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社会智商”,决定了你在职场能走多远
userphoto

2022.07.23 广东

关注


'

崔璀:

上个月参与录制了《组织进化论》,是飞书发起的一档职场播客,聊得畅快。

每次在不同场合,跟不同的人分享,心里都有一个具体的对象,那个在职场某些瞬间困惑迷茫的你和我,由于掌握了某种技能和观念而将更自在和更满意的你和我。

摘录了一些临场被启发的内容,也许对你晋升的过程有一点点帮助。节目已经上线,在各声音平台都能搜到,感兴趣可以去听完整版。

'


一个人在职场上想要晋升,我有一个能力模型供参考。

简单来说,是这几样能力的综合:“专业能力+翻译能力+打破学生思维”

下面一个个来拆解。

如果我问,“你的专业能力是什么”,你能很快回答上来吗?

我认为这很重要,值得你花一点时间去仔细琢磨。

因为这是职场人安身立命之本。

对我来说,专业能力可能就是不断问自己:如果公司裁员,凭什么最后一个裁到你?

我有一个朋友陈愉女士,她以前是世界顶级的 CEO 猎头,面试过 4000 多个世界一流的 CEO。

她跟我分享,她发现那些顶级的人才,在绝大多数的事情上,其实比我们普通人还不如。

他们之所以能成为 Top 的那一群人,是因为他们发现了自己人生的那个“针尖”,并且让那个针尖可以达到一针见血的程度。

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的认知,即使在职场很多年,我们还是有一点点补短思维。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小时候语文考到 95 分的时候,大家就说好了差不多了,你数学才60分,赶紧花点时间补数学,因为那会把你的平均分给拉低。

在职场,它交换的是你最顶尖的那个价值

所以我经常跟大家开玩笑,说我们要想方设法地在职场中把自己打磨成一根针,而不是一个圆滚滚的圆。

我的启发就是,我们每个人得先去发现自己的优势、天赋,然后找一份工作或者创造一个工作环境,让我们不断地有机会在每天、每分钟的工作中去打磨它,让这个针尖又尖一点点。

这件事就是一个向上循环、相辅相成的过程。

这就是你的专业能力,它非常非常重要,抛开其他一切,晋升能力中这是第一位的。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做出版,进公司时,我是03号员工,公司还很小,面试完给我妈打电话,我妈都担心我是不是被骗了。

当时决定入职的唯一直觉就是:我看了他们出版的书,那是我唯一有把握的东西。

上班第一天老板就给我一个初稿审校,我初生牛犊不怕虎,就去改了。

改完之后,作者和老板发现,哎,这个新人也没被培训过,改得还不错。

那个时候是我第一次发现,一个人真的是有天赋这回事

不管那个天赋是不是顶尖的,但是,好像你做一件事就是可以比其他身边100个人做的要顺手一点。

如果那个时候大家说,那你要不要去做一个新的工作?我也会犹豫。

现在我会说,在一些机会面前,可以先回头问问自己,那个环境是不是还能发挥我的那根针、给我空间去打磨那根针。

其实做到今天,说实话,我还是一个内容人。
我没离开那个环节,我只是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再进步一点点这样子。

我最近这几年在职场上,一直在做一个“翻译者”。

这里说的“翻译能力”,可能更好理解的说法,是“整合能力”

记得前两年看过一份报告,说雇主最希望员工拥有的能力,排第一的是整合和沟通能力,很多人都挺意外的。

但这也足以看出来,老板们在员工互相合作这件事情上有多头疼。

十几年前,我是刚工作一年就升了主管,要管理比我年长很多的前辈,上面有强势的老板,第一次理解了什么叫“夹心饼干”。

中层管理者是特别有这种感受的,上面有业绩压力给到你,团队有反向的情绪压力也给到你。

前有客户,后有KPI ,每天忙着救火。

等大家都心满意足地被你救完火之后,晚上8点你才能坐下来,自己还有一堆活没干。
但这不是真正的管理者。

管理其实不需要你亲自做很多事,而是得想办法让更多的人把一件事做得更好更大。

以这样的理解来看,管理就是从事情本身开始,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人上了。

那个时候我就理解到说,原来我在做“翻译”的工作。


管理者很忌讳的一点,是不要把老板的任务,不经翻译就直接传递给员工。

“我也没办法,这老板说的;“这是公司的 KPI ,大家看看怎么弄”。

听到自己的领导这么说的时候,员工会怎么想?

