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代著名书法家董诰,行书真迹品鉴,笔法潇洒隽秀,结体独具风格
·
行书的特点及用笔技巧简述:
行书是一种典型的实用性与艺术性二者兼美的书体,是书法史上的主流书体,它自然为历代书家所钟爱,也让历代书家在其中尽展其能。一千多年来,擅长行书而有成的书家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他们构成了行书发展史上的壮观,也使行书风格的演变错综复杂。虽然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从大的方面去把握、梳理。按照书家取法的源头、变法的依据以及行书笔法的演变走向和历史已然呈现的创作风貌,并表现为行书风格的嬗递和走向多元,在当代则呈现为共存并列状态。
行书是五种书体中书家最多,作品最精彩,风格最明显,个性最突出,实用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一种书体。由于行书的点线连带、自由流畅以及书家风格的张扬特点,使得行书在章法上形成了不同于篆、隶、楷书的特征,行书用笔、结字、章法和风格韵味的不具一格,大小由之,长短不等,斜正不拘,宽窄自如,巧拙相生等,既是行书章法的有利之点,可以让作者自由发挥,尽情挥洒,各显风采。
古人作行书没有不兼用侧锋者,无不以“中锋取劲,侧锋取妍”为准的,因此不能偏信笔笔中锋的说法。在行书名家中,就连以多用中锋著称的颜真卿,其名作《祭侄稿》亦时露侧锋之笔。行书的用笔特点,应是以中锋立骨,以侧锋取态,微露锋芒,而富生意,随着笔势的往来,翻腾起倒,笔意到处,则体势也就自然圆活,风骨也就自然劲健。
清代著名书法家董诰行书欣赏:
学习书法的样本一定要选名贴,选老师一定要选名书法家。古人云:取法其上,乎得其中; 取法其中,乎得其下。什么是名贴,楷书选欧柳颜赵,行书选苏黄米蔡。选老师,要选名书法家,而不要选名人、名家。所谓书法家,就是专门研究书法的老师。所谓名人、名家,是有名望的人和在其他领域里有成就的人。
书者介绍:
董诰(1740~1818年),清代官员、书画家。字雅伦,一字西京,号蔗林,一号柘林,浙江富阳(今杭州市富阳区)人。工部尚书董邦达长子,与其父有"大、小董"之称。
乾隆二十九年(1764)中举,隔年会试,名列一甲第三,得中探花,乾隆皇帝将其改为二甲第一,作金殿传胪,形降实升。嘉庆四年(1799),董诰六十岁,已从庶吉士、编修、工部侍郎、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等,擢为文华殿大学士(即宰相),钦赐"紫禁城骑马"。直军机先后四十年。董诰精书法,善绘画,更通晓军事。他五次归还故里,生活简朴,平易近人,从不倨傲,深为邻里称道。董诰卒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终年七十九岁。
古人对用笔及临摹的要义简述:
文徵明曰:“真书血脉贯通,放之便是行草;行草动必有法,整之便是正楷,能书者要是一以贯之。”由于在点画交际处,一枝笔于纸面极低空中作过度动作,故看上去好像笔不离纸一般,如此一笔接一笔,一笔管束一笔,自然气脉贯注,精神聚正如丰坊《书诀》所谓:“行笔而不停,著纸而不离,轻转而重按,如水流运行,无少间断,永存乎生意。
在临摹的过程中,结构是第一性的,用笔是第二性的。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道:“古人论书,以势为先。中郎曰九势,卫恒曰书势,羲之曰笔势。盖书形学业,有形则有势。兵家重形势,拳法重朴势,义固相同。得势便已操胜券。”体势的变化,最终导致了点画发生变化,线条也发生了变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代大书法家王觉斯,行书古诗叠翠,笔精韵古隽秀完美,冠绝古今
运笔方法简述
《兰亭序》用笔技法之方笔、圆笔及中锋笔法的学习与理解
中侧锋兼用运笔法
书法杂谈
“用笔千古不易”的用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