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打造优质教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结合我区教育发展实际,围绕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主要围绕三个方面浅谈一些体会。

  一、深刻认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意义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普遍意识到这种形势带给教育的强大震撼并予以积极的回应。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如何提高教师的职业水平等问题,成了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成为世界性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一)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是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使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实现这一目标要求,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新课程改革更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课程培养目标并对教师提出了新的高标准要求:要求教师彻底更新教育观念,成为课改新理念的实践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处理好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者;处理好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处理好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关系,成为社区的一员,与家长、社区、同事合作参与社区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共建。这些要求的背后,实质上是对教师整体专业化程度和教师个体专业素质的更高标准的要求。

  (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是提高教师社会影响力的需要

  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国际组织官方文件的形式确认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质,认为“应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育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2000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我国职业归并为八大类,教师归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类。

  在法律层面上确定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质,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然而对教师是不可替代的专门职业,至今在社会上仍未形成完全的共识,还有不少人认为,中小学教师这一专业在我国发育不够成熟,专业性不够强,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某个教师的直接教学效果难以定量确定,不易看到即现的成败效应;当前教师队伍中还有一部分人不合格、不称职。因此认为教师职业有一定的替代性,或者说只能是处于一个准专业的水平,误认为只要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就能当教师。

  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只有专业化才更有影响力,才更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因此,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影响力,使教师切实成为全社会尊重的职业,使教师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更具权威性,在推动素质教育中更具榜样作用,就必须全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使广大教师不仅要大力提高学科专业水平,大力提高教育专业水平,而且要引导教师广泛涉猎,大力提高文化底蕴,建设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专业队伍。

  (三)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是适应社会竞争、提高教师自身价值的需要

  随着生源的逐年缩减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教师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教师由供不应求转向趋于饱和乃至供大于求。这种情况必然使得我国教育将关注的重点从追求教师数量转移到提高教师质量上来。为此,势必造成对教师职业和教师岗位的竞争,对在职教师而言,压缩编制,优化结构,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压力会越来越大。从这方面讲,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是对教师的最大关心和爱护,是对教师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性关注。我们务必使广大教师认清形势,积极引导和激励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驱力,不断提高自身价值,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是适应社会需求,打造优质教育的需要

  所谓优质教育,就是高质量、高水平地实施素质教育。优质教育需要优质的办学条件和环境,更需要优质的教师。因为优质的条件和环境要靠教师去发挥作用,优质的教育课程要靠教师去实施,优质的教育方法要靠教师去运用和创造,优质的教育目标要靠教师去实现。优质教育的核心是实现学生发展的优质,而教师专业素质最终决定优质教育实施的走向与效率。只有具备良好政治思想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理想道德高尚的学生;只有具备良好文化专业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知识基础扎实的学生;只有具有良好个性修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只有富于创造性的教师,才能造就富于创造性的学生。因此,打造优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是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近年来,遵循市教委的部署,我区大力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全力实施高中示范校建设,大规模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二中示范校在全市率先落成使用,全区中小学基本上实现了规范化达标,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一些学校的硬件条件不亚于甚至超过了人们心目中的重点校。这种变化全区百姓有目共睹,并且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然而,在学生就学问题上,家长却仍然舍近求远、不惜投入重金去选择学校,而使近在咫尺而又面貌全新的规范校继续遭遇冷落。原因何在?我们分析,当今的学生家长,在关注学校办学条件和环境的同时,更看重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声誉,进而说更看重教师的质量。因此,一所学校要增强对生源的吸引力,就必须办好优质教育,而打造优质教育的关键全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二、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与我区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现状分析

  作为现代教师,除符合《教育法》、《教师法》提出的基本要求外,还必须具备以下专业素质:

  (一)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

  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角色观:教师不是“教书匠”,而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引领者;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不只是教育教学的工作者,还应是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者。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行为观:在处理师生关系上,强调民主和平等,尊重和赞赏;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对学生的帮助和引导;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常于反思;在对待同行上,强调相互学习与合作。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承认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和责权的主体。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学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交往、情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二)良好的师德修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职业具有突出的示范性、公众性和教育性,因此教师应该具备更高更严格的职业道德素养。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是教师应具备的师德素养。我区在师德建设中先后提出“敬业、爱生、务本、奉献”,“十忌、十禁、十提倡”等具体要求,也是对师德的规范。此外,实践告诉我们,教师的高尚人格是良好师德的基础。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发展的激励价值、情感的陶冶价值、道德升华的价值、意志强化的促进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有的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实践还告诉我们,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是良好师德养成的先导,在科学的教育观念指导下养成的师德,才能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三)较高的学识水平

  国家对中、小、幼教师明确规定了学历标准,这是起码的要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对教师的学历要求将会进一步提高。学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知识视野和学识水平,但仅此不够,在当今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掌握新知识。现代教师不仅要有坚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根底,更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专业知识,还要广泛涉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领域,具有广博的知识视野。

  (四)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能力素质。这一能力素质显现在教师能够根据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实际,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规律,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达到理想的效果。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实践课程新理念,能够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设计组织课堂教学,使课堂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全面提高课堂效益。

  (五)教育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作为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运用别人的研究成果,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育教学实际中的各种问题,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理论升华,成为规律性的认识。这种把研究与教育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的研究能力,是教师由“教书匠”转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

  (六)较高的现代信息素养

  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掌握和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从而适应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现代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现代信息素养。一方面要具有高效获取、批判性吸收存储、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以更新扩充新知识,适应知识成倍增长对当代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具有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能力,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提高课堂效益。

  以上是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概括出来的教师应具备的六大专业素质。下面对我区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现状做一简要分析。

  多年来,我们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提高教师素质。95年以来,我局先后5次在暑期研讨班上专题研讨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了良好师德回报社会活动、争做学习型教师活动、百节创新教育优秀课评选活动、认定学科带头人制度、教科研年会制度,以及继续教育制度等重要举措。这六大举措,成为我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六大载体,对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教师的师德行为得到较好的规范,以“敬业、爱生、务本、奉献”为本质特征的高尚师德得到较好的弘扬,全区教师整体师德水平进一步提升。素质教育的新观念,特别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正在走进教师的头脑,并且成为一些优秀教师的实践。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有所增强,众多的教师参与创新教育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广大教师的学习意识增强,有着提高自身业务知识和业务水平的热望,对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积极性较高,一些教师具有较高的计算机使用能力。不少教师积极参加业余进修,提升自己,已经或正在取得高一级学历。

  我区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正处在积极提高和发展中,但我们必须看到,与专业化教师素质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和不足。这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教育实践中所体现的教育观念还比较陈旧,切实更新观念的任务比较繁重

  在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仍然自觉或不自觉地占据着支配地位,习惯于走一条比较熟悉的老路,课堂教学依旧是一言堂、填鸭式,唯师是从,为分是求,慢待差生,新的教师角色观、教师行为观、学生观、质量观,得不到应有的体现。我们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引导教师“步出自己实践的舒适地带,接受对自己信念和价值的挑战”,使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不只是停留在一般认识上,而更要深化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二)师德问题仍需高度关注,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层次师德有待养成

  教师的职业道德仍不尽人意,我们提出的“十忌、十禁、十提倡”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一些教师事业心不强,缺乏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体罚学生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教师不尊重学生人格,歧视和赶撵“差生”;有些教师利用学生搞创收,把学生当作赚钱的工具;有些教师不注意自身人格和行为对学生的影响等,这些师德问题需要我们继续予以关注和解决。此外自觉地以先进教育理念为先导来提升自身师德水平的意识还比较薄弱,需要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需要培养一批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层次师德典型,引领我区富于特色的师德建设。

