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益的文章
一位好朋友电话来交流孩子的近况,一个上午的交流,为了孩子的青春与叛逆,五味杂陈的心境,叫人不知所措,这真的只是孩子们自己的事儿吗?孩子们的叛逆,是身心生理的自然的现象,实属正常。为人师者、为人父母者的我们在其中,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是否真正给予了孩子们理解,接纳和支持,坚定无比地站在孩子这边,做他们唯有的最后的依靠……
这几篇文章是我专为她收集的,当然也是为了我自己。内心对这几位妈妈充满了感激:此时,正需要这样给我们以启示的文字,她们用这样的记述,引导我们思考,指导我们的行为。
(一)孩子总是在大人看不见的地方干着“坏事”成长
整件事,后来被他以口述的形式留下来,洋洋洒洒五六百字,原想写在班里的轮流日记本里。我原话记录完初稿,问他,你会介意吗?
班里同学分几组,每组一本日记,轮流写,日复一日,循环往复。这是公开的本子。
他再三思索,最后确认“还是有一点介意”。
于是,这张他说我记的白纸黑字被撕了下来,折起,夹在小收纳箱顶的小开本资料上。
这是他第一次被留校。他描述: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那个踉跄。没有电话,没有短信。后来才从孩子嘴里得知,老师曾委托另一同学告知我到教室接人,但偏偏,我们俩错过,又偏偏,出门时没带手机。所有猝不及防的偏偏全凑一起。只有找。学校门里门外等候区找一通,没见。跑回小区,还是没影。去问同一小区的同班同学,也没着落。折身准备返回学校继续找,还没出小区,他自己回来了。
他“写”看到我的第一眼:她看起来不太高兴。
在放学接不到人的近半个小时里,我几乎要急炸,一颗心大起大落,怎么可能还满面春风。见到他,抱在怀里痛哭一场的空白都有了。
可是,我得知道为什么。
事情的原委自他嘴里说出来。原来。
可老师对此事的态度这么郑重,方法如此隆重。我在厨房里来回踌躇,最终短信老师。
——……已经接到孩子了,问了下他被留在教室的原因,他说因为看新发的《雷锋的故事》,而没有第一时间收拾好书包,以致耽搁排队。是这样吗?想跟您了解一下,这小子最近似乎状况频出。谢谢。
老师的回复很快。
——那他没有说真话。我看到他看的是一本游戏书。
嗯?我心里一激荡。
——这样啊……这本书是他从同学那儿借来,我不支持他看,说不适合。字小也罢了,里面的内容语言啊什么的有点乱七八糟,他可能怕我不高兴没敢说看的是这本。我知道了,也会反省下我自己。
我以为就这么结束了,埋首在油烟里准备餐点。时间缓缓流过一长段,出乎意料,又接到一条回复,之细长,我失魂落魄了很久。
——最近作业质量也不高,同步、生字都有错。以前他的作业可是全对的,你问问他。不过今天我也表扬他了,做操时,钟**跟他讲话,他遵守纪律,没跟他搭话。孩子很聪明,希望我们加强联系,把他的小毛病在萌芽状态就及时发现和纠正,他会有出息的。估计跟他这学期没当上班干,感到挫折了也有关。
我看到了肯定与期许。很惭愧。他的作业,一向不是我的重要关注点。我豁然觉得自己与老师的重心有所偏移,这中间隔着浅滩、溪流、山丘,只头顶的同一片天一直笃定的还在。这让人不安。
开学之初,各种问题四处开花,一件又一件接踵而至。先是第一周的第四天,班主任领着他特意来找我,说他整个人不在状态,没把寒假放野的心收回来。表现之一,放学后桌椅没摆好就想走人,几次了,那样迫不及待。
也是那一次,老师透露,因这一周的观察期里表现不佳,本学期的班干职务岌岌可危。
再接着,数学作业本上史无前例多了几个猩红大字:请家长检查后签名。后边,夺目叹号。每一个字,都印在我脸上,像谁瞪视着我这个“不负责任的家长”的那双剜人的眼。翻了翻,作业做得潦草;涂色,连线,字体,那个张牙舞爪,一看即知是匆匆间临时抱佛脚的产物。一问,果然大有来头——他当天忘记把作业内容记到记录本,当晚当然就没做,这是第二天到校后突然记起,赶做出来的成果。
能把突发事件处理成这样,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第三周,家校联系表得了两张哭脸,又一个空前。分别是纪律和作业两项,前者,爬到乒乓球台上玩。后者,没交雷锋主题画,他告诉我说明明已交,却无故失踪,据推测,估计是组长收作业有失误,弄丢了,可老师不会去细究这些枝节。
