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广西巴马县那桃乡平林村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实践调查

让长寿文化软资源成为脱贫攻坚的硬力量

——广西巴马县那桃乡平林村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实践调查

2020-08-21

巴马县那桃乡平林村位于县城东南部,距县城8公里,距乡府驻地17公里,辖18个自然屯、37个村民小组,有1258户4954人,聚居壮、汉两个民族。土地沙多土少,耕地面积2966亩,人均0.6亩。平林村是巴马长寿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仁寿文化源远流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五年前,平林村还是贫困村,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县乡村上下联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河池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河池市广西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县工信局等后援单位共同努力,聚焦脱贫摘帽目标,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扬人文优势,攻增收之难,让长寿文化软资源成为脱贫攻坚的硬力量,全村人均年纯收入从2015年不足4000元提高到2019年的20000多元,全村贫困人口由2015年的1005人下降至2020年的5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08%,2020年5月退出贫困村行列。几年来,先后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河池市十佳乡村旅游点,世界大健康论坛(“巴马论坛”)的永久举办地落户平林村。平林村已成为远近驰名的文化旅游村。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规划引领,文化铸魂,发展思路清晰。突出特点特色,以仁寿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文化为灵魂,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围绕“文化+旅游”“文化+农业+旅游”模式和推动“一、 二、三产业”融合,做好项层设计。利用自治区旅游扶贫资金委托北京巅峰智业公司编制《巴马县那桃乡平林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实施“文旅扶贫”工程,激活沉睡的人文旅游资源,开创涵盖休闲度假、餐饮美食、绿色农业、休闲度假、共享民宿为一体的共享共赢的循环经济体,发展“仁寿文化源景区”“仁寿乡舍共享民宿”,推动扶贫从“输血型”向“造血型”型转变。委托自治区旅游规划设计院编制《敢烟屯乡村旅游区发展规划》,将敢烟屯打造成为巴马全域旅游特色乡村旅游区。制定《巴马瑶族自治县那桃乡平林村2016-2020年脱贫攻坚方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按照“一屯一策”“一户一策”和“因户施策”的要求,制定详细、切实可行的贫困户帮扶工作方案。通过精神规划,理清思想,为精准施策和推动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提供基础保障。

(二)产业主导,融合发展,群众收入增加。突出特色抓好产业扶贫,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为带动,推动“三产融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一是用好文化软实力,发展文旅产业稳增收。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集体经济、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发展种养业和乡村旅游业,鼓励贫困户入股分红、参与劳动获得工资收入。2016年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支持200万元启动资金,先后成立了巴马平林村康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巴马富巨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巴马敢烟仁寿农家乐专业合作社。2017年,平林村康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和巴马富巨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全村1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首笔入股红利款164470元,此后每年确保稳定收入。依托“惟仁者寿”文化品牌影响力,打造集吃、游、购、玩于一体“仁寿文化源”景区,年接待游客30–40万人,让45户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引导整屯40多户群众开设“仁寿乡舍”农家旅馆,日接待游客达150多人次。旺季时节,每户每天收入1000-2000元。经几年的探索实践,目前,平林村已形成“1+3+1”旅游扶贫产业格局,即一个乡村旅游合作社(仁寿乡舍),三个带动村民脱致富龙头企业(金穗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平林生产经营500亩富硒水稻种植项目、高端旅居养生的赐福湖君澜度假大酒店、正在兴建的德农万川田园综合体项),一个文化旅游景区(仁寿文化源景区)。二是用好地利条件,发展订单农业稳增收。利用地处仁寿山庄和赐福湖君澜度假酒店的优势,与企业签订合同,发展“企业+贫困户”绿色种养订单农业,动员贫困户种植无公害蔬菜、水果和养殖香猪、土鸡、土鸭等绿色产业,由企业监控种养全过程、贫困户直接送到酒店,不仅让游客品尝到原汁原味、原生态绿色食品,而且效保障贫困户增收致富。有了好的长寿文化和扶贫政策的天时,又有好的地利条件,平林村的订单农业迅速兴起。去年开始,富硒无公害水稻种植基地、黑猪养殖基地、中草药种植基地、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等多个农副业生产项目启动,常新、坡甫、反修、良马、塘乐等自然村的种养产业再添活力。据统计,贫困户在订单农业收中,去年平均每户实现超过5000元。三是用好政策红利,扶本扶技助增收。河池市旅发委、巴马国际旅游区管委会为帮扶联系的110户贫困户每户筹集发展资金30多万元,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社员、股农)”等方式,培训农户学技术会经营,通过扶本扶技助农增收。其中为每户贫困户购买30只鸡苗,鼓励自主发展;给每户1460元入股巴马富巨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参加经营和分红;给98户贫困户每户投入1122元加入合作社委托代养实现分红,享受为期8年的分红。农民的身份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一个农民变成了现在既是农民、社员又是股民的三重身份,融入现代化、信息化、产业化的能力素质有了较大提升,从而为增加收入提供了根本保障。

