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郝万山讲《伤寒论》笔记 二十九集

郝万山讲《伤寒论》笔记   二十九集

    第29 讲 太阳变证的阴阳两虚证


阴阳两虚证的一组证候

芍药甘草汤证和甘草干姜汤证:

讲义第 62 页原文第29 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甘草干姜汤方: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芍药甘草汤方:白芍药 甘草(炙)各四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调胃承气汤方: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洗)    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四逆汤方: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伤寒,脉浮,自汗出,”是太阳表证,风阳伤卫阳,卫外失司,风主疏泄,使营阴外越。“小便数”,是阳虚阳不摄阴,这种阳不摄阴的小便多,常常表现在夜间。阳虚气化失司,表现为小便不利,小便少。阳虚阳不摄阴, 表现为小便清长,小便多,同样是阳虚的病机,临床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症状。“心烦”,是阴虚,虚火扰心,“微恶寒”,是表邪未解。 “脚挛急”《说文解字》:“脚,胫也”, 指小腿,“脚挛急”就是小腿肌肉痉挛,现代指腓肠肌痉挛。上述证候是阴阳两虚、表未解。


表里同病“虚人伤寒建其中”, 这种情况起码应当用补阴补阳的药,或者兼以解表,或者先补里,但是不能单独用桂枝汤,所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结果是“得之便厥”,阳虚进一步加重,阳气更虚, 四末失温,就出现了手足厥冷。“厥”在《伤寒论》中作为症状主要指手足厥冷,不包括神志突然丧失的昏厥。“咽中干”是阴液更加损伤。本来是阴阳两虚,表未解,单独用了发汗药,使阳气更虚,出现手足厥冷,使阴液更不足,就出现了“咽中干”。“烦躁吐逆”,对于烦躁,有人解释为阴虚,虚火上扰,就出现了心烦。阳虚,弱阳和阴寒相争,就出现了躁动,烦和躁是分开解释的。跟茯苓四逆汤证一样,阳虚则躁,阴虚则烦。作为理论上的解释是可以的,具体到临床再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判断烦躁是以烦为主,还是以躁为主。如果以烦为主的,那是阴虚火旺,虚热扰心。 如果是以躁为主的,那是阳虚阴盛,弱阳和阴寒勉强相争,争而不胜。

  “吐逆”是阳虚,寒邪上逆的表现。

阴阳两虚表未解的证候,单独用解表药以后,导致的阴精和阳气更加虚衰。更应当“虚人伤寒建其中”,不能够再用解表药了。《伤寒论》中以扶助阳气为主,仲景在治疗时先补阳后补阴。治疗顺序:先用甘草干姜汤温复中阳。前面讲过:太阳病,汗不得法,结果造成汗出淋漓不止,阴阳两伤表未解。张仲景用的是桂枝加附子汤,解表固阳以摄阴,就体现了《伤寒论》重视固护阳气的思想。第29 条阴阳两虚有表证,误用发汗药使阴阳更虚,仲景治先补阳,实际上也有固阳以摄阴的意思。阳气充足气化机能恢复了,阴液可以自己恢复。如果阴液没有恢复,再接着用补阴药,这样由于阳气的存在,能够运药使补阴药很好的发挥作用,这种重视补阳,重视固护阳气的思想,应当学习。


“若厥愈足温者”,条文中“脚”和“足”不是同一个概念,用上甘草干姜汤以后,手脚发凉缓解,脚也暖和了,这是阳气己经恢复了,“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再用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养血柔筋,缓急解痉,小腿痉挛就会缓解伸开了。


另外一种情况,“若胃气不和,谵语者”,是指阴阳两虚表未解如果误用汗法,结果伤津很严重,邪气从阳化热而转成胃燥。由于阳明经别上通于心,所以当胃中燥热内盛的时候,阳明燥热循经上扰心神。心主神志, 心主言,言为心声,就可以见到心烦、烦躁,严重的见到心中懊恼,还可以见到“心主言”的功能失调的谵语。胃气不和谵语是阴伤,邪气化燥的表现,没有更多的腹满痛,绕脐痛, 日晡所发潮热等这些症状,所以“少与调胃承气汤”,来清胃热,和胃燥,治疗谵语,这是往热的方面转化。