前段看《爱哭鬼小隼》,有一句河合隼雄的教育论断:孩子们总是在大人看不见的地方以孩子的方式干着坏事成长的。就是这种感受。你如何看待它,决定了你的态度。但这里,我想再加个后缀:如果这也叫坏事的话。
在我看来,这些都只是成长的旁枝末节,是蓬勃生命的催化剂。因此,也不存在跟风的责骂、惩罚与批评。孩子在学校所受的约束、所要遵守的规矩、所要接受的戒律惩罚已经够多,这些,已足够他去消化,也足以让他记取。接过老师的棒,对孩子再度实施同样管教,情何以堪,尤其是在现行教育环境下。理想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学校的补充,而非统一战线。
学习上如是,“家长把精力放在监督孩子作业、辅导孩子学习、解答各种难题……最终,家庭教育沦落为学校教育的‘复制品’。家庭教育应该有更为广泛的内涵、更为长远的眼光”,如此种种,都要警惕。
当然,我也不是要指责具体的谁,诸多不同决定了处理问题的角度不同。老师身处那个位置,有她的缘由。而我是这样的身份,所以这样处理。内核里,都承载着美好期许。
最后的短信里,我回复了老师的分析:……班干这个事相信他会慢慢消化……我尽量温和待他,最怕他有什么事都不敢跟妈妈讲……
这其中我也在反思。
有个细节,它流失在强势的不由分说的惩罚里。
关于看的什么书,孩子觉得“老师冤枉我啦,我刚从抽屉里把那本书拿出来要放到书包,老师就看到了,她以为我看的是那本,其实不是”。
我没有再跟老师提起。
(二)叛逆的孩子
近来,小谭很叛逆。
去坐地铁,小谭拿着他的地铁车牌。本来是松松的拿在手上,我提醒他:“拿好喽,小心别掉了哦!”不提醒还好,一提醒,小谭马上把车牌往地上一丢,一边得意地对我说:“拿好啦,拿好啦!”一边用挑衅的眼神看着我。周日,下雨,去奶奶家蹭饭的路上。小谭的伞,和没打没两样,打着伞,衣服却淋得透湿。提醒他:“把伞打好。”小谭听罢,把伞干脆往旁边一甩;路上有积水,小谭不走干地方,偏走有水的地方。我一句:“小心水”还没收回来,他便已经朝一大水坑跳去。我原以为他是想跳过那个水坑,却没想到,他的落脚点恰恰就是那个水坑。鞋、裤、包括我身上,自然是在劫难逃。
这样的事儿很多很多,无法一一列举……
面对如此叛逆的小谭,我似乎什么也不能说,因为我越说,他越做。
慢慢地,我也摸清了些门路。
少说、诱导、反说、游戏。
少说呢,没办法,反正他也是不听,我也不想多说,说了也白说,还不如不说。你让他拿好,他偏要丢掉,你让他打好伞,他偏要淋雨,你要他别跳,他偏往水坑里面跳。
诱导,自然是减少命令性的语句,诱惑他完成目的。想要他快点吃饭、做作业、上床睡觉等,都得在他面前搁着一颗“糖”,他基本很自愿很快速地完成。
反说,就是利用他的逆反心理。明明读书需要签字,我却不提醒他读书。只是幸灾乐祸:“哎呀,太好啦,小谭今天又忘了读书了,哎呀,这下不签字,老师又不会给你加分了,看来,下次兑礼品又轮不上你啦!”小谭听罢,马上拿出书本,认真地读起来。哈哈,看你不中招!
游戏呢,就得即兴了。有天早上,还有三分钟小谭就赶不上校车了。而这时候,小谭还在家里,刚穿好鞋站到门外,我就发现他穿的鞋,两只不一样,也就是穿了两双鞋的一样一只。我原以为,他无意的,对他喊道:“怎么穿的鞋?赶紧换掉!”小谭狡黠地眨着眼睛不说话,我知道,这小子又杠上了。我打算逗逗他,我对他说:“胡说八道!”小谭说:“什么胡说八道?我又没说话!”我一边换个词,一边拉小谭进门“乱搞!”小谭更乐了,揪住我的小辫子不放,他说:“没有礼貌,我也没有乱搞啊!老师说了,什么‘胡说八道’、‘乱搞’,都是不文明用语。”我已经把小谭拉进门来,小谭一边换鞋,一边哈哈大笑,我趁机假装怒道:“滚!”,一边作势要捉他,小谭哈哈大笑,燕子状、屁颠颠“滚”下楼。
实际上,很多时候,我都拿他没有办法。小谭爸长期对小谭忍无可忍,着急地在我面前转来转去,然后把希望寄托于我:“你就不管哈子他?”哈哈,我早已练就金钟罩铁布衫,也不能时时对他“狮子吼”,也没有很好的耐心,时时和他斗智斗勇。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忽略,反而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只能耐心地、安静地等待,这个叛逆的孩子,慢慢的长大!