特别是新生代的90后00员工,他们是会挑战你的,即便嘴上不说,心里也会。

所以中高层管理者,需要去理解和吸收公司的战略方向,经过你的消化理解,并用你的团队乐意的方式,去调动他们的内动力,一起实现目标。

这是一件特别难的事。

学生时代我们都被训练出独立解题的能力,但在职场,恰恰最重要的是去整合,把很多人拉进来帮你完成一件事。

我之前看一本书上说,我们常常认为取胜的是智商,其实人类真正取胜的叫“社会智商”,就是整合、理解、合作的能力。

工作三到五年的时候,基本上会遇到一个晋升的坎,能不能晋升除了看你专业能力好不好,其实更多的时候公司会看你能不能整合,把大家拉进来一起非常 happy 地打下一仗。

但现实情况是,我讲管理思维的时候,很多职场人给我的反馈就是:我现在不是管理者,我不需要,我就把自己手头事做好就行。

我说这个事反了,不是你当了管理者之后,你才得拥有;而是你先体现出了管理的素质,就是整合的能力,你才有可能晋升。


我在面试的时候,如果遇到一个人说,我是想来学习一下的,我就会开玩笑,“那你给我们交学费

本质上我是想告诉大家,职场不是学校,我们已经换了一个环境。

还停留在学生思维的人,会把上级看做老师,这样的想法对晋升其实是一种阻碍。

我们不要把上级(老板)看做是绊脚石,而是要让它成为垫脚石。

怎么破除学生思维呢?需要认清两件事:

一是别把老板当老师;二是要主动寻求老板帮助。

学校里你面对老师,他无论如何都要把你的成绩往上提高。

但职场不一样,甚至很残酷,因为你是拿工资的,如果你没有满足相应的价值,就有可能会被淘汰。

在学校,我们面对的是老师。老师是给你出题的人,是来考验你的。你的绝大多数求学时间里,都是为了最后一张有标准答案的卷子。

但到了工作里,老板有时候也不知道答案是什么。

我偷偷告诉你,很多管理者心里其实一点底都没有。

所以我们就得先破除心里的一道墙,要理解职场上,我们和上级、和老板,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是背靠背的关系。


我还观察到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员工会不自觉期待老板能看见自己,有点像有些人以为的“老公”或“老婆”的关系。

“我这么忙,你看不见吗?”

“我都已经忙成这样了,你还不给我支持吗?”

“我的方案和需求都发给你了,你竟然还不主动回复吗?”
我们会对老板充满很多的幻想,“你应该看到我的所有需求”。

打破这个幻想的一个意象是:你眼前的这件事对你来说是一个西瓜,它放在桌上,那么大,因为你每一天最重要的事就是它。

但在老板的视野里,全公司放眼望去几十、几百个人,你的需求在他的心里面可能就是一个芝麻,还被你揣在兜里,他是真的看不见。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得到老板的支持,去要啊

要一遍,要了不给,再要第二遍,要到他明确地跟你说:“这事我不管”,那是一个沟通的闭环。

而很多人都会去试探,“老板,我觉得最近工作有点累”。老板看着你,你看着他,不知道是要什么。你们彼此幻想完成了一次心灵的交流,其实没有。

我们的总编经常收到一个员工给他发一个文档,说老板你有空看一看。

有空没空?老板这辈子怕是没空的。

但是同样另外一个人,他也发了个文档,上面说得很清楚:“明天下午两点之前是我的最终截稿日,我只改了这一段。”他还把这一段给截图发了过去,他会被 pick 的概率就大很多。

因为他把需求的切口切得很小,这就容易被启动。

做学生的时候,大家是比较被动的状态,老师布置什么我就做什么、学什么。

但是在工作里,如果要想晋升的话还是靠主动
 

很多人受学生思维的影响,很怕老板。

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经常上厕所的途中,碰见一个同事,他从对面走来,明明是应该冲着我这个方向走的,但当他发现我,你会发现他噌地一个拐弯走别的路了,我想打招呼举起的手就悬在了半空中,又尴尬又好笑。

在电梯里面遇到同事也是这样,大家都在用手机,假装很忙。

但其实那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你可以从老板那得到资源的时机。

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有一个 “30 秒电梯原则”

如果你在电梯里碰到关键客户和老板,30秒有可能是一个关键晋升点。大多数人是不愿意干这事儿的。

我很喜欢德鲁克先生的一句话,他说,“我们可以不喜欢老板,我们也不需要憎恨他,我们只需要使用他。”

使用老板,是我们破除学生思维的一个视角。

所以职场的很多成果,都累积在这种非常非常小的心思里。

这东西能教吗?它基本不在我们任何的工作手册里,可是我认为它是最硬核的软技能。

晋升的话题有很多很多角度可以讲,但我一直以来都希望你可以拥有专业能力,也一直强调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发现并发展自己的优势。

同时,我还希望告诉你怎么去洞察人心,这是非常底层的核心能力。

每个职场人都要学会,去观察自己的管理者、下属,分辨他们关注什么、擅长什么,去判断他们可以成为你什么样的帮手。

一旦透过他的表象看懂需求,那就能找出共同的目标,互相满足,互相实现。

祝你早日实现晋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几种穷人思维必须警惕 否则,你将一辈子都将难成正果
职场上,跟对领导就成功了一半,对方有这3种表现,最好趁早远离!
你想要成就不凡 首先你要思维不凡
值得追随的老板,才有这三个聪明的管理思维,会让员工心服口服
职场上要命的沟通技巧
不懂管理就自己累到死:带团队核心就“1个思维、6个手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