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打破对孩子大吼大叫的惯性
很多家长都对“平时母慈子孝,辅导作业鸡飞狗跳”这句话深感认同,还有些父母对孩子吃饭看电视,上学出门磨磨蹭蹭、放学玩到很晚才回家等问题头痛不已,这些平时很容易让我们发脾气甚至大吼大叫的因素叫做外部触发器。
外部触发器来自除你自身之外的任何会让你采取行动的因素。就像我们看到乱糟糟的家就会生气配偶没有家庭责任感,路上开车有人加塞就会“路怒”对方素质差,听到孩子哭闹就会吼叫他们不懂事。
当我们吼叫时,我们的想法和情绪会不断的升级。一个外部事件可能成为愤怒情绪的导火索,但是之后我们想法就在为这怒火提供燃料。
早上陪孩子上学,看到孩子吃完早点后还要吃一个巧克力(外部触发器),我开始想(升级的想法),已经看到好几次孩子吃巧克力了,这么甜的东西会坏牙齿。很多孩子小时候就得了糖尿病,和小时候吃多了糖有关。孩子吃多了零食就会不正常吃饭,营养会不均衡。老人总是买一大堆零食放在家里,孩子不自觉的就会多吃,养成习惯怎么办。想到这里,我感到焦虑、愤怒、悲伤、羞愧。持续升级强化的想法,让我的情绪变得更加紧张。我告诉孩子不要吃巧克力,但是孩子完全不理会,继续吃。我感觉到自己血压升高、语言冰冷、表情严肃。我知道我再不控制自己就要吼叫了。我做了几次深呼吸,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但是我的表情以及对奶奶的叮嘱已经重伤了孩子。和孩子一起出门,孩子很明显的不那么欢快,跟我也没那么亲近,她已经从我的冷暴力中感受到了伤害。
当我了解到孩子吃巧克力只是外部触发器,后面的内容都是我想法的升级时,我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想法,阻止情绪的爆发。
打破吼叫这种惯性,关键在于吼叫时要保持正念,就是有意识、不带评判的觉察当下,不考虑已经过去的或者可能要发生的,不受以前经验的干扰也不受未来揣测的压力。为自己设定的目标应该是审慎的回应而不是过度的反应。
我们无法控制每天自己面临什么挑战,但却能控制自己的回应,调整对所见、所闻、所感的解读。
下次,当你感觉被孩子激怒时,可以尝试用A-B-C-D-E法则来快速调整情绪。
ASK 自问
问自己当下的感觉是什么,升级的想法是什么,能否接纳自己的感受,并且改变想法?
面对孩子饭后吃巧克力,我的感觉是焦虑、愤怒、担忧,我升级的想法是吃巧克力影响孩子健康和习惯的养成。我已经察觉到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有情绪是正常的,因为作为母亲我关心孩子的成长。但是我可以尝试改变自己的看法来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免暴力沟通影响亲子关系。
BREATH 呼吸
自问时要关注自己的呼吸,是不是已经血压上升,呼吸急促,全身肌肉紧张?如果是,请做3-5次缓慢的腹式呼吸,并察觉自己的呼吸。只要孩子没有面临紧急情况,在做出回应时都要尽量给自己时间关注呼吸。
我可以选择暂时离开一会,放弃跟孩子的权利争夺,用呼吸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CALM YOURSELF 平静自我
用积极、现实的想法代替之前的升级想法,目标是让自己平静下来再与孩子沟通。
我告诉自己一颗巧克力没有那么严重,吃完巧克力孩子会开心的上幼儿园。当面吃一颗巧克力总比她偷偷的吃很多巧克力要好的多。
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确定孩子的需要
想一想孩子的个性和年级。家长对孩子的预期是否合理。孩子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我的行为向她传递了什么?
作为一个刚上幼儿园的孩子,让她主动放弃随手可得的甜食是不切实际的。孩子刚上幼儿园,还有一段适应期,所以每天早上都不情愿去幼儿园,出门前总会找点事情拖延,比如吃一个巧克力。孩子需要的是安全感和父母更多的关注。如果我只是阻止她吃巧克力,无法解决她安全感缺失的问题,她还会找另外的事物来满足她的需求。所以我应该在上幼儿园前把她的情绪调整到最佳,通过做一些游戏来代替她对巧克力的依赖。如果我不想让孩子多吃零食,可以让零食尽量不出现在孩子随手可碰的地方。
EMPATHIZE 同理心
把自己置身于孩子的处境,尝试感受他的情绪和想法。告诉孩子你能理解他的处境和感受。
如果我们是孩子,面对紧张的情况,我们也会不由自主的吃一些甜食来缓解焦虑。面对处于分离焦虑期的孩子,家长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陪伴,让他们开心顺利的心里过渡。
与孩子相处就像跳舞——向前两步,向后一步,暂停,再开始。对舞步越熟悉,你就跳的越轻松。记住,孩子不是你的敌人,找到自己情绪爆发的外部触发器,觉察他,让自己内心平静,用爱和尊重与孩子沟通,逐步调整、慢慢改善,你跟孩子在一起时也会感觉更加轻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上幼儿园容易得病,给家长的五个建议
让家长大吼大叫的原因原来是这样的
《不吼不叫》读后感精选10篇
一个家长的反思:在孩子教育过程中我们是否有点懒、有点怕?
家长必看,资深专家总结的“不吼不叫”育儿法!
别再对孩子大吼大叫了!伤害真的很大,4步让孩子愉快地听话照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