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余秀华被群嘲勇敢反击:最高级的活法,就是按自己的方式生活

文 / 若夕


昨天参加了一个读书会,中间主持人提了一个问题,问大家平时面对压力,会向别人倾诉吗?

一个书友回答:“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时刻,就是觉得自己正经历着巨大的痛苦与委屈,于是迫不及待地找人分享,欲获得感同身受的认可,但最后发现,没有人能真正懂得你经历着的委屈与忧伤。

于是我们慢慢懂得了,这世界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知道安慰捉襟见肘,唯有冷暖自渡。”

深以为然。

世上本无感同身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有自己才是自己坚强的后盾。

01

鲁迅先生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今年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在头条上看到一条新闻,武汉一家七口疑感染新冠肺炎。

夏女士说她公婆和丈夫三人病情严重,已经隔离,父母在另一家医院输液治疗。只剩她与三岁大的孩子在家,现在也开始咳嗽发烧出现症状。她带孩子去武汉儿童医院,医院不接收,又不敢去定点医院怕孩子交叉感染。

她说她自己可以扛,可三岁的孩子怎么办,她感到特别无助。

当时邻居和爸妈在家打牌聊天,我把这个新闻念给他们听,大家都说好可怜,一家人都感染了,叹气几句,但还是继续打牌聊天。

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对于别人的生活,我们是没有办法做到感同身受的。

我们只是担心疫情,每天看看新闻,那些患病人数的增长,对大部分人来说只是一个数字,我们并不能真切感受那些病者的痛苦。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针不刺到自己身上,就不会知道到底有多痛。”

电影《素媛》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对素媛一家来说,这是一辈子的阴影,活着的每天都是折磨。

我相信这部电影感人至深。我们心疼素媛,痛恨那个侵犯她的人,但是看完以后,也许过几天就忘了心中的愤恨。对于我们来说,这只是一部催泪电影,我们无法感受那个小女孩和她家人的悲痛。

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于己惊天动地的伤,于人不过随手拂过的尘。

02

自从余秀华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关于她的争议就从来没少过。大家嘲讽她,说她写的是小黄诗,说她是欲女,给她贴各种标签:农妇、脑瘫、诗人。

余秀华,出生时因缺氧导致“脑瘫”,致使行动不便。

身患残疾,在旁人看来就意味着要苟延残喘,尤其是结婚,有人娶她,就是大发善心了。所以19岁时,母亲做主,让她和比自己年长12岁的人结了婚。

然而20年后,人到中年的余秀华,却坚决要离婚。在别人眼中,他的丈夫强壮、勤劳,而她是这样的身体条件,离开这个男人,她甚至生活无法自理。

只有她自己知道,在这段婚姻里她连起码的尊重都得不到。虽然身体残疾,但她也要身体与灵魂的契合,而不只是苟活着。

我们只看到了那些赤裸裸的诗句,却不曾看到那是一种对生命的诉说。

无处倾诉的柔情与惆怅,在那些孤独的日子里,在那些沉默无言的时刻,逐渐凝结成诗,从那具并不协调的身体中,流淌出来。她说她会一直写下去。

诗,不过是她的拐杖,支撑着她在人间摇摇晃晃地走动。诗歌,只是她自我救赎的方式。她只是想活出自己。

辛夷坞在《山月不知心底事》里说:“我们的心,我们的肉长在各人自己身上,酸甜苦辣,自己尝的味道只有自己明白,别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别要求别人懂你的感受,叫得再大声也是白费功夫。”

自己那些天大的委屈,在别人看来不过是一个故事。

每个人历经的悲伤和幸福,大抵只有自己知道。你不是我,没走过我走的路,怎知我的辛苦和难过。冷暖自知,遵从内心,活出自己便好。

03

前几天是张爱玲诞辰100周年。一百年前她出生了,带来一世传奇与苍凉。从海上花开,到花凋海外,她的一生令人唏嘘不已,但她都在按自己的方式生活。

1950年1月,张爱玲参加上海第一次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会场不论男男女女,都着灰蓝中山装,她却穿了一身旗袍,外面还罩了一件网眼白绒线衫。

张爱玲有句名言:“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她认为衣服不仅仅是物质的享受,更是一种个性、一种思想、一种精神。

都说张爱玲的晚年过得很凄凉,她家徒四壁,房间只有一张桌子,一台电视机,一些书。她穿一次性拖鞋,只吃方便食品。听说她为了躲避虫子和记者,搬了很多次家,让人觉得很可怜。

但是她穷吗?显然不是。晚年,皇冠出版社每月会给她稳定的版税,她死后也留下了近35万美元的遗产。

她在写给林式同的信中说:“身外之物还是丢得不够彻底。”

当我们觉得她活得孤单一人时,她却花十年时间阅读各种版本的《红楼梦》,写了一本学术论著《红楼梦魇》。

少时的繁华,俗世里五味杂陈的人生滋味,她俱已味尽。那样的人生她早已看穿,所以才选择离群索居,把自己隐进半部“红楼”。

她说:“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我们只看到了她的悲惨,却不曾看懂她的高级。

这世上,真的没有感同身受。

梵高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但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我想,大多数时候,的确如此。

说到底,每个人来到这世界,就是踏上了一条孤独的旅程。一路上迎来送往,每个人都只是彼此的过客。

我们从不同的地方而来,向不同的目的而去,又何来真正的感同身受?然而最高级的活法,就是按自己的方式生活。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的结尾写道: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余秀华也好,张爱玲也罢,她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生活。

活出自己,如此而已。

责任编辑x圆滚滚 值班编辑x拧发条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日禅集锦(1892)
最好的活法:1个字!
一个人退休后有两种活法(一已之见)
最短命的10种活法,你中了几条?
什么是令人热血沸腾的活法?
李亮_大智若愚,笑而不语,才是聪明的活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