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手机摄影的常用方法和体会(第二讲)

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提纲——

上节课跟大家介绍过手机摄影的一些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以后,课后收到了很多的老师和影友,包括大家方方面面的意见,我觉得对我个人,包括今后把咱们这个网上授课办得越来越好,都是非常宝贵和珍贵的。在这里先感谢一下大家。

大家提出的意见,我个人归纳一下,主要是有两点,而且都非常的诚恳。

第一个就是关于在授课的过程当中,因为我是第一次在网上授课,在授课的过程当中可能跟大家在介绍授课的内容时,可能连贯性不够 ,造成了可能就是分段说话的段落拖的时间太多太长。我在今后可能要再精炼一些再连贯一些。

第二个大家非常好的建议 ,是希望我在今后跟大家介绍手机摄影的过程当中,多上一些我个人平常习作的一些手机照片,特别是大家希望介绍一下就是在手机创作过程当中,我个人的一些基本思路 ,或者是基本想法,或者是一些个人感触,包括一些后期的处理方面。

我觉得这一点都非常好,我在今后会采纳大家的意见,在跟大家讲述的过程当中,我会结合到进去。

第一讲就是简单的跟大家介绍了一下,也就是上节课第一讲就是简单的跟大家介绍一下,就是当今我们社会在飞速发展的过程当中,特别是信息时代 多媒体时代,高速发展整体的速度提升的过程当中,我们手机摄影作为我们大众百姓我们如何利用好它,了解一些基本的功能。

还有呢,就是在新时代下,我们大众百姓用手机怎么样记录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生活,包括我们精神层面的追求方面,跟大家简单地进行了一下沟通汇报和介绍。

另外也跟大家介绍一下 ,实际上其实我们大众普通百姓通过手机摄影,个人感觉,除了我们用手机捕捉我们工作生活那些美好的东西和精神追求东西以外,其实更多的就是把我们这些我们看到的最美好的东西 ,用手机这种最简便最便捷的摄影器材,忠实地记录下来,让我们更多的社会人一同去分享来丰富我们精神世界。

所以上堂课就讲到了,我们在手机拍摄过程当中,怎样通过我们的照片表达我们摄影者我们内心包括我们自身那种情感的一些表现手段或者抒发方式方法。

上节课主要讲到基本的方法,一是通过寄情于理的方法,通过我们看到美好的场景,包括大的场景,另外也包括一些局部细节的场面和场景的记录。包括我们用手机发现的重大事件,包括我们身边的一些小事件的挖掘和忠实的反馈和记录等等 ,达到我们每个手机摄影者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氛围,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来抒发我们对某件事某个人的一种评判,包括那种思想感情的注入等等。

大家看一下这张图片。可能上节课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及时跟大家都介绍一下。

这就是我们平常用手机应该发现,或者是挖掘,或者应该时时能关注的地方。因为手机应该是在我们手中做到机不离手,所以对于一些突发事件、重大事件,包括我们身边一些细节和细小的地方,我们手机拍起来应该是信手拈来。

今天我们接着给大家继续介绍。

我们在手机拍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还要结合我们手机这种特殊的摄影器材,做到因地制宜,知道我们哪些比较适宜,哪些相对薄弱一点,做到规避或者回避,把我们手机作为一种小巧精悍便捷的摄影器材,争取做到一个极致的方面。

大家现在看这张刚传的照片,我简单的也进行了一下归纳和总结,不一定正确或者是不一定科学,但也是结合个人在手机摄影实践过程当中,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归纳和总结。所有的适宜和不适宜来说,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

第一个方面,我觉得我们手机在拍我们发现眼前的一些风光或者风景,或者一些景致方面,比较方便 ,拍起来的效果可能是相对好一些。

大家看一下上图左手(1)那张照片。

这张照片儿就是我在上班途中,站在咱们天津的解放桥上,拍的津湾广场的一个局部的一个场景,当时就是用方块幅拍摄的。当时那个天空当中确实有一些大雁或者鸥鸟在这个上空飞来飞去。所以我就是很方便的,或者是也没有过多的考虑,就把这张照片就拍下来了。