  (三)知识结构不尽合理,普通文化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需要充实提高

  我国的师范院校教育的课程设置,以学科专业知识为中心,忽视普通文化知识课程和教育专业知识课程。据有关资料反映,学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所占课时的比例高达70%80%以上,而教育专业课程只占5%10%左右,开设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文化课程的比例更是微乎其微。我们现在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师范院校走出来的,因此存在着普通文化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的先天不足,而工作后又很少进修补充这些方面知识。作为称职的专业化教师,不仅需要有深厚的学科专业根底,而且需要广博的知识视野,通晓教育的规律,具有良好的教育品质。我们要积极引导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进程中努力弥补这些知识。

  (四)一些教师学历偏低,提高学历层次教育仍需得到关注

  市教委早于几年前就明确提出了到2005年我市教师“三六七四”的学历目标。据统计,我区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分别超过了30%60%,已经完成了学历达标任务。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水平的已达38 %。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只有  48%,距70%的目标要求还有相当差距。因此,从教师学历要求的发展趋势和近期的目标要求来看,我区提高教师学历层次的任务还是很繁重的。

  (五)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的专业探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有待提高

为了应对业绩考核、职称评定、评优晋级,而东挪西抄拼凑教育论文的大有人在。在学习问题上,许多教师多以教学法、学科知识等作为学习的重点,极少学习教育科研有关知识。对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常常简单地归咎于学生的基础差、素质低,很少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教研科研活动中,蜻蜓点水,浮于表面,教科研质量不高,缺乏破解实际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探索意识和研究能力十分必要。

  (六)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上差距较大

  目前教师中相当一些人只是利用计算机打字,能够制作课件网页的人数不多,致力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则更少。教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工作需要大力加强。

  三、进一步采取切实举措,努力提高我区教师专业素质

  总结回顾我区十年来教师队伍建设的历程,我们深感我区教师的整体专业化发展得益于良好师德回报社会活动、百节创新教育优秀课评选活动、争做学习型教师活动、认定学科带头人制度、教科研年会制度以及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等六大载体。这六大载体的综合运用和实施,实实在在地对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今后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我们要继续运用好这些载体,狠抓落实,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这些载体的形式和内容,使其对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发挥更大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新的举措,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一)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先导,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层次

  师德建设问题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注。最近,国家教育部又下发了2005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并即将下发对师德建设和师德规范执行情况的评价、考核标准。我区历来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十余年持续开展良好师德回报社会活动,并且取得了师德建设的丰硕成果。随着形势的发展,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我们深刻感到,科学的教育理念对良好师德的形成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错误的教育观念指导下,对学生的“关爱”越深,可能对学生成长的负面影响越大;只有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的师德,才能引导学生走向全面发展、终生发展。因此,我们在继续发扬“敬业、爱生、务本、奉献”精神的同时,必须把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先导,作为良好师德修养的基本内容,并以此作为考查教师师德水平的前提和重要标准,从而把我区的师德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当前,教师应树立哪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呢?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我们认为一要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理念;二要树立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课程的重要目标的理念;三要树立“过程与方法也是课程的重要目标”的理念;四要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的理念;五要树立“学生是与你平等的”、“扬长与赞赏是教育成功的金钥匙”的理念。这些理念下的具体内容,在下发的《河北区教育局关于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先导,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意见》文件讨论稿中均有阐述,这里我不再赘述。

  良好的师德修养是教师全部专业素质的基础。对这些体现素质教育的新理念,我们要积极引导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认真学习,扎根于头脑,切实成为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指导。我们要在各个层面上积极组织旨在实践这些新理念的教学观摩课、班队会展示、座谈会、论坛活动以及征文活动等。我们要强化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所形成的良好师德典型。我们要把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纳入对教师的评价和考核,作为评优的重要条件之一,明年教师节评选我区师德标兵将以此作为必备的首要条件。