(三)镇定些,他一直在成长的路上……
七岁了,他长成大小伙子了。
上周四放学回到家,他边写作业边问:妈妈,于老师说‘再写不好字,就把别的课都停了,再不行就放学留在学校写字’,你怎么看?
我怎么看?我该怎么看?
虽然,我觉得他的字写得还不错,有些看起来很复杂的字,写得很工整,有些笔画,提顿有据,拿捏的还蛮恰当的,偶尔一两个看起来仿佛还是出自‘练家子’之手……尤其是写在单独的一张纸上时,我真的觉得还不错。
可是,老师说写得不行,那想来是不行的。
上学期的两次家长公开课,我参加过一次,语文展示课上有一环节是,学生们当堂写字,小老师(学生扮演)随便点几个学生,将其写的字投影在大屏幕上,然后让其余的学生从‘大小’‘工整’‘干净’……啥的,五个标准来评价,五星为最高。
当时,我捏着一把汗,在心里默念‘淡定’……
第一学期,老师就在QQ上很委婉的‘教育’我:一凡妈妈,请让孩子多练习拼写,多写几遍孩子累不着……
长这么大,一直还算省心的学生,从来没让老师这么操心过--我说的是我,不是他。只是,如今被他的老师这么‘操心着’,还不批评的批评了一番,心里不能不有点起伏。
我以为学习是他的事儿,所以,虽然也按要求签字,譬如‘已读5遍’‘已听读3遍’‘已背过’,也会在他递过本子来的时候问一句‘都写完了,要注意检查喔,妈妈在哪里签字’,然后或许一边在喂奶,一边给他签上字。
有时还得现学现教,我先听读他的英语磁带,然后一句一句的教给他(英语新课文预习,他说磁带语速快,妈妈教的好学,我却担心发音不准而屡屡推辞)。
第二天,拿回来的本子上,或许会有几个红叉叉,定睛一看,大约是b和d或p和q混淆,又或者是bian拼成了ban,粗心?总归还是学的不够扎实。为他分析一番,但内心里对老师‘错误的写三行之类’的要求并不十分认同。
几个主课老师都对他评价颇高,却又不约而同的指出了他的书写问题,作业本,QQ,素质测评手册,期末评价上,大都指出这个问题,似乎‘你本可完美的,如果你的书写能提高的话’。
好吧,当写在书上时,尤其是写在左侧时,因为摊开的书中间部分凸起的影响,他写字会不那么规范,比如‘鼻’上下分家了;‘树’大概可以看成‘木又寸’……
但是写在纸上的时候,我觉得还可以啊。‘燕’多复杂的一个字,他安排的结构很合理,写的很工整;‘笔’最后这笔‘弯钩’提顿有据,还是不错的呀。
只是,如今问题严重了,至少在他眼里很严重了,‘老师说了,再写不好别的课都停了’,自然他很喜欢的小牛顿科学实验课,可以放风的体育课,正在学着机械舞的舞蹈课(非兴趣班,本学期新设形体课本校老师执教)都不能上了,而且还有‘留校’的风险。
所以,他想了解我如何看待这个事儿,他更希望我去跟老师‘谈谈’。
我能怎么看?
我沉默了一会儿,尽管有些言不由衷,却还是说‘妈妈尊重老师的意见,如果留校,妈妈去陪着你’。
然后,迎面是他有些无奈的神情,也许还有点落寞和不解。
我一人之力很多事情无法改变,给他点力量吧:妈妈相信凡凡只要认真写就可以写的很好,你看,这个字,这个字,还有这个字,凡凡写的多棒!凡凡慢慢写,一笔一划的写,就会写的很好。其实,妈妈觉得凡凡写在纸上的时候很好,只是写在书上的时候,因为不得劲儿,写字姿势受影响,写的不太好。那我们多在纸上练习,写的熟练了之后,在书上就也可以写好了……
周末,他写了一张组词的试卷,不错,大小、结构都安排的更合理了,他说:现在于老师说我写的字大小都没有问题了,因为每次于老师都先在前面给我写上一个作示范。
其实,他的老师们很用心,学校也有别于某些一心只抓成绩的公立小学,着眼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且,与同学的孩子相比,凡凡的作业真是少之又少。老师也不会将孩子们分成三六九等,贴上优与劣的标签……
我应该为他感到幸福,更为自己这个‘懒妈妈’感到庆幸!
