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感冒,大话题

挣脱枷锁的囚徒
真理只有一个,医学研究对象是同一的,因而医学理论也必须是统一的。
概念

再次强调,这里说的感冒是指普通感冒,与流感是不同的疾病——病原体不同。感冒不是一种疾病,是某些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症候群,涉及病毒超过200种。所以,就不要再说什么百分之多少的感冒是由细菌引起的,有多少感冒是由病毒引起。至于感冒是不是会并发或继发细菌感染是另一个问题。

发病率

感冒是人类最常见疾病,成年人每年感冒1~2次,小儿6~12次,这是非常正常的。哎,又要引用美国的数据,据CDC发布数据,美国每年大致有10亿人次罹患感冒,可以造成2200万天的学生缺课。

病因

非常明确,就是病毒。目前发现有超过200种病毒能够引起人类感冒症候群。这也是为什么人不能对“感冒”产生终生免疫,而会无数次被感冒侵袭的原因。试想,10岁前你每年感冒6次,每次感冒你对于这种病毒产生终生免疫,10年下来也不过有60种病毒被你降服,还有100多种病毒足够你终生“享用”不尽,这还没有考虑病毒变异的因素。

约30~50%的感冒是由鼻病毒感染引起,鼻病毒所引发的感冒通常症状轻、病程短。小儿感冒多由鼻病毒感染引发。其他,如冠状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正粘病毒、副粘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的感冒,虽然相对少见,有的却可以发生一些严重症状,甚至引起致命性并发症。比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在儿童可能引发病毒性肺炎等严重感染。另有20~30%的成人感冒病毒尚未确定。

发病因素
寒冷季节
大多数感冒发生在秋、冬季。研究发现可能的原因不在于寒冷本身,而是因为学校开学、以及因为寒冷人们更多聚居于室内,空气流通性不良和近距离接触,这些都增加了感冒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机会。
另一个原因就是秋冬季节空气干燥,而常见感冒病毒更适合生存于干燥环境。而寒冷和干燥又会破坏你鼻腔的防御机制和功能,从而使得你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
其他影响因素
虽然感冒易发生于寒冷季节,也有大量实验证据显示暴露于寒冷环境会增加感冒的几率,但目前还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寒冷是感冒的独立致病因素。同样的,也没有证据表明,扁桃体或腺样体肿大是增加感冒发病的因素。这两点再次挑战并否决了人们的一些常识。
但是也有研究发现,应激,无论是环境还是心理应激,有可能增加感冒发生的机会。那么,寒冷会不会作为一种应激因素而对感冒发生有所贡献呢?有待进一步研究。这一点倒是符合人们的一种常识,比如,孩子受到惊吓,就容易引起感冒发烧。
另一些研究表明,经常锻炼的人与不经常锻炼的人相比较,可以显著减少呼吸道感染,包括感冒发生的概率。
另外,过敏性疾病,尤其是过敏性鼻炎可以增加感染感冒病毒的机会。
感冒治则

全世界公认的感冒治疗原则是:感冒不可能治愈,目前没有任何一种药物是针对感冒病毒的,不要说治愈连缩短病程的药物也没有。感冒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和不适。

虽然感冒可以自愈,但是适当应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和不适也是值得推荐的。既然感冒不可治愈,只能缓解症状,美国医学界对此的用词相当严谨,用于治疗感冒症状的药物,他们通常不叫“Cold medicine 、Cold medications ”,而是“ Cold remedies(感冒补救疗法”。就是说目前所谓感冒治疗其实是一种事后补救治疗。

感冒药

感冒药主要是非处方药OTC,是Over-the-counter的缩写,指不需要医生处方可以在柜台直接购买使用的药物。主要包括:

抗组胺药
组胺是体内一种炎症介质,当鼻腔过敏或者发生感染引发炎症反应,肥大细胞细胞(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这种物质可以引起鼻腔粘膜充血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瘙痒,以及流泪。抗组胺药可阻断组胺的作用,缓解这些这些症状。通常抗组胺药在过敏或炎症发生前预先服用效果更好,但是在症状出现后应用也可以有一定效果。因此,感冒后服用这类药物宜早不宜迟。
这类药的副作用主要是嗜睡。大多数老的抗组胺药(扑尔敏)都产生嗜睡,因此凡是含有这类药的感冒制剂说明书中都强调驾驶汽车或操作设备以及高空作业等人员禁止服用。新开发的一些药物没有嗜睡副作用。常用药物包括,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苯海拉明、扑尔敏、酮替芬等。
减充血剂
鼻塞主要是由于鼻腔粘膜血管扩张,黏膜增厚,导致鼻腔通气不畅,同时也可能引起鼻窦引流不畅。减充血剂是肾上腺素类物质,如国内某些感冒药含有的麻黄素,可以鼻粘膜血管收缩,缓解鼻塞症状。这类药物是交感神经兴奋剂,副作用表现为兴奋、紧张、睡眠不好、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或者引发心律失常。因此,有高血压、心脏病、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患者不应服用该类药物。
减充血剂还常用于鼻腔滴剂或者喷雾剂中,可以直接作用于鼻腔黏膜血管,效果显著。但是最大的副作用是长期应用后效果渐退,从而促使患者趋向于更频繁应用,甚至停药后症状反而加重,医学上称之为“反跳现象”。所以,这类药物不宜长期使用,通常这类产品都标注警示:“连续使用本品不得超过三天。
解热止痛药
通常是非甾体类消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分泌来退热和缓解头疼、肌肉酸痛。常用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消炎痛、布洛芬、尼美舒利等。这类药,除对乙酰氨基酚外,常见副作用是损伤胃黏膜可能引发胃出血,以及肾毒性引发可逆性肾功能不良,尤其是老年人应该高度警惕。FDA推荐小儿使用布洛芬,6个月以下婴儿仅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的副作用是具有一定的肝毒性,由于感冒药通常是复方制剂,目前绝大多数感冒药中对乙酰氨基酚是不可或缺的成分。因此,服用感冒药需要仔细阅读说明书,避免重复过量服用,增加导致肝损害的发生机会。
特别警示
研究发现,流感或水痘的儿童使用阿司匹林会发生一种严重并发症,瑞氏综合征,通常发生在年龄在3至12岁之间的儿童。它可以影响到身体的所有器官,最常见的脑和肝,部分甚至导致永久性的脑损伤或死亡。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儿童和青少年患有任何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感冒,不能给予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的药物。
感冒药复方制剂

既然缓解感冒症状的药物是几种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药物,所以,常用感冒药通常是复方制剂的形式。减充血剂有时不会包含其中,也就是说感冒药更多主要成分应该是包含抗组胺药和解热止痛药。复方制剂组方有一个原则,同一制剂不应该含有2种以上的同类药物,以减少毒副作用发生的机会。

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中成药维C银翘片在港被查出含禁用淘汰西药成分”事件,在一种所谓感冒中成药中居然检出非那西丁和氨基比林,显然违反了这一组方原则。目前,国内很多医生在给感冒患者开具“常规”感冒药的同时,另外给予非甾体类消炎药用以退热,也是违反这一原则的。这些医生的借口跟中医一样,“我经治的患者一直这样用,并没有发现有什么问题啊”。这真是一个很奇怪的论调,要知道使用药物必须在其毒副作用和有效性之间做出权衡和选择。 谁也不愿意吃没效又有毒副作用的药物。中药的有效性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可以说没有[1];而很多中药已被检测出毒副作用却仍在无标识地被使用,还有更多中药没做毒理实验,谁也不知道有什么毒副作用。而且,毒副作用不一定会在短期内显现。作为一个医生给病人使用存在毒副作用或毒副作用“尚不明确”的药物,无异于谋财害命甚至草菅人命。

非处方咳嗽药

咳嗽是感冒的一个常见症状,咳嗽药也常用于感冒症状。非处方咳嗽药包括止咳药和祛痰药,前者常用的是右美沙芬,后者通过FDA认证的唯一药物是愈创木酚甘油醚。

右美沙芬和愈创木酚甘油醚通常组成复方制剂,也有时与解热止痛药、减充血剂、和抗组胺剂一起组成复方制剂联合使用。

感冒引起的咳嗽绝大多数可以随着感冒好转和痊愈而缓解和消失,毋须使用任何止咳药,除非有剧烈的无痰干咳,尤其是影响睡眠等正常生活的情况。

小儿咳嗽并有痰液,严禁用任何止咳药。

专家一致认为,2岁以下儿童应用感冒药有引发各种危险的可能,因此不建议使用。FDA和美国消费者协会均建议小于4岁的孩子不应该使用任何感冒药。而且FDA还正在评估在年龄较大的儿童应用非处方感冒和咳嗽药物的安全性问题。