  (二)开展评选名师活动,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

  打造优质教育需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更需要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名师引领。多年来,我区实施的以认定学科带头人为主线的名师工程,培养造就了一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做出突出成绩的骨干教师。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励精图治,潜心求索,历练教学基本功,锤炼教学策略,提炼教学思想,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客观上已经成为我区教师群体中的领军人物,在促进我区教师队伍专业素质提高,推动我区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一定影响。为进一步推动我区的名师工程,激励广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示范辐射作用,打造我区的优质教育,我系统将从2006年起,在全区中小学区级学科带头人和幼儿园一线骨干教师中开展评选名教师活动。这次研讨班下发了《河北区教育局关于评选名教师的安排意见》(讨论稿)。

  《安排意见》在评选范围上界定了这样几点:一是截至评选时必须是在职在岗的一线专任教师;二是必须是中小学区级学科带头人或幼儿园骨干教师;三是享有特级教师称号的教师视为当然的区级名师,不再参与区级名师的评选。在名师评选条件上强调了三条:一是师德高尚,教书育人成绩显著,对打造我区优质教育有较大贡献,深受学生爱戴,家长信赖;二是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特色鲜明的教育教学风格,经验丰富,在全区乃至全市有一定的影响;三是学识渊博,在教育科研中有市级以上较有影响的成果,并对所任学科或相关领域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评选名师是颇受关注的大事,评选出来的名师必须实力雄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严格评选程序特别重要,《安排意见》在评选办法中作了明确规定,我们必须严格执行。

  我区评选出的名师不实行终身制。从明年开始每两年评选一次,获取名师称号的教师享受名师津贴,享受津贴期限为两年。本届名师要连续获得这一称号,要与其他符合评选范围的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下一届评选时重新申报。在职特级教师视为我区当然的名师,在享受特级教师津贴的同时享受名师津贴。

  我们评选出来的名师是极少数,但他们集现代教育的特征于一身,代表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对提高学校和我区教育的影响力起着重大的作用,同时评选名师活动的过程,也是我们树立典型,引导广大教师专业化发展,调动教师主动提高专业素质积极性的过程。因此,每个学校都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紧密结合本校实际,选准角度,搞好宣传鼓动,让评选名师活动深入人心。下学期,我们将召开评选名师工作专题动员会,局有关部门和各学校要按照部署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在明年教师节前评选出我区首届名师。

  (三)加强优质教师资源管理,提高效益,发挥整体效能

  特级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各类先进教师,具有一定层次职称的教师,以及具有某种专长的教师等,都是优质教师资源范畴。所谓加强优质教师资源管理,就是通过一定的组织方式、手段和途径,使这些教师尽职尽责,优化整合,发挥出整体效能,扩大优质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为打造我区优质教育做出应有贡献。我们将采取以下举措:

  1、成立教育教学专家组。专家组成员从我区知名退休教师和在职教师中选聘。专家组成员要师德高尚,具有为教育事业发展甘于奉献的精神,具有以科学为最高标准的公正意识;要业务精湛,学有专长,研有专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市、区有较高的知名度;要理念先进,具有较高的先进教育理论水平和指导教师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的能力。专家组在我局教师专业化发展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参与我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工作,参与和指导我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工作,参与和指导我区重要级别的教育教学成果评定工作,参与和指导我区举办的教育教学论坛活动。马丽娣副局长任专家组组长。