(三)志智双扶,提神聚气,内生动力激发。实施志智双扶工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和山歌艺术节为主要载体,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强化“富脑袋”与“富口袋”并重,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一是抓好志智双扶增动力。围绕“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主题,讲好脱贫致富故事,办好一年一度的村级山歌艺术节,以歌颂党恩,以歌传真情,引导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立誓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组织举办2期农家乐、农家旅馆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人员300多人次,累计组织80人次到宜州、天峨、隆林、桂林等地参加学习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有效帮扶40个贫困户实现就业,输出118名劳动力到广洲、深圳、佛山、惠明等地就业务工,月人均工资4000元以上。二是推进“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增活力。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内容,开展农户信用评级,让精神与物、道德与经济、人品与产品联姻,通过信用评级赋值,把金融支持、产业奖补、评优奖先与信用积分挂钩,引领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树立奋斗幸福观。全村信用农户955户,占92.9%。2016年以来,累计发放农户贷款  265户次1618.7万元,其中贫困户118户次586万元。平林村成为巴马“五位一体”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村,全村呈现出村风好、民风淳、产业兴的良好景象。三是狠抓教育扶贫增智力。突出精准施策,做实“贫困对象家底清、致贫原因清、帮扶措施清、投入产业清、帮扶责任清、脱贫时序清”的六清工作法,认真实施精准教育扶贫,精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全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去年以来,累计帮助大学生新生申请雨露计划补贴10人5万元;帮助高职高专、中职中专、普通高中生申请助学金43人近13万元。同时,争取到自治区工商联、广西和合济困助学基金会与中国泛海控股集团等部门资助平林籍小学生148人每人每年资助920元,近两年来共资助272320元,效缓解贫困生实际困难问题。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部分群众小农意识浓厚,改革发展理念淡薄。一些贫困群众习惯了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对参与合作社、实施土地入股或流转等认识不到位,如在推进平林村田园综合体项目时,有的农户缺乏全局大局意识;有的守住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不放,对合作共赢、共享发展的模式方式不太接收,如在发展“仁寿乡舍共享民宿”时,有的农户只想“单干”,缺乏开放合作意识;有的对新时代农村新的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认识不到位。

(二)部分产业项目推进慢,要素制约依然较大。由于有的农户缺乏合作共赢意识、共享发展理念,大局观念淡薄,影响征地、租地等工作的正常开展,对项目推进有一定阻碍。如平林村敢烟屯的德农万川田园综合体项目、美化绿化环境整治项目时,有的农户不愿流转、不愿出租等。平林村富硒产业园项目涉及到农田需小块拼大块、修建机耕路等项目,有的农户不愿拼、不愿让,致使项目进展缓慢,影响产业发展预期。有些产业如食用菌,因为技术等原因,持续性、稳定性不够好。

(三)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文化旅游产业有待提升。旅游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现有的旅游基础设施总体水平不高;长寿文化阐释、创造性转化和创意发展有待提升,还没有达到精品和品牌的影响力;现有的旅游企业创意营销活力不够,产品多以观光型,初次粗放,旅游点档次较低,仅停留在提供农家乐之类的初级旅游产品,服务对象单一、项目单调,对游客吸引力不高;景区、酒店、民宿接待设施相对滞后,特色小吃、民族文化工艺产品等供应不足、档次质量不高,“拴心留人”文化乡愁不够浓郁,群众从旅游中获得的实惠也有待提升。

三、对策与建议

(一)持续解放思想,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以新发展理念指导推动工作。一是要强化内在动力,着力培养本土人才和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制定出台激励政策措施,鼓励本村在外能人返乡创业,发挥好新乡贤的作用,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二是建立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的长效机制,引导城镇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向乡村,助力乡村振兴。深化“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统筹谋划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三是促成绿色生产方式,提质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业,加强农村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实施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是走开放发展的路子,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促进农村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为乡村振兴供坚强保障。五是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创新做好共享事业共享产业,发展共享农庄、分享农业。

(二)加大农村改革力度,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按照“确权、赋能、搞活”的思路,稳步有序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农村经营体制改革,重点研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改革来推动农村用地难、用地贵和融资难、融资贵等等问题,并将改革融入“产业全带动、利益全链接、保险全覆盖”的产业扶贫工作之中。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城乡各种生产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创新发展的积极性。当前,重点要帮助做好巴马金穗子农业开发公司在平林开发的富硒稻种植及稻田养鱼项目建设,积极与农业、国土、水利等部门沟通,做好富硒产业园农田小块拼大块及修建机耕路等事项,推动项目落实落地。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鼓励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途径,促进增收致富。 

(三)推动产业融合升级,促进高质量脱贫高质量发展。一是紧扣新发展格局战略部署,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大健康产业及消费提质扩容的发展契机,狠抓招商引资,加快提质农业产品、优化乡村旅游结构、丰富旅游产品。二是抓住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机遇,用好良好生态和长寿文化的品牌,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三是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势必会把高质量发展对接到数字经济、新基建、新型城镇化,要抓住这个机遇,用好优势生态环境品牌,发展农业分享经济。积极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发展以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为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新业态、新经济,特别是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农业和民宿共享为主的“乡村旅游业”,促进农村高质量脱贫高质量发展。

(四)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强富美。一是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争取政策资金投入做好补基础设施等短板、强旅游服务等弱项的工作。二是谋划推进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和“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目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三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构建乡村治理体系。培育宣传好人和发挥乡贤教育引领,引导群众见贤思齐,涵育乡村道德新风。要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严格执行 “一约四会”,激发社会崇德力量,促进乡风文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融扶贫卢氏之路
2017关于县脱贫攻坚工作的调研报告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单位”澧县农业农村局脱贫攻坚秘笈
黔东南州“快、实、准、优”四部曲抓好精准扶贫
农村产业扶贫工作思考与建议
贫困地区关于合作社发展面临的思考与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