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秘的桃坪羌寨

从汶川开车去松藩,途中路过理县的桃坪,我们专门进去看桃坪羌寨和那高耸神秘的碉楼。

出了汶川,路上不太好走,主要是正在修建“成马”(成都--马尔康)高速,十几公里到桃坪。

到达那边正好是中午,天气很好,蓝天白云。加上这个寨子边上前后都是高耸入云的山峰,抬头几乎看不到山顶,白云缠绕山间,风光异常美丽,使我们的心情自然地好了起来,一扫前几天在地震地区的沉重。

桃坪羌寨,位于理县杂谷脑河畔桃坪镇,是在汶川去茂县与松藩的213国道旁。

桃坪羌寨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尚有人居住的碉楼与民居融为一体的建筑群,寨内有完善的地下水网、四通八达的通道和碉楼合一的迷宫式建筑艺术,是当今保存最完整的 “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被中外学者誉为“神秘的东方古堡”。

将车停在停车场,与陈萍一块进桃坪这个美丽的羌寨。

桃坪位于邛崃山脉中段,岷江支流杂谷脑河流经山谷寨旁,四周都是高达2000米以上的高山。山坡上还能看到有在悬崖上盘旋的公路,这告诉我们,山上白云生处还有村寨人家。

村口还有一些精美的雕塑,有羌族姑娘汲水、有大禹治水、还有一些重点文物保护的碑石。

寨子里面全部是石块砌成墙壁,房屋都是这种石块墙,每个院子都种着花卉、水果(樱桃、杏子、葡萄、核桃和李子),果树多且好看,水果还很便宜。

我们买票进了景区,门票60元。

5.12大地震并未对这里产生破坏,据当地人说,因为其建筑年代久远,结构牢固,因此抗震效果还是很不错。过去羌族为保护自身,整个寨子以古堡为中心构筑成放射状的8个出口、13个甬道,出口连着甬道织成四通八达的桃坪路网。本寨人轻车熟路,进退自如;外人不识道路,如入迷宫,所以寨内的指路牌较多。

寨屋并连相通,外墙用卵石、片石相混建构,斑驳有致;寨中巷道纵横,有的寨房建有低矮的围墙,保留了远古羌人居“穹庐”的习惯。

民居内房间宽阔、梁柱纵横,一般二至三层,上面作为住房,下面设牛羊圈舍或堆放农具,屋内房顶常垒有一“小塔”,供奉羌人的白石神(一块卵状白色石头)。

堡内的地下供水系统也是独一无二的,从高山上引来的泉水,经暗沟流至每家每户的地底,上盖石板和土,一定距离间留有活动石板,揭开即可取水,还是“天然空调”。这些水渠方便、保密,不仅可以调节室内温度,还为战时提供了巨大的生存空间,是避免敌人断水和逃生的暗道。

浓缩了羌族千年历史的桃坪羌寨,还保留着传统的羌民生活习惯,从院内、小路上戏耍的儿童,到门前穿著民族服饰,观看游客的老者;从正在绣花的羌女,到几个聚集在一起喝着青稞酒的羌汉,无不呈现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路边,我们还不时地看到有羌族情歌的碑牌,别有一番情趣,我随手摘录两首:

一对眉毛两寸长,日钩心肝夜钩肠。

心上只有妹一个,留得一枕半边床。

哥是山中一树桠,妹是桠上一朵花,

红花绿叶相和映,阿哥阿妹是一家。

寨内的巨大碉楼,雄浑挺拔,屹立于房屋相互连接的村寨中,高高低低,从数米到数十米,建筑形式有四角、六角与八角,以土、石、麻筋、木为料,有的仅用土木。片石与黄泥砌成的坚固经历了无数的地震后仍完好无损。墙体和墙体之间的巷道深幽而神秘,因一些巷道上搭建了房屋,于是有了无数个暗道。

从阳光下走进来,一下子不适应,根本看不见,真是如入迷宫。

他们说,由于羌族人聪明,建房屋时,施工不绘图,不测算,不吊线,信手砌成,结构匀称,棱角突兀,雄伟坚固,精巧别致,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观,所以,一年到头,吸引了无数的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碉楼是整个寨子的标志性建筑,大多雄踞在寨子中间的房屋顶上。碉楼一般为六七层,最高的九层,高约30米左右,各层四方开有射击窗口,顶楼的钟孔是作为传递消息用的。

有的碉楼外墙四周还用木料挑出一个环形的平台,用于战时瞭望,上面还用木板加盖屋顶,遮避雨雪。

羌族建筑,就近取材,利用附近山上的土、石等资源,先在选择好的地面上掘成方形的深一米至两米左右的沟,在沟内选用大块的石片砌成基脚。宽约三尺,再用调好的黄泥作浆,胶合片石。石墙自下而上逐渐见薄,逐层收小,石墙重心略偏向室内,形成向心力,相互挤压而得以牢固、安定。屋顶结构层次由下至上分别是主梁、椽子、劈材层、竹杆、黄刺、棕耙,颇具民族特色。

中午在一家寨子里的人家吃午饭,一个水煮耗牛肉,一个炒苦瓜,85元。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姑娘点菜,她的弟弟送菜。买单也是小姑娘刷卡,她拿了一个微信的扫描仪,给我们收款。

我还到她家转转,翻拍了她家挂在墙上的几幅照片,幸福的笑容洋溢在脸上。

看到她奶奶身穿的羌族服装很漂亮,要求与她合影,她孙女同意,并帮我拍照。老奶奶说不好看,回去老婆看到会说你的。我说漂亮,不会的。

 有一幢房屋的门口摆了一块碑牌,上面写着斯汀北尼若:

