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是一场下了十几年的暴风雨所诞生的抗郁感悟 || 渡过
文图 / 琪琪
作为曾经深陷抑郁泥潭的人,我一直在思考,这场旷日持久的病痛带给我什么,直到某天我在书上看到一句话:过去长时间的痛苦一定是为了给你的人生增添点什么,要么是职业,要么是未来。

再后来,接触到渡过公众号,才发现竟然有一个为抑郁症患者所建立的平台,这里有那么多患者的发声。我,我们,并不孤独。

于是,我正式走向了心理学的学习之路。

感谢能有这次机会、这个平台来谈一谈,根据个人体验以及这几年来的学习成果,我对抑郁症以及如何对抗抑郁的看法。

抑郁症的心理根源

抑郁本身是一种情绪,首先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认知能力下降等。

短时间的抑郁情绪如果不泛化到生活中其他方面、持续时间不超过一个月是不能被称之为病症的,就像是一场“心灵感冒”,两三天就会好,但如果引起这个痛苦情绪的人、物、环境持续存在,没有稳定的渠道去疏通情绪,且没有足够的经验应对眼前问题,即使情绪状态暂时转好,症结依然存在内部,并且时不时会痛几下。

于是,在抑郁情绪的长期积压下,人就很容易陷入真正的抑郁症。抑郁症和一般的抑郁情绪相比,对人情绪的冲击更加强烈、持续时间更长、通常伴有一定躯体症状。

抑郁症往往和社会的整体状态,还有时代的特征有关。日本社会早些年的“茧居族”完全无社交状态、北京高校品学兼优大学生的“空心病”,都是其中的例证。

以我个人为例,我的原生家庭非常经典地展现了成长于不同年代的人,不同的人生境遇:

生长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比如我的父母一代,他们生活的主题大都是温饱;90一代,比如我的大姐,大概是知识改变命运最典型的一代人,“双一流”学校研究生,正式入职三甲医院,和姐夫一起在远离家乡的城市奋斗,有了自己的小家。他们目标明确,执行力强,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忧愁和抑郁。

而到了我这一批95后,智能手机、自媒体的普及,人生选择更加多元;另一方面,居高不下的高考压力,也带来了“内卷”和迷茫。

本以为我也会像大姐一样,考上一个好大学,找到一份好工作。在生命的前十五年我的确是这么践行的,从县城初中考上了全市数一数二的高中,每天功课、作息如同钟表般精确,不得喘息,而人际关系上的烦恼成为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然,除了社会时代,还有参照群体、人格特征多方面因素。像比较有机会接触更多元的观念、事物,又生活在大众眼皮子底下的娱乐工作者,也就是明星,更容易患上这种疾病。比如大家都喜欢的哥哥张国荣,青年演员乔任梁以及不久前过世的歌手李玟,都是在长期抑郁的折磨下选择离开这个世界。

总之,抑郁症患者往往都对自己要求严格,对身边的人有求必应。总有人说他们是很好很好的人,殊不知,他们为了这个好而一直在内耗自己,要么拖垮了身体,要么耗尽了心力。

用药、住院、咨询的个人体验

大学学的恰好是医学,这让我对大脑神经系统的运作有了了解,明白抑郁的发病机理是神经递质的传导受到阻碍,人对快乐情绪的感受性降低,导致抑郁情绪,这也是能够把抑郁症当作医学上的病,进行治疗的基础。

国内治疗抑郁最主要是住院加上药物控制。上到著名的像北医六院,在河北最有声望的医大一院精卫中心,下至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精神病院,看管方式大同小异。比较暴力有强制约束、没收手机、电击、注射镇静药物,物理治疗如脑电、重复经颅磁刺激、电休克治疗,以及放松训练、生物反馈,加上运动以及饮食控制等等对普通患者来说,确实有效果,但是仍然难免复发(我自己就曾住过至少4次院)。

从自身经历来看,MECT(电休克)治疗的效果是最显著的,通过对脑中枢神经的电刺激,“删除”不愉快的记忆,短时间内迅速改善情绪。但由于是对大脑进行操作,所以它治疗的副作用也是最大的,或多或少都有降低记忆力的风险 ,所以只适合于刚住院的情绪状态极差的患者。

还有觉得值得一说的就是,放松疗法、呼吸训练等,这些方法简单易操作,有个安静的地方就可以进行,且坚持下去效果显著。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不知是不是有更一劳永逸的方法为治疗抑郁提供新的方向?

