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唱医雅言阐释》53.血证门

《唱医雅言》一书为道光元年(1821) 隐居陕西名医汪海峤在陕西蜀河朝阳古洞修著。有残卷本卷前页可看到“敦厚老人汪海峤著,明一后学王太华校正”等字样。能查到的记载为:道光元年(1821) 名医汪海峤在蜀河朝阳古洞修著《唱医雅言》 ,民国十七年(1928)《新镌唱医雅言》由陕西旬阳华阳五彩石印局印刷出版。

《唱医雅言阐释》

陈治生 阐释

53.血证门

失血证,有几般,

吐血衄血或兼痰,

小便赤,大便鲜,

犀角地黄总方栓。

犀角汤,四味药,

生地白芍丹皮角,

发癫狂,黄芩着,

怒气栀子不消说。

【阐释】道医此处仅举数例而已,犀角地黄汤是用于血热妄行,血不归经的方子。血症的方子很多,如十灰散、炮姜炙甘草血余炭汤、黄土汤。用对了都有很好的疗效,血症方面最好的参考书是唐容川的《血证论》。

亡血证,吐红光,

鼻血不止名亢阳,

小便淋,大便畅,

我有加减四物汤。

四物汤,生地黄,

当归白芍川芎强,

石菖蒲,大三黄,

茯苓地骨柴胡功。

【阐释】此用四物汤加石菖蒲、三黄(黄连、黄芩、大黄)、茯苓、地骨皮、柴胡。石菖蒲能降阳于海底,再从海底而升起,三黄能凉血,地骨皮、柴胡能解血中之郁。

伤血证,外感邪,

内伤七情有虚热,

或吐红,或鼻血,

我有神方侧柏叶。

柏叶汤,用当归,

姜艾柏叶烧成炭,

马童便,要三杯,

开水冲服效如雷。

【阐释】侧柏叶汤为丹道秘方,这里“马童便”是马通(即马的大便绵裹煎汤滤水),再兑入小男儿的尿。古代的人他们就这么用的,现代人恐难以下咽。疗效是可靠的,我没用过就不会这么说(大约很久以前了,20世纪80年代末)。另外,四川的卢火神卢铸之有“引血归原法”——白芷、蒲黄、西茴、艾叶、松节、葱白、甘草。我亦运用了多例,对他方不效的血症,一周基本能搞定。还有些阳不固阴的血症,用四逆汤加味也能立竿见影,如我2013年11月治一例男子尿血。患者为常州武进区打工人员陈某,洛阳人。诊断:尿中有血块,伴见血精!同时还有痔疮,性欲低下,多家大医院治过来,无效!我接手,方开:桂枝50克,黑附片70克,炙甘草50克,炮干姜各50克,三七粉30克,仙茅30克,仙灵脾30克,仙鹤草60克,白术30克,五子衍宗丸各30克。水煎三小时服用,连服两星期,诸症悉愈,至今三年未发。另我曾治一真红细胞增多症,亦属现代血症范畴,患者晕倒过两次,被医院查血确定为此症,医院要求做“血滤”治疗,患者不肯,经人介绍来我处治疗。我也是第一次治疗此种病,用徐灵胎《女科指要》中的活血汤合用郭士魁先贤的“真红增多”方变通:蒲黄15克,五灵脂包15克,苍术15克,郁金15克,赤芍15克,泽泻6克,桃仁9克,琥珀3克(冲服),枳实10克,龙胆3克,黄芩12克,川芎5克,当归10克,白茅根30克,鸡血藤30克,焦栀子10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银柴胡12克,忍冬藤30克,丹皮6克,青黛3克,卷柏30克,知母6克,生地20克,黄柏6克,怀山药15克,山萸肉15克,代赭石30克,广木香3克,仙灵脾30克,桔梗10克,女贞子30克。水煎服,前后变通用药四十九天,指标节节下降(血红蛋白从224→202→175→165→155(g/L)),直至正常,头晕消失。令化验医生震惊称奇,其实中医原本就能常常创造奇迹!

唱医释疑破惑十二首(陈治生)

一、 此书初入门,将歌读熟细讲明,学医者有定凭,免得忙忙乱追寻。

释:是说此书适用初学者,是基本功,就象盖房子打地基,地基虽然看不见外观,也不华丽,但很重要!学医的人必须熟读之,背诵之,朗朗上口,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后的临床中有定力,有凭借,所谓“夫诣泰华者,非济胜之具,不能登其巅;涉江汉者,非舟輯之用,未足以达其源。”否则,忙忙碌碌,胡乱追寻,劳而无功,无所事事,陷入困顿之中,浪费时间,收效甚少!
    

