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生物与人体【14】

【让身体每天健康一点点】

 【 第 14 篇】

本篇依然属于我学习归纳整理而来,有所谬误也在所难免。之所以单独成篇,只是觉得,我们还真不能小看微生物的力量。

我们的全身上下都遍布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皮肤上(每个人的身上之所以有不同的味道大约就是怎么来的)、口腔里、眼睛里、肠胃里等等。微生物包括了细菌、病毒以及一些原生生物等一大类群体。

别小看这些小东西们,其实他们和我们这个肉身的关系还真是紧密,这些微生物大多是后天成为了我们的“小伙伴”或者“捣蛋鬼” 。例如,有一些皮炎或者过敏和过度洗澡和使用杀菌肥皂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生病用了抗生素、挂了水,会经常引起腹泻或者便秘。这些在日常生活中能看出来的现象,就侧面证明人的健康和微生物有着密切的联系。

微生态系统是由正常的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的微环境(如组织、细胞、代谢产物)所组成,我们人体有口腔、皮肤、泌尿、胃肠道四大微生态系统,此外还有很多小的微生态系统。单单肠道的微生物就占人体总微生物量的80%,因此肠道被称为人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系统。

咱们就先从这个最重要的肠道、消化、健康与微生物的关系谈起。肠道里面的微生物主要功能是帮助我们消化食物,把我们消化不了的食物和纤维,通过酶(酵素)转化,变成了短链脂肪酸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有的人怎么吃都不胖,有的人喝水都长肉,就和这肠道微生物有一定的关系。

消化食物,可以理解成发酵、吸收的过程(和农村的堆肥然后还田有点像)。目前从医学数据来看,免疫系统疾病,还有很多慢性病都与肠胃消化,以及肠道炎症和健康程度呈现出很强的相关性。

但这只是一方面,除了物质消化、合成与代谢功能外,肠道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与机体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也极为密切。最新科学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不仅可以作为天然屏障维持肠上皮的完整性,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还通过调节肠道粘膜分泌抗体,作用于肠道免疫系统,并进一步影响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因此肠道又被认为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微生物维持的免疫平衡在机体自身免疫疾病的预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当某些因素导致肠道菌群发生改变时,例如过分使用抗生素,会进一步影响到人的其它免疫系统,这种免疫平衡一旦被打破,就容易引起各种疾病的产生。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不仅影响人体肠道本身的功能,还调控着人的整个免疫系统。

人类肠道总共发现了200种左右的细菌,如大家熟悉的乳酸菌、双歧杆菌等。然而,每个人的细菌组成又相当的不一样,虽然体内的细菌每天会一点一点发生细微的变化,但总体不会有很大的变化,恐怕在人的一生当中,肠内生态系统的类型也不会发生大的改变。自2010年至今,细菌的全貌才清晰了起来。这些超过200个种类,数量超过100兆的细菌每天在肚子里增值,增加的细菌作为粪便排出。大便的三分之一实际上是肠内细菌的固体形态,换算成重量有1到2公斤左右。肠内生态系统与我们的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想减肥的人和皮肤容易皱纹的人,这两类人群的肠内细菌貌似有很大的不同。

肠道微生物还体现出很强的“生物钟”特性,以色列科学家进行了有趣的实验:首先他们对保持正常昼夜节律的小鼠粪便菌群分析,发现高达 60%的肠道细菌绝对和相对比例都存在昼夜节律波动。 他们进一步又通过对正常生活节律和经常来往美国和以色列长途旅行的人群的粪便进行分析,发现在倒时差前、中和后期,这些人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非常类似于小鼠实验的结果,倒时差的人肠道菌群易向着肥胖和糖尿病患者特征的改变。更有趣的是,将倒时差过程中受试者的粪便样本移植给健康小鼠,这些小鼠体重会增加,血糖和体脂肪都高于对照组。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经常熬夜的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对健康是有很大影响的,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对健康有益也在这里找到了科学的依据。

从以上肠道微生物与疾病关联的最新研究不难看出,肠道微生物在维持人体健康和疾病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很多疾病都直接或者间接与肠道微生物处于失衡状态有关。除疾病的产生与肠道微生物直接相关外,便秘、口臭、口腔溃疡、内分泌失调、甚至我们日常生活遇到的一些免疫系统疾病、精神问题可能也与肠道微生物的失衡相关。

