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与孩子沟通困难?根源在于许多父母固执偏见,你若转身,奇迹顿现

家教随笔

昨天的《“打断式”陪作业》一文全网数百万推荐,几十万阅读,数万转发收藏,可见触动了许多年轻父母的痛点,文章后面的留言可谓情真意切,满满的都是段子,分享几条:

“刚打完孩子一顿,就刷到这篇文章,后悔了,看着孩子哭泣的脸,崩溃中。”

“写字头低下去了,要不要打断;东张西望了,要不要打断;玩小动作了,要不要打断,哎,不打断他,就打断我自己的肋骨。”

“你是孩子长大了吧,站着说话不腰疼,我现在真头疼呢,连和孩子说句话都很困难啊,他都不愿意和你说,你说咋办?”

陪着孩子过高三,成功父母怎么做

作者:男孩家长帮-教育随笔,读书,写作。每一日的变化,都会改变生命,以见证这个生活的时空。

66元 79人已购 详情

留言太多,先选这几条,这最后一条作为今天的话题和大家聊一聊。

有不少爸爸妈妈会发现孩子在某个阶段不怎么乐意跟自己进行谈话和交流,问他问题有时候就是一问一答,简短,甚至问了也不答。其实,大部分的孩子到了一定年龄阶段,会不耐烦父母的说教,不爱与父母沟通,相比较更乐意与同学在一块。原因很简单,就是他们越来越倾向于同伴交往,他们之间没有说教,没有指责,只有互相的寻找乐趣。

父母不改变自己的语言方式,让孩子的压力越来越重,所以就会产生隔阂。因此,年轻的爸爸妈妈在和孩子交流时注意方法才对。也许又会有朋友留言“站着说话不腰疼,你怎么做到和孩子交流时不发火?”

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我回想和儿子相处的那些年,倒是真的做到了和平相处,接下来分享一些心得体会,再次声明,仅仅是分享,不是什么权威的宝典,父母只有针对自己的孩子特点,才能因材施教,不能照搬照抄。

在不同的年龄段,孩子的理解力是不一样的,父母应该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的想法,以他能接受的方式和他交流,孩子3岁的时候,你用13岁的方法显然不合适;反过来13岁的时候,你还在用3岁的方式和他说话,怎么可能有效果。

如果要细说,足以写成一本书,限于文本篇幅,这里只聊几点共性的沟通方法:

以委婉的方式取得认同,而不是色厉内荏,态度粗暴。

孩子回来,如果有异于平时的举动,这时,父母可以间接方式委婉询问,让孩子说出心事。倘若孩子不肯说,大一点的孩子不妨写便条、书信婉转了解,小一点的孩子可以先暂停询问,让气氛缓和下来。牢记一点避免正面冲突、动不动就打骂孩子,或者态度粗暴强迫孩子把情况告诉你。等了话题环境柔和下来,例如晚上睡觉前或者餐桌上偶然聊到,爸爸妈妈仔细倾听孩子的表达,弄清楚情况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时可以引述过去的经验,或对他说:“我了解你的心情,我以前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当时我是这么解决的……”这样的共鸣方式易于让孩子接受,使他觉得你是有过同样体验的朋友,才能让孩子认同你接下来的看法、处理意见。如果一开始就形成了对峙,哪怕父母认为再好的道理,再正确的方法,也都毫无作用。

父母要明确表达一些关键事件的观点。

看到孩子做错了一件事,一些细节做得不太好,或仅仅听到孩子说错了一句话,父母通常会生气地斥责,不顾场合的责骂有的甚至打孩子。

这样的效果其实非常不好,会引来孩子强烈的逆反心理,尤其是孩子年龄到了青春期之后,有的家里经常鸡飞狗跳,就是沟通能力的不足,一说话就开始对立。倘若你改变了口气,对孩子说:“听着,只要给我2分钟就可以了。”“我只说一分钟,到时间你就离开,好么?”这样的表述可以非常容易“撤除”孩子坚硬的心理防卫线,然后告诉他:“如果你可以不要……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刚刚讲的那句话……你不会让我失望,对不对?”尊重的态度、和缓的语气、同等的地位,孩子会感觉到他被期待、被尊重,也会下定决心改正偏差行为。

语气语调非常重要,就像许多留言的父母也会体现差异,有的父母是理解文本的意思,有的没有理解,动动手指就喷,如果遇到情绪激动的作者,也会互相对骂,这样的父母如何奢望他和孩子可以平等交流,与陌生人交流的风度已经显示出他们的心胸气度。

父母换位思考,理解的态度接纳孩子。

​孩子有时会和父母商量,希望父母同意让他参加某些活动,这是父母要放下架子,和孩子站在对等的立场,为他解决问题。千万不要以强制的手段,或断然拒绝,毫不考虑他的感受。不要想当然地命令他怎么做,你可以提出一些安全方面的建议,当然也要让孩子把活动的环境和人员,有无老师或者其他父母参与等信息如实说出来,要知道:孩子也有自尊心,希望你接纳他的看法和想法,他也会尊重你们的需要,提供真实的信息。如果父母判断实在有安全的隐患,例如野外登山或者长距离无人地带徒步等,也可以提出一起参加作为安全观察员,相信孩子也能接受。

实际上,孩子不是说不乐意把自己心里所想告诉爸爸妈妈,只是因为过去无论说什么都是反对,而且一定是被责骂,他会留下心理阴影。爸爸妈妈与宝宝产生隔阂,大多数是因为没有掌握好交流的方法,孩子当然不会知道什么调节,父母却是可以自我改变和调节的。

当你急吼吼,甚至血压升高,口不择言准备骂孩子的时候,你要想一想,孩子的一切问题不是他愿意有的,而是在早期成长过程中,拜父母在孩子0-6岁时不当家庭教育所赐,他只是承担者。

既然如此,改变的主角首先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因为你们过去的方式造就孩子现在的问题,继续这种方式,只会延续问题而不会有任何改变,唯一的路径是父母愿意放下执拗,反思一下自己,或许情况就有了很大的改变,例如同样是昨天的文字,有一条留言就看出父母的反思精神:“阅读此文速醒悟!立刻改变我自己的态度!致谢!老师指导及时!孩子独立完成最重要!利用孩子写作业的时间!我写每天生活日记!于孩子同步学习!即可培养孩子独立完成的习惯!又可以有规律的完成每天的生活节奏记录!非常致谢!”

一年级孩子成长密码,终于破解啦

作者:男孩家长帮-教育随笔,读书,写作。每一日的变化,都会改变生命,以见证这个生活的时空。

66.66元 6人已购 详情

你看,父母读同样的文本,会根据自己的状态引出不同的留言,有抱怨,有嘲讽,当然也有自我反思,你要做哪一类父母,孩子就会成为那一类的人。

对与和孩子交流,你又什么好的方法,欢迎留言一起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英留学生失联19天后,乌龙令人大跌眼镜,亲子沟通到底有多重要?
这5种说话方式,最利于宝宝成长!妈妈一定要试试
提高孩子语言能力,太多父母都忽略了
早看到这4点建议,父母可以少走好几年弯路,孩子都会出类拔萃
最好的教育就是把爱和榜样给孩子
科学育儿,包括科学对待猪队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