通过最近,或者是最近几年的手机摄影实践,我结合我个人的那个拍摄实践,我现在越来越喜欢就是一些方画幅这种照片的选择。

这张照片,我觉得我也是考虑直接就用手机方画幅那种功能拍摄的。

如果左上半部分那个空中的那个大雁也好或者鸥鸟也好,在飞行的过程当中穿过远方的日出的太阳,效果可能就更理想了。

这是讲的第一个方面,适合我们随时看到的一些风景、风光或者景致。

第二个我觉得就是手机拍摄一些我们眼前的近景或者小景,可以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大家看一下右手的那张大红灯笼高高挂的那张照片。这张照片大概是去年春节时候,好像咱们天津不是下了一场雪吗,这张照片是拍的我们小区传达室楼上上空的一个节后的景致,寓意就是瑞雪兆丰年,就是雪打红灯 ,像征着好年景这么个意思。

这张照片儿基本上后期没有进行任何的改动,只是在饱和度上强化了一下那个灯笼的红色,还有那个灯笼筋骨的黄色。

这张照片主要也是考虑了,或者是叫借助了我们中国国画的一些那个技法 ,就是大面积的都给白雪和天空留下来,就是用大面积的红色渲染整个儿画面,然后和皑皑白雪形成强烈的对比。然后注意呢,就是树枝在画面当中的结构和走向,就 OK了。

另外大家看照片下方,远处影影绰绰小区的高层建筑的一些房顶和屋舍,起到了一些点缀或者是叫画面语言的介绍作用。

有一个体会,有一个经验,跟大家再介绍一下,就是在冬天,特别是这几天,我们雪后津城气温一般早晨都达到零下十二、三度 ,最冷的都达到十四、十五度的时候,用手机拍摄一定要注意你的手机续航的问题。

大家看一下这张照片,就是前两天经常下雪时候,我上班途中在河边拍的。就是在冬天,特别是这种冷到极致的天气下用手机拍摄,你不能仅仅用就是手拿着手机在户外或者置于户外,那样会造成手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是你的续航,或者手机电池的电量被消耗掉的。

这两天我这两天也特别关注和体验了一下,即使你手机充到百分之九十多的情况下,你在拍不了几张的情况下,电池迅速的就是亮起红灯提示你电量没了。

所以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大家一定要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注意手机保暖。迅速的拍摄,然后迅速地揣入怀中,要使手机保持足够高的温度,这样的话才能用手机拍摄起来,特别是恶劣天气时候使用起来才方便,我拍这几张照片儿基本上都是用两个手机做着准备,这样保证你在想拍的时候,没有突然没电的后顾之忧。

这些照片儿基本上是拍自咱们意式风情区,还有咱们海河沿岸附近。

下面继续跟大家介绍第三个方面。

手机摄影相对于比较适合或者说适宜的第三个方面,就是拍物件儿。

拍物件儿的那个范围很多,我们影友们或者我们大家在朋友圈儿里经常会看到,比如说拍一些美食。

我们有很多的美食家,或者是晒晒我们大家享受的美食以后的那种愉悦,让我们大家分享一下。

毕竟美食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和体现。这是我们在朋友圈儿会经常看到的。另外我们手机随手拍一些物件儿相对比较方便,比如说我们现在年长的人,大家都回忆回忆,我们大家都知道随着年龄增长,对过去的事情、一些人和逸事,就是用回忆或者回想的事情越来越多,特别是对一些老物件儿的一种怀念和念性越来越强烈,这时候,我们就要去挖掘和搜集一些物件儿,这样的话,我们随时用手机去拍摄,都是非常方便的。