那天,他预习新课文:妈妈,我读30遍够不够?
我很诧异:30遍!怎么要读那么多遍?!3遍足够了吧
可是,老师说至少要读5遍!
好吧,那就读5遍吧。
于是他自己读了4遍之后,找我来‘检查’第5遍,并要求我配合他排练课本剧一遍(即分角色朗读,他自创预习形式)。然后,次日告诉我别的同学都盖了一个大拇指印章,只有他盖了两个,因为只有他排练了课本剧。
想来,当初要求读30遍,也是为了多盖几个大拇指印章。只是课本剧的方式,多睿智!
又想起某日晨起,他淡定却迅速的拿出作业本坐到书桌前奋笔疾书--头天晚上玩的忘记了作业--再看看牛妈笔下的牛同学和淡定的牛妈,我妄自揣测下牛妈的那份淡定背后,其实,也曾经有些或大或小的暗涌吧?
每日早晨六时前,他拉开窗帘,打开灯坐在床上看会儿书……听到踢踢踏踏的脚步声,稀里哗啦的洗漱声……晨练回来的婶婶和他共进早餐,期间叽里咕噜争论古今中外很多问题……7点出门,他会先跑来抱抱妹妹‘小语宝贝,老哥上学去了……’
下午回来,第一件事儿,抱抱妹妹‘小语宝贝,老哥回来了……’
然后,写作业,吃点加餐,捧着书坐在某处,一动不动,看到精彩之处,笑的前仰后合,让我看,而我丝毫不觉的好笑,以前会言不由衷的糊弄他,现在毫不客气的‘嗤之以鼻’,他亦不恼,也不会自此在我和他之间划道代沟。
昨天,搂着他腻歪,很矫情的问他:如果你将来找个媳妇对妈妈不好咋办啊?
他说:那我就辞退她。
做妈妈到这份儿上,也算轻松。
其实,曾经他也很喜欢用哭来表达情绪,即使现在他是个七岁的小伙子了,他也仍然会在某些时候选择用哭来释放他的情绪。
所以,麦子大可以放心,有一天你的小心脏也会变得淡定。当他掌握了更多的情绪表达方式时,他将会适时选择适当的方式来释放,包括哭,包括说理,包括写信,甚至包括打人。
好吧,陪着他就这么成长,路上镇定些,当面对他的那些不优秀,他给我带来的那些没面子时。
生日快乐,小伙子!
小段子:我已经尿了好多年了
给妹妹把尿,他也来凑热闹,妹妹还没开始,他已然尿完了。
他边提裤子边说:我尿尿比妹妹熟练些,毕竟,我已经尿了好几年了……
让你忍不住笑的腮帮子疼。
(四)孩子不听话,谁之过?
回来的路上,亚亚告诉我今天老师有些话说得很过分,听着心里很难受,看看亚亚凝重的表情,不用猜,肯定又挨训了,其实孩子挨训那是不能避免的,但要问清为什么,孩子的错,要求她首先意识到,然后再改正,虽然这是一个很让人揪心的过程,也是费力不怎么讨好的事情,但是对孩子还是事实求是的好。
亚亚给我讲述这一段时间以来,她挨训的种种情况,以及她对老师这些语言的分析,让我们还原一个孩子眼里真正的老师的模样,并且亚亚一再强调,这事你可千万不能让我老是知道我说她,要不然我就死定了,可见老师对孩子的威慑力不是一般的强!
最反感的一句话:你给我绞磨着点!(音同,不知道具体哪一词语是准确的)
绞磨着点这句话是方言,应该山东的老乡都懂得,也是日常用语中经常使用的,意思是你自己掂量着,琢磨着的意思,也是对人的一种挑衅,你自己做的事心里清楚,看看怎么收拾你的意思。
亚亚反驳:一听这话真过分,什么事啊就绞磨着点呢,不就是说个话吗,至于吗,我心里想,绞磨着吧,谁说谁绞磨着,反正我没说!