“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这是往阳虚的方面转化。阴阳两虚表未解,用解表药出现阴阳更虚之后,又给发汗,又烧针更导致真阳衰微,见到手足厥冷,脉微欲绝等等用四逆汤治疗。


或者用调胃承气汤是化热成燥,或者用四逆汤是化寒成为阴证,这都是临床疾病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体的体质因素。


【PS诸解:刘渡舟:甘草干姜汤共两见,一见于《伤寒论》,一见于《金匮要略》,《金匮要略》用此方则治疗虚寒肺痿。本方用量甘草之量要大于干姜,用以扶脾胃之阳,但此证除阳虚外,还有脚挛急、咽中干等阴虚之证,因此在扶阳时要特别注意不可耗伤弱阴,这也就是用干姜而不用附子的原因。由于扶阳之药多刚燥,故不仅要避免用燥烈之附子,而且还要倍用甘草监干姜之峻,以护其阴,且用经过炮炙的干姜,缓其性,亦可防劫阴之弊,可见仲景用药精心之处。《朱氏集验方》用此方治脾胃阳虚,气不摄血的吐血不止、脉迟身凉等证,方名二神汤,足见此方既可扶阳而又能摄阴。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自汗、心烦、恶寒,皆阳虚症,独以脚挛急认是阴虚;咽干,烦躁,皆阳盛症,独以厥认为亡阳。独处藏奸,惟仲景独能看破。曰反与,曰少与,是用成方;曰作,曰更作,是制新方。两若字,有不必然意。

问曰∶仲景每用桂、附以回阳,此只用芍药、干姜者何?曰∶斯正仲景治阳明之大法也。太阳少阴,从本从标,其标在上,其本在下,其标在外,其本在内。所谓亡阳者,亡肾中之阳也,故用桂、附之下行者回之,从阴引阳也。阳明居中,故不从标本,从乎中治。所谓阳者,胃阳也,用甘草、干姜以回之,从乎中也。然太少之阳不易回,回则诸症悉解。阳明之阳虽易回,回而诸症仍在,变症又起,故更作芍药甘草汤继之,少与调胃承气和之,是亦从乎中也。此两阳合明,气血俱多之部,故不妨微寒之而微利之,与他经亡阳之治不同,此又用阴和阳之法。

桂枝辛甘,走而不守,即佐以芍药,亦能亡阳;干姜辛苦,守而不走,故君以甘草,便能回阳。以芍药之酸收,协甘草之平降,位同力均,则直走阴分,故脚挛可愈。甘草干姜汤得理中之半,取其守中,不须其补中;芍药甘草汤得桂枝之半,用其和里,不许其攻表。】


学习这一条,主要注意芍药甘草汤和甘草干姜汤这两张方子,芍药甘草汤是酸甘化阴的典型的方子,有养血柔筋,缓急解痉的效果。《朱氏集验方》把芍药甘草汤叫去杖汤。

例:偶然在外地给一拄拐杖老头看病,他臀部到腿到下部的肌肉一直是痉挛的, 受凉也痉挛、也抽筋,稍微用点力气也痉挛、也抽筋,吃了好多好多的药,也按摩、也针灸,就是没有什么效果。我心想这么重的这种病,这么长时间,那我也肯定没有什么特别的效果。然后想到,既然是肌肉痉挛为主,就用芍药甘草汤吧,白芍 30 克,炙甘草 10 克,既然是肌肉的痉挛拘紧就用伸筋草10 克,既然是在下肢就加木瓜 10 克, 既然受凉加重就加炮附子10克,另外老头儿经常心情不愉快, 经常有胸闷,就加苏梗 6 克还是 10 克,记不太清楚,就这么个小 方。你想我只能看一次,然后我就走了,不能开太霸道的药,心里觉得这个方子绝对对他没有坏处,有没有好处我不知道。我说,你先吃吃看看,如果觉得舒服的话,你就多吃几付。如果说吃上几付之后没有缓解,你再另找其他医生治。又过了四五年,我又到那个地方遇到他正在担水。他说:我吃了60 付。(开始给他开的是6 付,) 后来慢慢的腿就不抽筋了,慢慢腿就热了,慢慢腿就不用再拄拐杖了。过去一走路就抽筋,现在可以走路了,现在我居然可以挑水了。他说很多人找他抄方子,管用的人不多,不管用的人多。这个方子只是治疗经脉拘挛的疼痛的,其他人或者是风湿,或者是类风湿, 这个方子是没有用的。《朱氏集验方》里头,把它叫做“去杖汤”看起来是有临床依据的。