“在这喜庆的夜晚,

喜笑颜开把客引进来,

可口的饭菜摆满桌,

香甜的咂酒已开坛,

喜庆萨郎主人领,

吉祥萨朗众人跳”。

陈萍坐在他们室内的火塘边,体会羌族人的起居生活滋味。

火塘上房挂满了熏烤好的熏肉、腊肠,还有耗牛腿,香味四溢,芳香扑鼻。

喝咂酒,是羌族人的生活中重要的一个细节,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他们互助、团结、欢乐与幸福。用现代的眼光来看,他们这种喝酒的方式有点不卫生。

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追溯历史,是我国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优秀传承者,从他们过去穿着的兽皮和头饰看,从游猎到农作的民族进化,十分清楚。

淳朴的羌族人在村寨摆出了他们的拿手绝活——羌乡刺绣,色彩艳丽,工艺精湛。

羌族人崇尚红色,将火红比喻吉祥,他们的祝福语“纳吉纳噜,就是”吉祥如意“的意思。

景区就是地震前的老寨子,虽然桃坪寨的人都有新房子在外面,但里面每户人家均还有一幢老房子,还有一些人仍然居住在老房子里面。

许多房屋都用作了景点,尤其是有碉楼的人家,没有人居住,可以随便进去参观。当然有的人家还在使用,不允许别人进去。有一家我们走进了厅堂,但里面有人说这是人家,不是景区,意思是说不允许进去参观。

我们爬了两个碉楼,一个是跟随导游进入的,若不是跟随他们,也许我们不知道头顶上有碉楼,房间角落的一个台阶就是上楼的通道。寨子里的所有房屋都是连通的,在路上盖个骑马楼,就可以通向另外一幢房屋。关上门就隔开了两幢房屋,打开门就是一个通道,一户人家像个迷宫,没有人带着,根本不知道怎样转过去。

还有许多过道地方漆黑一片,小心摸索着走过,听着脚下的流水声,有点恐怖。

寨内一大片黄褐色的石屋顺陡峭的山势依坡上垒,其间碉堡林立。上到碉楼上,我们激动,这座用片石砌成的碉楼,高高的,在上面可以看到整个寨子的全貌。蓝天白云,头顶上近在咫尺清晰的高山,灰色石块建筑、一座座高耸的碉楼,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我们拍个不停,留下了许多照片。我也给陈萍拍了许多漂亮的身影。

 后来进一家人家,里面在拍电影,还有一个游客认出了女主角,兴奋地要求与她合影。后来我们趁他们拍摄空余,进去看了看。

 桃坪人家进屋均有门锁,他们很巧妙地在门边设了一个开锁的洞口,里面挂着一把木制钥匙,伸手进去,用钥匙可捅开木制锁。但导游让我们试着开锁,我们外行人怎么也不容易打开。

七拐八转,突然又在路边看到一座高耸碉楼,我们径直进去。整幢碉楼没有人,陈萍小心翼翼爬到了三层的平台。

 我到了最高处,上面风景可好了。我将上面的建筑拍摄了一个遍,好风景看够了,才小心地爬下来。

碉楼在下半部分,还有有楼梯可爬,虽然窄一些,只能容纳一个人勉强上下,有时要侧着身体才能通过。

再到上面蛮危险的,因为最上面的楼梯就是一根独木,在上面砍了几截豁口,作为楼梯,所以要特别小心,稳住身体不要晃动,才能顺利地上去与下来。

这个叫“土舍碉”的碉楼最上面的部分特别狭窄,有的只有一两个平方米,所以就没有放置楼梯的位置,他们合理利用空间,用一截木头,做了一个上下方便而又不占地方的楼梯。

我们还看到山坡上有一处观景台,有阶梯可上到最高处,找到这条路攀援而上,到达平台。整个桃坪的景色尽收眼底。

从碉楼上朝下看,石片垒的羌族房屋成片成片地连在一起,每家的房顶上均有楼梯上平台,各个人家都是相相通的。

眼前的风景,高空湛蓝,陡峭的山峰,聚集在山沟的羌式建筑,看起来如同水墨画卷,看不够,拍不够!

我们继续闲逛村寨,到了后面的园林和果园,还有一个“川主庙”。四川境内不少地方有纪念都江堰治水的李冰,叫“川主”的寺庙,比如在松藩的“川主寺”,就非常有名,不仅是寺庙,还是一个著名的地名,从那里可以去黄龙景区。

沿寨中小溪走了好长一段路,直到没有路了,才转向朝左,穿过一处人家的院子,走了出来。

见到一处小院,装饰得相当好看,那五彩缤纷的风车,在蓝天白云下艳丽多彩。

寨子边上就是213国道,向北通向松藩与马尔康,向南可去汶川,更远可以到达西双版纳的勐腊。

走出古村寨,我们沿杂谷脑河走回到停车场,由陈萍开车离开了桃坪,一直开到茂县,再由我来接手开。接下来的一百多公里,风景很好,但由于赶路,天气也阴沉,我们没有停留,一路不紧不慢地开着。

进入松藩,就下大雨了,我们放慢速度,在八点前到达松藩县城,冒雨住了下来。

2019年6月11日于西双版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碉楼屹立古羌寨
四川阿坝州:神秘的东方古堡 探秘桃坪羌寨
【今日话题
羌寨碉楼
精品合诵 | 《桃坪羌寨,神秘的东方古堡》
东方古堡 桃坪羌寨 (旅游览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