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惩戒如剑,出鞘有道

前言:

周一被通知要在周五作为师德标兵在全体教职工会上发言,并且还是有主题的——“依法从教”。有些茫然,从哪些角度谈呢?一直没想好,直到周三才在自己的“写作库”里发现了一篇旧文,跟这个主题拉近,遂简单修改定稿。心中窃喜:还好库存丰富,不至于交不了差。平时随笔的习惯真不能丢啊。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的师德报告是个命题作文,是以“依法从教”为话题的师德报告。提到“依法从教”,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一个困扰我们老师的敏感话题:体罚和变相体罚。

《未成年人保护法》上明确提出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网上大量老师体罚学生的视频流出,更是引发了社会舆论对老师体罚学生的怒火和讨伐,也让许多老师谈“罚”色变,遇到学生犯错时不敢批评和惩罚学生。生怕一不小心,自己因惩罚学生被哪家不良媒体曝光,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而缺乏惩戒的教育后果是导致有些欺软怕硬的学生更是无法无天,不仅自己荒废学业,还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助长了校园暴力事件的频发。

所以更多有教育良知的人在呼吁:把教鞭还给老师!而中央教科所学校教育研究部主任刘京铎也提出:教育惩戒是完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未成年人的人格健康和谐发展。没有经历过教育惩戒的人,其生命成长是有缺憾的。

那么,老师如何运用惩戒这把利剑,才能既对学生进行更积极更有效更完整的教育,又不触犯法律,还不伤害到学生,伤害到自己呢?今天在这里我不想谈惩罚、惩戒、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区别、界定和度的把握等技术性问题,我想就惩戒的时机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拙见,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今天我交流的题目是《惩戒如剑,出鞘有道》。

一、师生关系和谐,可用惩戒

记得以前每年开学初,学校狠抓学生的发型和服装,规定男生必须理平头,但男生一般都留着号称“毛寸”的时髦发型。我几次三番的责令他们去剪,他们仍无动于衷。后来我突发其想,自己带了把剪刀来到班里,故作沉痛地说:“咱班因为发型不合格被扣分了……但是,这不是大家的错,是我的错!很多同学住校,不在父母身边,父母把你们送到我手上,就把为人父母的责任交给了我,可是,我没有尽到这份义务,在生活上对你的照料不够周到。我理应受罚。”同学们不明就是,都等着我的下文,我话锋一转,扬起手上的剪刀,朗声说:“就罚我——给你们剪头发!”同学们一愣,继而恍然大悟,哈哈大笑起来,而那些留“毛寸”的同学在这种情境下,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哭笑不得地接受我对他们的“惩罚”,任由着我把他们的帅气发型变成了茶壶盖。

现在想想,如果谁把我在班里给学生剪头发的情景拍下来,并发到网上,肯定能引来轩然大波,甚至会给我带来灭顶之灾。但我在给学生剪头发的过程中,我们班始终洋溢着轻松愉悦的氛围,甚至被我剪过头发的同学成为全班羡慕的对象! 同学们把这次理发行动当成我们师生间“爱的游戏”,李镇西说过,假如你的出发点是对学生的爱,那么你对学生做什么都不为过。惩罚学生,是需要前提的,前提就是师生之间有感情的铺垫,老师有爱学生的基础,才有惩罚学生的资本。如果师生关系冷若坚冰,矛盾一触即发,那么一定不能惩罚,因为那时的惩罚在学生看来是充满敌意的,很可能惩罚就变成了导致师生关系走向崩溃的导火索,伤人伤已。

二、教师心平气和,慎用惩戒

人在冲动的时候,往往不能冷静地思考问题,所谓“冲动是魔鬼”,许多人都会在情绪冲动的时候做出让自己追悔莫及的事。作为班主任,面对顽劣调皮、少不更事的学生犯下层出不穷的错事和坏事,有时也会因为生气愤怒而一时冲动,这个时候实在不可惩戒学生。因为此时我们很容易在借惩戒之名发泄自己的情绪,很容易伤害到学生。    

记得有一个学期,我们班转来了一名新同学叫阿亮。他是被多个学校开除然后转到我们学校的,来到班里还没有三天,就在厕所里抽烟,被政教处的老师抓住后交给了我,我用了一个中午的时间,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谁知下午第一节下课老师就找我告状:这个阿亮回到班里,竟谈笑风生,一节课都没有安静下来,和这个说完话又给那个说话,让老师提醒了好几次都无济于事……可想而知,我心头的怒火燃烧得多么旺盛,我冲进班里,拎出这个“纵火者”,一阵电闪雷鸣,狂轰乱炸。更可气的是:他脸上竟是一副皮笑肉不笑的神情!这更增添了我的怒火,我让他站在讲台上,面对全体同学痛斥他的“罪行”,直到他的脸上再也找到丝毫的笑意!