清代程仲龄的《医学心悟》说:芍药甘草汤“治腹痛如神”,脉迟为寒,加干姜;脉洪为热,加黄连。实际上芍药甘草汤是缓解腹直肌的痉挛,缓解肠痉挛。《类聚方广义》用来治疗腹中挛急疼痛,实际上是治疗肠痉挛。还可以治疗小儿夜啼不止,有很多小孩夜里哭,是胃肠痉挛有疼痛才哭,这时用芍药甘草汤,缓解内脏平滑肌的痉挛有很好的效果。治疗腓肠肌的痉挛,腹直肌的痉挛,这都是骨骼肌的痉挛。治疗内脏平滑肌的痉挛,象肠痉挛,象胆绞痛,象肾绞痛,疗效还不错。另外治疗神经痛,比方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留下来的神经痛是很顽固的,可以试试用芍药甘草汤来治疗。治疗高热惊厥,特别是小孩高烧、抽风,惊厥也是肌肉的痉挛。

治疗不安腿综合征有说不宁腿综合征。查《神经病学》就知道是属于神经系统的疾病,属于调整小血管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证候。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四肢酸疼不能忍受,尤其是下肢为重,坐着不可以,躺着不可以,抬高了难受,放到地下也难受。有时候夜间还加重,一夜不能睡觉,下肢酸疼酸疼的,坐卧不宁, 心烦意乱,所以把它叫做不安腿综合征。用桂枝汤有效,用芍药甘草汤也有效,主要看是辨什么证了,用柴胡桂枝汤也有效。

还可以治疗溃疡病的疼痛,也可以治疗气管、支气管的痉挛,象咳嗽、喘、百日咳,在辨证论治的方子里加芍药甘草汤,可以缓解气管、支气管的痉挛。还可以治疗痛经。是在辨证论治的方子里注重用这一组药。还可以治神经血管性头疼。 但是神经血管性头疼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血管痉挛为主的,疼起来脸色苍白,那用芍药甘草汤有效。一类是血管扩张为主的,疼起来就头晕脑胀,脸都发红,这种神经血管性头痛,用芍药甘草汤没有效。治疗痉挛性疼痛的时候,白芍最少用30 克,以白芍为主,养血柔筋解痉,配合甘草10 克。


运动员在比赛之前不能喝芍药甘草汤,尽管能够松解肌肉痉挛,喝完以后,腿没劲,跑不动,跑不快。可能是松懈了肌肉,使肌肉的爆发力降低了。


甘草干姜汤是温补脾阳的方子,在《金匮要略》“肺痿  肺痈咳嗽上气病篇”里治疗“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所以也是温化寒饮的方子。桂枝甘草汤是温补心阳的,甘草干姜汤是温补脾阳的,干姜附子是温补肾阳的,吴茱萸和生姜不说是温补肝和胃,只是说是散肝胃寒邪的。不同脏腑的不同用药,都是助阳散寒,应当区别开来。甘草干姜汤是温补中阳的一个基本方。


四逆汤会在少阴病篇讲到,调胃承气汤会在阳明病篇讲到。应当注意的是:调胃承气汤有两种服法,如果单纯的清胃热和胃燥的话,就吃少量的调胃承气汤,如果真正的治疗阳明腑实证的时候,就吃比较大量的调胃承气汤,那叫“一方二法”。


阴阳两虚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第 68 条: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方:芍药    甘草(炙) 各三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实际上这个条文省略了 一些症状,以方测证,芍药甘草附子汤是三个药,芍药、甘草和附子, 芍药甘草相合正是芍药甘草汤,适应证应当有小腿腓肠肌的痉挛。附子和甘草相配是辛甘化阳,补肾阳的, 所以临床症状应当有恶寒和脚挛急,两组症状同时出现。恶寒是肾阳虚,表阳不固,温煦失司的表现,再加上小腿的肌肉痉挛,是阴血虚,筋脉失养的表现,所以用芍药甘草附子汤阴阳双补,非常符合这个证侯的病机的组方。既然是阴阳两虚,既用酸甘化阴的药物,也用辛甘助阳的药物,阴阳两虚就阴阳双补的组方思路非常值得学习的。