  2、进一步完善认定学科带头人制度和评选十佳班主任制度。1995年我区建立了认定学科带头人制度,1996年建立了评选十佳班主任制度,迄今相继认定了10届学科带头人,评选了6届十佳班主任。两项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为推动我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建设骨干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我区优质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使这些制度更加健全和完善,使学科带头人、十佳班主任更充分地发挥骨干带头作用,我们将对这些制度进行适当的充实调整。一是学科带头人的认定工作今年暂停一次,自2006年起,由原来的每年评定一次,改为每两年评定一次。从第十届开始,每届学科带头人任期由三年改为两年,与名师的评选保持同步。二是控制在任学科带头人人数,逐步实现学科带头人数量在全区中小学教师中占5%左右的比例。三是建立校级学科带头人认定制度。从2006年起,实行从校级学科带头人中选拔认定区级学科带头人的规定,把是否是校级学科带头人作为能否申报区级学科带头人的必要条件。今年年底前,各校要完成校级学科带头人的建档工作。四是提高学科带头人教研津贴的使用效益。从今年10月开始,新老学科带头人教研津贴不再下发给个人,全区集中统一用于组织学科带头人学访活动、理论业务培训和订购学习资料等。五是进一步加强对学科带头人的考核工作。对学科带头人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情况,要有专人进行考查和记载。对任期内严重违背师德,不能履行职责的学科带头人,视具体情况,或取消其学科带头人资格,或取消其下一届重新申报的资格。在严格要求学科带头人、十佳班主任认真履行职责的同时,我们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形式,为他们搞好传帮带提供方便,为他们介绍成长足迹、展示教育教学风格搭设舞台,使其引领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3、加强高、中级教师的聘后管理。目前,我区教师队伍中具有高、中级教师职务的人员达到了72%,其中中青年教师占有一定比例。绝大多数教师取得教师职务受聘后,能够认真履行职务职责,兢兢业业搞好教育教学工作,但也有一些教师取得高、中级教师职务后,认为“人到码头车到站”,失去了奋斗目标,进取心减退,工作消极懈怠,甚至贻误工作,与自身的职级职务不相称。针对这些情况,我局在去年下半年制定下发了《关于高、中级教师聘后管理暂行办法》。这个《办法》得到市教委人事部门的充分肯定,认为在全市普教系统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这里我强调两点,一是要切实搞好考核评价工作。学校要成立考评小组,按照文件规定的考评内容和办法,严格考核,认真评价,防止流于形式走过场。近年来红桥区对教师掌握课程内容、体系、目标情况和所教学科专业知识水平进行书面考核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二是要用好考评结果。一方面要将教师、学生、家长及考评小组的意见和结果及时反馈给本人,帮助本人制定改进措施,另一方面可利用考评结果实行高职低聘、低职高聘。对考核周期总考评不合格、不能履行相应职务职责的人员,可以高职低聘一年,其职务工资向下浮动一级,待一年后重新考评合格再恢复原职务及其相应待遇。这个文件为学校加强高、中级教师的聘后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办法和政策依据,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文件精神,抓好贯彻落实。

  4、积极探索高中优质教师资源区域共享的途径和方法。高中阶段教育质量是整个基础教育办学水平的集中体现,倍受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目前高中一些学科师资短缺、优质教师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校际间的整合融通,形成整体优势,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全区共享,合力打造我区高中优质教育,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在认识上容易统一,但在实际操作上会遇到诸多具体问题。这次研讨班作为一个研究课题提出来,以局人事科为主,相关科室和部门配合,深入进行调研,广泛听取学校意见,适当借鉴他人经验,争取在2006年内拿出一个我区高中优质教师资源校际融通、区域共享的切实可行方案。

  (四)以校本教研为重点,大力开展教师全员研训

  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校为主的教学研究制度和培训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1、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搞好校本教研,首先必须牢牢把握“校长是龙头,教师是主体,课堂是主战场”三个基本要点。校本教研需要校长躬身下去,走到前面,为校本教研出思路、建体系、立机制。在这项工作中,校长既要搭台,又要唱戏;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校长要与教师一起在校本教研工作中成长。校本教研以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是一种教师的行动研究,其直接的参与者和收益者是教师本身,校本教研是教师自身发展内在的必然需求和最佳途径之一。因此,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必须动员和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校本教研之中,而不能是少数人的活动。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既是校本教研的演练场,又是落脚点。校本教研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效益提高了,就说明校本教研成功了。不能只热衷于个别教师的示范课、观摩课,而应把视角更多地投向广大教师的常态课堂教学。其次,要遵循实效性、多样性、发展性等校本教研的重要原则。研究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研究的成果要具有可操作性;研究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要多样化,因时因地制宜;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要落到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上。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努力形成教师个人自我反思、教师集体团结互助、专业研究人员专业引领的校本教研格局。第三,要注重校本教研过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校本教研要以教学问题为起点,研究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设想,进而付诸到实施,最后进行总结。校本教研要形成“问题——设计——行动——总结”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力戒有头无尾,浅尝辄止。我局初步拟定了《关于在中小学开展以校为本教学教研活动的指导意见》(试行),下学期开学后将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工作部署。