失衡原因很多,最主要来自滥用抗生素,过分的使用抗生素不仅杀死了病原微生物,也消灭了大量有益的微生物和益生菌。在正常条件下, 宿主与肠道微生物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 当这一平衡系统遭到破坏时, 肠道微生物的数量、种类和定位上出现异常改变, 会引起宿主出现病理变化,导致人感觉不舒服甚至诱发免疫系统疾病。至于我,银屑病的最早发作,我就是怀疑和多年经常一发烧就挂水还有长期过量的喝酒有一定联系,因为这两项都是破坏体内微生物系统的重要因素。

还有一种研究认为,皮肤异常和肠道漏洞有着很深关联性。该理论认为,一旦让有害菌占得优势,患者出现了胃溃疡、肠炎,导致胃壁、肠壁出现漏洞(很细微的),这些漏洞会让细菌、过敏原、蛋白质等进入淋巴系统和血液,将会使已经削弱的免疫系统更加不堪重负。例如:如果饮食吃了太多的烤肉、烟熏的食物这类存在致癌隐患的食物,以及过量的油脂,含自由基太多的食物。外加喝酒,尤其是过量饮酒吸烟,晚上熬夜等等,就加重了肠道微生物的受损、从而加重炎症引起发病。

这也许从侧面印证了“发物”这个概念,发物基本都是富含蛋白质且有营养的食物,在微生物生态和肠胃不健康的状态下,蛋白质分子容易从肠壁渗出,进入了血液,从而引发了内在炎症和皮肤免疫系统等疾病。

当然,肠漏导致及皮肤问题的结论还只是个别研究和“经验学”,我并不完全认可这种说法,因为同样的类似生活方式,却可能引起除了皮肤疾患之外很多其他的疾病,还有些人也压根不生病。致病的过程,我更倾向于从人体整体观点来看,首先有先天基因遗传因素,内脏的病变和身体健康一定是关系密切的,同时情志也和身体关系密切,但这种关系不一定是谁在前谁在后的因果,而是全局互相影响的。例如疾病也可以引起情绪不佳,银屑病加重可能引起肠漏的加重,总之,这是一种内因和外因恶性循环的作用,而不一定是谁先谁后的。

无论如何,我们跟体内的微生物在一起,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我们吃下去的食物,也是它们的食物,所以在互助互利中,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共生的关系。微生物菌群的健康共生就会让你的所有的食物:蛋白质也好,油脂也好,还有碳水化物,它都可以分解的彻底,所以绝不是一味的忌口、禁食就能解决问题的。

体内生态系统真是有一种宇宙的感觉。我越发觉得,如果人是一个地球,身体里的小伙伴,就像地球上的一个个人、一只只动物对于地球一样,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重要的存在,人和细菌一起构建的这套生态系统是密不可分的。

说到这里,强调一下,本人不是推荐您去要买什么营养品保健品的,相反,如果不是肠道问题非常严重的话,根本没必要去专门吃什么益生菌保健品。长期吃外来摄入的益生菌反而可能会引起内在生态系统脆弱的问题。我认为这方面从日常的合理膳食,我们也可以获取更好的菌群和营养。例如没有防腐剂的自制酸奶、泡菜、水果、粗粮甚至一些中药,都是上好的益生元和益生菌。所以弄点补中益气的中药或者发酵食物、水果适当吃吃就很好了。另外,怎样才能增加体内菌的质量呢?还可以适当补充食物纤维(益生元)。益生元实际上是肠内细菌的食物。比如说牛蒡,洋葱、芦笋等这些蔬菜,还有豆类,比如纳豆和大豆,这些食物富含天然的食物纤维。肠道生态系统大约就聊这么多,让我们再看看人体其他地方的微生物。

在我们全身上下细胞都包裹着微生物,我们的皮肤也有很多的菌群和微生物。

很多有孩子的家长有着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宝宝所处的环境越干净越好。其实不是这样的,过于干净,孩子接触到的健康菌不足,其体内菌群失调,没有细菌的多样性,更容易对食物过敏,得过敏性疾病,而此后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可能面临肠道菌群失调带来的更多的疾病。医院那种地方经常用消毒液,是因为病菌太多,人又多没办法。可是家里很多物品不必总是用消毒液擦拭,因为我们皮肤表面有一种特殊的叫葡萄球菌的菌群,可以保护皮肤,你要是用消毒的东西把葡萄球菌全部杀死之后,我们皮肤的葡萄球菌是帮助你对抗真菌霉菌,对抗外来有毒的物质,还有破伤风等……