下面我就着重说一说手机在拍摄美食的过程当中我个人的一些简单的体会。

大家都知道咱们中国的传统美食,是非常讲究的,主要是讲究就是色、味,还有就是美食装扮的那个姿态等等,这都是内容博大精深。但是怎么通过我们照片来把我们美食的最精华的内容,通过我们感官的世界来反映出来,我觉得我们手机拍起来还是蛮方便的。

我个人看到大家在朋友圈儿发一些美食照片,主要是有两个地方需要注意或者是需要咱们互相沟通的。

第一个就是在画面当中的美食的部分占的比例相对比较小,影响了我们视觉的分享。

第二个,就是美食照片的表面,经常会出现反光的一些情景和情况,也影响了我们对一些美食的分享。

我们平常拍美食,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我觉得有那么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问题,我们拍美食,或者是我们去进餐,基本上都是在室内来进行。基本上我们看到的光源的采集相对来说是比较弱的,这就是我们影友常说的弱光状态下拍美食,加大了我们的难度,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看到大家拍的美食,基本上都是俯视垂直往下拍的,所以造成你的餐碟餐盘,包括食物的表面反光非常强烈,造成白班或白花花的一片这种两种情况。就是造成食物或食品餐具等等反光的现象比较突出。

我个人体会 拍美食的时候,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拍美食时尽量用手机靠近一下咱们这个美食,保证或者叫提升我们美食在画面当中的一些比例,这样的话可以强化我们画面的效果。

第二个,因为我们中国的美食美味佳肴,装盘儿和食品的姿态,都是非常讲究的,大家看一下范例的这张照片就是我们通常都是选择的比如说白盘子,或者是一些青花的。它所对应的食品一定是两个色系比较强烈的。这样的话才能衬托出你美美食的那种效果。

我们在拍摄的过程当中,也要注意把它最入眼的地方收纳进来。这样的话,你就选择,比如说你餐具放在那个餐桌上,是不是有白的餐桌布和你的餐盘儿是不是顺色了,这尽量要回避一下。

这张照片儿他就是采用了深色的餐桌儿,上边儿摆的是白色餐盘儿,然后是绿色的食品,所以画面简单,看起来非常的赏心悦目。

第二个我们在拍摄美食的过程当中,尽量就是入射角在四十度到四十五度左右,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最大的限度避免我们拍美食的时候,头顶的直上直下的那个室内灯光的光源垂直打在食品上。我们那个采取四十度到四十五度去拍摄的话,正好让入射角和折射角,包括它的散光都折射出去,可能效果要比我们直上直下拍好一点。

这是说的是拍美食,另外我们一些拍一些物件儿的时候,尽量就是物件儿不要混杂的去拍。拍物件儿呢,就是你想拍的什么物件儿就应该作为一个主体,或者是干脆是个重点内容植入画面当中。不能把一大堆的东西都搁进来,这样的话呢,分辨不清你想拍的物件儿是哪些东西,你反应的东西是哪些。

说到拍物件儿,大家看一下,上面的这张照片。

这也是最近几天拍的我们街头街面儿上的一张照片儿。其实拍物件儿,这是一个用很多人的话说外沿很宽泛的一个东西,这里主要是拍的就是我们在街面儿上看到的关于大气环境,包括pm2.5的那么个灯箱,介绍的那个数值的那个灯箱。

照片儿的内容很简单,但是就是想通过这张照片反映出来,第一,全社会对于大气环境好坏和优劣的关注度已经引起方方面面的高度的重视。

另外,也反映了就是我们大气的环境的好坏跟我们老百姓息息相关,因为它就是在我们身边,就是在我们来来往往擦肩而过的街头或者叫路口儿。

这是说的是拍物件。

另外说一下另一方面就是手机扫街非常方便。所谓扫街就是我们平常我们大家口头常说的。对于喜欢纪实摄影,包括对一些人文民俗拍摄比较感兴趣的影友来说,手机拍摄是非常方便的。

大家看一下这张照片儿,就是右上方,一个骑电动车的行人,后架上驮着一个金毛的狗,然后车后面儿屁颠儿屁颠儿的跟着一个小狗儿。这张照片儿,是我非常喜欢的,我感觉非常有意思的一张照片儿。我想表达的内容,可能是我个人的一些方面的想法。