  2、广泛开展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切合实际有针对性的培训,是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从全区来说,要认真做好第三周期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一方面,要分期分批地组织中学教师参加全市的继续教育培训,另一方面,要精心安排由我区自主举办的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使广大教师取得第三周期继续教育结业证,按年龄和学段规定取得相应的信息技术培训结业证书或合格证书。就学校而言,要切实搞好校本培训。校本培训要加强计划性,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各校要结合“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形成切合本校实际的教师培训计划,并保证计划的落实。我们以往的培训,往往是内容统一,目标一刀切,形式单调乏味,缺少针对性,成效不大。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注意培训形式的多样性和培训群体的层次性。比如,我们可以搞“订单式”培训,根据教师的不同要求,开设不同的培训科目;可以搞“超市式”培训,在同一时期内设立各种培训科目,让教师自主选择。这样,切合教师需求,教师自觉自愿,必然收效明显。比如,我们可以根据教师的不同资历和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分出层次进行分格培训。对新教师进行“入格”培训。引导新教师做好角色转换,抓好课堂教学常规训练,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方面进行专题讲座和跟踪指导,开展师徒带教活动等,使新教师缩短“磨合期”,尽快成为合格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升格”培训。给他们树立榜样,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开展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成立学校文化沙龙,开展论坛,通过观摩、研讨、竞赛、评比等形式,让他们在获得成功的心理满足中,提升专业素质。对骨干教师进行“风格”培训。以科研为先导,根据骨干教师个人和学校发展实际,为他们设计教育科研课题,让他们在教科研中理论升华、总结经验,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关注教师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提高学历层次教育,实现教师学历达标。教育局将研究对高中教师取得所任学科专业研究生学历后的奖励政策。

  (五)积极探索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机制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特别是新课程的实施,用发展的观点审视我们现行的教师评价制度,感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束缚性,缺乏科学性,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急需建立一个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制定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复杂工作。我们将此作为“十一五”一项重要科研课题,成立专门的课题组,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尽快形成我区新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

  (六)加强组织领导,构建教师专业化发展支撑体系

  1、成立我局教师专业化发展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马丽娣副局长任常务副组长。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全区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并组织领导实施,解决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进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各校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

  2、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机制。在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要建立健全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导向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要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充分尊重和保护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树立下一盘棋、打整体仗的思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是全局性工作,必须形成共识,统一步调。教育局机关各科室、学校各部门,都要以此调整工作思路,纳入工作范畴,积极参与和配合,形成合力,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创造有利条件和环境。

  4、加强进修学校建设,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进修学校在推动全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工作中,承担着重头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抓住进修学校进驻新址的机遇,全力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同时更要加强软件建设,特别是着力加强进修学校自身队伍建设。要大力提高队伍的素质和业务能力;要强化宗旨意识,植根于基层学校,转变工作方式,创造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业务指导方式与方法;要加强内部的整合融通,探索科研、教研、培训的一体化,发挥整体效能,在提高全区教师专业素质工作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出新贡献。

  同志们,我们在艰苦奋进中度过一年,在新学年和今后的路程上,仍将是困难与机遇并存。我们要在区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的指导下,抓住机遇,发展优势,把克服困难作为一种工作常态,变困难为机遇。我们要同心同德,励精图治,为我区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及措施
2010
中学发展规划
A434|国培助飞跃---我的成长之路
市吴中区东山实验小学
教师个人校本研修五年发展规划 - lmczm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