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到社交场合就变隐形人,你也这样吗?丨自我管理

侯蕾

上海申华分舵

三级拆书家


中秋小长假,我邀请朋友小桃一起去参加一个读书活动。不巧那天我有事耽搁,迟到了十分钟。推开咖啡厅的大门,我一眼就看到了小桃,她一个人坐在角落里,捧着手机看的正专心。我以为她正有急事要忙,打算先跟大家聊聊再去找她,她却刚好抬眼看到我,跳起来冲到我面前挽住了我的胳膊,如释重负的说:“你终于来了!

我问:“忙什么呢?那么专心。

她尴尬的笑笑:“其实不过是刷刷朋友圈,我正愁怎么没人发消息给我,好让我名正言顺的‘忙一点儿,还好你就来了,要不然自己一个人坐在那儿好尴尬啊。

我奇怪道:“那么多小伙伴都在聊天,为啥不去听听她们说什么,一会儿也好交流啊?

小桃脸红了:“我又不认识人家……

作为一个“自来熟”的人,我其实不太理解小桃的纠结:来参加读书会是她主动提出的,她当然知道读书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来听听别人是怎么想的;可当身在人群中,她又总摆出一副“我和你不熟,别来打扰我”的样子——别人当然也就“知难而退”了。

这种情况下,你劝她“既然来参加就是要多交朋友”“别不好意思大家都很友好”,其实没什么用。就算你直接把她拉进某个圈子,一不留神她也会缩回去。以前我不太明白,直到在一本书中看到了这段内容,简直就像是在描述小桃的做法和心态。


《焦虑人格自救手册》

我慌忙拿起一杯香槟,好让自己显得有事可做,我也需要一点酒精壮胆,我尴尬的站在房间的角落里拿起了我的精神寄托手机,让自己看起来正在忙着别的事物,而不是个没有同伴的可怜人,我觉得自己很蠢,在别人看来一定是这样的。


看到这段话,不仅小桃,好多小伙伴都表示自己被“戳中了”:那种故作镇定、装模作样的神态被活灵活现的表达出来,几乎让人感同身受。

如果我说这就是“社交焦虑”,你会不会不以为然?事实上,这段话来自一本名为《焦虑性人格自救手册》的书。
你会主动读这本书吗?

光看书名,我猜不会有多少人买这本书:虽然我们多少会有焦虑的时候,但要承认自己是“焦虑型人格”,挑战还是挺大的,何况已经到了需要“自救”的地步——那得多严重啊?

可事实上,这本书中讲到的状态却是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睡不着觉,提不起精神,情绪低落,莫名害怕,忽然崩溃大哭……是不是很熟悉?因为作者安娜·威廉姆森本人就曾是一名焦虑症患者,在这本书中,她以患者和治疗师的双重身份,记录了自己十几年间对焦虑情绪的经验和体会。

正是因为作者曾经饱受社交焦虑的困扰,书中那段简单的文字描述才会那么真实的直击小桃们脆弱的神经。也许在他们看来,自己只不过是“性格内向、不太合群”,但在焦虑的表象背后,隐藏着的是一个人对于“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过分紧张。


“别人会怎么看待我?”

《焦虑人格自救手册》

社交焦虑是一种特殊的焦虑,是当一个人处于有可能被他人评估的社交场合时,产生的恐惧等不适情绪。受困于社交焦虑的人们会害怕自己在别人眼中不够好,甚至假设别人会拒绝、评判自己。


我对小桃说:不认识也可以去聊聊天呀,新朋友都是从不认识到认识的。怕什么?

其实也不光是小桃,对于大多数人,“别人会怎么看”都像是一个黑洞,把注意力吸引向负面、偏执的方向:拍一张合影,每个人笑的都很好看,只有自己怎么看都觉得表情僵硬;录一段视频,大家的表现都那么自然,可自己总是一副手足无措的尴尬——问问别人,得到的答案很可能是“不会啊,你拍的挺好看呀!”同时他们看待影像中的自己时,十有八九也和你有一样的感觉。

这种情况怎么破?有一句调侃刚好对症下药:别以为别人看不起你,别人很忙,根本没时间看你!