阴阳两虚炙甘草汤证:

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方:甘草 四两炙    生姜 三两切    人参二两   生地黄 一斤    桂枝 三两去皮  阿胶 二两   麦门冬 半升去心     麻仁半升 大枣三十枚擘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炙甘草汤证的条文非常重要,基本病机是气血两虚,脉道不充。脉道不能够充盈,就出现了脉结代,气血两虚,心脏失养,则心动悸。以前讲心下悸,讲心悸,从来没用过心动悸这样的话,这里所说的心动悸,可见心悸的严重程度,炙甘草汤阴阳双补,具有通阳复脉,滋阴养血的作用。生地一次80 克,滋阴养血的药用得这么重,桂枝 15 克,阿胶 10 克,人参10 克,生姜15 克,甘草 20 克,麦冬半升按照 100 毫升折合是15 克,麻仁用15 克,大枣10 枚。其中的地黄、阿胶、麦冬  麻仁滋阴养血;人参益气滋阴; 用辛通的桂枝、生姜, 来通阳复脉。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煮药的过程中,用到 了清酒,“上九味,以清酒七升”二七 1400 毫升清酒,“水八升”,二八 1600 毫升水。清酒在《周礼 天官 酒正》里记载了当时有三种酒,都是用米加上酒曲酿造的, 一种叫事酒就是醪糟,第二种酒叫白酒,白酒是冬酿春成,更加清醇,也叫久白酒。在《金匮要略》有瓜蒌桂枝白酒汤,用的就是这种白酒。第三种酒叫清酒,冬酿接夏而成叫做清酒。比久白酒存放多了一个季节,更加清醇。“清酒”就是“清醇的陈米酒”。在炙甘草汤里用这么大量的清酒,它的酒精的浓度高不高呢?应当说并不低,并不是一两度, 我好象觉得它有10 来度左右,清酒一定要和药一块煮,这实际上是用乙醇提取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最早运用。绝不是二锅头这类的白酒而是米酒,还要和药一起煮,在煮沸的过程中,有些药物中以乙醇为溶媒的成分就溶解出来了,酒精也就挥发了。

清酒在炙甘草汤中有两个作用,一是养血通经,或者说养血通脉。所以南方产妇在调养的过程中,都用醪糟酒窝鸡蛋來吃,有养血、化瘀、通经的效果,促进恶露外排,及时补养气血。二是行药滞,地黄用了那么多,又有阿胶、麦冬、麻子仁, 所以药物滋膩有余,吃完了容易膩膈伤胃,吃完药以后不想吃饭了, 因此用清酒煮药可以行药滞,不至于使胃脘呆滞,食欲不振。

在《伤寒论》中,用清酒和水一块儿煮药的,一共有两个方子, 这是遇到的第一张,另一张方子,在厥阴病篇,那就是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也是用水和清酒共同来煮药,这里用清酒的主要目的就是养血通脉。


炙甘草汤用了麻子仁,有人就觉得麻子 仁在这里好像用处不大,实际上炙甘 草汤证,脉结代,心动悸,就是心率失常的证侯,脉搏出现间歇,出现不匀,就是心率失常,实际上是心脏病。心脏病,尤其特别严重的心脏病,最怕大便秘结。不少医院就有过这样的病例,急性心肌梗塞,急性期恢复以后可以下地活动了,可以自己去解大便了,结果由于大便干燥,用力解大便导致心跳骤停,而突然死亡的这种病例,几乎各个大医院都有,所以张仲景在治疗心率失常较严重的心脏病病人的过程中,用了比较大剂量的麻子仁,客观上起到了润肠通便的作用,以减轻心脏的负担,以减少病人的危险性,我想这是有深刻的、有确切的临床意义的。