另一方面,相对于吃药和住院治疗,心理治疗起效慢,且干扰因素过多。

一是心理咨询的价格昂贵,不在医保范围内;二是患者在寻找合适咨询师路上往往耗费大量时间。

曾换过三四个咨询师的我,对此深有体会——其实,他们并不是像某些网络爆料那样缺少基本知识素养或随意违反咨询伦理,只是在和他们交谈过程中,不时会触碰到内心深处的痛苦,或者感觉“说得好有道理,只是实在是做不到”。

所以,如何帮助求助者找到适配的咨询师,或者说,我们的国家如何建立起普通人心理咨询的有效路径,这是一个重要问题。

抗击抑郁的第三方力量

最近,偶然参加了到某公益机构的分享会,在这里我见到很多沉迷手机网络,不去学校的小学生;无法和同学相处,休学在家的初高中生,生活无法自理,住宿困难的大学生等等。这个机构河北分部的负责人艾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她的故事。

艾老师本来是某单位的公务员,家庭和睦,生活美满,有一天她突然发现自己上初中的女儿手腕上有大大小小的伤痕,原来在自己和爱人不在家的假期,跟网上的一些同年龄段厌学厌世的孩子组成一个团体,学习如何割腕,还比较谁割的深。从来觉得相比周围人样样如意的艾老师被当头棒喝,一向乖巧的女儿怎么成了这样。

她一开始觉得,女儿是被网上认识的朋友给误导了,一般“叛逆期”的表现无非是厌学、爱打游戏等等,于是让老师没收了女儿的手机,不让女儿跟网上那些朋友联系。起初有效果,孩子愿意说话了,可是时间一长,又恢复了老样子,手腕上多了新的疤痕。

艾老师终于意识到女儿病了。在家里陪着孩子,时间一长,两个人就相看两生厌,孩子追的星,喜欢“饭圈”文化,艾老师一窍不通;给女儿讲的那些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理念女儿听不懂。去医院看病吧,又怕刺激孩子,让孩子觉得她跟别人不一样,进退两难。艾老师头一次开始面对除了工作以外如此大的挑战。

一次偶然的机会,艾老师听到了一节分享课,恍然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自己身上。于是在没有告诉孩子的情况下,艾老师掏钱,和很多面临同样问题的家长一起学习

每天的“家庭作业”有:陪孩子看一部她喜欢的电影,耐心听孩子表达不满全程不提反对意见等,群里的家长轮流做监督员。大家还会每天交流自己和孩子有哪些进步的地方,每天大家在视频面前热火朝天的讨论。生了病的孩子们看到爸爸妈妈的改变,也慢慢地开始参与到这场游戏中,也就达到了家庭教育的目的,后边加上学习管理情绪、与人相处,还有无数的大朋友小朋友陪着你练习……

艾老师和她女儿的故事,让我们看到除了心理咨询以及科学技术外的第三方力量。

在我看来,无论哪种方式,都是文明提升、社会进步的表现,心怀希望,砥砺前行应是每一位心理工作者的信仰,厚德载物,善心善行是每一位咨询师必备的品德。

面对抑郁这个社会问题,应该从心理常识普及、家庭环境塑造、社会支持体系建设(例如,对相关民间团体、企事业的政策扶持)、心理咨询纳入医保等环节入手。

心理常识普及,有赖于社会化的载体,如家庭、学校、大众传媒,也有赖于无数仁人志士数十年如一日的聚焦与耕耘。

同时在此呼吁,希望越来越多的抑郁康复者将自己的经验、体会展示给公众,榜样的力量同样伟大。

本文入选渡过青春节我们如何对抗抑郁”主题征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要用生病来得到爱,暗示是把双刃剑可以救自己也可以害自己
抑郁症真的像感冒那样好治吗?
抑郁,你好
原创|我有抑郁症,但父母却依然逼我学习,怎么办?
抑郁症的调节、改善及心理咨询
孩子忧郁症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