回到小桃的问题上,你问她“怕什么?”她当然根本就说不清楚。但正是因为说不清楚,所以这事儿才更可怕。

《焦虑人格自救手册》

这些导致人们焦虑的事情中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未知”,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不知道谁会出现在那里,不确定某件事的结果会是什么,这些都是触发社交焦虑的导火线。对于还没发生的事情,谁能不紧张呢?


相比于家庭、工作两点一线的熟悉环境,社交场合的变数显然更大:那些第一次见面的人,他们会聊什么话题?万一问到我接不上茬的问题,该有多尴尬?脑洞大的还会先在内部上演更加戏剧化的场景,什么前任刚好携漂亮女友出现,在路边吵起来的大妈恰巧是老板说的重要客户,自己的细高跟不偏不倚的陷进了地板上的小洞……虽然这些十有八九都没有发生过,但谁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证啊!

为了避免尴尬,小桃选择的方式是——时刻做好准备,让别人不要来“打扰”我。这就好像竖起一块“免战牌”,没有接触的机会,就可以很大程度上规避风险。

《焦虑人格自救手册》

人们常常会采取某些“安全行为”,这么做虽然能给自己带来短暂的放松,却也能让自己陷入更加窘迫的境地,甚至破坏掉别人对自己的好感。拿起手机就是一种典型的“安全行为”,大部分人都可能这么做。


想想看,上一次在社交场合拿起手机,你是真的无聊到没有其他事情做吗?那么多人那么多话题都无法吸引你?是兴趣太窄听不进去还是阅历太深看不上眼?还是在借此掩饰对未知的恐慌?当别人相谈甚欢的时候孑然一身总显得怪异,找个借口做出“我在忙”的假象?


当然,除了手机,小桃们还有很多其他“安全行为”可选:说话语速变快、躲避别人的注意力、假装没有看到某人、或者有大笑来掩饰紧张——这些在日常生活中都很常见,使用的时候还会无师自通的随机搭配组合。

即便看似种类繁多选择广泛,我依然不建议你过分依赖这些所谓的“安全行为”。因为——

《焦虑人格自救手册》

这种安全行为虽然在当时能起到减轻焦虑的作用,但是长此以往,即便在并没有实质性威胁的情况下,焦虑也会一直一直存在。


还是拿小桃来说,参加社交活动是她主动选择的,如果一直将“安全行为”作为逃避的屏障,“希望在活动中有所收获”就成了一句空谈;若是每次都这样做,还不如直接待在家里,至少节省时间成本。

可是,对于一个已经习惯性焦虑,“安全行为”几乎成为默认程序、每次都会自动运转的人来说,想要突破自身的限制应该从哪里开始呢?

《焦虑型人格自救手册》

我希望你能挑战一下自己,做一些和以往不同的事情。如果你以前总是当透明人,那就做点什么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如果你总假装没有看到某人,那就去接近他,问问他最近怎么样。


就这么简单?小桃们或许不敢相信,但事情真的没那么复杂。只要“反其道而行”就能打破头脑中越描越黑的“未知”。

第二次拉着小桃去参加读书会,我替她报名了“嘉宾分享”环节。发完言坐下来后,有十几分钟,她还是身体发抖声音打颤,连埋怨我的力气都没有。

但这次经历也终于让她相信——那些脑补出来的尴尬、羞辱、批评和拒绝……统统没有发生;相反,自己紧张但很真实的表达,得到了大家真诚的认可和鼓励——她能做到。

《焦虑人格自救手册》

做出与你通常行为相反的事情,会让你的身体知道,其实没什么可怕的,让大脑知道你拥有应对的技能。


我知道,要完全走出社交焦虑的阴影,小桃还需要很多次锻炼和被鼓励的机会——这或许很难;但相比于抱着手机躲在角落,她已经开始迈出了“享受社交”的第一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天你焦虑了吗?这里有份焦虑自救指南给你一看就能实操的建议
内向人格和社交焦虑
什么是社交恐惧症?它有哪些表现?
5招教你应对社交焦虑
如果你和孩子有这些表现,80%的可能是社交恐惧症
焦虑性人格障碍的表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