二、 此书为引路,门门病方记在肚;门三方用不够,还要诸书来相助。

释:这本书就象引路的向导,一百四十二门的每一门病症的定方,都要牢记在心,道医很谦虚,亦不认为自己的东西就是医学全书,说如果您觉得每门仅出三方还不能为临证所用,那么就应该多多涉猎群书,由博返约,就象春蚕脱茧而出,就再也不必追求茧的束缚,自由自在地成长。
   

三、 此书名雅言,脉诀汤头症相连;剪荆刺除枝繁,学人容易找根源。

释:书名雅言,是说这本书的全名叫《唱医雅言》。所谓雅言,据史料记载,是以周王朝京都地区的语音为标准的官话,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论语-述而第七》:”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孔颖达在《正文》中说:”雅言,正言也”。有两地语言可供参考,一是周朝国都西岐(今宝鸡市东岐县),一为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的洛扈(今河南洛阳市)。学者于上释名,可知此书出处,对本书语言有个大概了解,因不是现行普通话,其在现时普通话流行之时期,这本书的语言便是一种方言,方言不是天下人都能懂的,这就是加以释义的目的和其必要性。本书的写作形式是脉诀、汤头、病症一脉相连,便于记诵,使学者一目了然。当时道医动了很多脑力,就象剪去荆刺,除掉细枝,留下主杆,让学者找到根源,不象学院派的课程设置,又是《基础理论》,又是《方剂学》,又是《中医內科学》……单独成书,联系松散,而是直接切入临床,定脉,定方,定药,一气呵成,给我们快速成长扫除了障碍,让我们搭上了快捷的直通车。也就是后文”肯发狠,只数月;就能与人主方脉”的快速速成之路。

四、 此书无杜撰,海上奇方选应验;脉症方编成串,读者顺口最好念。

释:是说此书不是没有根据的编造,虚构,对读者不负责任,而是道人济世活人的经验之谈,且多出自《海上奇方》这本书,然经我多年查对,他所说的《海上奇方》,不是《温隐居海上仙方》,道医可能另有师承。道医曾隐约提到他的老师是太平天国起义的天王洪秀全的高级御医王某某。 
    

五、 此书路途截,吹糠见米容易得;肯发狠,只数月,就能与人主方脉。

释:此书让学医的学者少走弯路,走了一条最短最截的路,因为是道人八十几年的临证精华,就象吹糠见米,学者得到的是至精至纯的东西,没有半点杂质。但要学者摘除疑心,要发狠用功背诵,只有背诵了才能理解,”书读千遍,其意自见”么!也只有发狠地练这个”童子功”,全都记入心间,几个月后,就能给患者把脉处方。

 六、此书是短打,一条直路真不假;使学人有柄把,程遥自有千里马。

释:短打者,武术之散手也。精悍,简洁,招招适用。道医苦口婆地劝说学者不要轻看此书,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让学者生信,只有信了,才能生愿、生行。任何的学问,任何宗教,都存在一个信、愿、行的问题,没有此三者,将会一事无成!
     

六、此书无分量,君臣佐使自主张;要活揆,莫呆想,看病加减轻重赏。

释:是说此书所有药方中的药物没有分量,即就是今人所说的克数,要让医者自行裁定,要用药活泼,以己心测都古人之心,不要死搬硬套,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依据病情而定何为君?何为臣?何为佐使?然后确定其用量。没有分量,也是此书的最大缺陷,常有人说:“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上”,我在同道医学习时,常看他临床,一般都是常规用量,仅有少数用药例外,多则一百多克,少则二三克,颇似孟河医派马培之之风格。
      

七、此书加减行,热症加凉寒热增;虚加补,实伐倾,请将本草看真明。

释:是说本书的用方加减方面主要是看症之寒热,体之虚实,寒则用热药,热则用寒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但要熟读《神农本草经》,不但要掌握药物的一般用途,还要知道药物之专能。如薏苡仁这个药,在我们头脑中一般的概念,是除湿药,然《神农本草经》却是如此叙述的:“味甘微寒,生平泽。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因此道医临床治疗抽筋的病人就开生苡米120克、生白芍30克、甘草10克、伸筋草30克、仙灵脾30克。一般一星期就治愈了。我亦运用之,屡用屡效!因此这一段的眼目就在最后一句话“请将本草看真明”。
      

