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儿童获得作文的自由【二】

3.虚实相生

一次,我给学生上《爱之链》。读着读着,一位学生冷不丁地提了个问题:“如果乔伊以前从没有人帮助过他,那么,当他看到那位老妇人的时候,还会主动地帮助她修车,而且还不要她的报酬吗?”的确,文中的乔伊以前在困难的时候也常常得到别人的帮助,所以他从来就认为帮助有困难的人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他一直就是这么做的。学生的假设和疑问不无道理,因为任何事情都有其缘由,这种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是极为可贵的。但问题是,这是一篇小说,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小说中的人物与事件,是作家刻意安排的,其一环接着一环的爱的传递故事,以及意外的结局,都是小说精巧构思的必然结果,而不是现实生活中必然会有这样巧而又巧的事情。一旦你把小说当作真人真事来阅读和理解,那么就会产生无数个无法解答的问题,足以让你堵得发慌,无法进入真正的文学阅读与欣赏。好的文学作品,你明明知道是假的,是作家创作的虚构的故事和人物,但你仍然会信以为真,感动得无法自拔、潸然泪下。好作品假得往往比真的还要真,这才称之为“艺术”。

虚与实,一直是文学创作中的两极之美,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却走向了两个极端。在低年级,我们把学生虚构的故事、人物当作“珍宝”,那是学生可贵的丰富想象力的体现;在高年级,我们把学生虚构的事件、虚拟的场景当作“假花”,认为那是学生无病呻吟、胡编乱造的行为,斥之为“说假话、空话、套话、大话”。因为学生拙劣的虚构、幼稚的想象,一眼就可以看穿,于是,假的就是假的,假得没有到真的那样的境地。不可否认,学作文,学做人,培养学生说真话、写真实是作文教学的品质。但同样不可否认,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不可或缺的能力,缺乏想象与联想,就事记事,就人写人,是很难“入门”的。作文,就是要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自己的笔如实地写下来。同样的真实事件,由于每个人看的角度不同,理解的偏差,观点的相左,所写出来的作文就会有很大的差异,其中不乏个人的见解,甚至掺入了个人的想象与虚构。但是,只要不违背学生自己的意愿,是发自他内心真实的声音,同样是珍贵的。虚构事实,是人品问题;而虚构故事,则是创作问题。在我们倡导写真实生活的同时,我们且不可扼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独特的思想力。我们不能将作文的写虚与做人的真实混为一谈。因为,作文就是作文,虚实相生,才有两极之美。

 

4.指导具体

我们的作文指导几乎是一个套路:笼而统之。指导记事,写清起因、经过、结果;经过部分是重点,要写得具体些,怎么具体呢?就是要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变化写出来。指导写人,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先写外貌特点,再写性格品质特点;重点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怎么写具体?就是要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变化写出来。从三年级到六年级,一遇到写人记事,差不多都是这样几点似是而非、指导了也没多大作用的要点,说的基本上是正确的“废话”。而针对一篇具体的作文,教师鲜有针对性的切实指导,没有就学生写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作令人茅塞顿开的分析讲解、修改示范,没有相机传授简明而实用的写作技巧或原理。学生听与不听没有什么差别,也已经习以为常,你说你的,我写我的。曾有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拿着自己四年级时写的同题作文“交差”,语文老师居然在班上作为范文朗读。这四年级的作文指导和六年级的作文指导有什么差异?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什么质的提高?几乎是一笔糊涂账。

根源在于我们语文教师缺少对作文教学的深入研究,尚未明晰写作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关于观察、选材、谋篇布局及描写、抒情、对比、衬托、照应等诸多具体的写作方法、策略。对写作的技能技巧胸有成竹才能在教学时点石成金、游刃有余,而胸无点墨必然会老生常谈、捉襟见肘,甚至黔驴技穷。因此,改变我们自己,才能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好的语文教师,常常用50种办法来指导1个孩子,而不是用1种办法来指导50个孩子。

有位老师说,作文指导难在每个孩子所写的内容不一样。同样记事,每个孩子记的事件不同,你的作文指导怎么能切中每个孩子的作文问题,满足每个孩子的作文需要呢?这看似一道难题。但我们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莫泊桑拜师》,福楼拜让莫泊桑站在自家门口观察路过的马车,并记录下来。连续看了三天,莫泊桑一无所获,觉得没什么好写的,再次请教福楼拜。福楼拜说:“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的呢?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让莫泊桑恍然大悟,经过观察,获得了丰富的材料,笔下自然写出了很有文采的文字。其实,我们何不像福楼拜那样,针对每个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用提问的方式,一个接着一个地追问,让学生沿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逐层深入地思考作文的具体方式、方法。学生在这么多问题的引领下,就会逐渐养成和老师一样的观察、思考方式和习惯,就会像老师那样地去看、去想、去写。“问题指导”,将作文的具体方法、策略融化在这一系列的问题串中,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写作的过程,就是完成从写不好到写得好、从不会写到会写的发展过程。

我曾经借用这个问题指导法,辅导过一个不会写作的学生,一连提了22个问题。那位学生按照我的问题,回答了22句话,而连起来的22句话,就是一篇完整的作文。当学生看到自己完成的作文,感到非常神奇。我告诉她:“作文,其实很简单,就像回答问题一样!”从此,这位学生就对自己不断地提问,作文越写越好。“问题指导”,实际上教给学生的是正确的作文思维路径,思维的改变必然带来作文的飞跃。而针对每个学生的作文,不断地提出需要思考与修改的问题,我们每个教师都可以做得到。与其把时间花在圈画学生的错别字和病句上,不如将精力集中在对学生作文思维路径的指点上。一个孩子,只要经历那么几次具体的“问题指导”,他就能从中悟到作文的一些窍门。这比那些作文指导的“花架子”要有益得多!更可能的是,我们将犯有同样问题的学生归类指导,就能通过研究一个人,把握一类人,从而指导一批人。指导,只有为学生所需要,才产生真正的教学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特级教师的24种作文指导妙招
薛法根:好老师是用50种办法来指导1个孩子
让儿童获得作文的自由(薛法根)
孩子作文还记流水账?没素材写?听听名师怎么说
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写作《热爱生活 热爱写作》教学资源
小学三年级学生怎样提升作文写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