这是街头随手拍了一张照片儿。这张照片是拍自于郑州市的一个农贸菜市场。我在拍摄的过程当中,基本上整个儿的画面是没有经过任何修剪的。就是在拍摄的过程当中,有意识地把前行骑车人的人物的头部置于画面以外。这样的话就给读者留出充分的想象的空间,或者是猜想。另外人的身体是冲着左前方画面以外的,有一个往前行的方向感。另外这里的人物已经无关男的女的和老少,他是一个代表性的符号。

另外这张照片儿有意思的在于骑车人,包括座驾上那个大金毛儿,还有后面儿屁颠儿屁颠儿的那个小狗儿,他们这种三个人物和宠物形成了高中低的空间的关系。其实他是体现了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关系,我也不知道怎么去表达。但是我感觉这是人和动物之间他们那种独有的关系。这种关系既有层次感,层级感,阶层感,但是更多的应该还有一种互相尊重,共荣共享的一种关系。

大家看一下这张照片,这是一月份,前一段时间,去市场的路上拍的一张照片儿,直接采用的就是方块画幅,隐蔽拍摄,说白了就是手机偷拍的照片儿。

这张照片儿,其实这画面的内容不复杂,但是我就想尽量地通过简单的画面就是一个小小的方画幅面,想交代一下更多的一些相关的信息。你比如说,在寒冷的天气下我们市场现在这种菜篮子工程建设怎么样。

另外就是大家看一下右下角儿,就是我们现在的农贸市场,就是小小的基层的市场交易都已经引入了相当现代化的一些信息。比如说,微信可以支付,支付宝可以支付,可以通过手机扫支付宝红包儿等等相关的信息都集中在这个画面里,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常老百姓所见所闻,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一些场景。

另外这张照片儿对人物的拍摄,我也考虑了一下。第一,就是拍正脸的片子呢,有时候不好拍摄,主要是怕人家引起误会。第二,就是正脸拍摄,可能会造成让人家发现以后,后面儿的不方便。而且这张照片,现在就是在背脸的时候,也有背脸的好处,就是拍摄起来比较方便,当然了,人物也给读者的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和想象力。

但是都是不可否认的应该他们都是最辛苦,最辛劳的基层的人。

这是手机拍摄经常可以发挥作用,或者是最便捷、最方便的地方。

大家再看一眼上面的这张照片。

这张照片也就是随手拍了某部门下面一个科室,正在搞基层科室党建园地的时候,师傅给装宣传画板的时候的一个场面。

我也是喜欢用方块儿拍。这样的话,把师傅安装宣传板的内容、姿态,包括认真的劲头儿,都通过背影这种形式反映下来了。

而且画面,就是我们画板的内容不忘初心这个主题也交代的非常的明确,在照片的下方把我们办公室的基本的一些信息进行了交代。

所以我感觉摄影手机拍摄的就是在纪实扫街,记录我们身边大情小事,记录我们最普通人工作生活那些最熟悉最接地气的层面的时候,拍摄起来非常方便,我们运用好了,我们可以,就把我们有些其他用文字或者其他形式表达所不能实现的我们都能忠实记录下来,因为有些特殊场景,有些特殊的内容,你再去找传统的器材找一些大的器材等等都是不现实的。

下面说说手机摄影,第四个相对于我个人认为还是比较适宜的方面。

主要是表现一些场景反差比较大,光比比较强,还有就是喜欢用黑白照片的效果来表现我们照片的主题和内容的时候,感觉手机拍摄起来也相对是比较方便的。

这张照片就是左下角那个黑白的照片,就是拍自咱们天津。长春道中国大戏院旁边胡同儿里的一张照片。这是中午溜达的时候在那儿拍摄的。就是中午这么一束阳光打在那个斑驳的墙上,一辆覆盖着满车尘土的二八的大自行车车在那儿。通过后期转化成黑白,就是强化了我们墙的斑驳和车的历史,画面给人一种沧桑感、厚重感,让我们能产生很多的联想。所以我们手机拍摄起来,表现还是比较方便的。