八、此书传世人,照本开方也有灵;切不可认错门,总要将症审分明。

释:当时道医已经九十八岁了,道医这一行不是徒找师,而是师找徒,所以他说总要传人以普济众生就决定传给了笔者吧,他认为一切入世的学问都是不怎么样的,认为他自己是出世之人,方外客。另道医一般是辨“症”,读者且不要误解我把“证”给打错了,弄成了”症”。“辨症”是丹道医学的一大特色,武当山的道医书籍都出来了,大家可以找来证实一下。
     

九、此书河图源,五行八卦干支全;生克理,先后天,身中所属一了然。

释:我同道人学习时,他很认真地教了我河图、洛书、五行、八卦、天干、地支系列丹道基础知识。然后传授了《奇门遁甲》、《太乙》、《大六壬》、《五运六气》。只有如此,才能理解”生克理,先后天”,做到”身中所属一了然”。才能理解我们自己每个人都处在宇宙中的不同的轨道上,小至一个细胞也是如此,任何一个方位和一个时间都是一个不同的切入点,每个人、每个事件都只是时空坐标系上的一个点,人身之疾病是在这个轨道上暂时混乱的原因。这个就是近年出现的”时相医学”,上世纪八十年代广西名医李阳波先贤已经提出来了,可惜!没有引起重视!如今做这类研究的有南京的邹伟俊教授,他成立了”唯象中医研究所”。
     

十一、此书无药性,寒热温平大概论;靠汤头治诸病,古人传方不肖问。

释:是说此书不再谈药性,认为四气五味这些基础知识,《神农本草经》已经言明。何况他认为对药的认知要用”法象原理”,他依据洛书”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去配属五脏,心火、肝木、脾土、肺金、肾水,参《內经》:”羽虫属火,毛虫属木,裸虫属土,甲虫属金,鳞虫属水”,然后确定植物药,虫类药的用途。读者看仙灵脾这个药又叫”三枝九叶草”,他说这个药不只是补肾,”三”能入肝经,”九”能全肺气。说杂粮荞麦,果实黑入肾,三棱锥形,”三”入肝,茎红色入心,內白色入肺,用荞麦面去治一个老太太的肝硬化,腹水,当时人家肝癌中期啦,我都替他捏一把汗,那料结果令我傻眼,老太太连吃三月荞麦面,越吃越有味口,病情一天天的减下来,最后去查,腹水消失,肝脾肿大缩回原样。他还有最经典的一句认药的真经是”有刺的植物都属金性,金能克木,治肝,肺主皮毛,所以这样的植物也可以止痒;凡是五行具全的药都是好药,如行草(马齿苋)、五味子、刺五加;凡是带“仙”带“灵”字的药都不平凡,如仙灵脾、威灵仙、五灵脂。总之,古人给中医里每一个名字,每一概念都不是乱来的,说今人去的名最没水平,如把”国医”叫”中医”,把”內证”叫”气功”。
      

 十二、此书是结缘,医病不可要贫钱;学老君,救女男,积些阴功买神仙。

释:是说他非常笃信道教的缘分,只传有缘人,医病不可要贫穷人家的钱,要向太上老君学习,积下阴功成为道德高尚的人,这里不多说!这是一个信仰的问题,与医学无关也有关。有关者言,是要医匠向孙思邈《大医精诚》里说的那样,要有医德,要具备一个做为大医应有的品质和素养,非仅仅只是”医病不可要贫钱”那样简单,他只是举个很现实的例子罢了。

《唱医雅言阐释》作者陈治生,民间中医,凭着对中医深切的爱好,学习临床三十载而经久不衰,自学考试完成中医专业课程,三十年来游学拜师六七位,或求之于丹道,或求之于民间大德,或问道于学院派教授。近九年为孟河派马培之第四代传人程知惜入室弟子(孟河医派本土这一支的传承是:马培之--->邓星伯--->杨伯良--->颜正华、张元凯---->程智惜、范智超---陈治生)。

孟河医派这一支每一代都有著述:马培之著《医略存真》、《马培之医案》、《务存精要》、《外科集腋》、《马评外科症治全生集》、《伤寒观舌心法》、《药性歌诀》、《青囊秘传》、《纪恩录》,邓星伯著《邓星伯医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杨伯良著《杨伯良医案》(学苑出版社),张元凯参编《孟河四家医集》(第一版),并著《医刍融新》,程知惜著《程知惜医案》(待版),陈治生著《唱医雅言阐释》(待版)。陈治生手写本《唱医雅言》已经丢失,其校释的本子是抄写其师某道医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唱医雅言阐释》连载厥阴门(二) 自痢症
《唱医雅言阐释》 40 虚弱门
《唱医雅言阐释》
【转发】世界上最理想的一味抗癌中药---仙鹤草
《血证论》_血痣_中医世家
『医药之最』现存中医第一部血证专书-《血症全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