不靠谱的感冒药

以下介绍一些曾经风靡一时,其中有的仍在应用的所谓感冒药。

1
抗生素

如前所述,感冒就是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而抗生素对于病毒没有任何预防和治疗作用。但是国内医生却普遍给感冒患者开具抗生素,这种抗生素滥用,除了徒增日益严峻的抗生素耐药问题、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以及增加可能的毒副作用以外,毫无益处。

医生,也包括患者总是抱着小心驶得万年船的心理,认为“如果患者并发或者继发细菌感染,不使用抗菌药物出了问题怎办?”事实上,即便感冒并发或者继发上呼吸道细菌感染,大多也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就可以自愈,除非是化脓性中耳炎和副鼻窦炎,这两者是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症中明确需要抗生素的指征。但是,这首先需要专科医生确定诊断,而且从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转变成化脓性感染通常需要一定阶段,尤其是前者,这个间期通常需要2~3个月。而我们讨论感冒药都属于非处方药,即感冒早期院前自行购买使用,所以,完全没有抗生素存在之余地。

至于,什么情况下需要去医院进行诊疗,稍后讨论。

2
维生素C

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预防感冒和缓解症状,是美国人自己炮制的神话,曾经风靡世界。然而,由NIH等机构主持的几次大规模对照研究表明,没有证据支持大剂量维生素C可以预防感冒;同时也没有明确证据证明会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另外,有研究发现,长期大量服用大量的维生素C,甚至可能是有害的。服用过量维生素C可以引起严重的腹泻,特别是尤其以老人和小儿明显。

这次“维C银翘片事件”的主角——维C银翘片,药名主打维生素C,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这种不靠谱的“感冒药”在国内仍占据相当地位。问题却恰恰出在真正具有药效的成分,港方检出两种淘汰禁用成分非那西丁和氨基比林,却未检出药品标注的合法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又给事件平添些许荒诞色彩。

3
蜂蜜

有些人用蜂蜜来治疗咳嗽,舒缓喉咙痛。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蜂蜜对于缓解咳嗽可能有一定限度的作用。

但是,更需要引起警惕的是,永远不要给1岁以下婴儿服用蜂蜜,以防婴儿肉毒中毒的风险。

4

早期一些研究认为锌制剂对于预防和缓解感冒症状有一定作用。但是,随后随后一系列更严格临床研究和分析认为,锌对于缓解赝本健康的感冒症状和缩短病程仅有不确定的迹象,需要更多研究证据。同时认为,锌制剂反而有引发恶心的不良反应。

研究证明,添加锌的滴鼻剂,可以造成嗅觉细胞永久性破坏,因此,FDA在2009年警告消费者停止使用含锌滴鼻产品。

就医指征

以上讨论是指出现感冒症状早期,患者可以采取非药物措施或者自行购买非处方感冒药来缓解症状,等待自愈。

但是有一些感冒病毒感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正粘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尤其是在儿童,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症状和并发症。而有些感染性疾病开始症状类似感冒,其实并非感冒。这时,需要及时就医。具体而言,就医的指征有那些?

根据NIH的建议,如果体温持续高于38度,需要咨询医生。

如果你的感冒症状持续10天以上不见缓解,你可能是过敏性疾病,而非感冒,需要就医。

如果,持续高热、显著的扁桃体肿大、严重的窦性疼痛(鼻窦炎症状),有痰液的咳嗽,说明你可能有并发症或者是其他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就医。

研究展望

由于引起感冒的病毒种类多达200多种,而且病毒又容易发生变异,开发相应的针对性疫苗和抗病毒药物难度大,经济利益有限。但是,由于有接近半数感冒是由鼻病毒感染引起,目前有研究机构正在致力于针对特定鼻病毒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开发研究。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享用到能够用来预防和治疗感冒的真正感冒药,而不再仅仅是“Cold remedies”。

小感冒,大话题。鉴于篇幅所限,关于国内感冒药乱象、感冒与中医,看来需要留待三说感冒。

注解

[1]现在的中药和中成药并不符合药物的国际规范:成分明确,单一(少数复方除外);有效性经过临床试验验证;作用机制明确;毒副作用明确。2004年,欧盟降低了对于中药的要求,只要求有效性经过临床验证、经过长期使用没有发现严重毒副作用,10年过去了,仍然没有一种重要被接受为【药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感冒药治不好感冒?真的!
一场感冒药引发的悲剧!女孩肝损伤,医生:现在想起都后怕
儿童感冒一线OTC药物的选用
又到感冒高发季,这些药物过冬必备
识别抗感冒药中的成分一点儿都不难
感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