下面简单说说手机摄影不适宜的几个方面。还是咱们先前说的那个意思,就是所谓适宜和不适宜都是相对而言,就是我们规避不适宜,尽量的弱化它的短处,强化它的长处,然后让我们照片争取更美一点儿,就是这个意思。

关于不适宜的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拍人物,特别是拍人物的特写,特别是拍靠近人物面部反映人物面部表情的一些特写照片,感觉效果不是特别好。

这个现象在我们手机拍摄当中,我们会经常看的到。你比如说街头,我们经常会看到那个美女都拿着手机对着自己去拍照,你再克服距离远近的问题,也超不过你臂长的距离。所以更多的是看到照片拍起来这些美女,估计还不如本人原来更好看一些,只是有一些特殊的效果而已。

另外说到拍人物,说到手机拍人物我就联想到一个话题,也是我们在街头或者街面儿上经常看见的,就是我们在手机拍摄人物时候,我个人建议尽量不要搞那个自拍。我指的这个自拍,说的就是你用手机的前向镜头对着自己拍摄。因为一般的前向镜头对自己拍摄,像素可能都要减少或者叫折损一半儿以上。这样就造成的画面的颗粒感,或者躁点相对来说就比较多了。虽然咱们现在已经发明了手机自拍杆的问题,但是还远远没有解决用自拍杆通过后向镜头来为自己拍照的这个问题,我估计以后有厂家或者商家如果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就使自拍杆可能会重新掀起一个小小的高潮。

第二个方面就是弱光表现力不好,可能是我不喜欢手机在弱光下拍一些有表现力的照片儿。总体感觉就是黑乎乎的一片,麻点儿或者噪点太多,感觉不理想,就是黑呼呼的简单的一片,没有层次感,感觉不是特别理想。

这种弱光就包括晚上在街头街面儿,包括我们在室内等等一些光线效果不好的情况下,可能都会影响我们最后手机拍摄照片的效果。

再有一个方面,就是我们手机拍摄一些几何图形或者线条方面的物或者物体等等,基本的效果畸变的情形比较严重,这个大家可能看得见,越近这种效果越突出。

不过也没关系,这都是相对的,好在我们现在手机后期的一些修图软件,基本上解决了我们图形或者平面儿畸变的问题。后面我可能在跟大家介绍过程当中,涉及到一些手机后期的修图软件的时候,我也给大家会推荐一下。不过这个也没有办法,这就是因为主要是手机镜头的物理构造造成的。我们注意规避,拍摄的时候尽量的距离物体稍微远一点儿,可能效果就稍稍好一点儿。

第四个方面就是对于细节或者照片儿的质感的要求相对比较高的作品或者照片来说,可能是很不理想的,这个就不用多说了。

这和传统一些器材的表现力,细腻感,质感肯定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包括时代的发展,手机在这个方面肯定会有新的突破。

还是那句话,十年前我们根本都无法想象我们手机会发展到今天现在这种情况。

昨天看了一下朋友用新的苹果XP拍的照片,我感觉手机摄影这个器材发展的太快了,就是看苹果XP这个镜头的解像力,很厉害很厉害,比我现在手中的这个苹果6p又提升了一大截,这是从画面的直观来看的,目前感觉提升或者叫距离很大,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它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

下面跟大家具体介绍一下我们手机摄影主题思想应该怎么去把握,应该怎么在实践当中去把握,去刻画,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一个还是用手机直接面对我们的生活,面对我们的世界,将手机的触角对准我们最普通的人,最普通的身边的事,这样的话你的照片就一定是有一种亲和力,亲切感,分享起来就容易产生共鸣。这也是我们手机拍摄起来而容易让我们大众接受,赏阅起来方便的一个快捷或者是独到的优势。