心率失常,是心脏病的一个很严重的并发证之一,现代医学关于抗心率失常的药物很多,而且现在的检测手段,对心率失常能够早发现,早治疗,应当说是好事,但是事实上,对于严重的心率失常,现代的一些药物,西医的一些药物,有时候效果也很差,而且副作用也不少。 所以中药的第一个治疗心率失常的炙甘草汤,在临床上仍然还有用武之地,只要辨证属于气血两虚的,炙甘草汤有很好的疗效。不少人用炙甘草汤治疗非器质性的心脏病的心率失常,器质性的心脏病的心率失常,都有一定的疗效。

炙甘草汤是以滋阴为主,兼以通阳,为后世《温病学》在温病学的治疗方法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剂,以后《温病学》会讲到,这张方子如何加减成一甲复脉汤,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治疗温病后期真阴大伤,怎么去化裁,怎么样在临床上发挥作用,《温病学》里会解决这个问题。


第178条: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


反动就是复动,结脉的特征:动而中止,跳着跳着不跳了,以后又出现了跳动,但是跳得很快,然后又恢复了正常的跳动,这把它叫做结脉。为什么把它叫做结脉呢?就像这挂着一条绳子拉得很紧,绳子中间系着个结,绳子上穿着个小环,拿着环匀速地往前推着走,碰着这个结的时候,它自然就阻住了,可是你还要往前用力,往前一用力过了这个结以后肯定速度加快,然后再匀速,所以就好像有邪气阻滞,到这个地方脉气不利,再跳的时候,有加速补偿现象,就把这种现象叫做结脉。是有形邪气阻滞所造成的,所以“结主邪盛”。

代脉:“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 必难治。”这两种脉都属于阴脉。“动而中止”,中止,然后就复动,再跳的时候,中间没有加速补偿,就好像气血不足,脉搏不续,心脏失养,无力跳动,要借助其他的力量来代替它搏动一样, 这是主正虚。所以古人有结生代死的说法。

结脉是有形邪气阻滞,而正气并不怎么虚,把邪气驱除了,病人预后很好。代脉是正气虚,预后不良。这一条和177 条的脉结代显然不是一回事,因为 177 条的脉结代,是结脉和代脉笼统地谈,就是泛指脉搏不匀,脉搏不齐,并没有具体的把结和代分开,而 178 条把结和代分得这么清楚,因此后世医家认为,这 178 条不是张仲景的原文,而是后世医家给它加进去的。

在临床上,结脉、代脉也不怎么分,对一个心率失常的病人,看心电图作诊断就行了,不再仔细去区分结脉和代脉, 而在治疗上综合全身的症状,去辨证论治就,也不再去分结脉和代脉。


阴阳两虚的方证:

芍药甘草汤证和甘草干姜汤证,

芍药甘草附子汤证和炙甘草汤证。

这几个方证中,芍药甘草汤是临床经常用的一组药对,可以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把这组药加进去。讲桂枝加葛根汤来治疗颈椎病、颈项肌肉紧张综合征的时候, 就强调了芍药甘草这组药在方子中的作用,是我们应当特别关注,重点掌握的。

炙甘草汤阴阳两补,气血两补,不仅在《伤寒论》里治疗心动悸,脉结代,而且在治疗温病的过程中,经过加减化裁,应用也是非常广泛。

还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177 条说:“伤寒,脉结代,心动悸, 炙甘草汤主之”伤寒是一个外来邪气所造成的病,发展到最后出现了心脏的病变,这像不像一个风湿热,最后导致了心脏瓣膜的受损,所以在太阳病篇靠后的部位,出现了心脏病心率失常的证侯,仲景肯定是看到了风湿热的全过程,风湿热的早期,有发热,有恶寒,有肢节的疼痛,是个表证,有时候也可以用辛温的解表药,发展到最后出现了心率失常,出现了心脏病的表现,这是仲景当时观察到的疾病的发展规律。在这种情况下,尽管还有表证张仲景并没有直接去治表证,而用了大队的滋阴的、 养血的、通阳的、复脉的药物去治疗里证,这还是“虚人伤寒建其中” 原则的具体应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29 讲 阴阳两虚证
郝万山教授讲伤寒论:29
去杖汤、清酒、进三退一与退三进一---郝万山讲伤寒论(二十三)
29讲阴阳两虚证
关于黄芪 生姜动态变化的思考
一位民间郎中手里的“金刚钻”,无所不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