没想到,下午放学后他没有回家,失踪了一晚上,第二天中午才回家。虽然他家长说对于他的夜不归宿已经习已为常,但我还是陷入深深的自责,很久都不能释怀,甚至也很后怕。我觉得他的离家出走,跟我所谓的“惩戒”有直接的关系。仔细想想,我们彼此都没有感情基础,而我因他有“前科”对他心有芥蒂,对他屡教不改的行径没有忍耐力。我对他的怒斥惩戒已不是教育挽救,更多的是在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两败俱伤。

惩戒永远都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人在非心平气和时,往往不能理智地运用这种手段,使其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所以,非心平气和时,慎用惩戒。

三、学生因人而异,巧用惩戒

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现代的教育理念也常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但,古语也有言:“朽木不可雕也”,“孺子不可教也”。这是不是矛盾呢?我个人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一种理想,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而“朽木不可雕也”也是一种合理而客观的存在。所以,就如“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一样,对于惩戒这种教育手段,我们也应该因人而异。对于懂事理知感恩的学生,惩罚警戒和赏识鼓励一样,都是他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但是对于内心阴暗敏感懦弱的学生,惩戒对他的杀伤力也许超出我们的想象,就要少用,甚至不用。

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他父母离异,母亲改嫁,父亲常年在外跑车,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他就独自一个人生活,每天守着冰冷阴森的家,忍受着孤独和恐惧的煎熬。他的父亲因生活不顺,还经常喝醉了酒对他拳打脚踢。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是怎样的心理状态。平时在班里,他从不和同学来往,总是独来独往,他的脸上写满了冷漠和拒绝,他的眼神是流露着阴郁和寒意,我曾试想用师爱温暖他,唤起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但渐渐我明白,让迷途的羔羊回家,让心如死灰的人重新焕发生机,这种皆大欢喜的团圆结局,多少有一种诗意的理想成分在里面,在真实的世界里,有太多自取灭亡、无可救药的学生,让我深切感受到教育的无力和苍白。

对于他,我鲜用惩戒。他的心中已经蓄积满了太多的仇恨,我不敢在他那不堪重负的背上再加最后一棵稻草,那样难保会出现第二个马加爵!面对他的迟到早退、不交作业,我更多的是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让他感受到老师还在关注着他,关心着他。我不能保证用关怀爱护让他改“邪”归正,但至少能做到不用惩戒让他对这个世界仇恨再加一分。

而我原来班里的体育班长张建行,曾经也一度堕落放纵过,经过我一段时间的各种惩罚——又是跑圈又是罚站又是当众读检查,当然也少不了苦口婆心的教育后,竟奇迹般地“重新做人”成为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已经大学毕业在中石化上班,还跟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一直感念我当年对他的挽救,说如果不是我,他早就成为小混混了。他戏称自己是我这个“严师”教出来的“高徒”。其实我知道,不是我的“惩戒”手段高明,而是他本身就有一颗懂事上进的心,他懂得老师是为他好,是为了他的进步和成长,他理解并从内心接受我的惩戒,惩戒也发挥了它最大的效果!

教育是一张纸,奖励和惩戒就是这张纸的正反两面。惩戒和奖励都是教育者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如果说,赏识赞美像蜜糖,即使泛滥成灾,也只是温柔的伤害。那么,惩罚警戒就像刀剑,一出鞘就是刀光剑影,血肉腥风。所以,惩戒这把剑不可轻易出鞘,非出鞘不可时,也要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师生的关系是否和谐?我现在是否心平气和?学生是否懂事上进?只有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全都具备,惩戒之剑方可出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惩戒是个技术活儿
【反思:该否理性“复活”教师对学生的惩戒权】
站着写字能写好吗
老师手中的“戒尺”,究竟是“尚方宝剑”还是“达摩克利斯剑”?
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
教师不敢惩罚学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