同班老师的语言对抗:好了别说了,你让孩子们玩玩吧,呆到那里也没什么意思啊,你觉得呢?
由此可见当班的老师也并不认可这样的做法,让孩子们玩玩胜过安静地坐着,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让他像木偶一样的坐着老师是省心,可孩子们做不到。
最伤心的一句话:给你最后一次机会!
亚亚解释:这是亚亚跟同学说话被老师逮着之后说的,用了一个最后一次机会的词语来训斥,亚亚说听了这话心里很难受,谁听谁难受,好像永远不能翻身似的,哎……
同班老师的语言对抗:你就让他们自己想玩什么玩什么吧,要不玩金子塔,要不下去跑跑,没事干不生事啊!
最强硬的一句话:打吧打吧,看谁打过谁?
亚亚讲述:班里有一个非常强悍的孩子,挨着谁就跟谁打,虽然同班近两年,亚亚还是今年第一次跟他一个组,座位紧挨着,发现亚亚的耳朵有紫痕,过两天又是脸上搓一层皮,要么就是跟亚亚夺书包,争座位,动不动就踩一脚打一拳的,亚亚忍无可忍,并且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个孩子一伙的,为此班里的孩子都很讨厌他们这几个,哪个家长找老师老师才给调位,并且老师说孩子没有反应的,意思就是谁说就是个别现象,当家长的也不好多说,我说那就调位吧,我们惹不起躲着吧。好在分开之后亚亚不再烦恼,又一个男同学就倒霉了,经常受到不公平待遇,亚亚为此打抱不平。告诉老师之后,老师也不怎么管就说,打吧打吧,看谁打过谁?
亚亚多次说老师这样说不应该,打过又怎么样呢,打不过又怎么样呢,这事就是非打不成了,老师这样的说法不负责任啊,不问情况就说,受伤的都是小朋友。
最不好的做法:不管孩子们自己去别的班里玩一个小时再回来。
那天亚亚说老师被孩子们气走了,原因就是孩子们太吵,不管了,并且另外一个老师也因为备课不在,于是老师离开一个小时直到放学才回来。不知道情况是否属实,老师反感孩子们说话应该是事实,估计亚亚也是叽哩叭啦说个不停中的一员,这事缺了亚亚也是不行的。
亚亚私底下的反抗:嘴巴就是吃饭和说话的,不让说话是不是太过分了!
还有一个更不可思议的是,老师狠狠地训孩子们,园长看到了,孩子们心里想这下可好了,等着园长训训老师看看咋样,结果是园长说:“做得好,孩子们不听话就应该好好的训他们!”孩子们集体无语,哎,怎么她也这样呢?
罗列了一堆琐事,不外乎一点,就是老师不喜欢孩子们乱说话,老师在孩子眼里有些严厉,所以孩子们不乐意了,那么我问亚亚你认为你们难管是谁的原因,能分析一下吗?
亚亚分析:不仅是我们的老师讨厌我们,别的班里,整个的大班小班中班的老师也都很讨厌我们这个班,主要原因是我们老师没事就跟他们说我们多么的不听话,本来一件事情很小,说得很大,夸大了你知道不,就是一个小米粒,她却说成一个大米粒,并且还到处说,他们都听她的,说的跟真的一样,其实没有那么严重,于是都不愿意为我们代课,就连新来的老师都说受不了,又换了一个,还是说不行,我们自己的老师就忙着弄这弄那,备课什么的,我们就这样成了让老师们讨厌的孩子们了……
我的分析:老师过多的严厉未必是好事,因为说多了孩子们都当成耳旁风,下课就是一个自由的空间,孩子们可以说可以玩,上课要严格要求,谁有过分的行为老师可以严厉的批评,现在他们的情况是上课下课都成了老师训斥的对象,于是老师任何的发怒都很难引起孩子们的高度注意,反而让孩子们心生反感,成了说什么都听不到脑子里面的皮小孩们,再加上老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是利用孩子们的优点来规避缺点,而是极力的渲染,让孩子们无形中背上了不听话的罪名,并且一说这个班都有点闻虎生畏的感觉,
孩子不听话,无限纠结的话题,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孩子总是调皮的个性展示给我们,该如何引导,该如何教育,值得我们深思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家教故事征文(家长篇)
妈妈的心,孩子的行
殷志斌:课间享受特殊待遇
范明甫:无声的影响胜过无休止的唠叨
孩子为什么会浮躁?
辅导孩子功课,自带“灭火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