度带来学校的无序。这让我感悟到:一个学校教师群体有成熟周期,管理者要引领教师队伍的成熟,并采用与组织成熟度相匹配的管理方式。没有最好的管理方法,只有最适合的。

管理的过程是向着目标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上理工的十二年,我们的制度不断在调整,每一次调整都向目标更近一步。

为了让孩子们快乐健康的成长,我们提出全学科质量管理、改革管理部门、随堂听课制度、教师满意度调查……

为了为学校能不断引进更好的师资,给更多青年教师的成长留出空间,我们的工资岗位设置,坚持8级岗位必须是骨干教师,至今我们仍有8级岗位的名额。

当然每一次建立制度的过程,必然是一次艰难的过程,说服老师们理解大局、理解学校的长远发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想,公平公正地面对每一位老师,每一件事情,教师也会理解校长,与校长一起走向目标。

如果说,制度是管理中的刚性手段,那么培训就要柔软很多,制度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要超越规范,就要在更高的层面上引领教师。

好的培训一定是打动教师的内心,让教师焕发出改变的内在动力,寻找到改变路径的过程。学校的培训从来不随意邀请专家报告,培训目标直指具体的项目推进的工作要求。培训的组织,必定是从策划,到准备,到展开,到落实的全过程,整个过程团队都会参与其中。

2011年,我们举行了一场主题为“不一样的男孩”的培训。目的就是将男孩女孩的研究引向学习科学领域,让教师理解男女生可能存在的学习风格的差异,并启发教师研究学生,思考更加顺应学生差异的适切的教育教学。培训前,我和老师一起学习了大量的相关内容:青年教师在网上查找了国外的相关研究资料,做了基于学校生活的(例如:插嘴、背诵、拖堂等等)男女生差异调研;心理教师查找出基于进化心理学的男女大脑的差异资料;我们的培训负责人徐晶,组织各学科老师提供案例,并在大量案例中梳理出好的做法,指导他们做出生动的数字故事……

这样一次培训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研究,引用尹后庆主任的话,研究让我们的老师处于一种专业生活状态;在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中,教师逐渐适应学生视角;教师通过选择适当的应对策略,不断增强教学的艺术性,注重教育教学微观流程再造。

最后我们期待有更多同行与我们并肩探索,把握现象背后的规律,让我们的教育走近男孩女孩,让每一个学生都更精彩。

 


三、关于特色

经常听到一些校长的无奈:学校没有好的师资开发课程,教师缺乏自觉反省能力,学校没有什么特色等等……曾经也被这些问题困扰,实在想不出,我就放下,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认认真真地设计学校的发展愿景,脚踏实地地实施学校规划……

放下了对“办学特色”的执着,一心一意的为学生办学,让教师成长,不被特色绑架,不被一些所谓的好老师绑架,不被所谓的办学成绩绑架……心里装着目标、装着全体老师和学生,一心一意地走向自己的理想王国,我看到了奇迹——

老师们开出了100多门科目,涌现出一大批特色教师:棒球、衍纸、袜子娃娃、头脑OM……全区艺术、体育总分第一、学业质量绿色指标领先、学生体能水平领先……学校的“满意度调研”已经都达到了96.8%以上。家长和学生用“脚”投票,连续多年学校成为区域最热门的学校。

放下功利,怀抱梦想,坚定不移地追求理想,用热爱点燃教师的梦想,成就最好的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当好一名称职的现代学校校长
先进理念向具体实践的转化之路
对《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的理解
新时期校长的素养
校长用人与管理论坛
当什么样的校长 办什么样的学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