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普通老百姓如何判断一种药有没有效?| 万物科学说明书

大家好,这里是十分上火的大致

最近发生了很多很魔幻的事情

昨天晚上第三个人跑来问我双黄连的时候

我真的气笑了

原来人类看到荒谬的事情是真的会觉得好笑

劝亲朋好友不要去药店排队劝得心力交瘁

重话说不了

科学又讲不明白

别问我了,问就是不知道

有朋友跟我讲

他「觉得」双黄连「可能」真的有用

我没有办法让他不觉得

也拿不出证据证明双黄连真的没用

一种学了这么多年科学

但什么都做不了的无力感击败了我

哪也去不了

随便和大家聊聊科研成果到底怎么看吧

这两天全民对科研前所未有的关注

正如我朋友所说

绝大部分人其实根本没看也看不懂论文

毕竟NEJM也不是大众期刊

我们要知道一个社会常识

既然有社会分工,有科学家、医生这样的职业

就说明有一些事情

不经过专业训练是无法获得正确认识的

甚至不同细分领域的科学家

也会「看不懂论文」

觉得自己懂,是很要命的一件事

我也不敢说懂

就说一些我算知道的事情罢了

新药研发从细胞开始没毛病

养养细胞简单快捷便宜

从细胞变化看一下实验能不能往下做

但是在细胞、细菌、病毒这个层面上

拿到正面结果是相对容易的

这样的论文每天全世界能产生几百篇

它们能转化到真正临床结果的不到1%

你们知道的,细胞很容易死的

我养的前两天不就自杀了

接下来我们会用到一些实验动物

用小鼠比较多

主要看你想研究的生理现象哪个动物和人类更像

也得看实验预算够不够。。。。

做实验主要为了两个问题

安全 和 有效

安全尤其重要

动物实验也成功了就可以考虑临床试验了

临床试验一般分1/2/3期

看情况也有更细致的阶段需求

1期要做的就是看它是不是安全

健康人吃了会不会有事

如果有事这个事有多大能不能接受

老话讲「是药三分毒」

脱离剂量谈毒性耍流氓

的确

药物治疗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损伤

但这是有权衡的

没人会接受为了治感冒得癌症对吧

2期开始找一些患者参与研究

3期比2期规模更大

患者人数更多、临床情况更复杂、地缘范围更广

等等

一般来说

如果3期成功了,就可以考虑申请新药了

有的时候药物效果特别好

或者这个病比较紧急对药物需求大

也会考虑提前批准

但试验还是要做完

实际情况是

临床试验的几百几千人

很难代表所有患者会遇到的情况

所以还有一种「真实世界研究」

是用真实的患者数据分析的研究

有时候疗效和副作用性价比不如人意

所以还有药上市之后又退市的情况

就我个人的意见

直到相关部门(FDA之类)批准

一个药物是否真的能用于临床相关疾病的治疗

都是未知数

医生可能会有专业的判断

但这和普通人的认识又是两回事

最次最次

没有经过临床试验

去讨论药物的临床应用

是非常能够误导人的

然后是一些流行病学研究

包括一些大规模的队列研究

其实这类研究的主要意义

是在大规模层面上的预测、引导

对个人来说可能没太大意义

举个例子

假如有个研究做了一百万人二十年的调查

说中国人近十年肥胖率增加了40%

可能的原因有xxxxxx

对国家来说这可能意味着要做出一些政策对应

比如更新膳食/运动指南

增加对应的医疗投入

搞一波新的宣传教育

控烟控酒

限制食品添加糖量

给精加工食品调价

我随便想的,应该还有别的

对个人呢

过去十年你有没有胖40%

自己不知道吗

这个例子举得不是很严谨

就想说有些时候

科研结果确实不是你乍一眼看上去那个意思

再聊两句发论文的问题

这两天搞科研工作的人被整体嘲讽了一波

包括一些同行也在嘲讽

我心情说实话挺复杂的

发论文掺了这这那那这件事变得很复杂

但是它本质上还是一种

有背书的、信息公开和共享

因为有已经相对成熟的审核机制

所以有公信力

这就跟作业要批改才知道对错是一样的

不写论文,不投期刊,甚至不投高分期刊

靠媒体公布?

你敢信吗?我不敢

我知道我不懂

整个事件中

有没有人谋取私利我不知道

他们是不是做了什么错事我不知道

也不想猜

我就想说发论文这事儿本身没有什么错

事情能有什么错呢

错的都是人

做科研会有感觉很无助的时候

因为你发现你能做的

和世界面临的谜团比起来

只有很少很少的一点点点点

这一点点堆起来

就像沙子堆成城堡

希望大家都能一起好好建设

别一脚给踩塌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双硫仑:60年前的廉价戒酒药,让1000多位肿瘤患者活得更久!
Nature: 学术术语被滥用,是时候为间充质干细胞正名了!
如何阅读医学论文 把握你的方向?
数据造假!美国科学界领导人要求逮捕医学研究欺诈者——“阿兹海默症骗局”给无数家庭带来了虚假的希望,损害了有效治疗的发展
抢购双黄连?!还是歇歇吧
干细胞应用:如何走稳“最后一公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