我们家里是很少用这些东西的。甚至我觉得以前那样撒尿玩泥巴,这种正常的与自然的互动是安全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中国有句老话;“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落后地区、农村散养的孩子很少有肠道系统问题,消化系统非常强,身体也更结实。也很少听说呼吸道问题,印度地区以及他们的饮食方式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当然对于存在重金属和化学污染的地区,宝宝是一定要远离,所以大城市的孩子们还是要注意一些的,也不是让你不洗手越脏越好,要学会辩证独立去判断,但一定不是越干净就越好的。总之,我发现那些有洁癖的人常常消毒,而不停消毒皮肤、不停洗澡的那些人,可能他们的肠道系统或者呼吸系统等基本都是最差的。日本人有着全世界最高的过敏和哮喘等呼吸系统问题,大约和太过卫生有一定关系,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想。

从现实来看,我们就算不用灭菌肥皂和消毒液,也无法完全避免用化学合成产品洗衣、洗头、洗澡。那就尽量选择添加剂少的、味道不要太香的、尽量少用就好。讲究的人,条件允许可以考虑纯天然的护肤品,清洁卫生用品,例如需要护肤或者做皮肤的清洁,可以选用椰子油、山茶油、橄榄油、荷荷巴油,洗涤可以用皂角、清洁酵素、无患子等。不怕油腻的话,大家可以少量的吃或者抹在皮肤上,它们都具有是最天然的抗菌成分,对坏菌也有抑制、对有益菌和皮肤细胞还有滋养保护的作用。

微生物无处不在,再看一个小的微生物系统,我们眼睛。这里面也有一种奇特的菌类,它是眼睛里面特别友好的细菌,它是保护我们角质的透明层,保护它不受外界的感染的功臣,而且它是身体上唯一的一种可以生长在盐水里的菌群,在高盐浓缩的水液里面,像眼泪啊这些它还可以生存,它可以对抗任何病毒性的细菌,有清洗眼睛的作用。所以,不是什么滴眼液都可以无节制用的,这都是一个道理。

最后在总结一下,体内培养一套好的微生物系统很重要,方法主要包括:

1、均衡、科学饮食

适当饮酒可能可以助消化,但剧烈饮酒一定伤身。食物中增加纤维性食物,以增强肠粘膜的局部防御屏障功能,防止微生物系统易位。酸奶、泡菜、自然发酵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每天适量吃一点小菜什么的就可以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当然最好是自己做的,这样没有防腐剂等。

2、规律作息

调节身体状态,规律的生物钟可以增加身体微生物活力,从而增强免疫协调机能。人体从基因到免疫再到共生的微生物系统的健康运行都和生物钟有着密切的联系。

3、勿滥用抗生素

不是特殊情况,尽量减少人为的对微生物系统造成毁灭性打击的可能,例如抗生素滥用,甚至过分的消毒以及灌肠行为等。以免导致菌群系统紊乱。如果必须服用抗生素,可在服用或静点抗生素后2小时后补充乳酸菌制品或其他益生菌。在某国还要格外小心食物,食物中还潜藏着大量的抗生素,尤其是肉食。例如速生的鸡鸭鱼和猪肉,可能含有大量抗生素,最好能自己在环境ok 的农村养一些,或者宁可少吃低品质的肉食。

4、尽量用天然和无香精等添加的护肤、消毒外用品,有一些油类是天然的皮肤滋养和维护有益菌群的上品。

本篇尾声,补充一种很有意思的观点:“不是我们驯化了狗,而是是狗驯化了我们”(狗能生存下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驯化了人类去养狗)。这不禁让我想到人类与基因、人类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到底谁才是生命的主宰。总之,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人体细胞和微生物相互依存。一定程度上,那些共生细菌掌控着我们。我们应该尝试通过尽可能自然的方式努力和共生细菌形成良性互动,而不是靠消灭对方,多学习先人的智慧,这让我想到了中国古代农业里的堆肥还田、循环利用、稻鸭共生等都是非常节能和高明的做法,像自然学习,借力打力,无为而为,这也许是更加高级一些的思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免疫力差的根源在哪?经常生病的人,70%来自于肠道问题
身体只有1%是自己的,其余99%是谁的?
​每天健康晨推送:病从口入,好肠道,抵抗力才够强
肠道微生态系统的研究
人体微生物学:我,我自己,我们
人体70%免疫力来源于肠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