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哈尔滨铁路道口史话

图为百年前的中东铁路有人看守道口。

百年前中东铁路有人看守道口的旧照来自1905年出版的《中东铁路大画册》。哈尔滨是中国最先出现铁路道口的城市之一,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时,铁路道口应运而生。那时,有人看守道口设施也相当简陋,连一间道口看守房都没有。

据史料记载,哈尔滨最早的道口房出现在傅家甸(现在道外区)北马路一带。那里人口稠密,商贾云集,在铁路横穿马路的地方有俄式“木刻楞”(用原木卯榫相交而成的木屋)道口房。火车一来,留着大胡子的俄国道口员走出房门,放下两边的栏杆,翘着大胡子,吹起小喇叭,警告人们躲避火车。

新中国成立前,哈尔滨城市周边人烟稀少,铁路沿线的王兆屯、沙曼屯、太平桥一带大都是菜园子,城郊道路车辆稀疏,多数道口无需看守,只设“小心火车”标牌警示过往行人。城市闹区道口派人看守,设道口栏杆。那时,城市街道车马行人不多,道口事故极少。

新中国成立初期,哈尔滨市区繁忙道口由工务部门派人看守,道口房由帐篷代替或者用旧枕木搭成,后来改为砖房。道口设备简陋,木制栏杆刷黑白相间油漆,后坠短钢轨,起落由人工操纵。道口备品有信号旗、喇叭、撬棍等。道口房无电话,晚间道口员提着油灯接火车。

20世纪60年代,随着城市运输业的发展,机动车增多,城市道口多数派人看守,并设置道口报警装置,火车接近道口时电铃响起,道口员出场接车。哈尔滨市区繁忙道口增设遮断信号,道口出现险情,道口员立即打开信号,显示红灯。部分木制栏杆改成轨道式栅栏(俗称“跑车”),来车关闭栅栏时,栅栏头部警灯闪闪发光,夜间格外耀眼。

到了20世纪70年代,为适应城市交通发展,铁路部门加大道口建设投资力度,建造了一批造型新颖、便于望的道口房,增设电话、照明灯和扩音器等设备,环境也更加美化了。道口员也趋于年轻化,还出现了一批女道口员。女道口员上岗时,头戴大檐帽,手持信号旗指挥车辆,酷似英姿飒爽的女交通警察。

随着我国铁路大提速,铁路部门高度重视道口安全,自1980年起全面实施道口“平改立工程”。哈尔滨同全国铁路沿线各大中城市一样,一座座造型各异的铁路立交桥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座座曾为运输安全立下汗马功劳的老道口纷纷退役。昔日车轮滚滚、铃声震耳的老道口成为了人们的记忆。

来源:中国铁路总公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新了!铁路“拉杆哥”,你敢挑战吗?
如图所示,这个标志设置在有人看守的铁道路口,提示驾驶人距有人看守的铁路道口的距离还有100米。
老哈尔滨的一组照片
老照片组图: 二三十年代的黑龙江 哈尔滨
《绝密哈尔滨》之中东铁路(1)
闯关东·中东铁路·哈尔滨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