大家看一下就是上面的这张照片的左上方那张照片。这是我去年春节过后,腰犯病做核磁等候的时候,在一个医院的走廊里拍摄的一张照片。

我想反映的就是我们现在的医院医患关系的这么一种关系,用照片儿去说话。

我在拍摄的过程当中,有意识的用整个儿的大部分的画面,一个保安的形像,盖住我们医院的场景。当然医院的场景,通过门上那个医护专用通道的红字来解释,包括我们右下方的患者用的这种病床。

在我的照片儿,在我手机拍摄的过程当中,我也要几个关注的热点,比如说像医患关系呀,比如说像社会的养老问题呀,包括一些最弱势群体的关注呢,都是成为我手机摄影的一个主要关注点。

大家再看一下,右边儿的照片大概是大前年冬天,我家的老太太住一中心的时候,我在半夜守床时候在楼道里拍了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儿所反映的就是白发人护理白发人的一种窘境,也反映了我们当前社会进入老龄化以后大面积的养老问题出现或者叫摆在我们面前。

画面当中这个老太太半夜在守护,他们两位都是八十多岁的老人,老人守老人看起来非常的心酸。

所以就是我们手机拍摄应该就是把我们最真实的最朴素的情感的东西,注入到我们的照片里。所以你照片才会有一定的思想性。我觉得这样的照片,一定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因为它是真实性和客观性的体现。

中下部的那张照片儿就是一个老人的手的特写的一张照片儿。这张照片儿大概是大前年的时候,母亲节,我每周陪护我家老太太,老太太午休时候拍的秘密特写的照片儿。

因为家里老人一直是生活不能自理,已经有小二十年了,也是表达对母亲的那种崇高的敬意,在母亲节时候拍的一张简单的照片儿发到朋友圈儿里,后来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共鸣。

大家看一下,上面这张照片儿。

这张照片儿大概就是两个星期前我们新大路旧房拆迁一个楼群里的照片。这大概是中午拍的,这就是人们就是对于拆迁后的那种渴望,就是对明天的那种渴望。

但是这张照片里,包括这个画面当中人们写的这个标语,又非常令人深思。

整个画面通过小黄车,包括空调这样简单的画面,包括窗户贴的简单的窗花,就是交代了这一定是一个普通的人家。

第二个方面,我们手机拍摄就是我们通过非常便捷、迅速,来把我们平面儿的信息能捕捉到,然后把我们每个摄影人或者叫摄影者独有的情感世界展现出来,或者叫表达出来。

所以每张照片都具有它的独特性、吸引性,包括它的概括性,都是我们摄影者本身在特定时期的一种思想的定格。

左边的照片儿是在秦皇岛外,海边儿给一个渔民拍摄的照片。拍摄这张照片前,我和这个渔民整整聊了大概有四十分钟。

这张照片从整体看,可以看出这个老人一生的辛劳沧桑,当然也看到满脸的无奈。因为我们现在说白了近海的鱼业,受到了很大的破坏,渔民大概是半夜不到三点出海,早晨十点左右要回来。现在的收入已经是很少很少,是这么个情况。

大家再看一下右手的照片。右手的照片儿就是原作,忠实于抓拍的。就是这张照片是去年的春节过后拍之于李公楼立交桥下。就是冬季锻炼的同志们运动后进行恢复热身的时候,抓拍下来的一张照片。

我觉得这张照片儿非常有意思,特别是这个人手倒立以后,他的影子投在这条对联儿的画框当中,也表达了我们人们那种热爱生活向上的那种积极态度,能够记录下来这种特殊的场景,我觉得对于我个人来说也是很幸运的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手机摄影的常用方法和体会(第三讲)
良好的拍摄习惯养成
设计师教你:拍摄静物照片的构图
手机摄影: 如何将建筑拍出大片的感觉?
吞像【评片笔记】夜之美
吞像【评片】3月第四周周作业题目《微笑》(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